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基于对物联网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分析,物联网专业目前应从物联网应用实施、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三大方向进行人才培养。物联网专业近几年将会在高职院校迅速发展。
关键词:高职;物联网;专业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2-7267-04
物联网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围绕物联网技术链和产业链的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构建物联网技术应用型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已有100多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物联网专业。
1 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互联网产业发展快速,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出现,物联网将是继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络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目前,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物联网的研究探索。最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也高度关注物联网的发展,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江苏、上海视察时提出要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并提出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感知中国中心。当前要重点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从而使物联网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化社会的引擎。
从长远来看,物联网产业发展方向主要面向各个行业应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等行业市场成熟度较高,这些行业传感技术应用已相当成熟,政府投入力度大,已经在我国许多城市进行规模化应用,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这些行业将会成为未来几年物联网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家庭、个人等应用领域的智能传感技术应用则需要较长的时间的推广,技术、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大多数产品还处于试验阶段,需要较长的时间都会大规模应用。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5万亿。
2 物联产业人才需求
目前,我国已将“物联网”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国家发展战略为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契机和推动力。
物联网已开始应用到我国各个经济领域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各种新的应用需求,给物联网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物联网产业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产业链长,涉及信息技术、系统集成、通信网络、自动控制多个领域,需要整个系统软硬件的配合。正是因为如此其带动性强,会带动微电子、软件、信息技术的诸多领域发展。从发展看会带动成千上万亿产业的发展。物联网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相关行业的大量人才。
《中国物联网白皮书》数据显示,无线传感器网络产业规模将在未来几年内将会快速增长,在2015年达到200亿元市场规模。同样,出自工信部的资料显示,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近年来发展迅速,国内市场对物联网相关产品的需求已越来越多。有研究机构预测,两年之内,物联网所指对象——车辆、设备、摄像头、车道、管道的数量将会突破一万亿大关;10年后,物联网可能会大规模普及,届时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比例将高达30∶1,成为下一个一万亿美元级的通信业务。
行业发展,人才先行,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由于物联网目前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目前从事该物联网方面的人才还比较少。为了在这个物联网产业抢得先机,许多企业和地方政府都在纷纷争取物联网技术方面的人才资源。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研究型、技术型、综合型、应用型等不同层次的人才,本科院校较为适合培养物联网技术应用设计研究的高层次研究人才,而高等职业院校适合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
3 物联网专业建设基础
我院电子信息系目前与物联网应用技术相关的专业有主要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软件技术、楼宇智能、应用电子等;经过多年的建设,学院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办学优势,在国内教育同行中具有良好声誉和较大影响力,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建设具备了良好的条件。我院电子信息系响应社会需求,开设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新专业。
物联网专业建设以突出以应用技术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重点培养学生具备物联网应用实施、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三大领域的核心职业能力,开展了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与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探索适应企业用人需求的“订单”进行式教育模式的机制,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建设合理的课程体系,开发了产学结合、重点突出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
4 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围绕安徽省重点支持建设的物联网产业,通过与物联网企业进行校企合作,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共进的方式,建设“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技能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以“物联网应用实施、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为核心能力,建设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技能为主线、以项目任务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立满足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导向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及运行管理机制;通过“专业教师下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建成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探索以物联网应用工程项目为主导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产学合作的长效机制。力争在3年内把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成特色鲜明的、立足安徽,服务华东,在同类教育中具有带头作用的专业。
5 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
5.1 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物联网专业各职业岗位的岗位职能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结合目前高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特点,分析职业岗位的知识领域,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物联网专业课程开发,形成物联网应用的实施、开发、维护为核心 “三线并重”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导向、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处于“工作过程”中,实现岗位职业技能的训练,并获取一定职业资格和技能证书,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实现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胜任物联网应用领域岗位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1)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
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开发教学科研项目,加强与企业合作,走工学结合模式,开展订单培养,结合物联网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能力需求,根据目前高职学生学习特点,探索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课程,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组织企业专家和教师参与专业调研及课程体系的开发。经充分的社会调研,联合企业,聘请专家,分析研讨物联网应用技术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得到“物联网应用维护、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实施”三个行动领域,对应三个行动领域的职业岗位群为:物联网应用实施工程师、物联网应用开发工程师、物联网应用维护工程师与物联网应用技术支持人员。通过对物联网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创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紧密结合,构建物联网专业的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表
