南苏丹,穿越生死征途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auseA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13人组成的维和警队中,就有5人来自广西边防总队,分别是南宁边检站的石磊、覃益安和北海边检站的刘圣皇、梁锡壮、靳平。去年12月4日,广西边防总队举行隆重仪式,欢迎5名维和警察佩戴着联合国和平勋章凯旋。远道归来的维和战士们一个个都晒成了古铜色,这种肤色和他们胸前挂着的联合国和平勋章一样,成了他们一年多工作的最好诠释。
  石磊:穿防弹衣睡觉的日子
  2012年11月,石磊被分配到南苏丹湖州伦拜克市执行维和任务。当地各部族、部落因为抢夺牲口、抢占牧场和水源,经常发生武装冲突,铸成难以化解的世仇,情况很混乱、很危险,为了能及时处理紧急情况,他只得穿着防弹衣睡觉,随时准备执行任务。
  一天,当地发生武装冲突,蔓延至伦拜克市内,大量平民生命受到威胁。更让人揪心的是,在距离枪战密集点不超过3公里的地方,就有一个正在建设的中国政府援助工程——伦拜克中心医院的工地,在这里工作的有26名中国公民。在密集的轻重机枪声中,当地雇员全部逃跑了,而中国员工因为电话被切断和外面失去了联系。焦急万分之际,石磊一方面在联合国指挥中心探听消息,同时联系联合国营地最高主管,要求派出力量营救他们。
  联合国营地主管同意让石磊随两辆大型装甲运兵车和13名武装人员立即前往工地进行解救。穿过枪林弹雨的重围,子弹在耳边嗖嗖飞过,当车队抵达援建医院大门时,车队指挥官命令两辆装甲车停在工地外围显著位置,两名人员在车顶架设重机枪据高守卫,其他人员在工地四周警戒。石磊由侧门进入工地内部,终于找到26名被困的中国同胞,所幸他们没有任何伤亡。
  石磊与联合国安全人员对整个工地进行了安全检查,武装巡逻装甲小队开始对该区域进行24小时巡逻,并且现场向工人传授了简单的自保英语句子后,帮助中国同胞再次封死大门,将装甲车退到50米开外进行驻守,直到夜间武装巡逻小队前来轮替。
  刘圣皇:近距离接触爆炸现场
  2013年10月17日,南苏丹首都朱巴市苏科斯塔市场附近垃圾场发生一起爆炸事件,多人死伤。案发时刘圣皇正在事发地域的中心警局开展协同警务工作,亲历了爆炸现场的调查取证过程。
  “案发现场是一个约500多平米大小的垃圾场,警戒线外被围观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约一个排的南苏丹人民解放军战士荷枪实弹维持现场秩序。在两名战士的带领下,我们一行挤过人群,走到爆炸中心位置。”刘圣皇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狼藉景象,昔日堆积如山的垃圾早已被夷为平地,被炸碎的人体尸块连同垃圾散落得到处都是。垃圾场内侧,在一块灰褐色的化纤布掩盖下,可以隐约看见三具残缺不全的儿童尸体,垃圾场右侧则放着一具用白布包裹着的成年人尸体。南苏丹人民解放军战士与国家安全部工作人员正在对现场进行勘查,医护人员忙着抢救伤员。”
  据介绍,这个垃圾场邻近市场,不少当地居民经常到这里翻垃圾寻找食物,附近的孩子把它当成了游乐园。爆炸发生前,有3个七八岁的小孩在此玩耍,翻出了一颗炸弹,不小心将它引爆。爆炸导致3名小孩及一名女子当场身亡,在垃圾堆另一侧两名成年人及1名小孩也身受重伤。
  近距离接触爆炸现场,更是让刘圣皇感到触目惊心——脚下遍布散落的炮弹壳,而地面上那已快被烈日烤干的血迹,似乎正在控诉战争的残忍!
