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境中成长:中资企业在老挝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yu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基础设施极其落后等区位劣势一直严重制约了其经济发展。近年来老挝提出了“变陆锁国为陆联国”的“走廊国家”战略,希望能够发展基础设施,提升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水平,建成横贯中南半岛的交通运输走廊和经济走廊,改善当地民生、消除贫困。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的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因而老挝也成为东盟中最为积极、坚定支持“一带一路”的成员国之一。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开展,将从更深的层面和更广的范围推动中资企业赴老挝投资。
  中资企业在老挝发展态势喜人,投资企业目前已经超过600家,投资运营的海外园区达到3个,位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第四。但同时中资企业在老挝的生存压力也不容忽视,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在困境中成长”将成为中资企业在老挝的“新常态”。
  2017~2018年间,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联合老挝计划投资部进行了一次“中资企业在老挝的生存情况”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中资企业在老挝发展的情况如何呢?
  企业入场较早,建材类居多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能源矿产行业价值大幅缩水,接近触底。当时的中国企业瞄准了矿产资源丰富的老挝,在2010年以后大规模地进入老挝。据调查,在老挝经营超过5年的中资企业已达到45.87%。2013年底“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老经贸合作从以能源投资为主转向电力、基建、矿产、农业、旅游、房地产、园区开发等多领域合作的新阶段。2014~2016年间,又一批中资企业大规模走进老挝,占比现有规模的51.38%。受市场规模、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2017年在老挝的新增中资企业数量明显下滑,占比仅为2.75%。尽管2017年在老挝的新增中资企业较少,但同年中国对老挝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3.8亿美元,同比增长139.1%,增长率位居东盟国家之首。这说明一方面,在老挝经营3年以上的中资企业已经逐渐适应了当地市场,并不断追加大额投资,成为具有较好成长性的“根植型企业”;另一方面,老挝市场已经趋近饱和,留给新进企业的空间有限。
  从中资企业在老挝投资的行业来看,主要以建材为主(按企业数量统计)。其原因主要是矿业、电力以及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房地产业对建筑材料的强劲需求,推动了中资建材企业在老挝的发展壮大。从投资来源省份来看,前往老挝投资的中国企业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湖南、广东、山东、天津、上海、江苏以及河北等省份。
  小微企业占据半壁江山,本地化用工程度高
  调查显示,中资企业在老挝的资产规模相对不大,小微企业占比超过53%,而大型企业占比20.18%、中型企业占比26.61%。其中,大型企业以矿业、电力为主,占比超过63%;中型企业以建材、矿业、电力为主,分别占比13.79%、12.07%、10.34%;小微型企业以经营建材为主,分别占比25.64%、34.21%。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大型央企、国企在采矿、电力等领域具有资金、技术以及管理经验等垄断优势,需要推进企业在老挝的内部化来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中资中小微型企业拥有可服务老挝建材、建筑与其他服务行业的小规模技术,能较好地满足老挝细分市场的需求。
  具体来看,44%的在老中资企业,其员工规模主要在30人以内,仅有14.68%的企业员工人数超过300人。老挝劳动力成本低廉,2018年5月上调后的最低用工标准为110万基普/月,折合人民币不到900元/月。因此,尽管老挝的劳动力素质不高,但大多数在老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经营的中资企业除了管理层、核心技术人员以及市场开拓人员以中方外派人员为主外,其余岗位主要雇佣老挝本地员工,本地化用工程度基本达到75%以上,不但为当地创造了就业,也为自身降低了运营成本。
  中资对老投资选址的四大考量因素
  1988~2016年间,中资企业对老挝的高投资额主要集中在首都万象市、北部的华潘省和南部的占巴赛省等。其中,在老的矿产投资主要集中在巴松县、维拉布里县、他曲市、辛本县;电力投资主要集中在万塞县、帕塞县、普翁县等。研究发现,老挝低廉的劳动力与土地资源、丰富的矿产和水电资源、经济特区极其优惠的政策,以及老挝国内旺盛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是决定中资企业在老挝投资区位布局的四大重要考量因素。
  不容忽视的生存压力
