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单亲家庭有上升的趋势,有的班级单亲家庭子女甚至占到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由于单亲家庭子女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存在着心理上的障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一、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表现
1 缺乏关爱。有的父母离异之前,父亲或母亲就长期离家;离异之后,小孩跟父母一方生活,难以见到另一方家长。更有甚者,父母离异以后,小孩就放到爷爷奶奶或亲戚家,孩子长时间见不到父母。有的单亲家长则忙于重组家庭,无暇顾及孩子。所有这些都使得单亲家庭子女普遍缺乏家庭的关爱。
2 心理封闭。由于孩子很难见到父母,十分孤独,感情饥渴,再看到周围的同学、同龄孩子被父母呵护,非常羡慕,自己又得不到,因此,心理封闭,不愿与其他人接触,喜欢独处,长此以往,还会患上自闭症。
3 精神萎靡。单亲家庭子女普遍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不高,干什么都没有兴趣,什么都不太愿意干,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进取心不强,学习成绩较差。
4 性格脆弱。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较脆弱,难以经受挫折,稍有波动,就心灰意冷。尤其在受到老师批评后,往往抵触情绪较大,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容易为一点小事跟同学发生矛盾,且忌恨、报复心理特别严重。
5 自控力差。单亲家庭子女情感波动较大,自控能力较差,即使认为不对的事情,也要去尝试,有的经常打架、惹事,上课捣乱。据有关部门统计,未成年人犯罪一半是单亲家庭的子女。
二、单亲家庭子女形成心理障碍的原因
1 父母不闻不问或很少过问。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父爱和母爱缺一不可。有的单亲家庭子女放到爷爷奶奶家,长时间不和父母见面。有的子女虽然跟父亲或母亲生活,可家长的工作繁忙,很少过问孩子,孩子甚至一连几天都没有时间和家长交流。所以,单亲家庭子女缺乏父爱或母爱,甚至两者都缺乏,即使得到一些也是暂时的,残缺不全的。
2 自卑心理导致孤僻。单亲家庭的子女往往有一种很强的失落感,他们渴望得到父爱或母爱,但又得不到或很少得到,因此产生自卑心理,长期下去导致性格孤僻。同时,长时间得不到关爱,也使子女缺乏动力,郁郁寡欢,学习、生活劲头不大。
3 心灵受伤害致使性格脆弱。父母离异前,很少有不吵闹的。孩子在吵闹中生活,心灵上受到很大的伤害,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
4 被冷落使他们常做出格的事。单亲家庭子女常做一些出格的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受冷落的感觉,他们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怀,因此他们想做一些出格的事来引起父母、老师的关注。这就是有的单亲家庭子女想犯错误的原因所在。还有的家长或爷爷奶奶,认为父母离婚,欠孩子的较多,当孩子有缺点错误后,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也使他们做事易出格。
三、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障碍的克服
单亲家庭子女能否克服心理障碍,关系到他们将来能否健康成长,能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作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1 关注成长,把爱洒向他们的心田。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单亲家庭子女最缺乏的就是关爱,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此,教师应当把爱的阳光洒向他们的心田,生活上关心他们,嘘寒问暖,上课多提问,学习上重点辅导他们,下课在一起玩耍,时常与他们谈心,倾听心里话,把单亲家庭的孩子当亲生孩子一样看待。当他们情绪低落时,更应当给予关怀,并及时疏导他们,让他们感受爱,感到教师是真心关心爱护他们,这样他们才能精神饱满、情绪高涨地学习、生活。所以说,教师的关爱是单亲家庭子女克服心理障碍的关键。
2 保护他们,不用尖刻的语言刺激。单亲家庭子女情绪波动较大,往往不能持续地保持高涨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有耐心,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当他们有了缺点错误后,用温和的态度、和缓的语言,帮助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尤其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他们,适当降低要求,保护他们上进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 不断激励,给他们上进的动力。精神力量是巨大的,教师要不断激励单亲家庭子女,激发他们上进的自信心。当他们精神振作或学习等方面取得进步时,要及时地表扬鼓励他们,使他们产生更加上进的动力。
4 融入集体,多参加学校活动。单亲家庭子女由于性格孤僻,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一般很少有要好的朋友。教师可让学习、品德好的学生与他们组成互助小组,下课、放学一起玩耍、写作业。集体活动,如运动会、班队会、文艺表演、出黑板报、春游等让他们担任一定的角色,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陶冶性格,愉悦心情,产生动力,忘却烦恼,奋力向上。
5 自立自强,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单亲家庭子女应在教师的帮助下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心理障碍,在学习、生活中振奋精神,自立自强。
6 多和家长联系,多教给他们一些教育子女的方法。教育学生不仅是学校的任务,家庭也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教师应当跟单亲家庭多联系,让他们也负起关爱和教育孩子的任务。无论孩子跟谁生活,父母双方都应在生活上、学习上多给孩子一些关心和指导,当然,父母不能因为感到对不起孩子而对他们的缺点视若无睹。
