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浙江省作为经济强省,农民工对于本省的经济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新生代农民工扮演的角色更不容忽视。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有着更高的生活水平追求和全面的社会保障需求。面对社会保险、保障制度不能全面满足保险需求的现状,新生代农民工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满足保险需求,而商业保险就是一个必然的手段。根据需求理论,保险需求的满足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相应的购买力水平;二是购买保险产品的欲望。本文在了解我省新生代农民工的保险意识概况的前提下,基于以上两点,结合其他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比两代农民工的保险需求情况,最后从政府、企业、个体本身出发,提出相关建议,全面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保险意识,扩大保险需求。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保险意识;保险需求;保险现状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3
一、引言
自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发布以后,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共中央也明确提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保险意识及保险需求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文献分析显示:近年来,浙江省保险业在保费收入、赔付能力、經营主体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各种原因,保险特别是商业保险仍未真正走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为了更好的完成新生代农民工的保险建设,我们在了解事实的前提下提出一系列的措施,力求打破城乡和户籍界限,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待遇,切实减轻农民工负担,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全心全意地投入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去,从而繁荣我国的经济。
二、文献综述
在2001年,由国内较早关注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学者王春光率先提出“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概念。之后刘传江、程建林在2008年提出了“第二代农民工”的概念,“第二代农民工”与王春光提出的“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其实是同一群体,但后者(社会学角度)比前者涉及的人群更宽泛、范围更广。
2010年,全国总工会组织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对新生代农民工作出定义: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同时该课题组先后赴全国各省的10余个城市,就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调研,调查总结出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如数量剧增、受教育水平逐步提高、第三产业人数比重增加等,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外出就业动机、劳动权益的诉求、职业角色的认同以及维权意识的改变等问题,并于2011年进一步对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保障、就业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作出相应对策建议。
之后,滕姗姗、伍珂、徐彤等学者在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险问题上做了相关的研究,揭示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险、住房福利、救助状况等现状,并结合中国历史发展、法律制度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且从不同角度给予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011年,重庆工商大学刁孝华对商业保险参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途径进行了分析,通过为农民工提供合适的商业保险产品,弥补社会保险的不足和政府推动为商业保险服务于农民工社会保障提供政策支持等途径满足农民工对于保险的需求。
本文就是结合以上学者的论点,以浙江地区的年龄在16至30岁的农村户籍的非务农工作者为研究对象,在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保险现状后,重点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保险需求满足,特别是对于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消费情况。
三、新生代农民工保险意识的基本现状
课题小组从新生代农民工的保险保费支出着手,通过数据调查侧面反映新生代农民工的保险意识。而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保险意识相对淡薄,保费支出比重小。新生代农民工的保费支出主要集中在2500—3500元的保费支出档,占总调查人数的43%,其次是1500—2500档,而较高保费支出档在3500—4500元的人数就明显开始下降,至于4500以上保费支出的人员更是缺乏,仅占5%的比重。
为了更直观的反映新生代农民工的保险意识,我们直接就新生代农民工对保险的认知作出调查。从调查结果看,70%的新生代农民工对保险这一金融工具抱有很高的期待,但由于保险市场存在一定缺陷等原因造成了新生代农民工对保险的认知欠缺。在调查过程中对保险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人员仅占24%,有46%的人处于对保险未知但对保险抱有期待的状态,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群体,30%,对保险产品抱有不被看好的态度。