  目前,中资企业在老挝的生存压力也不容忽视,在经营中面临来自市场、资金、法律、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諸多困难,中资企业落地老挝还需要较长的适应期。中资企业投资老挝前,预判不足,缺乏长远的经营规划,都是导致中资企业发展遭遇瓶颈的主要原因。
  首先,在市场方面,老挝基础设施薄弱,运营成本较高。目前老挝国内主要的运输方式是陆地运输、水陆运输(湄公河)和航空运输。但其国内这三种运输设施都不完善,运输能力非常有限,往往会导致运输费用高于生产成本。虽然老挝水电资源丰富,但电网建设跟不上,全国仍有1/6的村不通电,电力成本居高不下。《全球竞争力指数报告(2017-2018)》显示,老挝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全球137个国家中位列第102名,其中公路交通、电力、通信设施水平分别排名94位、75位和131位。因此,有54.84%的企业认为基础设施投资硬环境不理想是在老挝遇到的最大的市场问题。
  而市场需求不足,也让投资实际与预期差别较大。2017年,老挝全国人口为685.82万人,还略低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的人口数量。老挝人口密度较小,仅为30人/平方公里,农业人口达到全国总人口的59.3%,1/3的民众日均消费在世界贫困线1.25美元以下。人口规模较小、国民收入水平较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老挝民众的消费水平,很多行业市场特别是细分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调查发现,有51.15%的中资企业在老挝遇到市场需求不足、实际与预期差别大的问题。这也说明,超过一半的中资企业对老挝市场预期存在判断误差。   此外,老挝市场还面临竞争压力大,商品价格战激烈的问题。由于老挝市场容量小,进入该市场的企业往往会面临较为激烈的竞争。近年来除了中国外,泰国、越南、日本等各国企业纷纷抢滩老挝市场。中小型中资企业投资较为集中的建筑工程领域竞争尤为激烈。近年来,一些中资企业为了能在老挝市场立足,愿以微利甚至亏本的代价来竞标招揽工程,低价竞争不仅给自身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也对企业品牌造成较大的损害。“中国制造价廉质劣”的印象在老挝民众间普遍存在。具有较强消费能力的老挝中产阶级一般更青睐日本产品而不倾向于购买中国货。据调查,有47%的中资企业认为自己在老挝投资经营面临着来自泰、越、日等国的激烈竞争,发展空间进一步压缩。
  其次,在法规政策方面,企业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
  投资法律体系不完备,政策缺乏透明度。老挝现行投资法律体系仍不完备,经常出现相关法律法规定义不尽统一、甚至相互矛盾的情况。例如,在老挝新版的《投资促进法》中关于对外国投资者进行税收免征和降低进口关税的规定,并没有反映到税法里。立法内容的不协调和冲突、抵触,给很多中资企业带来困惑与不便。老挝在电力、通信、农业等行业至今仍缺乏行之有效的具体法规来鼓励外国投资。调查显示,有54.84%的中资企业认为老挝的投资政策不完备、不透明,导致不確定因素增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资企业对老挝市场的预测。
  税务隐性成本较高,税收风险较大。老挝税法规定,所有境外承包商及分包商在老挝从事商业活动前都必须取得纳税证明。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中资企业无法自行申请该项证明,相关申请必须通过老挝当地的代理机构代为提交,由此增加了税务成本。尽管中国与老挝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但老挝国内没有明确规定当税收协定与国内法规发生冲突时,是否可优先执行税收协定条款。针对该种情况,老挝税务机关在实际操作中拥有较大的自主决定权,中资企业仍然面临承担较大税务隐性成本的风险。调查结果显示,有51.15%的企业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再者,在资金运营方面,企业主要面临外汇汇出便利化程度较低,市场拖欠现象比较常见,信用环境有待提高,汇率持续贬值,通胀风险居高不下等问题。
  最后,在政治社会文化方面,中资企业还面临政府行政效率低,腐败现象较普遍,文化背景差异大,思维方式差距大等问题。
  投资老挝?听听这些建议
  面对现有的问题,投资老挝的中资企业可以通过强化合法合规经营意识,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用足用好社会资源,加强本土化管理,规避跨文化风险等方式,来推动企业在老挝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在用足用好社会资源方面,中资企业在老挝应当配有专人对接中国驻老挝大使馆,应与大使馆保持密切联系,并定期向使馆经济商务处汇报企业发展情况,以便于及时了解、领会中老最新的合作动向以及老挝政府新政新规的要点及影响。同时中资企业还要积极与老挝当地政府,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如财政部、经济部、劳工部、移民局等建立良好的关系。中资企业也可以通过老挝中国商会等组织,加强与其他中资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动,相互借鉴经验,共同成长。
  ·作者李好系中共成都市委政策研究室处长、博士
  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作者苏立坡任职于老挝计划与投资部
其他文献