单亲家庭是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现象,其子女能否健康成长进步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教师应重点关注他们,多研究他们,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理,让他们的心灵拥有一片纯净的蓝天,使他们能精神振奋地迎接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一、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表现
1 缺乏关爱。有的父母离异之前,父亲或母亲就长期离家;离异之后,小孩跟父母一方生活,难以见到另一方家长。更有甚者,父母离异以后,小孩就放到爷爷奶奶或亲戚家,孩子长时间见不到父母。有的单亲家长则忙于重组家庭,无暇顾及孩子。所有这些都使得单亲家庭子女普遍缺乏家庭的关爱。
2 心理封闭。由于孩子很难见到父母,十分孤独,感情饥渴,再看到周围的同学、同龄孩子被父母呵护,非常羡慕,自己又得不到,因此,心理封闭,不愿与其他人接触,喜欢独处,长此以往,还会患上自闭症。
3 精神萎靡。单亲家庭子女普遍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不高,干什么都没有兴趣,什么都不太愿意干,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进取心不强,学习成绩较差。
4 性格脆弱。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较脆弱,难以经受挫折,稍有波动,就心灰意冷。尤其在受到老师批评后,往往抵触情绪较大,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容易为一点小事跟同学发生矛盾,且忌恨、报复心理特别严重。
5 自控力差。单亲家庭子女情感波动较大,自控能力较差,即使认为不对的事情,也要去尝试,有的经常打架、惹事,上课捣乱。据有关部门统计,未成年人犯罪一半是单亲家庭的子女。
二、单亲家庭子女形成心理障碍的原因
1 父母不闻不问或很少过问。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父爱和母爱缺一不可。有的单亲家庭子女放到爷爷奶奶家,长时间不和父母见面。有的子女虽然跟父亲或母亲生活,可家长的工作繁忙,很少过问孩子,孩子甚至一连几天都没有时间和家长交流。所以,单亲家庭子女缺乏父爱或母爱,甚至两者都缺乏,即使得到一些也是暂时的,残缺不全的。
2 自卑心理导致孤僻。单亲家庭的子女往往有一种很强的失落感,他们渴望得到父爱或母爱,但又得不到或很少得到,因此产生自卑心理,长期下去导致性格孤僻。同时,长时间得不到关爱,也使子女缺乏动力,郁郁寡欢,学习、生活劲头不大。
3 心灵受伤害致使性格脆弱。父母离异前,很少有不吵闹的。孩子在吵闹中生活,心灵上受到很大的伤害,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
4 被冷落使他们常做出格的事。单亲家庭子女常做一些出格的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受冷落的感觉,他们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怀,因此他们想做一些出格的事来引起父母、老师的关注。这就是有的单亲家庭子女想犯错误的原因所在。还有的家长或爷爷奶奶,认为父母离婚,欠孩子的较多,当孩子有缺点错误后,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也使他们做事易出格。
三、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障碍的克服
单亲家庭子女能否克服心理障碍,关系到他们将来能否健康成长,能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作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1 关注成长,把爱洒向他们的心田。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单亲家庭子女最缺乏的就是关爱,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此,教师应当把爱的阳光洒向他们的心田,生活上关心他们,嘘寒问暖,上课多提问,学习上重点辅导他们,下课在一起玩耍,时常与他们谈心,倾听心里话,把单亲家庭的孩子当亲生孩子一样看待。当他们情绪低落时,更应当给予关怀,并及时疏导他们,让他们感受爱,感到教师是真心关心爱护他们,这样他们才能精神饱满、情绪高涨地学习、生活。所以说,教师的关爱是单亲家庭子女克服心理障碍的关键。
2 保护他们,不用尖刻的语言刺激。单亲家庭子女情绪波动较大,往往不能持续地保持高涨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有耐心,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当他们有了缺点错误后,用温和的态度、和缓的语言,帮助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尤其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他们,适当降低要求,保护他们上进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 不断激励,给他们上进的动力。精神力量是巨大的,教师要不断激励单亲家庭子女,激发他们上进的自信心。当他们精神振作或学习等方面取得进步时,要及时地表扬鼓励他们,使他们产生更加上进的动力。
4 融入集体,多参加学校活动。单亲家庭子女由于性格孤僻,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一般很少有要好的朋友。教师可让学习、品德好的学生与他们组成互助小组,下课、放学一起玩耍、写作业。集体活动,如运动会、班队会、文艺表演、出黑板报、春游等让他们担任一定的角色,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陶冶性格,愉悦心情,产生动力,忘却烦恼,奋力向上。
5 自立自强,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单亲家庭子女应在教师的帮助下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心理障碍,在学习、生活中振奋精神,自立自强。
6 多和家长联系,多教给他们一些教育子女的方法。教育学生不仅是学校的任务,家庭也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教师应当跟单亲家庭多联系,让他们也负起关爱和教育孩子的任务。无论孩子跟谁生活,父母双方都应在生活上、学习上多给孩子一些关心和指导,当然,父母不能因为感到对不起孩子而对他们的缺点视若无睹。
单亲家庭是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现象,其子女能否健康成长进步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教师应重点关注他们,多研究他们,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理,让他们的心灵拥有一片纯净的蓝天,使他们能精神振奋地迎接学习和生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