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位城乡结合部的小学教师,近年来,随着留守儿童的增多,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令人担忧, 凭着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深知,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影响是多么地重要,那么,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该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用儿歌口令强化行为
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习、生活有重要的影响。低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等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都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课堂纪律,很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兴奋点反复练习,为此,我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编成儿歌,如上课铃声响后,学生会在班长的带领下一边拍手一边唱:“上课铃声响,马上进课堂,上课守纪律,做个好学生”。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课堂里,我编了维持秩序的儿歌:老师问:上课怎样做?学生就会回答:上课这样坐(一边说一边坐好)。老师接着问:小手怎样放?学生回答:小手这样放(边说边把小手放在桌子上)。老师再问:眼睛看哪里?学生答:眼睛看黑板。像这样把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编成儿歌或顺口溜,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使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二、 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着眼细节,从学生点滴抓起,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坐立姿势、作业书写的规范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培养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如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集队等。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三、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模仿心理极强,所以教师 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品格的塑造。比如,在每个星期一早上的升旗仪式上,我都做到立正站好,表情庄严肃穆,眼睛注视着国旗,跟着音乐唱国歌,老师正规的礼仪动作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又比如,每天学生进行班级大扫除,班主任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边打扫边教学生如何扫地、洗抹布、擦桌子、劳动工具怎么摆放。农村孩子的卫生习惯较差,随手乱扔垃圾,看到垃圾时视而不见,班主任要起模范榜样作用,看到垃圾时,要随手弯腰捡起,这样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不但自己要做好榜样,在学生中还要树典型,我们班的刘思琪是一个爱劳动、讲卫生的小女孩,她看到校园里、教室里有垃圾经常主动捡到垃圾桶扔。一天早上,她发现操场上有几个纸团,就弯腰把垃圾捡了起来,这一幕刚好被校长看到了,在当天的晨会上,校长表扬了她,夸她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回到教室里,我又表扬了她,号召大家向她学习,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的好习惯。从此以后,我们班乱扔垃圾的学生少了,爱劳动的学生多了。另一方面在学生中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让这些学生去影响、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 ,比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我们班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自觉遵守校紀班规维护班集体荣誉,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普遍提高,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他人、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的道德品质得到了培养。
四、选出得力的班干部当教师的小助手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上的小干部,所以,选拔和培养班干部队伍这点非常重要。我们班的班长苏紫慧和韦雨萱各方面表现较好,她们不但学习好、在文艺方面表现也很出色,在班级里有号召力。上课前,她们能组织学生安静地坐好等老师来上课,课间操能带领学生做操,放学后能组织学生集队。在她们的带领下,我们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礼仪习惯
一是见到家长、领导、老师要问好;二是尊重长辈,听老师教导,不插嘴,讲话态度诚恳;三是不在教学楼、行政楼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二)学习习惯
一是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二是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三是上课坐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四是上课专心听讲,勇于提问,积极回答,积极思考;五是作业字体端正,格式正确。
(三)生活习惯
一是早睡早起,不能睡懒觉;二是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行动快速;三是吃饱饭、吃好饭、不能挑食;四是上学、上课不迟到;五是早晚刷牙,天天洗脚,勤剪指甲常洗澡,穿戴整洁,勤洗红领巾、书包;六是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乱扔纸屑,不乱涂乱画。
六、家校配合,促进养成教育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单靠学校教育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我随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做好家长工作,请求家长在家里也要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的轨道上,成为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例如,每天家庭作业、课堂作业让家长签名,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也需要家长的及时监督、培养。相信只要学校和家庭达成共识,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学生的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用儿歌口令强化行为
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习、生活有重要的影响。低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等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都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课堂纪律,很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兴奋点反复练习,为此,我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编成儿歌,如上课铃声响后,学生会在班长的带领下一边拍手一边唱:“上课铃声响,马上进课堂,上课守纪律,做个好学生”。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课堂里,我编了维持秩序的儿歌:老师问:上课怎样做?学生就会回答:上课这样坐(一边说一边坐好)。老师接着问:小手怎样放?学生回答:小手这样放(边说边把小手放在桌子上)。老师再问:眼睛看哪里?学生答:眼睛看黑板。像这样把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编成儿歌或顺口溜,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使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二、 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着眼细节,从学生点滴抓起,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坐立姿势、作业书写的规范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培养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如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集队等。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三、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模仿心理极强,所以教师 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品格的塑造。比如,在每个星期一早上的升旗仪式上,我都做到立正站好,表情庄严肃穆,眼睛注视着国旗,跟着音乐唱国歌,老师正规的礼仪动作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又比如,每天学生进行班级大扫除,班主任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边打扫边教学生如何扫地、洗抹布、擦桌子、劳动工具怎么摆放。农村孩子的卫生习惯较差,随手乱扔垃圾,看到垃圾时视而不见,班主任要起模范榜样作用,看到垃圾时,要随手弯腰捡起,这样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不但自己要做好榜样,在学生中还要树典型,我们班的刘思琪是一个爱劳动、讲卫生的小女孩,她看到校园里、教室里有垃圾经常主动捡到垃圾桶扔。一天早上,她发现操场上有几个纸团,就弯腰把垃圾捡了起来,这一幕刚好被校长看到了,在当天的晨会上,校长表扬了她,夸她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回到教室里,我又表扬了她,号召大家向她学习,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的好习惯。从此以后,我们班乱扔垃圾的学生少了,爱劳动的学生多了。另一方面在学生中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让这些学生去影响、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 ,比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我们班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自觉遵守校紀班规维护班集体荣誉,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普遍提高,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他人、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的道德品质得到了培养。
四、选出得力的班干部当教师的小助手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上的小干部,所以,选拔和培养班干部队伍这点非常重要。我们班的班长苏紫慧和韦雨萱各方面表现较好,她们不但学习好、在文艺方面表现也很出色,在班级里有号召力。上课前,她们能组织学生安静地坐好等老师来上课,课间操能带领学生做操,放学后能组织学生集队。在她们的带领下,我们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礼仪习惯
一是见到家长、领导、老师要问好;二是尊重长辈,听老师教导,不插嘴,讲话态度诚恳;三是不在教学楼、行政楼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二)学习习惯
一是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二是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三是上课坐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四是上课专心听讲,勇于提问,积极回答,积极思考;五是作业字体端正,格式正确。
(三)生活习惯
一是早睡早起,不能睡懒觉;二是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行动快速;三是吃饱饭、吃好饭、不能挑食;四是上学、上课不迟到;五是早晚刷牙,天天洗脚,勤剪指甲常洗澡,穿戴整洁,勤洗红领巾、书包;六是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乱扔纸屑,不乱涂乱画。
六、家校配合,促进养成教育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单靠学校教育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我随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做好家长工作,请求家长在家里也要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的轨道上,成为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例如,每天家庭作业、课堂作业让家长签名,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也需要家长的及时监督、培养。相信只要学校和家庭达成共识,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学生的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