除此以外,新生代农民工对于保险相关服务参与度存在很大不足,特别是亲身参与保险活动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比重小,尽管83%的人有兴趣接受相关保险服务,但是其中有经常前往保险等金融机构或向相关专业人员咨询的比重不高,仅占14%,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前往保险公司的目的主要是保险理赔等事项咨询,对于保险发展趋势、新产品研发等问题不是特别关注。有兴趣参与但没有进行保险尝试的人员占到39%的比重。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的保险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保障种类不全面、保险程度不够深、城乡差距等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应该学会自主投保,主动参与保险市场,掌握保险知识,运用保险产品,学会尝试保险这一金融工具对自我进行生活规划、风险规避,从而弥补社会保险的不足,满足全面保障的需求。
四、新生代农民工保险意识、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性质决定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倾向
根据有效需求理论,保险需求的实现依赖于新生代农民工对保险产品的购买欲望。新生代农民工在在生活中常常存在在身体、生命、健康、失业、老年赡养等方面遭受伤害的风险,而人身保险是以人的生命或身体作为保险标的,对人的生(生育)、老(衰老)、残(残疾)、亡(死亡)等保险事故进行风险补偿才构成了新生代农民工对保险的购买欲望,从而对保险产生一定需求。 但是在小组调查过程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中社会保险的投保率和商业保险的投保比例存在很大差别。调查过程中有81%的被调查对象投保了保险,但与71%大比重投保社会保险的人数相比商业保险在新生代农民工市场的比例仅占10%。
同时为使数据存在更为客观,通过网络数据查询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保率为67.7%、77.4%、55.9%、70.3%和30.7%,除个别种类以外还是较为均衡。
与之强烈对比的是商业保险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投保比例较为可观以外,其它保险产品种类市场占比小。因为保险意识的缺乏,很少人采取商业保险的措施规避死亡、收入意外等风险,因此导致商业保险的市场占有低,并且保险结构单一,比重不均等保险需求的情况出现。在数据统计过程中发现,养老社会保险和医疗社会保险占得比重高,工伤保险的比重次之。详细如下图。
商业保险投保情况
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性质不同决定的。社会保险属于强制保险,强调社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相关规定,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要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个人有权监督本单位的缴费情况,而人民政府也要给予社会保险的必要的保险经费;商业保险则属于自愿性保险,更加强调个人利益性,投保人與专门的保险企业签订保险合同,有合同规定相应保费支出和保险给付。正式这两种保险的特性造就社会保险、商业保险比例不协调。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的保险意识对政府的依赖性强。新生代农民工其受教育水平不高,防范风险意识较低,不愿投保更高保费的保险。只有在政府的强制条件下,以及社会保险的社会性导致其保费要远低于商业保险的情况下才会愿意投保保险。
需要说明的是社会保险的低保费决定了它只能保障了投保人的基本生活,不能为投保人分散更大的风险及弥补巨大损失。预期不同,由于商业保险采取“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作为等价交换的投保方式决定了他可以弥补社会保险风险保障种类狭窄、保障水平低等缺陷。依据新生代农民工在个人生活中所承担的风险系数大小这一实际指标,结合自身经济状况,通过购买不同保障程度的商业保险,综合投保,实现对投保人自身风险的有效防范,达到有效保障基本生活与防范外来风险的目的。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购买力水平对保险需求的影响
新生代农民工的购买力水平是实现保险需求不可或缺的因素。而购买力水平有由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决定,即更高的收入水平代表着更高的消费能力和购买欲望,而且更容易接受新的产品。相较于传统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我们的调查中,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集中在2000到2300,2500以上的人也不在少数。
数据显示,2011年间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月收入在2300元左右,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比起高收入水平者,新生代农民工在购买保险产品时要考虑的因素更多。例如保险价格的可接受性,投入产出比、投保风险的紧迫性等。因此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要增加农民工的份额,必须设计出适合农民工的险种。例如根据新生代农民工年龄轻的特点,适当的延长缴费期间,使得每期间该缴纳的费用相对减少,未来收益不变的养老保险险种等。
(三)新生代农民工保险需求的其他影响因素
1.社会环境对保险需求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于保险意识的培养存在很大的影响作用。与国外保险市场步入成熟阶段不同,我国的保险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在金融领域上的运作存在较多不规范的方面;与银行等其他金融行业相比,中国的保险业特别是商业保险的发展时间短、行业规范欠缺、知识传播面狭隘等原因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对保险的认识存在较大局限性的结果是必然的。
此次调查过程中,我们明显的发现在杭州、宁波、温州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相对于其他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的保险意识更强烈,保费的支出更多。一方面,这些地区贸易较为发达,对外交流较多,在很大程度增加了新生代农民工对新事物的接触和认知,从而更容易接受保险产品。另一方面,地区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发展本地经济水平,增加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同时,也注重对本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政府加强对保险行业的监管,保险公司对保险的人服务贯穿于保险活动的始终,保险行业的发展更为健康规范,为更好的推广商业保险打下了基础。
