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13人组成的维和警队中,就有5人来自广西边防总队,分别是南宁边检站的石磊、覃益安和北海边检站的刘圣皇、梁锡壮、靳平。去年12月4日,广西边防总队举行隆重仪式,欢迎5名维和警察佩戴着联合国和平勋章凯旋。远道归来的维和战士们一个个都晒成了古铜色,这种肤色和他们胸前挂着的联合国和平勋章一样,成了他们一年多工作的最好诠释。
石磊:穿防弹衣睡觉的日子
2012年11月,石磊被分配到南苏丹湖州伦拜克市执行维和任务。当地各部族、部落因为抢夺牲口、抢占牧场和水源,经常发生武装冲突,铸成难以化解的世仇,情况很混乱、很危险,为了能及时处理紧急情况,他只得穿着防弹衣睡觉,随时准备执行任务。
一天,当地发生武装冲突,蔓延至伦拜克市内,大量平民生命受到威胁。更让人揪心的是,在距离枪战密集点不超过3公里的地方,就有一个正在建设的中国政府援助工程——伦拜克中心医院的工地,在这里工作的有26名中国公民。在密集的轻重机枪声中,当地雇员全部逃跑了,而中国员工因为电话被切断和外面失去了联系。焦急万分之际,石磊一方面在联合国指挥中心探听消息,同时联系联合国营地最高主管,要求派出力量营救他们。
联合国营地主管同意让石磊随两辆大型装甲运兵车和13名武装人员立即前往工地进行解救。穿过枪林弹雨的重围,子弹在耳边嗖嗖飞过,当车队抵达援建医院大门时,车队指挥官命令两辆装甲车停在工地外围显著位置,两名人员在车顶架设重机枪据高守卫,其他人员在工地四周警戒。石磊由侧门进入工地内部,终于找到26名被困的中国同胞,所幸他们没有任何伤亡。
石磊与联合国安全人员对整个工地进行了安全检查,武装巡逻装甲小队开始对该区域进行24小时巡逻,并且现场向工人传授了简单的自保英语句子后,帮助中国同胞再次封死大门,将装甲车退到50米开外进行驻守,直到夜间武装巡逻小队前来轮替。
刘圣皇:近距离接触爆炸现场
2013年10月17日,南苏丹首都朱巴市苏科斯塔市场附近垃圾场发生一起爆炸事件,多人死伤。案发时刘圣皇正在事发地域的中心警局开展协同警务工作,亲历了爆炸现场的调查取证过程。
“案发现场是一个约500多平米大小的垃圾场,警戒线外被围观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约一个排的南苏丹人民解放军战士荷枪实弹维持现场秩序。在两名战士的带领下,我们一行挤过人群,走到爆炸中心位置。”刘圣皇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狼藉景象,昔日堆积如山的垃圾早已被夷为平地,被炸碎的人体尸块连同垃圾散落得到处都是。垃圾场内侧,在一块灰褐色的化纤布掩盖下,可以隐约看见三具残缺不全的儿童尸体,垃圾场右侧则放着一具用白布包裹着的成年人尸体。南苏丹人民解放军战士与国家安全部工作人员正在对现场进行勘查,医护人员忙着抢救伤员。”
据介绍,这个垃圾场邻近市场,不少当地居民经常到这里翻垃圾寻找食物,附近的孩子把它当成了游乐园。爆炸发生前,有3个七八岁的小孩在此玩耍,翻出了一颗炸弹,不小心将它引爆。爆炸导致3名小孩及一名女子当场身亡,在垃圾堆另一侧两名成年人及1名小孩也身受重伤。
近距离接触爆炸现场,更是让刘圣皇感到触目惊心——脚下遍布散落的炮弹壳,而地面上那已快被烈日烤干的血迹,似乎正在控诉战争的残忍!
勘查工作比想象中要繁重。刘圣皇的任务是对现场所有的血迹、尸块及炮弹进行拍照记录。“到任务区快一年了,见到废弃的炮彈和地雷,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去命案现场也不是一次两次。可这次却不禁让人感到胆寒!”刘圣皇说,“看到昔日与自己嬉戏打闹,贫穷却很快乐的孩子转眼已阴阳相隔,还有那满目疮痍的炮弹残壳露出狰狞的面目,我浑身不断地冒汗,40多摄氏度的高温,却怎么也烤不干一身的热汗。”
勘查中,刘圣皇跟随着前面的人踏出的脚印,小心翼翼地迈出每一步,认真记录着每一片血迹和每一个炮弹残骸。拍照记录工作持续了两个小时,在高温炙烤下,血腥的味道令人作呕。但他强忍住恶心和恐惧,坚持到了最后。
覃益安:功夫茶·筷子·毒蚊子
任务区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维和警察,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文化背景,让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
在赴南苏丹维和之前,覃益安就准备了一套泡功夫茶的茶具和两小袋铁观音,以备在工作之余打发时光。他第一次在联合国营区里茶泡时,引来了许多外国同事好奇的目光。有的说,那茶杯太小了,不够喝;有的说,茶杯上的花纹很奇特。覃益安热情地邀请他们品茶,并向他们介绍中国的茶文化,虽然自己对中国茶文化似懂非懂,但外国同事都很认真地听,轻轻用鼻子闻茶香,细细地品茶,“真香!”“我喜欢中国茶!”
