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传媒类高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gn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未来若干年内,民办传媒类高校发展既面临着严峻挑战,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迎接挑战,必须扬长避短,采取特色化办学、提升内涵、多元化办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等战略举措。
  关键词:民办高校 传媒 发展对策
  
  所谓传媒类高校,是指培养传媒信息加工与处理等工作的人才或培养在媒体机构工作的人才的高等院校。民办传媒类院校,则指由非政府投资而举办的传媒类院校。由此定义可知,中国的传媒类院校包括综合大学中的新闻院系、广告院系、艺術院系、动漫院系、出版印刷院系以及独立举办的艺术院校、传媒学院、印刷学院、动漫学院等;范围更广一点,可以说还包括网络技术学院、通信学院等。本研究的对象主要限制在狭义的范围,不包括网络技术学院、通信学院等院校。
  
  民办传媒类高校发展面临的挑战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包括民办传媒类高校在内的民办高校面临着严峻挑战。
  高等教育市场正由“学校市场”转变为“学生市场”。从2009年起,我国高校的生源开始迅速减少,使得今后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即由“学校市场”转向了“学生市场”、由学校挑选学生变成了学生挑选学校。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在这几年招生时,不少高校、包括公办高校学生报到率有所下降;出现了一些考生一人能接到多所学校录取通知书的新闻,等等。
  缺乏政府财政支持,面临公办高校与境外高校的双重挤压。高校的发展有赖于雄厚的办学经费。而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总额主要取决于在校生规模。但是,随着国家十多年来的扩招、适龄人口数量的减少和国外高校的渗透,民办高校目前正面临着国内公办高校与境外高校的双重挤压。很多境外高校先后凭借其优质的办学条件和成熟的管理制度参与国内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他们除招收优秀的大陆学生赴其学校读大学以外,还积极以各种方式同国内高校合作办学,吸引了大量的适龄学生。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具有留学补习性质的合作办学项目。这些合作办学机构与办学项目既分流了许多考生,同时又吸纳了相当数量的学费。
  劳动力、特别是高端劳动力市场将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通过有关统计数字对比可见,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在未来十年内基本上同现在一样处于一种“供大于求”的状态。从劳动力需求的层次来看,未来劳动力市场对本科以上劳动力的需求增长很不旺盛,也处于一种“供大于求”的状态。
  民办高校公信力不足。民办高校公信力,是指民办高校赢得公众认可、信任乃至美誉的能力。公信力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信誉保证体系。当前,民办高校公信力不足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招生宣传失实、收费退费失信、就业率虚构等方面。
  
  民办传媒类高校发展面临着历史性机遇
  
  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发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2010—2020》(简称《规划纲要》)、《国家人才规划纲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规划了未来十年的国家科教文化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上述规划的颁布实施,既是民办传媒类高校的发展背景,同时又为其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国家和政府对民办教育日益重视,促进民办高校发展的各种政策将会陆续得到落实,民办高校将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规划纲要》提出:“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积极探索和制定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具备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条件的民办学校,按规定程序予以审批。建立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险制度。”《规划纲要》还在财政上提出“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这些规定,均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随着规划的逐步实施,各项政策也会逐步得到落实。
  学生规模稳步扩大,终身教育、休闲教育继续发展。首先,学历教育规模继续扩大,将由2009年的2979万人扩大到2010年的3550万人。新增招生计划有可能更多地分配到民办高校。其次,终身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一些中职毕业生或高职毕业想转岗的传媒工作者,会选择到有特色的本科高校进一步深造。这为传媒类高校开展中职后或大学后的继续教育提供了空间。再次,休闲教育开始涌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老龄人口的增加,以满足享受和自我提高为目的的休闲教育必将兴起。这对以艺术教育为主的传媒类高校来说将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市场。
  高校人才资源建设面临机遇。《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将由2008年的11385万人扩大到2020年的18025万人;改进人才管理方式,实现“围绕用好用活人才,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目标;实施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政策;实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将拓宽民办高校人才来源渠道、丰富其人才资源总量、提高其总体水平。能否抓住机会,吸引来、用得上、留得住所需人才,是民办高校人力资源建设的关键。
  文化产业将迅猛发展。随着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落实,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经济增长点的快速发展,必将刺激文化传媒人才的需求。这对服务于文化产业需要的传媒类高校而言将是一个很好的历史机遇。
  