2.个人行为对保险需求的作用
新生代农民工知识层面比起传统农民工有所上升,由于中国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大,新生代农民工普遍都受过9年义务教育。而受过职业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比重也大大增加,占比高达37%。尽管现实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与保险意识并不完全相符,加上保险产品有别于一般产品,对于保险的损失补偿原则不能轻易接受。但就理论上来说,受过更好的教育意味着有更高的风险意识,新生代农民工保险的商业潜力还是非常强劲的。
新生代农民工的从业行业倾向于第三产业。根据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调查报告中得出新生代农民工相较于传统农民工而言: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层次和职业地位没有得到根本的提高,主要还是从事于教低层次的职业,就保险意识层面而言,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决定了收入的稳定性,消费较为谨慎,注重收入的合理安排,对于储蓄存款的搭配更感兴趣,从而对自我保险意识的培养有所忽略。
新生代农民工的女性比重有所上升。调查显示尽管男性男性比例仍占大比重,达54%,但新生代农民工的女性比例较之从前有很大提高。过去据数据显示传统农民工中女性比例只占37.2%。,因此在保险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对于女性专有保险意识的培养。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女性比例剧增的特点,商业保险也应该加强对生育保险等女性特有保险产品的规划。
五、关于新生代农民工保险建设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新生代农民工保险意识建设,提高保险认知
保险意识建设来源于三个方面,分别为:亲身参与保险活动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保险意识;二是民间流传,他人的保险经历存进个体保险意识的形成。三是政府、媒体的宣传,包括教科书、广告和政府宣传。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保险意识建设的宣传,在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加大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建设的同时,通过对保险知识的宣传、鼓励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对保险意识建设的投入等方式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保险意识。
企业在建设自身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同时应重视保险模块的建设,在对员工进行职场技能培训的时候重视对员工的风险意识的培养,引入专业的保险人才在企业进行定点的保险咨询活动,包括企业新生代农民工在内的所有员工了解保险,重视保险,运用保险。
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应做好对自我保险意识的建设,通过亲身参与保险活动,改变对保险的认识,培养在生活中习惯用保险的心态。
(二)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切身满足其保险需求
1.政府加强保险体系建设,完善保险制度
首先,政府要把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购买力作为首要责任,只有在收入满足必需的生活消费之后有更多的闲置资金才能实现其对保险产品的需求。
其次,保险法律和相关政策制度对于新生代农民工保险需求的满足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完善各种相应的养老、医疗、失业、生育社会保险制度,创建商业保险的发展平台,肯定、鼓励和规范商业保险参与社保体系的建设,同时在政策上给与保险公司一定扶持,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实现政府、保险、企业互利共赢。面对新的保险市场趋势,必须走由各级政府引导,保险公司承办业务,定点与典型企业合作,保监会负责监督管理的新型运作模式,彻底打开新生代农民工的商业保险市场。
2.保险企业抓住现有机遇,鼓励创新,有针对性的进行保险的经营
新生代农民工年龄小,年纪轻加较好的文化基础使得他们在思想上更容易接受保险,加上基数重大,是保险公司未来很大的客源。
首先,作为产品的供应商,保险公司应加强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和推广产品。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年纪小、开始享受生活,注重未来发展,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希望能够融入城市等群体特色,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设计更适合这类群体的理赔流程、缴费方式、保险险种等特色保险产品,同时加强除养老保险以外的其他险种的推广,更够更全面的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弥补城市社会保障系统的缺陷。
然后,保险公司应该加强与企业、个体的交流,从而更好的实现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企业是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来源,是其具备购买商业保险产品的必要保证。同时保险公司在与企业、个体的交流中了解到不同行业不同人群对于保险产品的不同需求,特别是一些特殊需求,从而可以实现针对性的投保行为。
最后,保险公司提升服务水平,改善行业形象,规范保险市场。
3.企业积极参与社会保险的缴费工作中,尽应尽的社会责任
在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险的投保率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的福利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相关规定,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有义务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而个人有也有权利监督单位的缴费情况。只有在企业自觉遵守相关法律,切实落实《劳动法》等法律规定的义务,完成社会赋予企业的责任的时候,既可以减少企业负担的同时也对员工的生活工作有强有力的保障。