周末时,左邻右舍喜欢把自己做的饭菜拿到小院里分享。各国的饭菜,不同的风味,尽在餐桌上体现。吃饭时有的用刀叉,中国维和队员则用筷子。
看到覃益安用两根筷子又快又稳地夹菜,一帮外国同事觉得十分好奇,于是也学着用筷子夹菜,但每次都夹不稳、显得很笨拙。
于是,覃益安便教他们如何使用筷子,通过多次示范,有几位国际友人可以像模像样地用筷子夹菜了。
最后,大家还玩起了筷子夹花生的比赛,看谁夹得又多又快,覃益安当起了裁判。一顿饭下来,哄笑声不断,欢愉的气氛在任务区蔓延开来。
南苏丹的虫子特别多,还特别凶狠,尤其是蚊子,个头很大,其毒针能刺穿衬衣、裤子叮咬人。可怕的不是蚊子的叮咬,而是蚊子带来的疾病——疟疾。一名联合国维和警察因患疟疾,由于医治不及时,3天后就不治身亡了。
为了防蚊,中国维和警队从国内带来了许多强力蚊香和驱蚊药,以期驱赶这里可怕的蚊子。可事与愿违,蚊香在密闭的房间里点了十多分钟,蚊子照样飞来飞去,这些浓烟迷雾根本赶不走蚊子,那些驱蚊花露水就更不奏效了。
刚来南苏丹的时候,覃益安很注意保护自己,每天早晨和傍晚,他都穿着长衣长裤,尽量减少出门,以为这样就能躲过蚊子的侵袭。然而,炎热的天气,助长了蚊子的猖獗,蚊子几乎无孔不入。
来到任务区不到3个月,覃益安就患了两次疟疾。第一次还是恶性疟疾,全身乏力,发热低烧,所幸病情发现早,治疗也及时,休息几天就痊愈了。
从那以后,他更加注重锻炼身体了,跑步、打篮球、羽毛球,不断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对疟疾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覃益安说,“其实,在任务区,很多队员都不同程度患过疟疾,只是通过及时治疗都痊愈了,渐渐也就不觉得可怕了。”
石磊:穿防弹衣睡觉的日子
2012年11月,石磊被分配到南苏丹湖州伦拜克市执行维和任务。当地各部族、部落因为抢夺牲口、抢占牧场和水源,经常发生武装冲突,铸成难以化解的世仇,情况很混乱、很危险,为了能及时处理紧急情况,他只得穿着防弹衣睡觉,随时准备执行任务。
一天,当地发生武装冲突,蔓延至伦拜克市内,大量平民生命受到威胁。更让人揪心的是,在距离枪战密集点不超过3公里的地方,就有一个正在建设的中国政府援助工程——伦拜克中心医院的工地,在这里工作的有26名中国公民。在密集的轻重机枪声中,当地雇员全部逃跑了,而中国员工因为电话被切断和外面失去了联系。焦急万分之际,石磊一方面在联合国指挥中心探听消息,同时联系联合国营地最高主管,要求派出力量营救他们。
联合国营地主管同意让石磊随两辆大型装甲运兵车和13名武装人员立即前往工地进行解救。穿过枪林弹雨的重围,子弹在耳边嗖嗖飞过,当车队抵达援建医院大门时,车队指挥官命令两辆装甲车停在工地外围显著位置,两名人员在车顶架设重机枪据高守卫,其他人员在工地四周警戒。石磊由侧门进入工地内部,终于找到26名被困的中国同胞,所幸他们没有任何伤亡。
石磊与联合国安全人员对整个工地进行了安全检查,武装巡逻装甲小队开始对该区域进行24小时巡逻,并且现场向工人传授了简单的自保英语句子后,帮助中国同胞再次封死大门,将装甲车退到50米开外进行驻守,直到夜间武装巡逻小队前来轮替。
刘圣皇:近距离接触爆炸现场
2013年10月17日,南苏丹首都朱巴市苏科斯塔市场附近垃圾场发生一起爆炸事件,多人死伤。案发时刘圣皇正在事发地域的中心警局开展协同警务工作,亲历了爆炸现场的调查取证过程。
“案发现场是一个约500多平米大小的垃圾场,警戒线外被围观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约一个排的南苏丹人民解放军战士荷枪实弹维持现场秩序。在两名战士的带领下,我们一行挤过人群,走到爆炸中心位置。”刘圣皇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狼藉景象,昔日堆积如山的垃圾早已被夷为平地,被炸碎的人体尸块连同垃圾散落得到处都是。垃圾场内侧,在一块灰褐色的化纤布掩盖下,可以隐约看见三具残缺不全的儿童尸体,垃圾场右侧则放着一具用白布包裹着的成年人尸体。南苏丹人民解放军战士与国家安全部工作人员正在对现场进行勘查,医护人员忙着抢救伤员。”
据介绍,这个垃圾场邻近市场,不少当地居民经常到这里翻垃圾寻找食物,附近的孩子把它当成了游乐园。爆炸发生前,有3个七八岁的小孩在此玩耍,翻出了一颗炸弹,不小心将它引爆。爆炸导致3名小孩及一名女子当场身亡,在垃圾堆另一侧两名成年人及1名小孩也身受重伤。
近距离接触爆炸现场,更是让刘圣皇感到触目惊心——脚下遍布散落的炮弹壳,而地面上那已快被烈日烤干的血迹,似乎正在控诉战争的残忍!
