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浅析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hoenix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一直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广大教师苦苦思索的问题。从教学过程看,要想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打破程式化教学。因为僵硬的教学过程使课堂气氛如同一潭死水,没有波澜,学生毫无学习兴趣。要想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教师就要不断探索点燃的技巧,要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师者就要有一整套科学、民主、独具个性的语文课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本人根据从教十余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当前新课改的要求,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有效导入新课
  精心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经验的教师非常重视导入的设计和使用。新课的开始教师用贴切而精炼的语言,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关。明代文学家谢
  榛谈及文章的开头时说:“起句当如炮竹,骤响易彻。”那么一堂课的开始,也应该如此。也就是说教师应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和思维活动,引起学习新知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做到心动、脑思、口说、手写;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并有意地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听课的准备状态,进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当代学生好奇心强,拿到课本后,立即翻个遍,拣精彩的篇章看,加上教学前要求预习,所以到教师授课时,课文对学生来说已无多大的新鲜感了。要使学生有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里,就需要教师精心导入,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淡无味的导入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起抵制作用。如果每一位教师走进课堂第一句话都是把书拿出来翻到第几页,尤其是在上了几节课之后,身心都已疲惫、昏昏欲睡之时,这样的开头无疑是催眠曲,特别是语文课,学生自认为课本看得懂,一两节课不听没关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格外重视开场白的设计,打破沉寂的局面。如教《七根火柴》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小小的火柴,我们生活中天天用到,再平常不过了,几分钱一盒,七根火柴,更不足挂齿,然而你们可能想到:在坚苦的革命年代里,在红军行经荒无人烟的草地上,就是这七根火柴散发了多少热,放出了多少光,具有何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紧紧扣住火柴,描述了一个动人记弦的故事,谱写一曲感人脏腑的悲壮的赞歌!”这样的导语,既能诱发学生去思考问题,又能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巧妙设置悬念
  悬念,即暂时悬革命家未决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如教学《杨修之死》一文,可先提出“杨修聪颖过人,又正值曹操用人之际,却为何被曹操所杀”的问题来设置悬念,由此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描写杨修的七个事件,弄清曹操对杨修的心理变化的过程:“忌之”──“恶之──“愈恶之”──“大怒”,最后因“鸡肋”之意被杨修揭破而杀之。从而使学生明确杨修之死的原因:一是杨修能摸透曹操心思,曹操嫉妒他的才能;二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置军纪于不顾,被杀是咎由自取;三是由于杨修已卷入曹丕与曹植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这样导入新课,先声夺人,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激起学生强烈的“乐学、乐知”的欲望。一个精彩而成功的悬念能达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最佳教学境界,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觉得兴趣盎然。
  三、注重自身形象,营造良好氛围
  有人把课堂比作舞台,作为主要演员的老师,其形象、气质、清福精神状态,将会影响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演员”要用自己对剧本的透彻理解用,用渗透情感的语言用富于激情的动作,将学生带入佳境,这就要求教师在走进课堂之前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心态精神饱满、情绪振奋地走进教室,使学生望之精神一振,这样就自然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为了课堂的需要,有时还可以通过服装的变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在讲《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有意识地换了一套新服装,一进教室就吸引住了学生的目光,于是我围绕“新装”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每位学生都情绪高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老师为人师表,就就应作好表率,用我们自身形象去感染学生,用激情去点燃孩子们的心灵,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四、注重知识的迁移
  语文课上得活,从教学内容看,还要注重知识的迁移。有的教师在教授知识时只局限于一篇课文,不善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以致学生不能举一反三,这是课上得呆板的原因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发挥语文教材内容丰富的优势,前后联系,新旧对照,使丰富的内容条理化。
  讲授新课时,应该引导学生把已掌握的知识运用到新课中去,重视知识迁移,以此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方法是多样的,如词语、句式的联
  系,文章体裁的联系,写作技法的联系,人物形象的联系,景物风情的联系,典型事例的联系,理论观点的联系,相关学科的联系,历史和现实的联系,时代背景的联系等。这些联系,可以促使知识迁移,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很好地发挥出来。这样的语文课堂也必然是生机勃勃的。由此观之,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课教学效果的目的。
其他文献
话题作文是语言教改后作文的新形式,它宽泛、活泼,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更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言素质,从中发现语文知识积累较好的学生。并且,对所给话题的理解和分析更能较全面地检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中学选择好优秀人才。所以深受命题教师的青睐。为此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迎接话题作文的挑战。如何写好话题作文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读懂材料,找准话题  话题作文同命题作文一样,首
期刊
以前我曾经为上好一节多姿多彩的公开课而大大喝彩,之后我便陷入深深的困惑:我们平时的教学假如也能有课件该多好啊!  可要准备这么一节课又是多么的辛苦呀:收集资料、图片,制作投影片,搬动电脑……于是,大家就“望难生畏”了。可“远程教育”出现以后就不一样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让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孩子们能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农村基础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奠基作用。这一项目的实施,为农村学校教育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问自己:“如何在语文课堂上体现素质教育呢?”新课程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校园,吹进了课堂,沁入了师生们的心田。语文教学课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一、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主动、互动、能动  改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灵魂之所在。教师角色、教学行为的转变都必须以此为前提。也只有真正改变了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才能更为主动、轻松、活跃、有效。  1.突出
期刊
“撤点并校”始于2001年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第十三条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并提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似乎这是一个很得“地方政府”芳心的规定,“地方政府”落实这项政策的速度之快、效率之高、热情之大、创新能力之强,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据教育部公
期刊
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一切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贵有方”,中国自古就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实践证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学法指导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掌握几个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学法的指导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指导学生实践。学法
期刊
教学是一门“活”的艺术,特别是语文教学。人们之所以能够去不断寻求新的知识,正是因为有兴趣内在推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对知识的获取产生强烈的欲望,这样,学生就可以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就会主动去要求学习,把学习不再看成是一种苦差事,就会乐于学习。  本文主要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一些培养和提高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旨在提高初中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
期刊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占据、支配着整个课堂,学生没有选择,只能被动地接受“满堂灌”。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弊端,它严重束缚了小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为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喜好很广泛,心理特别容易受到影响,但是“添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压抑,即使教师通过唱歌、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讲解,刚开始还可以,久而久之,学生同样会感到课堂索然无味。对于教师而言,45分钟的课堂成了自己唱“独角
期刊
新修订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新大纲明确提出应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目标,这要求我们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模式,在教学中积极应用体验成功这一策略,让学生成为学习
期刊
十年前,在上下班的地铁,公交车或者旅行的飞机上,陪伴你的可能是一本杂志,或者一本小说。而如今,你可能会会心一笑,扬扬自己手中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不错,这已经是信息社会司空见惯的现象了。  当第一台计算机与第一条网络问世,我们就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如今,我们正在迎来信息时代的巨大变革,诚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2012国际光纤通信论坛”所言:“互联网正演变为云网络,一个由数以千计的数据中心组成的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的教学,然而,面对一个课堂中的几十名个性特长、学习动机、学习能力、认知结构等方面有差异的学生,在教师供给统一信息下是很难兼顾学习优秀和学有困难的学生的不同要求,以致影响学生参与的全面性,不利于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几经实践,认为“问题分层”教学法是数学课中能取得较好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将难度偏大且学生参与率不高的问题,分解成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几个支问题,学生通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