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毛泽东的体育实践和理论是整个毛泽东思想体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曾经对中国体育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使我国体育事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使我国人民的体质得到很大改善。本文以史实为依据,探讨了毛泽东的体育思想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和具体的实践表现。
关键词:毛泽东;体育思想;体育实践。
毛泽东是一位伟人,他的伟大不仅是在于政治、军事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在于他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他在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作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单单从他的体育思想和实践就可见一斑。
毛泽东的体育思想,源于他的体育实践、革命实践。它从萌芽到自成体系,历经六十年沧桑,跨越了中国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三个伟大的历史阶段。实践证明,毛泽东体育思想,是毛泽东对中国各历史时期先进体育思想的高度概括,体现了体育文化在民族斗争、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事实说明毛泽东体育思想是我国发展体育运动、增强民族素质的指南,是增强国力和振兴各行事业的重要保证。本文试从毛泽东体育思想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进行初步探讨。
(一)
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把救国救民作为自己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并以此带动和组织别人,还撰写了有关体育的论文。毛泽东的家乡是湖南湘潭县的一个偏僻农村,小时候他生过一场大病,身体很瘦弱,而且两个哥哥相继夭折,他被认为是"根基不稳",本能的自我生存愿望使他强烈地意识到加强身体锻炼的重要性。从六岁起他就开始参加一些农家儿子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放牛、割草、打柴等等,劳动之余则和小伙伴们做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游戏。13岁的毛泽东就在他家门口的池塘里学游泳。随后在家乡的东山小学读书时,他是打秋千、踏浪桥、跳木马、踢毽子、爬山等各项体育活动的参加者。⑴
关于他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体育活动,美国人斯诺在他的名著《西行漫记》中,根据毛泽东本人的回忆,作过详细的描述。还在小学读书时,毛泽东就立下了救国救民的志愿。他给自己起的字号叫"子任",意思是以救国为己任。他读书是为了救国救民,锻炼身体也是为了救国救民。这从他24岁时写的那篇体育论文中也可以看得出来。那篇题为《体育之研究》、作者署名"二十八画生"的文章一开头就把体育与救国联系在一起。它说:"国力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优之现象也。"⑵
救国救民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取最大的利益。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就已有了"体育为人民"的思想和实践。在救国救民的思想指导下,毛泽东不仅自己以特有的积极性参加体育锻炼,而且是学校中体育活动的积极提倡者、组织者。1917年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当选为学友会(即学生会)总务兼教育研究部长。在他的筹划组织下.学校广泛的开展足球、游泳、乒乓球等各项体育活动,体育占学友会全部活动的二分之一以上。⑶
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是社会无序、人民不宁、战祸迭起、内乱相乘的现实情况,改变环境是当时民族心理和行为的倾向,毛泽东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站在民族利益的前沿,以他那刚劲有为、奋发斗争的人生风格,从体育的本位出发,发出了强国强种的呐喊.不是把体育放在个体的人的意义来研究,而是将其置于中华民族的大社会背景下加以论述,因此毛泽东的这一历史时期的思想有着非常的意义:他的体育观对体育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可以说是在大民族的政治文化背景中孕育了毛泽东的大体育观。
(二)
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和军队的领导人,始终把"体育为革命战争的胜利服务"作为自己关于体育的言论和行动的准则。1927年毛泽东上了井冈山。在中央苏区,他对红军战士们说:"你们要加强训练,打好野操(即野外操练)。要锻炼好身体,才能打敌人。"⑷1929年12月,由他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规定了士兵会的娱乐工作有以下内容:1、捉迷藏等;2、打足球;3、音乐;4、武术;5、花鼓调;6、旧剧。⑸在中央苏区时,他自己也经常参加游泳、体操、跑步、爬山、打篮球等活动;在瑞金,还亲自领导修建了一个大操场。⑹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关于体育的论述不多,但都十分明确地表达了体育为夺取抗战胜利服务的思想。1937年抗日战争刚开始,他在全边区"八一"运动大会开幕时讲话说:"我们这个运动大会,不仅是运动竞赛,而且要为抗战而动员起来。"后来这次运动会的名称就叫做"抗日动员运动大会"。⑺1942年9月9日毛席为全国第一个体育节题词"锻炼体魄,好打日本。"⑻
正是在毛泽东、朱德等革命领导人的带动下,从1927年到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体育奇迹。人们、特别是革命军队的战士们,在物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开展各种有利于取得革命战争胜利的、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不仅有小型、分散、经常的活动,一有可能就举行大规模的运动会。例如1931年到1933年,在中央苏区就举行过县、省、闽赣两省以及红军各级的运动会20多次。1933年5月30日至6月3日还在瑞金举行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运动大会。⑼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也举行过多次不同规模的运动会,并且成立了延安体育会和延安新体育学会。⑽