4.新生代农民工将意识化为行动,满足自身的保险需求
新生代农民工应该利用本身较高的教育基础,在工作之余利用空余时间学习基本的金融知识,自动、自主、自觉的了解运用相关的金融工具,重视对自我的金融教育。通过书籍阅读、网上查阅、专业人士的咨询等方式,了解保险这一金融产品,在培养自我的保险意识的同时尝试学会用保险规避风险,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保险理财规划。
六、总结
保险金融工具在中国迅速发展,不断融入到人民的生活中,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保险市场存在很多问题。小组成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保险意识相对淡薄,保险活动参与过少等现状,从保险需求理论出发,从购买力水平和购买欲望着手,结合社会环境和个人行分析影响保险需求的因素,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保险现状基础,对新、老农民工间的进行比较,从而让我们更具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政府、企业、个人三个方面在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投保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三方应该相互合作。政府应为企业搭建平台,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在投保社会险的基础上增加对商业保险的投保,企业自身也应该有针对性得研发、推出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的商业险,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吸引这一群体;而新生代农民工也更应该重视对保险知识的培养,通过网络、咨询等方式加大对商业险的了解,加强自身建设。
参考文献:
[1]李高峰.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应引起全社会重视[J].中华儿女,2011(08).
[2]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J].工人日报,2010(621).
[3]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2010年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状况调查及对策建议[J].工人日报,2011(02).
[4]孙瑞灼.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呼唤城市管理体制改革[J].民主,2010(07).
[5]滕姗姗.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6]伍珂.新生代農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1(07).
[7]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
[8]严新明,杨海芬.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及其出路[J].阅江学刊,2011(01).
[9]张翼.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与中国近期城镇化道路的选择[J].中国人口科学,2011(02).
项目编号:2011R413019
项目名称:新生代农民工保险现状、意识与保险需求研究——基于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视角
项目组成员:陈影,徐颖,裘婷婷,应苇青,傅如伟
指导老师:胡军辉
所在学校:浙江财经学院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保险意识;保险需求;保险现状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3
一、引言
自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发布以后,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共中央也明确提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保险意识及保险需求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文献分析显示:近年来,浙江省保险业在保费收入、赔付能力、經营主体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各种原因,保险特别是商业保险仍未真正走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为了更好的完成新生代农民工的保险建设,我们在了解事实的前提下提出一系列的措施,力求打破城乡和户籍界限,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待遇,切实减轻农民工负担,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全心全意地投入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去,从而繁荣我国的经济。
二、文献综述
在2001年,由国内较早关注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学者王春光率先提出“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概念。之后刘传江、程建林在2008年提出了“第二代农民工”的概念,“第二代农民工”与王春光提出的“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其实是同一群体,但后者(社会学角度)比前者涉及的人群更宽泛、范围更广。
2010年,全国总工会组织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对新生代农民工作出定义: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同时该课题组先后赴全国各省的10余个城市,就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调研,调查总结出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如数量剧增、受教育水平逐步提高、第三产业人数比重增加等,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外出就业动机、劳动权益的诉求、职业角色的认同以及维权意识的改变等问题,并于2011年进一步对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保障、就业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作出相应对策建议。