2)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是专业技能的灵魂,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物联网应用“实施、开发、维护”三个行动领域的职业能力。项目建设小组制定若干主干课程成立课程小组,由企业人员和学校专职教师共同组成。通过对职业岗位行动领域及职业能力认真分析研讨,开发出 “两个平台、三个方向”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分析,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生产性实训、实务专题、顶岗实习等,共同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关键能力(学习能力、团队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创新能力等等),建成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与校企合作企业合作设计课程的教学项目,按项目的工作过程实施课程教学,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遵循职业发展规律。
5.2 课程内容建设
选取若干主干课程成立课程建设小组,每门课程选择一位教师作为课程负责人,课程组由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分工合作。学校专职教师负责进行课程的知识要点、考核方式、教学安排等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企业兼职教师把物联网技术在工作过程中很多的案例进行分析,根据工作需要制订学生能力要求、实训重点难点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标准,并参与课程实训指导;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教师共同参与教学实施。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作开发课程及教材,确保学生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得到动态的、及时的更新。
6 课程教学改革
物联网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专职教师为主导,企业兼职教师协助,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逐步实现学生学习的内容就是具体的工作,学习的过程与将来的工作过程逐渐融合。学生通过对感知层、网络层及应用层学习领域课程学习,逐步掌握物联网技术岗位具体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也培养了人际交流、团队合作等工作过程方面的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最后通过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由企业按员工标准对实习学生进行工作考核,具有实际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
1)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建设小组通过分析各个学习领域课程,并对相应的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对职业能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对校企合作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具体情况,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开发出各门相应课程的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采用任务驱动式的项目教学。教学项目分为单元知识项目和真实综合项目,课程教学内容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课程相结合,以项目为导向,使学生学习如同处于“工作过程”一样,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达到学习知识,具备职业技能,培养全面的职业素质。
2)教学方法改革
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课程通过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完成教学及技能指导。教学安排上,以专任教师为主导,教学执行上,任务明确,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项目教学、项目实践指导、顶岗实习指导、毕业设计指导等),从而使企业兼职教师形成教师角色意识,形成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良性机制。
3)评价体系的改革
建设课程考核形式多样化的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多种考核方式的结合,对学生专业知识及岗位能力的评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并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全面的就业能力。
课程的评价体系可以由专业知识笔试、实践技能操作考核、项目实施方案的能力考核、职业资格的考核鉴定、厂商认证考试等多种考核方式。每门课程应根据课程的特点,选择的评价方式可是一种考核方式或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
7 师资队伍建设
制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人一案培养计划,通过引进、培养、聘任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和台湾相关院校教授作为专业带头人,聘任一批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派遣专任教师到企业中实践、出国进修等途径,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组建一支具有教学、研发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双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
建立“校企互聘互管”机制,教师下企业锻炼如承担企业科研项目或社会服务项目,需到人事科研处签订相关协议备案,作为晋升高一级职称评审或评先评优的条件之一。兼职教师考核管理纳入企业管理机制;完善教师教师评聘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等。
8 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根据物联网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对基于工作过程的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从而实现校企合作双赢的校内专门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满足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职业岗位实习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并建立有利于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实训基地管理,从而保障“以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尽快实现专业的职业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第一到第四学期学生主要在校内上课,学生课程实践活动安排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练习单元知识项目和企业合作实项目实训,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具备物联网应用实施、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的职业行动能力,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参观、听企业人员讲座及企业人员到校内进行专业知识讲授和实训指导,并要通过信息处理技术员、高新技术等级考试证书等职业岗位认证;第5学期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跟班实习、第6学期再安排学生去校外实训基地真实岗位顶岗实习,进行真实项目开发和社会化服务,以完成真实工作任务为主要教学目标,按“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指导,培养岗位工作能力,为学生积累更多的职场经验,可以解决更多学生的“工作经历”问题,为学生就业开辟道路。
1)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企业发展和学生实践学习的需要,与物联网企业深度合作,将企业技术人员、企业项目和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等引入到校内实训基地,与本专业设备、师资进行整合,建立“校中厂”,实现校企互利、双赢和共同发展的目标。针对物联网应用实施、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三个工作领域,以项目为载体,在现有的综合布线实训室、网络实训室进一步建设与完善物联网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近2年内计划建设物联网综合实训室、无线网络实训室等、单片机等多个实训室,使每个实训室都能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应教学项目课程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并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建成集教学、培训、技术支持、技术应用为一体的、具有带动辐射作用的校内实训基地。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首先要保持与行业企业联系,广泛进行资金筹措。建立与自己的规模相当的校外实训基地,以“厂中有校,校中有厂”方式,在企业现场进行主要专业课、实务专题及实训教学,以适应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需要。
9 结束语
物联网专业作为一个多门专业技术复合的新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等方面都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和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杨从亚.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35).
[2] 王晓升,李丽.论高职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2).
[3] 徐峰,尉吉兵.关于高职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J].山东电大学报,2008(1).
[4] 唐俊,赵晓娟.湖南省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现状与改革方向[J].福建电脑,2008(12).
[5] 王红兵.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8(5).
[6] 王红兵.浅谈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10).