东铁项目一波三折  东铁项目开启于2016年,时任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发表财政预算案时宣布东铁项目造价为550亿林吉特(约合人民币894亿元)。2017年8月,由中国交建承建、全长688公里的东铁项目举行了动土仪式。  这看似波澜不惊、皆大欢喜的一个基建项目,随着2018年5月马来西亚政坛的“变天”,东铁项目也进入了一波三折的坎坷历程。  2018年5月,新政府上台后,马哈蒂尔宣布重新审查一些中资项
期刊
北部湾畔,集装箱林立,万吨巨轮往来穿梭,码头旁、园区内一派繁忙,“一湾相挽十一国”的独特区位优势提供着开放发展的强劲动力。翻开中国地图,广西北部湾——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清晰可见,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座港口如明珠璀璨夺目。而在其背后运营的正是中国500强企业——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港集团)。  三港整合打造枢纽港  1984年,防城港首接万吨级货轮,1989年被列为全国19
期刊
当前,中国和马来西亚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马来西亚与中国双边贸易额以及中企对马来西亚的投资均持续增长,中国是马来西亚主要外资来源地。马来西亚政府亦有意继续支持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推动双边经贸合作。  近日,马来西亚对华特使、马来西亚—中国商务理事会主席陈国伟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中马两国的经贸合作与成长推动了两国关系的积极发展,且越来越好。  “我们欢迎更多的中国人到马来西亚旅游、投
期刊
“水中有鱼,田里有米”是泰国的一句民谚,描述了泰国自然资源的丰富,如同圣经中“流着奶和蜜的土地”,土地丰饶,食品物美价廉。淡水鱼是泰国人最常见的蛋白质来源,因此大多数泰国人都有一手辨认淡水鱼品种的本事。众多淡水鱼中,有一种鱼脱颖而出,受到了万千泰国家庭的青睐,但该品种的起源在当今泰国年轻一辈中鲜有人知。  这种鱼叫做口孵鱼,它们因为在口腔中孵化并抚养幼鱼而得名,幼鱼学会游泳时才会离开大鱼的口腔独自
期刊
2020年11月15日,經过近10年的磋商,东盟10国、澳大利亚、中国、日本、新西兰和韩国共同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该协定也包含了许多贸易之外的条款。   除了林林总总的各项条款,RCEP还将降低甚至消除关税,减少各类繁文缛节,精简原产地规则(ROOs)中的限制和冗余环节,放宽诸多服务环节,加强对知识产权(IPR)的保护,推动政府采购环节透明化,推动各成员国间资格证书(如
期刊
在马来西亚,华人的足迹和功勋早已成为该国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华人先贤名字命名的街道就是一个缩影。曾有报道称,马来西亚以华人名字命名的街道达77条,但也有人说,实际上并不止这个数字。由此可见,华人对马来西亚的贡献之巨。  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以华人先贤之名命名的道路达十数条之多,常见的有叶亚来路、叶亚石路、叶观盛路、陆佑路、赵煜路、洪成路、辛炳路、陈秀连路、朱晴溪路等。  其中,最著名的叶亚来
期刊
盛夏已至,骄阳带给我们的除了燥热,还释放出一个信号:东盟国家的热带水果又将“飘香”中国市场。而现如今,东盟水果踏上“网路”,水果电商“异军突起”,当我们聚焦于此,会发现传统水果贸易遇上新兴电子商务,不仅潜力与前景共具,亦有商机和挑战并存。  跨境电商催热中国—东盟水果贸易  6月初,从越南、柬埔寨经中国凭祥口岸入境的芒果运输络绎不绝。广西凭祥万通国际物流园内,水果电商代理农女士在接驳台上接应卸货,
期刊
农业是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中国—东盟农产品进出口1370.5亿元,同比增长了13.2%。其中,水果占据了相当比例,来自东盟的榴莲、芒果、山竹、毛荔枝等水果早已经是中国消费者餐桌上的常客。  而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为中国和东盟水果贸易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与合作平台,成为东盟水果“引进来”和中国水果“走出去”的积极推动者,
期刊
一直以来,新加坡模式都是快速发展和奇迹的代名词。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有着发达的金融业、服务业、航运业、旅游业……当然,也包括媒体行业。  不过,新加坡还是一个有着多元文化的国家,深受东西方文化融合、交汇的影响。那么,当数字化浪潮为全球媒体行业的制作与消费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新加坡媒体能否保持其在媒体行业的世界领先地位?在媒体变革过程中,新加坡媒体又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打造世界级媒体
期刊
5月的头两个星期,印尼《国际日报》的副总编辑张文喜格外的忙碌,夜里12点,他还在等报纸的版面。版面上的内容,正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6-8日对印尼进行正式访问的相关报道。“作为印尼最具影响力的华文报纸,印尼《国际日报》在头版对李克强总理此行做了重点报道,同时配发中印尼经贸合作成就的相关报道,还请《经济日报》驻东盟首席记者田原撰写多篇独家专供的新闻述评。”张文喜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印尼主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