  勘查工作比想象中要繁重。刘圣皇的任务是对现场所有的血迹、尸块及炮弹进行拍照记录。“到任务区快一年了,见到废弃的炮彈和地雷,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去命案现场也不是一次两次。可这次却不禁让人感到胆寒!”刘圣皇说,“看到昔日与自己嬉戏打闹,贫穷却很快乐的孩子转眼已阴阳相隔,还有那满目疮痍的炮弹残壳露出狰狞的面目,我浑身不断地冒汗,40多摄氏度的高温,却怎么也烤不干一身的热汗。”
  勘查中,刘圣皇跟随着前面的人踏出的脚印,小心翼翼地迈出每一步,认真记录着每一片血迹和每一个炮弹残骸。拍照记录工作持续了两个小时,在高温炙烤下,血腥的味道令人作呕。但他强忍住恶心和恐惧,坚持到了最后。
  覃益安:功夫茶·筷子·毒蚊子
  任务区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维和警察,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文化背景,让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
  在赴南苏丹维和之前,覃益安就准备了一套泡功夫茶的茶具和两小袋铁观音,以备在工作之余打发时光。他第一次在联合国营区里茶泡时,引来了许多外国同事好奇的目光。有的说,那茶杯太小了,不够喝;有的说,茶杯上的花纹很奇特。覃益安热情地邀请他们品茶,并向他们介绍中国的茶文化,虽然自己对中国茶文化似懂非懂,但外国同事都很认真地听,轻轻用鼻子闻茶香,细细地品茶,“真香!”“我喜欢中国茶!”
  周末时,左邻右舍喜欢把自己做的饭菜拿到小院里分享。各国的饭菜,不同的风味,尽在餐桌上体现。吃饭时有的用刀叉,中国维和队员则用筷子。
  看到覃益安用两根筷子又快又稳地夹菜,一帮外国同事觉得十分好奇,于是也学着用筷子夹菜,但每次都夹不稳、显得很笨拙。
  于是,覃益安便教他们如何使用筷子,通过多次示范,有几位国际友人可以像模像样地用筷子夹菜了。
  最后,大家还玩起了筷子夹花生的比赛,看谁夹得又多又快,覃益安当起了裁判。一顿饭下来,哄笑声不断,欢愉的气氛在任务区蔓延开来。
  南苏丹的虫子特别多,还特别凶狠,尤其是蚊子,个头很大,其毒针能刺穿衬衣、裤子叮咬人。可怕的不是蚊子的叮咬,而是蚊子带来的疾病——疟疾。一名联合国维和警察因患疟疾,由于医治不及时,3天后就不治身亡了。
  为了防蚊,中国维和警队从国内带来了许多强力蚊香和驱蚊药,以期驱赶这里可怕的蚊子。可事与愿违,蚊香在密闭的房间里点了十多分钟,蚊子照样飞来飞去,这些浓烟迷雾根本赶不走蚊子,那些驱蚊花露水就更不奏效了。
  刚来南苏丹的时候,覃益安很注意保护自己,每天早晨和傍晚,他都穿着长衣长裤,尽量减少出门,以为这样就能躲过蚊子的侵袭。然而,炎热的天气,助长了蚊子的猖獗,蚊子几乎无孔不入。
  来到任务区不到3个月,覃益安就患了两次疟疾。第一次还是恶性疟疾,全身乏力,发热低烧,所幸病情发现早,治疗也及时,休息几天就痊愈了。
  从那以后,他更加注重锻炼身体了,跑步、打篮球、羽毛球,不断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对疟疾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覃益安说,“其实,在任务区,很多队员都不同程度患过疟疾,只是通过及时治疗都痊愈了,渐渐也就不觉得可怕了。”
其他文献
我1997年4月由士兵提干,2002年走上连队指导员的岗位。那时,连队新分配来的干部几乎都是全日制的本科生,一个比一个学历高。我细数了一下,当时连里就属我的学历最低,只有中专文凭。  一次,我组织连队学习十六大报告,当我讲到社会进步与农村发展时,贵州籍战士黎房龙突然举手提问:“指导员,我家和城市兵刘彬家差距咋这么大呢?人均GDP翻番能实现吗?都说社会和谐了,咋还那么多丑恶现象呢?”突如其来的“袭击
期刊
1994年7月,从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的我,满怀激情地加入绿色方阵,走上排长崗位。在校学习期间,我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那时候,我对未来军营的设想是:要么驾驶着现代化的装备驰骋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要么坐在明亮的工作室里,敲击键盘攻克一个个军事技术难题。  然而,美好的憧憬没出现,扑面而来的却是想象不到的“噩梦”:在排里说话没有老班长“好使”,专业训练“靠边站”,体能训练“赶鸭子”。更让我感到苦
期刊