[7] 王亚军.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局域网组建技术》课程改革初探[J].电子世界,2012(10).
关键词:高职;物联网;专业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2-7267-04
物联网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围绕物联网技术链和产业链的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构建物联网技术应用型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已有100多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物联网专业。
1 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互联网产业发展快速,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出现,物联网将是继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络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目前,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物联网的研究探索。最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也高度关注物联网的发展,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江苏、上海视察时提出要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并提出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感知中国中心。当前要重点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从而使物联网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化社会的引擎。
从长远来看,物联网产业发展方向主要面向各个行业应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等行业市场成熟度较高,这些行业传感技术应用已相当成熟,政府投入力度大,已经在我国许多城市进行规模化应用,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这些行业将会成为未来几年物联网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家庭、个人等应用领域的智能传感技术应用则需要较长的时间的推广,技术、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大多数产品还处于试验阶段,需要较长的时间都会大规模应用。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5万亿。
2 物联产业人才需求
目前,我国已将“物联网”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国家发展战略为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契机和推动力。
物联网已开始应用到我国各个经济领域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各种新的应用需求,给物联网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物联网产业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产业链长,涉及信息技术、系统集成、通信网络、自动控制多个领域,需要整个系统软硬件的配合。正是因为如此其带动性强,会带动微电子、软件、信息技术的诸多领域发展。从发展看会带动成千上万亿产业的发展。物联网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相关行业的大量人才。
《中国物联网白皮书》数据显示,无线传感器网络产业规模将在未来几年内将会快速增长,在2015年达到200亿元市场规模。同样,出自工信部的资料显示,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近年来发展迅速,国内市场对物联网相关产品的需求已越来越多。有研究机构预测,两年之内,物联网所指对象——车辆、设备、摄像头、车道、管道的数量将会突破一万亿大关;10年后,物联网可能会大规模普及,届时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比例将高达30∶1,成为下一个一万亿美元级的通信业务。
行业发展,人才先行,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由于物联网目前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目前从事该物联网方面的人才还比较少。为了在这个物联网产业抢得先机,许多企业和地方政府都在纷纷争取物联网技术方面的人才资源。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研究型、技术型、综合型、应用型等不同层次的人才,本科院校较为适合培养物联网技术应用设计研究的高层次研究人才,而高等职业院校适合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
3 物联网专业建设基础
我院电子信息系目前与物联网应用技术相关的专业有主要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软件技术、楼宇智能、应用电子等;经过多年的建设,学院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办学优势,在国内教育同行中具有良好声誉和较大影响力,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建设具备了良好的条件。我院电子信息系响应社会需求,开设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新专业。
物联网专业建设以突出以应用技术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重点培养学生具备物联网应用实施、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三大领域的核心职业能力,开展了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与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探索适应企业用人需求的“订单”进行式教育模式的机制,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建设合理的课程体系,开发了产学结合、重点突出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
4 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围绕安徽省重点支持建设的物联网产业,通过与物联网企业进行校企合作,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共进的方式,建设“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技能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以“物联网应用实施、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为核心能力,建设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技能为主线、以项目任务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立满足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导向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及运行管理机制;通过“专业教师下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建成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探索以物联网应用工程项目为主导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产学合作的长效机制。力争在3年内把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成特色鲜明的、立足安徽,服务华东,在同类教育中具有带头作用的专业。
5 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
5.1 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物联网专业各职业岗位的岗位职能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结合目前高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特点,分析职业岗位的知识领域,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物联网专业课程开发,形成物联网应用的实施、开发、维护为核心 “三线并重”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导向、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处于“工作过程”中,实现岗位职业技能的训练,并获取一定职业资格和技能证书,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实现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胜任物联网应用领域岗位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1)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
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开发教学科研项目,加强与企业合作,走工学结合模式,开展订单培养,结合物联网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能力需求,根据目前高职学生学习特点,探索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课程,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组织企业专家和教师参与专业调研及课程体系的开发。经充分的社会调研,联合企业,聘请专家,分析研讨物联网应用技术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得到“物联网应用维护、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实施”三个行动领域,对应三个行动领域的职业岗位群为:物联网应用实施工程师、物联网应用开发工程师、物联网应用维护工程师与物联网应用技术支持人员。通过对物联网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创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紧密结合,构建物联网专业的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表