勘查工作比想象中要繁重。刘圣皇的任务是对现场所有的血迹、尸块及炮弹进行拍照记录。“到任务区快一年了,见到废弃的炮彈和地雷,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去命案现场也不是一次两次。可这次却不禁让人感到胆寒!”刘圣皇说,“看到昔日与自己嬉戏打闹,贫穷却很快乐的孩子转眼已阴阳相隔,还有那满目疮痍的炮弹残壳露出狰狞的面目,我浑身不断地冒汗,40多摄氏度的高温,却怎么也烤不干一身的热汗。”
勘查中,刘圣皇跟随着前面的人踏出的脚印,小心翼翼地迈出每一步,认真记录着每一片血迹和每一个炮弹残骸。拍照记录工作持续了两个小时,在高温炙烤下,血腥的味道令人作呕。但他强忍住恶心和恐惧,坚持到了最后。
覃益安:功夫茶·筷子·毒蚊子
任务区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维和警察,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文化背景,让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
在赴南苏丹维和之前,覃益安就准备了一套泡功夫茶的茶具和两小袋铁观音,以备在工作之余打发时光。他第一次在联合国营区里茶泡时,引来了许多外国同事好奇的目光。有的说,那茶杯太小了,不够喝;有的说,茶杯上的花纹很奇特。覃益安热情地邀请他们品茶,并向他们介绍中国的茶文化,虽然自己对中国茶文化似懂非懂,但外国同事都很认真地听,轻轻用鼻子闻茶香,细细地品茶,“真香!”“我喜欢中国茶!”
周末时,左邻右舍喜欢把自己做的饭菜拿到小院里分享。各国的饭菜,不同的风味,尽在餐桌上体现。吃饭时有的用刀叉,中国维和队员则用筷子。
看到覃益安用两根筷子又快又稳地夹菜,一帮外国同事觉得十分好奇,于是也学着用筷子夹菜,但每次都夹不稳、显得很笨拙。
于是,覃益安便教他们如何使用筷子,通过多次示范,有几位国际友人可以像模像样地用筷子夹菜了。
最后,大家还玩起了筷子夹花生的比赛,看谁夹得又多又快,覃益安当起了裁判。一顿饭下来,哄笑声不断,欢愉的气氛在任务区蔓延开来。
南苏丹的虫子特别多,还特别凶狠,尤其是蚊子,个头很大,其毒针能刺穿衬衣、裤子叮咬人。可怕的不是蚊子的叮咬,而是蚊子带来的疾病——疟疾。一名联合国维和警察因患疟疾,由于医治不及时,3天后就不治身亡了。
为了防蚊,中国维和警队从国内带来了许多强力蚊香和驱蚊药,以期驱赶这里可怕的蚊子。可事与愿违,蚊香在密闭的房间里点了十多分钟,蚊子照样飞来飞去,这些浓烟迷雾根本赶不走蚊子,那些驱蚊花露水就更不奏效了。
刚来南苏丹的时候,覃益安很注意保护自己,每天早晨和傍晚,他都穿着长衣长裤,尽量减少出门,以为这样就能躲过蚊子的侵袭。然而,炎热的天气,助长了蚊子的猖獗,蚊子几乎无孔不入。
来到任务区不到3个月,覃益安就患了两次疟疾。第一次还是恶性疟疾,全身乏力,发热低烧,所幸病情发现早,治疗也及时,休息几天就痊愈了。
从那以后,他更加注重锻炼身体了,跑步、打篮球、羽毛球,不断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对疟疾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覃益安说,“其实,在任务区,很多队员都不同程度患过疟疾,只是通过及时治疗都痊愈了,渐渐也就不觉得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