成都军区某团驻地偏远,交通不便,多数已婚官兵都是两地分居,过着牛郎织女式的生活。已婚官兵的婚姻生活状况怎么样?他们过得幸福吗?前不久,记者就这一情况进行了调查。  掌握“幸福秘籍”,  没有花前月下同样幸福  往事如烟:以前,王连长最怕节假日。每次节假日,他总是会接到妻子的抱怨电话。平时妻子上班还好,节假日的时候,看见亲朋好友一家子团圆,和和睦睦地逛公园、聚会,而自己只能独自一人孤独地过,想找个依
期刊
1. 学会中止  喋喋不休的抱怨,没完没了的批评,是负面心理的人有力的殺伤武器。但是,如果不是你送上倾听的耳朵,这些话也不会冲着空气说。当他过度占用你宝贵时间的时候,一句“对不起,我还有工作要做”,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正当防卫手段。  2. 学会不争论  充满负面情绪的人往往非常善于进行各种争论,不论事情大小。当你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反驳的时候,不仅给予了对方他们所需要的注意力,还给予了他们宝贵的发挥自
期刊
武警内蒙古森林总队千余名新兵顺利抵达祖国北疆八千里生态战线,融入守护林海的“护绿”钢铁洪流。梦想照进现实,新战士心中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也少不了对新环境的迷茫恐惧。及时为新兵叩开心理转变之门,让新兵心理时钟与现实“对表”,该总队特色心理服务活动用“心”助力新兵顺利度过“第二适应期”。  “心理情景剧”正向正心  中队学习室上演着一幕特殊的“话剧”,故事描述的是新兵小张到了基层连队无法适应新的
期刊
解放军生活:四十七集团军是一支善打硬仗、敢打恶仗、能打胜仗的部队。当前,在全军上下大抓实战化训练的背景下,你们是如何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要求,深入开展实战化训练的?  张联义:习主席强调:“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求实、务实、落实”、“埋头苦干、抓紧实干”。这一系列指示精神明确告诉我们,只有求实才能打胜仗。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战略要求,聚精会神抓训练,部队实战化水
期刊
【军魂】  始终不渝听党指挥、政治上强;任务越重士气越旺、突击力强;忘我为民艰苦奋斗、奉献精神强;顾全大局团结和谐、凝聚力强;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创新精神强;学习英模培育人才、荣誉感强。  【军歌】  说打就打,说干就干,练一练手中枪刺刀手榴弹,瞄得准来投也投得远,上起了刺刀叫他心胆寒。抓紧时间加油练,练好本领准备战。不打垮反动派不是好汉,打他个样儿让他看一看。  ——《说打就打》  【军史】  陆
期刊
基地组建42年:极限水下长航,创造世界核潜艇一次长航时间新纪录;大深度极限深潜,检验了我国核潜艇深海作战性能;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宣告中国海基战略威慑力量正式形成;作为一支重点建设作战部队,形成了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连续42年保持核安全纪录……  过山车上的“外科手术”  每一次挑战极限,都是一次与死神的博弈。没有视死如归的军人血性,核潜艇官兵就不可能一次次直面生死、就不可能换来祖国大洋上的和平与安
期刊
6年前,王中昌告诉我,单位迎国庆歌咏比赛他要送我一首《真永远》,我故意骗他说来不了。  当我手捧为他准备的99朵玫瑰上台时,他激动得语无伦次。99,代表久久,爱的种子那时就种在了我的心里。  去年,他病了,我的天仿佛塌了。听说他单位要办教师节晚会,我瞒着他第一次找了基地领导。  站在台上,我为他唱了一首《悬崖》,告诉他我的心声:“我只求陪你直到末路。”泪流满面的他,一路小跑,为我献上了战友准备的鲜
期刊
“来无影,去无踪,快如电,疾似风;他们,是不可战胜的勇者;他们,是无限忠诚的战士。他们是战略级的威慑力;他们是千锤百炼的利刃。”  这支被命名为“利刃”的特种部队,隶属第二炮兵,与第二炮兵其他部队相比他们更加神秘,几乎没有在公众面前露过面曝过光。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兵王”、“战神”是什么样子?这支年轻的“神剑利刃”又是如何炼成的?  初冬时节,燕山腹地,寒意正浓。笔者来到这里,近距离领略战略导弹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