2)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是专业技能的灵魂,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物联网应用“实施、开发、维护”三个行动领域的职业能力。项目建设小组制定若干主干课程成立课程小组,由企业人员和学校专职教师共同组成。通过对职业岗位行动领域及职业能力认真分析研讨,开发出 “两个平台、三个方向”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分析,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生产性实训、实务专题、顶岗实习等,共同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关键能力(学习能力、团队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创新能力等等),建成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与校企合作企业合作设计课程的教学项目,按项目的工作过程实施课程教学,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遵循职业发展规律。
5.2 课程内容建设
选取若干主干课程成立课程建设小组,每门课程选择一位教师作为课程负责人,课程组由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分工合作。学校专职教师负责进行课程的知识要点、考核方式、教学安排等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企业兼职教师把物联网技术在工作过程中很多的案例进行分析,根据工作需要制订学生能力要求、实训重点难点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标准,并参与课程实训指导;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教师共同参与教学实施。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作开发课程及教材,确保学生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得到动态的、及时的更新。
6 课程教学改革
物联网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专职教师为主导,企业兼职教师协助,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逐步实现学生学习的内容就是具体的工作,学习的过程与将来的工作过程逐渐融合。学生通过对感知层、网络层及应用层学习领域课程学习,逐步掌握物联网技术岗位具体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也培养了人际交流、团队合作等工作过程方面的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最后通过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由企业按员工标准对实习学生进行工作考核,具有实际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
1)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建设小组通过分析各个学习领域课程,并对相应的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对职业能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对校企合作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具体情况,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开发出各门相应课程的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采用任务驱动式的项目教学。教学项目分为单元知识项目和真实综合项目,课程教学内容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课程相结合,以项目为导向,使学生学习如同处于“工作过程”一样,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达到学习知识,具备职业技能,培养全面的职业素质。
2)教学方法改革
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课程通过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完成教学及技能指导。教学安排上,以专任教师为主导,教学执行上,任务明确,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项目教学、项目实践指导、顶岗实习指导、毕业设计指导等),从而使企业兼职教师形成教师角色意识,形成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良性机制。
3)评价体系的改革
建设课程考核形式多样化的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多种考核方式的结合,对学生专业知识及岗位能力的评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并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全面的就业能力。
课程的评价体系可以由专业知识笔试、实践技能操作考核、项目实施方案的能力考核、职业资格的考核鉴定、厂商认证考试等多种考核方式。每门课程应根据课程的特点,选择的评价方式可是一种考核方式或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
7 师资队伍建设
制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人一案培养计划,通过引进、培养、聘任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和台湾相关院校教授作为专业带头人,聘任一批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派遣专任教师到企业中实践、出国进修等途径,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组建一支具有教学、研发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双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
建立“校企互聘互管”机制,教师下企业锻炼如承担企业科研项目或社会服务项目,需到人事科研处签订相关协议备案,作为晋升高一级职称评审或评先评优的条件之一。兼职教师考核管理纳入企业管理机制;完善教师教师评聘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等。
8 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根据物联网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对基于工作过程的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从而实现校企合作双赢的校内专门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满足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职业岗位实习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并建立有利于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实训基地管理,从而保障“以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尽快实现专业的职业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第一到第四学期学生主要在校内上课,学生课程实践活动安排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练习单元知识项目和企业合作实项目实训,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具备物联网应用实施、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的职业行动能力,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参观、听企业人员讲座及企业人员到校内进行专业知识讲授和实训指导,并要通过信息处理技术员、高新技术等级考试证书等职业岗位认证;第5学期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跟班实习、第6学期再安排学生去校外实训基地真实岗位顶岗实习,进行真实项目开发和社会化服务,以完成真实工作任务为主要教学目标,按“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指导,培养岗位工作能力,为学生积累更多的职场经验,可以解决更多学生的“工作经历”问题,为学生就业开辟道路。
1)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企业发展和学生实践学习的需要,与物联网企业深度合作,将企业技术人员、企业项目和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等引入到校内实训基地,与本专业设备、师资进行整合,建立“校中厂”,实现校企互利、双赢和共同发展的目标。针对物联网应用实施、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三个工作领域,以项目为载体,在现有的综合布线实训室、网络实训室进一步建设与完善物联网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近2年内计划建设物联网综合实训室、无线网络实训室等、单片机等多个实训室,使每个实训室都能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应教学项目课程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并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建成集教学、培训、技术支持、技术应用为一体的、具有带动辐射作用的校内实训基地。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首先要保持与行业企业联系,广泛进行资金筹措。建立与自己的规模相当的校外实训基地,以“厂中有校,校中有厂”方式,在企业现场进行主要专业课、实务专题及实训教学,以适应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需要。
9 结束语
物联网专业作为一个多门专业技术复合的新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等方面都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和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杨从亚.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35).
[2] 王晓升,李丽.论高职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2).
[3] 徐峰,尉吉兵.关于高职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J].山东电大学报,2008(1).
[4] 唐俊,赵晓娟.湖南省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现状与改革方向[J].福建电脑,2008(12).
[5] 王红兵.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8(5).
[6] 王红兵.浅谈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10).
[7] 王亚军.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局域网组建技术》课程改革初探[J].电子世界,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