之后,滕姗姗、伍珂、徐彤等学者在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险问题上做了相关的研究,揭示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险、住房福利、救助状况等现状,并结合中国历史发展、法律制度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且从不同角度给予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011年,重庆工商大学刁孝华对商业保险参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途径进行了分析,通过为农民工提供合适的商业保险产品,弥补社会保险的不足和政府推动为商业保险服务于农民工社会保障提供政策支持等途径满足农民工对于保险的需求。
本文就是结合以上学者的论点,以浙江地区的年龄在16至30岁的农村户籍的非务农工作者为研究对象,在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保险现状后,重点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保险需求满足,特别是对于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消费情况。
三、新生代农民工保险意识的基本现状
课题小组从新生代农民工的保险保费支出着手,通过数据调查侧面反映新生代农民工的保险意识。而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保险意识相对淡薄,保费支出比重小。新生代农民工的保费支出主要集中在2500—3500元的保费支出档,占总调查人数的43%,其次是1500—2500档,而较高保费支出档在3500—4500元的人数就明显开始下降,至于4500以上保费支出的人员更是缺乏,仅占5%的比重。
为了更直观的反映新生代农民工的保险意识,我们直接就新生代农民工对保险的认知作出调查。从调查结果看,70%的新生代农民工对保险这一金融工具抱有很高的期待,但由于保险市场存在一定缺陷等原因造成了新生代农民工对保险的认知欠缺。在调查过程中对保险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人员仅占24%,有46%的人处于对保险未知但对保险抱有期待的状态,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群体,30%,对保险产品抱有不被看好的态度。
除此以外,新生代农民工对于保险相关服务参与度存在很大不足,特别是亲身参与保险活动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比重小,尽管83%的人有兴趣接受相关保险服务,但是其中有经常前往保险等金融机构或向相关专业人员咨询的比重不高,仅占14%,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前往保险公司的目的主要是保险理赔等事项咨询,对于保险发展趋势、新产品研发等问题不是特别关注。有兴趣参与但没有进行保险尝试的人员占到39%的比重。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的保险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保障种类不全面、保险程度不够深、城乡差距等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应该学会自主投保,主动参与保险市场,掌握保险知识,运用保险产品,学会尝试保险这一金融工具对自我进行生活规划、风险规避,从而弥补社会保险的不足,满足全面保障的需求。
四、新生代农民工保险意识、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性质决定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倾向
根据有效需求理论,保险需求的实现依赖于新生代农民工对保险产品的购买欲望。新生代农民工在在生活中常常存在在身体、生命、健康、失业、老年赡养等方面遭受伤害的风险,而人身保险是以人的生命或身体作为保险标的,对人的生(生育)、老(衰老)、残(残疾)、亡(死亡)等保险事故进行风险补偿才构成了新生代农民工对保险的购买欲望,从而对保险产生一定需求。 但是在小组调查过程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中社会保险的投保率和商业保险的投保比例存在很大差别。调查过程中有81%的被调查对象投保了保险,但与71%大比重投保社会保险的人数相比商业保险在新生代农民工市场的比例仅占10%。
同时为使数据存在更为客观,通过网络数据查询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保率为67.7%、77.4%、55.9%、70.3%和30.7%,除个别种类以外还是较为均衡。
与之强烈对比的是商业保险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投保比例较为可观以外,其它保险产品种类市场占比小。因为保险意识的缺乏,很少人采取商业保险的措施规避死亡、收入意外等风险,因此导致商业保险的市场占有低,并且保险结构单一,比重不均等保险需求的情况出现。在数据统计过程中发现,养老社会保险和医疗社会保险占得比重高,工伤保险的比重次之。详细如下图。
商业保险投保情况
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性质不同决定的。社会保险属于强制保险,强调社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相关规定,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要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个人有权监督本单位的缴费情况,而人民政府也要给予社会保险的必要的保险经费;商业保险则属于自愿性保险,更加强调个人利益性,投保人與专门的保险企业签订保险合同,有合同规定相应保费支出和保险给付。正式这两种保险的特性造就社会保险、商业保险比例不协调。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的保险意识对政府的依赖性强。新生代农民工其受教育水平不高,防范风险意识较低,不愿投保更高保费的保险。只有在政府的强制条件下,以及社会保险的社会性导致其保费要远低于商业保险的情况下才会愿意投保保险。
需要说明的是社会保险的低保费决定了它只能保障了投保人的基本生活,不能为投保人分散更大的风险及弥补巨大损失。预期不同,由于商业保险采取“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作为等价交换的投保方式决定了他可以弥补社会保险风险保障种类狭窄、保障水平低等缺陷。依据新生代农民工在个人生活中所承担的风险系数大小这一实际指标,结合自身经济状况,通过购买不同保障程度的商业保险,综合投保,实现对投保人自身风险的有效防范,达到有效保障基本生活与防范外来风险的目的。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购买力水平对保险需求的影响