毛澤东这一历史时期的体育思想,是以理论到实践的一次质的飞跃,一场伟大的人民敌争实践的大考验,一次历史功勋的记录。自此,毛译东的体育思想为无产阶段政治服务的根基深深的扎下了根,所以它有着特别的意义和价值。
(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主席关于体育方面的号召、指示主要是涉及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他关怀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从体育上关心人民的切身利益。
1952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召开成立大会时,毛主席亲笔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个题词几十年来一直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所熟悉。1953年他在接见青年团"二大"主席团时,向全国青年发出"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号召。1960年他亲自在工作人员送审的党中央《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草稿中加了下面这样一段话:"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及各种各色的体育活动。"他还说过:"体育是关系六亿人民健康的大事"⑾,学生要"健康第一,学习第二"⑿这样的话。
至于他本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体育实践也是坚持不懈和十分突出的。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工作十分繁忙,又多年形成了夜间工作的习惯,但始终挤出时间参加游泳、打乒乓球、爬山、散步等活动。特别是他已73岁高龄时仍游长江一个多小时⒀,给全国以及全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50年代曾以广播操的普遍性闻名于世,70年代又以横渡江河湖海的群众性游泳作为全球性新闻,这同毛泽东的体育言论和实践产生的影响直接相关。
毛泽东的体育思想曾经对中国体育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使我国体育事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使我国人民的体质得到很大改善,运动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注释:
⑴⑶参见周士钊《毛主席锻炼身体的故事》,《新体育》杂志1958年第18期到1959年第3期。
⑵参见《中国近代体育文选》,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年12月版,第31页。
⑷⑸⑼⑽何启君等:《中国近代体育史》,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第366页,第371页,第380至385页,第394至401页。
⑹参见谷世权《毛主席亲自过问修建的运动场》,《新体育》杂志1978年第12期。
⑺参见《毛主席演词》,1937年8月2日延安《新中华报》。
⑻⑾⑿首都体育"三老"联谊会主编《人民没有忘记》,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77页,第26页,第10页。
⒀:参见《毛主席畅游长江》,《新体育》杂志1966年第7、8。
关键词:毛泽东;体育思想;体育实践。
毛泽东是一位伟人,他的伟大不仅是在于政治、军事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在于他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他在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作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单单从他的体育思想和实践就可见一斑。
毛泽东的体育思想,源于他的体育实践、革命实践。它从萌芽到自成体系,历经六十年沧桑,跨越了中国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三个伟大的历史阶段。实践证明,毛泽东体育思想,是毛泽东对中国各历史时期先进体育思想的高度概括,体现了体育文化在民族斗争、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事实说明毛泽东体育思想是我国发展体育运动、增强民族素质的指南,是增强国力和振兴各行事业的重要保证。本文试从毛泽东体育思想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进行初步探讨。
(一)
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把救国救民作为自己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并以此带动和组织别人,还撰写了有关体育的论文。毛泽东的家乡是湖南湘潭县的一个偏僻农村,小时候他生过一场大病,身体很瘦弱,而且两个哥哥相继夭折,他被认为是"根基不稳",本能的自我生存愿望使他强烈地意识到加强身体锻炼的重要性。从六岁起他就开始参加一些农家儿子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放牛、割草、打柴等等,劳动之余则和小伙伴们做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游戏。13岁的毛泽东就在他家门口的池塘里学游泳。随后在家乡的东山小学读书时,他是打秋千、踏浪桥、跳木马、踢毽子、爬山等各项体育活动的参加者。⑴
关于他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体育活动,美国人斯诺在他的名著《西行漫记》中,根据毛泽东本人的回忆,作过详细的描述。还在小学读书时,毛泽东就立下了救国救民的志愿。他给自己起的字号叫"子任",意思是以救国为己任。他读书是为了救国救民,锻炼身体也是为了救国救民。这从他24岁时写的那篇体育论文中也可以看得出来。那篇题为《体育之研究》、作者署名"二十八画生"的文章一开头就把体育与救国联系在一起。它说:"国力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优之现象也。"⑵
