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研究2021年5月22日玛多Ms 7.4地震地震动特征,收集16个强震台的峰值加速度和其中9个台的强震波形数据,利用峰值加速度衰减及反应谱等分析玛多Ms7.4地震强震动特征.结果 表明,多数台站的PGA值都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平稳下降,PGA的衰减特征与青藏区衰减关系间有较好的一致性;土层台与基岩台的加速度反应谱明显不同,震中距越小,短周期高频成分越多,衰减越快,震中距越大,长周期高频成分越少,衰减越慢;加速度反应谱的水平向与竖向比值曲线在4s内呈现两峰一谷的现象,初步认为,距发震断层较近的野马滩1号大桥
【机 构】
:
中国西宁810001 青海省地震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2021年5月22日玛多Ms 7.4地震地震动特征,收集16个强震台的峰值加速度和其中9个台的强震波形数据,利用峰值加速度衰减及反应谱等分析玛多Ms7.4地震强震动特征.结果 表明,多数台站的PGA值都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平稳下降,PGA的衰减特征与青藏区衰减关系间有较好的一致性;土层台与基岩台的加速度反应谱明显不同,震中距越小,短周期高频成分越多,衰减越快,震中距越大,长周期高频成分越少,衰减越慢;加速度反应谱的水平向与竖向比值曲线在4s内呈现两峰一谷的现象,初步认为,距发震断层较近的野马滩1号大桥所受到的破坏及水泥路面的明显错断受水平向地震动作用的影响更大.
其他文献
兴蒙造山带东段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存在争议,基性岩浆作用是构造演化过程中的良好地质记录.对贺根山缝合带东段内蒙古科右中旗构造混杂岩带内的杜尔基基性岩和甲哈达基性岩进行了系统的地质特征、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杜尔基基性岩岩性为枕状玄武岩和辉绿岩,辉绿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348.3±2.6 Ma,为低钾拉斑玄武系列,相对富集LILE,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甲哈达基性岩岩性主要为玄武岩,锆石U-Pb年龄为317.6±3.0 Ma,为钙碱性系列,同样具有HFSE亏损和LILE富集的特
书楼丘铀矿床作为长江铀矿田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成矿流体特征、来源及成矿环境研究相对较少.依据黄铁矿晶型特征及其与其他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将书楼丘铀矿床中脉石矿物黄铁矿的形成划分为成矿前期(Py I)、成矿期(PyⅡ)及成矿晚期(PyⅢ)三个时期,成矿期又被划分为成矿早阶段(PyⅡa)和主成矿阶段(PyⅡb).采用激光剥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MC-ICP-MS)对成矿前期、成矿期形成的黄铁矿进行微量元素及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书楼丘铀矿床Py I中Co、Ni含量大部分低于检出限,PyⅡa和P
以新疆地震台网波形数据为基础,研究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区Ms 6.6地震序列中10个ML 4.1-4.8余震.利用sPn震相计算10个余震的震源深度,将计算结果与CAP反演深度、单纯型法定位深度及Hyposat定位深度等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利用sPn震相所得震源深度与CAP反演深度一致性最好,与Hyposat定位结果也有较好的一致性,与单纯型法定位结果的一致性稍差.研究认为,对于新源、和静交界区地震利用sPn震相计算震源深度结果可靠,故该方法可以作为新源、和静交界区地震震源深度计算方法.
选取宝昌地震台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国内外Ms≥5.0地震震级资料,将其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地震数据管理与服务网站公布的标准震级进行震级偏差统计分析,并从震级、震中距、震中方位、震源深度等方面讨论了宝昌地震台面波震级存在偏差的原因.
锡田钨锡多金属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发育多期次岩浆活动与钨锡成矿.为了厘清花岗岩与钨锡成矿的时空关系,采用野外调查、显微鉴定、锆石U-Pb同位素定年与岩石地球化学的方法对矿田内多期次花岗岩岩体(脉)的空间分布、岩石类型、成岩时代、地球化学组成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锡田矿田发生了三期岩浆事件,分别为加里东期(435~441 Ma)、印支期(220~230 Ma)、燕山期(141~160 Ma);三期花岗岩普遍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U、Th等,亏损Ti、P、Sr、Ba等微量元素,具明显的负Eu异常,
以河南地区(31°-37°N,110°-117°E)1970-2020年11月地震目录作为研究资料,采用G—R关系法、震级—序号法和最大曲率法测定不同时段最小完整性震级Mc.结果 显示,1970-1979年由于研究区内台站数量少,Mc约为ML2.5;1980-2001年为稳定的模拟观测时期,地震监测能力有所提升,Mc约为ML2.3;2002-2007年大量模拟观测台站停测,Mc上升至ML 2.6.2008-2020年11月,G—R关系法、震级—序号法和最大曲率法均显示Mc为ML1.5.
选取陕西地震台网及邻省共享台站记录到的2008年5月至2021年5月104次地震资料,应用新的震级国家标准GB 17740-2017《地震震级的规定》得到新国标震级.研究表明:①新的地方性震级ML比原规范的ML震级系统偏大0.3左右,这主要是二者的量规函数不同造成的;②宽频带面波震级MS(BB)和矩震级Mw震级基本一致,无系统偏差,大多数地震震级偏差为-0.1-0.1;③宽频带面波震级MS(BB)比面波震级Ms(CENC)整体偏小0.2,二者之间存在系统偏差;④绝大多数地震的面波震级MS(CENC)比Mw
选取大同地震台记录的2010-2019年531个Ms≥5.0地震事件,根据发震区域的不同对其波形走时残差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发震区域地震波形的平均走时残差.结果 表明,日本、喜马拉雅地区地震波形的走时残差总体为负值,平均残差分别为-1.51 s、-0.70 s;斐济、中国台湾地区、南美洲西海岸地区大多为正值,平均残差为0.79 s、1.83 s、1.86s.同时发现,在有干扰的情况下参考不同区域平均走时残差计算结果,通过判断实际初至震相与理论初至震相的位置关系,可以更好地开展初至波震相识别工作.
3震源区的应力状态rn3.1压力轴、张力轴和零轴rn以上分析表明,破裂面的取向与引起破裂的应力状态有关.在岩石层内,岩石处于高围压状态,如果以p1,P2,P3轴分别表示震源区在破裂前的主(张)应力轴,那么破裂面(即断层面)与最小主(张)应力轴(最大主压应力轴,也就是P3轴)的夹角θ(图19)随内摩擦系数μi的增大而减小(Kirby,1980).
通过对威远Ms 5.4地震背景与活动特征研究,表明自贡地震监测中心加强流动监测提高了威远Ms 5.4地震序列地震参数的精度和地震信息报送的准确性.威远Ms 5.4地震前经历了区域地震平静至活跃、再发震的过程,威远Ms 5.4地震为一般主—余型地震,其ρ、b值异常可能反映了其后将发生资中Ms 5.2地震.威远Ms 5.4地震序列及其附近的华蓥山断裂地震带和马边地震带震后时间扫描地震学参数均正常,威远Ms 5.4地震区近期再次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并认为威远Ms 5.4发震断裂为荣县—威远基底断裂,华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