新生代农民工的购买力水平是实现保险需求不可或缺的因素。而购买力水平有由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决定,即更高的收入水平代表着更高的消费能力和购买欲望,而且更容易接受新的产品。相较于传统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我们的调查中,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集中在2000到2300,2500以上的人也不在少数。
数据显示,2011年间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月收入在2300元左右,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比起高收入水平者,新生代农民工在购买保险产品时要考虑的因素更多。例如保险价格的可接受性,投入产出比、投保风险的紧迫性等。因此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要增加农民工的份额,必须设计出适合农民工的险种。例如根据新生代农民工年龄轻的特点,适当的延长缴费期间,使得每期间该缴纳的费用相对减少,未来收益不变的养老保险险种等。
(三)新生代农民工保险需求的其他影响因素
1.社会环境对保险需求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于保险意识的培养存在很大的影响作用。与国外保险市场步入成熟阶段不同,我国的保险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在金融领域上的运作存在较多不规范的方面;与银行等其他金融行业相比,中国的保险业特别是商业保险的发展时间短、行业规范欠缺、知识传播面狭隘等原因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对保险的认识存在较大局限性的结果是必然的。
此次调查过程中,我们明显的发现在杭州、宁波、温州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相对于其他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的保险意识更强烈,保费的支出更多。一方面,这些地区贸易较为发达,对外交流较多,在很大程度增加了新生代农民工对新事物的接触和认知,从而更容易接受保险产品。另一方面,地区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发展本地经济水平,增加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同时,也注重对本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政府加强对保险行业的监管,保险公司对保险的人服务贯穿于保险活动的始终,保险行业的发展更为健康规范,为更好的推广商业保险打下了基础。
2.个人行为对保险需求的作用
新生代农民工知识层面比起传统农民工有所上升,由于中国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大,新生代农民工普遍都受过9年义务教育。而受过职业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比重也大大增加,占比高达37%。尽管现实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与保险意识并不完全相符,加上保险产品有别于一般产品,对于保险的损失补偿原则不能轻易接受。但就理论上来说,受过更好的教育意味着有更高的风险意识,新生代农民工保险的商业潜力还是非常强劲的。
新生代农民工的从业行业倾向于第三产业。根据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调查报告中得出新生代农民工相较于传统农民工而言: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层次和职业地位没有得到根本的提高,主要还是从事于教低层次的职业,就保险意识层面而言,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决定了收入的稳定性,消费较为谨慎,注重收入的合理安排,对于储蓄存款的搭配更感兴趣,从而对自我保险意识的培养有所忽略。
新生代农民工的女性比重有所上升。调查显示尽管男性男性比例仍占大比重,达54%,但新生代农民工的女性比例较之从前有很大提高。过去据数据显示传统农民工中女性比例只占37.2%。,因此在保险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对于女性专有保险意识的培养。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女性比例剧增的特点,商业保险也应该加强对生育保险等女性特有保险产品的规划。
五、关于新生代农民工保险建设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新生代农民工保险意识建设,提高保险认知
保险意识建设来源于三个方面,分别为:亲身参与保险活动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保险意识;二是民间流传,他人的保险经历存进个体保险意识的形成。三是政府、媒体的宣传,包括教科书、广告和政府宣传。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保险意识建设的宣传,在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加大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建设的同时,通过对保险知识的宣传、鼓励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对保险意识建设的投入等方式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保险意识。
企业在建设自身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同时应重视保险模块的建设,在对员工进行职场技能培训的时候重视对员工的风险意识的培养,引入专业的保险人才在企业进行定点的保险咨询活动,包括企业新生代农民工在内的所有员工了解保险,重视保险,运用保险。
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应做好对自我保险意识的建设,通过亲身参与保险活动,改变对保险的认识,培养在生活中习惯用保险的心态。
(二)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切身满足其保险需求
1.政府加强保险体系建设,完善保险制度
首先,政府要把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购买力作为首要责任,只有在收入满足必需的生活消费之后有更多的闲置资金才能实现其对保险产品的需求。