救国救民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取最大的利益。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就已有了"体育为人民"的思想和实践。在救国救民的思想指导下,毛泽东不仅自己以特有的积极性参加体育锻炼,而且是学校中体育活动的积极提倡者、组织者。1917年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当选为学友会(即学生会)总务兼教育研究部长。在他的筹划组织下.学校广泛的开展足球、游泳、乒乓球等各项体育活动,体育占学友会全部活动的二分之一以上。⑶
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是社会无序、人民不宁、战祸迭起、内乱相乘的现实情况,改变环境是当时民族心理和行为的倾向,毛泽东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站在民族利益的前沿,以他那刚劲有为、奋发斗争的人生风格,从体育的本位出发,发出了强国强种的呐喊.不是把体育放在个体的人的意义来研究,而是将其置于中华民族的大社会背景下加以论述,因此毛泽东的这一历史时期的思想有着非常的意义:他的体育观对体育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可以说是在大民族的政治文化背景中孕育了毛泽东的大体育观。
(二)
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和军队的领导人,始终把"体育为革命战争的胜利服务"作为自己关于体育的言论和行动的准则。1927年毛泽东上了井冈山。在中央苏区,他对红军战士们说:"你们要加强训练,打好野操(即野外操练)。要锻炼好身体,才能打敌人。"⑷1929年12月,由他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规定了士兵会的娱乐工作有以下内容:1、捉迷藏等;2、打足球;3、音乐;4、武术;5、花鼓调;6、旧剧。⑸在中央苏区时,他自己也经常参加游泳、体操、跑步、爬山、打篮球等活动;在瑞金,还亲自领导修建了一个大操场。⑹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关于体育的论述不多,但都十分明确地表达了体育为夺取抗战胜利服务的思想。1937年抗日战争刚开始,他在全边区"八一"运动大会开幕时讲话说:"我们这个运动大会,不仅是运动竞赛,而且要为抗战而动员起来。"后来这次运动会的名称就叫做"抗日动员运动大会"。⑺1942年9月9日毛席为全国第一个体育节题词"锻炼体魄,好打日本。"⑻
正是在毛泽东、朱德等革命领导人的带动下,从1927年到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体育奇迹。人们、特别是革命军队的战士们,在物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开展各种有利于取得革命战争胜利的、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不仅有小型、分散、经常的活动,一有可能就举行大规模的运动会。例如1931年到1933年,在中央苏区就举行过县、省、闽赣两省以及红军各级的运动会20多次。1933年5月30日至6月3日还在瑞金举行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运动大会。⑼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也举行过多次不同规模的运动会,并且成立了延安体育会和延安新体育学会。⑽
毛澤东这一历史时期的体育思想,是以理论到实践的一次质的飞跃,一场伟大的人民敌争实践的大考验,一次历史功勋的记录。自此,毛译东的体育思想为无产阶段政治服务的根基深深的扎下了根,所以它有着特别的意义和价值。
(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主席关于体育方面的号召、指示主要是涉及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他关怀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从体育上关心人民的切身利益。
1952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召开成立大会时,毛主席亲笔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个题词几十年来一直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所熟悉。1953年他在接见青年团"二大"主席团时,向全国青年发出"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号召。1960年他亲自在工作人员送审的党中央《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草稿中加了下面这样一段话:"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及各种各色的体育活动。"他还说过:"体育是关系六亿人民健康的大事"⑾,学生要"健康第一,学习第二"⑿这样的话。
至于他本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体育实践也是坚持不懈和十分突出的。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工作十分繁忙,又多年形成了夜间工作的习惯,但始终挤出时间参加游泳、打乒乓球、爬山、散步等活动。特别是他已73岁高龄时仍游长江一个多小时⒀,给全国以及全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50年代曾以广播操的普遍性闻名于世,70年代又以横渡江河湖海的群众性游泳作为全球性新闻,这同毛泽东的体育言论和实践产生的影响直接相关。
毛泽东的体育思想曾经对中国体育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使我国体育事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使我国人民的体质得到很大改善,运动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注释:
⑴⑶参见周士钊《毛主席锻炼身体的故事》,《新体育》杂志1958年第18期到1959年第3期。
⑵参见《中国近代体育文选》,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年12月版,第31页。
⑷⑸⑼⑽何启君等:《中国近代体育史》,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第366页,第371页,第380至385页,第394至401页。
⑹参见谷世权《毛主席亲自过问修建的运动场》,《新体育》杂志1978年第12期。
⑺参见《毛主席演词》,1937年8月2日延安《新中华报》。
⑻⑾⑿首都体育"三老"联谊会主编《人民没有忘记》,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77页,第26页,第10页。
⒀:参见《毛主席畅游长江》,《新体育》杂志1966年第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