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会计人员的原则性、责任感对搞好一个单位的会计工作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职业道德的现状、提高途径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3-099-01
近年来,在会计领域里,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假账盛行,书记收入、厂长利润、主任成本、经理效益的现象时有发现,对投资者来说真是防不胜防,其实一些企业绩效整体低下,会计管理疲软无力,有些甚至非常严重,可以说是“造假”的程度,一些会计人员利用会计的制度、规章不完善,随意调节成本、利润,直接影响了国家税收。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爱岗敬业。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热爱会计工作。第二,诚实守信。要求会计人员不搞虚假。第三,廉洁自律。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第四,客观公正。要求会计人员端正态度,保持应有的独立性。第五,坚持准则。第六,提高技能。要求会计人员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水平。第七,参与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相关业务。第八,强化服务。
二、会计职业道德失真的原因,从三个方面去剖析
(一)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有些不是专业人员,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而是半路出家,缺乏自我控制意识,每天与金钱打交道,经不住诱惑,就容易欲壑难填,利欲熏心而钻进“钱眼”,最终罪责难逃。
(二)市场经济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冲击。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意识抬头,致使一些丑恶现象频现,社会风气受到污染。同时会计执业的客观环境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因而,有些会计人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三) 由于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本身的缺陷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个别企业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表、提高企业利润。如利用计提坏账准备、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虚拟资产、利息资本化、交易时间差等多种手段,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和进行违规会计处理,造成企业经济业务交易失真,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制监管
要结合我国现在的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对现有法律法规中一些责任和处罚不明确的条款加以修改,并增加对那些在现实中出现而法律法规中没有涉及的情况的规定。我们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相关法律法规里面增加民事赔偿制度的规定,对因有关人员造假而产生的损失,由其按照责任大小进行承担,尤其是要明确和加大单位负责人的赔偿比例,这样会计信息使用者一旦受到虚假信息损害就会依照有关条款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获取赔偿。民事赔偿责任并不排除刑事责任等当事人应当承担的其他责任,以此达到保护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益和惩罚违法违规者的目的,遏制失信行为。与此同时,还要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想象空间,如适当增加会计报表附注,完善和规范关联交易的披露等,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空间。
(二)深入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个人道德修养,一方面依靠自我教育,另一方面还要依靠社会教育来强化。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处于放纵阶段,不能指望良好道德在短期内能自发形成,而应该狠抓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一是要加强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德治必须与法治联系起来,互相促进。要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和相关领导人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引导每个会计行为者自觉履行《会计法》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把权力和义务结合起来,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会计从业人员合法利益的利益观。二是要引导会计从业人员自省自律。切实增强从业人员自省、自律、自重意识是培育、提高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
(三)加大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打击力度
对于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知情不举甚至同流合污等现象,除按规定予以一定的行政处罚外,严重的还可追究会计人员和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使人们认识到若不注重职业道德,不用职业道德规范自己行为,将会受到法律制裁。一 是对于恶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必须从立法、执法上对造假者追究其经济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所得到的利益,加大会计信息稽查力度和检查面,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成本。二 是尽快建立和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对那些不遵守行业规则、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出现做假帐行为后要把肇事者驱逐出相关行业。
总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正如“问渠哪得清如水,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根据其自身特征从宏观、微观即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多方主体共同努力,方能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帐、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
参考文献:
[1]韩玲.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2)
[2]孟凡利.会计职业道德[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7)
[3]陈丽.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和途径[J].现代企业,2006(10)
[4]会计诚信教育课题组.“不做假账”与会计诚信的现实思考[J].会计研究,2003(1)
[5]于洪江,史富莲.改善会计环境、重塑会计职业道德[S].中华财会网,2002(3)
[6]罗宏,朱开熹.“不做假账”与会计学素质教育[J].会计之友,2002(1)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3-099-01
近年来,在会计领域里,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假账盛行,书记收入、厂长利润、主任成本、经理效益的现象时有发现,对投资者来说真是防不胜防,其实一些企业绩效整体低下,会计管理疲软无力,有些甚至非常严重,可以说是“造假”的程度,一些会计人员利用会计的制度、规章不完善,随意调节成本、利润,直接影响了国家税收。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爱岗敬业。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热爱会计工作。第二,诚实守信。要求会计人员不搞虚假。第三,廉洁自律。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第四,客观公正。要求会计人员端正态度,保持应有的独立性。第五,坚持准则。第六,提高技能。要求会计人员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水平。第七,参与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相关业务。第八,强化服务。
二、会计职业道德失真的原因,从三个方面去剖析
(一)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有些不是专业人员,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而是半路出家,缺乏自我控制意识,每天与金钱打交道,经不住诱惑,就容易欲壑难填,利欲熏心而钻进“钱眼”,最终罪责难逃。
(二)市场经济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冲击。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意识抬头,致使一些丑恶现象频现,社会风气受到污染。同时会计执业的客观环境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因而,有些会计人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三) 由于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本身的缺陷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个别企业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表、提高企业利润。如利用计提坏账准备、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虚拟资产、利息资本化、交易时间差等多种手段,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和进行违规会计处理,造成企业经济业务交易失真,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制监管
要结合我国现在的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对现有法律法规中一些责任和处罚不明确的条款加以修改,并增加对那些在现实中出现而法律法规中没有涉及的情况的规定。我们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相关法律法规里面增加民事赔偿制度的规定,对因有关人员造假而产生的损失,由其按照责任大小进行承担,尤其是要明确和加大单位负责人的赔偿比例,这样会计信息使用者一旦受到虚假信息损害就会依照有关条款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获取赔偿。民事赔偿责任并不排除刑事责任等当事人应当承担的其他责任,以此达到保护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益和惩罚违法违规者的目的,遏制失信行为。与此同时,还要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想象空间,如适当增加会计报表附注,完善和规范关联交易的披露等,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空间。
(二)深入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个人道德修养,一方面依靠自我教育,另一方面还要依靠社会教育来强化。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处于放纵阶段,不能指望良好道德在短期内能自发形成,而应该狠抓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一是要加强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德治必须与法治联系起来,互相促进。要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和相关领导人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引导每个会计行为者自觉履行《会计法》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把权力和义务结合起来,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会计从业人员合法利益的利益观。二是要引导会计从业人员自省自律。切实增强从业人员自省、自律、自重意识是培育、提高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
(三)加大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打击力度
对于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知情不举甚至同流合污等现象,除按规定予以一定的行政处罚外,严重的还可追究会计人员和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使人们认识到若不注重职业道德,不用职业道德规范自己行为,将会受到法律制裁。一 是对于恶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必须从立法、执法上对造假者追究其经济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所得到的利益,加大会计信息稽查力度和检查面,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成本。二 是尽快建立和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对那些不遵守行业规则、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出现做假帐行为后要把肇事者驱逐出相关行业。
总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正如“问渠哪得清如水,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根据其自身特征从宏观、微观即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多方主体共同努力,方能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帐、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
参考文献:
[1]韩玲.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2)
[2]孟凡利.会计职业道德[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7)
[3]陈丽.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和途径[J].现代企业,2006(10)
[4]会计诚信教育课题组.“不做假账”与会计诚信的现实思考[J].会计研究,2003(1)
[5]于洪江,史富莲.改善会计环境、重塑会计职业道德[S].中华财会网,2002(3)
[6]罗宏,朱开熹.“不做假账”与会计学素质教育[J].会计之友,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