其次,保险法律和相关政策制度对于新生代农民工保险需求的满足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完善各种相应的养老、医疗、失业、生育社会保险制度,创建商业保险的发展平台,肯定、鼓励和规范商业保险参与社保体系的建设,同时在政策上给与保险公司一定扶持,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实现政府、保险、企业互利共赢。面对新的保险市场趋势,必须走由各级政府引导,保险公司承办业务,定点与典型企业合作,保监会负责监督管理的新型运作模式,彻底打开新生代农民工的商业保险市场。
2.保险企业抓住现有机遇,鼓励创新,有针对性的进行保险的经营
新生代农民工年龄小,年纪轻加较好的文化基础使得他们在思想上更容易接受保险,加上基数重大,是保险公司未来很大的客源。
首先,作为产品的供应商,保险公司应加强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和推广产品。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年纪小、开始享受生活,注重未来发展,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希望能够融入城市等群体特色,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设计更适合这类群体的理赔流程、缴费方式、保险险种等特色保险产品,同时加强除养老保险以外的其他险种的推广,更够更全面的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弥补城市社会保障系统的缺陷。
然后,保险公司应该加强与企业、个体的交流,从而更好的实现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企业是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来源,是其具备购买商业保险产品的必要保证。同时保险公司在与企业、个体的交流中了解到不同行业不同人群对于保险产品的不同需求,特别是一些特殊需求,从而可以实现针对性的投保行为。
最后,保险公司提升服务水平,改善行业形象,规范保险市场。
3.企业积极参与社会保险的缴费工作中,尽应尽的社会责任
在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险的投保率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的福利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相关规定,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有义务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而个人有也有权利监督单位的缴费情况。只有在企业自觉遵守相关法律,切实落实《劳动法》等法律规定的义务,完成社会赋予企业的责任的时候,既可以减少企业负担的同时也对员工的生活工作有强有力的保障。
4.新生代农民工将意识化为行动,满足自身的保险需求
新生代农民工应该利用本身较高的教育基础,在工作之余利用空余时间学习基本的金融知识,自动、自主、自觉的了解运用相关的金融工具,重视对自我的金融教育。通过书籍阅读、网上查阅、专业人士的咨询等方式,了解保险这一金融产品,在培养自我的保险意识的同时尝试学会用保险规避风险,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保险理财规划。
六、总结
保险金融工具在中国迅速发展,不断融入到人民的生活中,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保险市场存在很多问题。小组成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保险意识相对淡薄,保险活动参与过少等现状,从保险需求理论出发,从购买力水平和购买欲望着手,结合社会环境和个人行分析影响保险需求的因素,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保险现状基础,对新、老农民工间的进行比较,从而让我们更具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政府、企业、个人三个方面在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投保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三方应该相互合作。政府应为企业搭建平台,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在投保社会险的基础上增加对商业保险的投保,企业自身也应该有针对性得研发、推出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的商业险,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吸引这一群体;而新生代农民工也更应该重视对保险知识的培养,通过网络、咨询等方式加大对商业险的了解,加强自身建设。
参考文献:
[1]李高峰.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应引起全社会重视[J].中华儿女,2011(08).
[2]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J].工人日报,2010(621).
[3]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2010年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状况调查及对策建议[J].工人日报,2011(02).
[4]孙瑞灼.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呼唤城市管理体制改革[J].民主,2010(07).
[5]滕姗姗.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6]伍珂.新生代農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1(07).
[7]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
[8]严新明,杨海芬.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及其出路[J].阅江学刊,2011(01).
[9]张翼.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与中国近期城镇化道路的选择[J].中国人口科学,2011(02).
项目编号:2011R413019
项目名称:新生代农民工保险现状、意识与保险需求研究——基于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视角
项目组成员:陈影,徐颖,裘婷婷,应苇青,傅如伟
指导老师:胡军辉
所在学校:浙江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