  民办传媒类高校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同公办高校相比,民办传媒类高校既具有优势也有劣势。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应当是民办传媒类高校发展题中应有之义。
  办学负担较轻,运营成本较低。办学需要成本。这些成本主要包括教职工工资、教职工福利保险、教职工退休工资、讲学与学术活动费、水电暖费、交通通信费、差旅费、设备器材运转与维修费,等等。在基本建设投入一定的情况下,民办高校的运营成本相比公办高校要低。一方面,民办高校的个别人力资本不必由民办高校负担,如教职工退休工资;有的成本项目则可以节省,如差旅费、交通费等。另一方面,在目前国家人力资源充裕的前提下,有的人力资本项目比公办高校要低,如教职工工资、教职工福利等。这样,民办高校的办学成本要比公办高校低很多。
  办学机制灵活。民办传媒类高校办学机制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市场反应灵敏迅速。在办学机构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方面,民办高校对社会的依赖性使其比公办高校有着更为灵敏和迅速的反应。不然的话,它就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就会被社会所淘汰。而公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并且长期处于一种“官僚化”的运行状态之中,使得其难以及时、迅速地对社会需求的变化做出调整。二是用人机制灵活。目前,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大都是聘任制,可以真正根据教学需要聘任或解聘职工,但公办高校却难以做到这一点。
  产权归属不清。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共同构成了现代学校制度,而产权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基础。民办高校的产权问题,是影响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民办高校产权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产权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称。从理论上来说,民办高校投资者既要承担资产风险但又不能享有财产的收益权,显然是收益与投入成本不符、权利与义务不对称。其次,民办高校的法人财产权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投资者将原本拥有的所有权投入到法人之中后,便放弃了对实物的支配权,即收益权。但在实践中,民办高校的法人财产权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再次,民办高校财产权的最终归属不明确。《民办教育促进法》第59条没有在民办学校终止并进行财产清算方面对出资人投入资产的最终归属做出明确的规定。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又完全回避了对举办者投入和办学积累增值部分校产的产权及民办学校终止时清偿债务后剩余财产的分配问题。
  出资方与办学方的兴奋点有所不同。从起源来分,民办高校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热心教育的企业家投资兴办的;另一类是由教育界人士创办或投资举办的。对于前一类民办高校而言,出资方与办学方的兴奋点可能会有差异:企业家更多关心的可能是经济效益,而办学方的兴奋点可能是社会效益或办学质量。即使双方的兴奋点相同,但企业家有时可能会因不懂教育规律而盲目指挥,特别是在产权归属不清、高校法人地位难以落实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目前,有的独立学院已经在这方面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民办传媒类高校发展应采取的基本对策
  民办传媒类高校应当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政策,围绕招生、人才培养、就业三个关键环节,根据国家和地区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并采取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有力措施加快发展。主要采取如下对策:
  1.特色化战略
  特色可以视为学校某一种富有个性的强项或优势。所谓特色化战略,就是按照办出特色的总要求来统筹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在学校类型定位上体现特色,探索不同类型高校的辦学模式。根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我国的高校大体可以分为理论型高校、应用型高校和职业型高校三类。民办传媒类高校应当定位于应用型和职业型两类高校,应当与理论型高校有所区别。并且,它们之间在类型定位上也应有所区别,因为这些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传统、主管部门、服务对象与办学条件各不相同。
  二是在学科专业设置上体现特色,有明确而具体的行业与地区服务面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办大学即是办学科专业。民办传媒类高校应立足自己的优势学科专业,率先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形成品牌,既要注意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更要注意专业的稳定性和独特性。另外,传媒高校虽然大都有比较明确的行业面向(即文化传媒产业和传媒事业),并且专业在各地具有通用性,但也应当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将高校的发展建立在地区发展需求和发展优势的基础之上。
  三是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体现特色。传媒高校应当在学校类型定位、学科专业设置的基础上清晰界定本校各个办学层次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学生的就业岗位范围。目前应当尽力克服培养目标雷同、课程设置雷同的现象。
  四是在领导管理模式方面体现特色。就目前而言,民办高校大多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主要有董事会系统、党委系统、行政系统、学术系统、民主系统五种力量。本文认为,在这五种力量当中,董事会发挥决策作用,党委发挥服务和保证作用,行政系统发挥执行和服务作用,学术系统发挥咨询作用,民主系统发挥监督作用。民办高校要统一协调好五种力量的关系,不断完善领导管理体制,注意克服公办高校领导管理体制中的弊端,不断解决民办高校管理体制中的问题,从而建立一个高效运转的民办传媒高校管理模式,以确保高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以及良性运转。
  2.提升内涵战略
  内涵建设主要包括提升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服务保障水平四个方面。而这四个方面的工作又取决于师资队伍、管理队伍、教辅队伍、后勤保障队伍这四支队伍的素质以及设备器材保障水平。而这些又取决于用人机制和办学投入,即取决于能不能“把人才吸引过来并使用好人才”、“舍不舍得办学投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关键,取决于学校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校园文化。为此,要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和薪资增长机制,以酬引才,以酬留才。应当承认,在目前我国人才总量明显增大的情况下,民办高校教职工的绝对报酬有些偏低。对此,民办高校应当根据一定条件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如年增资、统一增长工资等。这样,可以保证教职工的收入不因物价的上涨而下降,也能够留住学校需要的人才。这里有两种策略:一种策略是“低基本工资,高年增资,多调基本工资”。其效果是不易吸引人才但易保留人才。另一种策略是“高基本工资,低年增资,少调基本工资”。其效果可能是易吸引人才但不易保留人才。此外,民办高校还要考虑相对报酬,包括相对于公办高校和其他民办高校的报酬,不然的话,在绝对报酬低的情况下,相对报酬过低更易使人才流向其他高校。
  二是努力营造尊重人才的环境,以情引才,以情留才。目前,民办高校人力资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人是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另一部分人是随着改革开放而成长起来的“自由人”。他们都渴望得到尊重,因此,营造尊重人才的校园文化十分重要。
  三是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用事业引才,用事业留才。高校是人才聚集之地。在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才会不断追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如果学校能够把这种需要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给人才搭建起干事业的平台,那么,他们就有了用武之地,学校也就有了发展的动力。有了这三方面的基本保障,再加上完善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高校就一定能够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
  3.多元化办学战略
  制约民办传媒类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办学经费。对此,应当坚持多元化办学的路子,以筹措更多的办学经费。所谓多元化办学,就是除了举办学历教育以外,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升学教育、社会教育、文化传媒产业等。对于民办传媒高校而言,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对中小学生进行艺术考级教育,满足中小学生特长发展与升学需要。具体设想是:设立某某学院艺术级别,如音乐一级、二级、三级一直到十二级;然后,招收小学生、中学生进行培训;培训后进行相应级别的考试,通过某一级别的考生进入更高级别的培训;对于获得最高级别的考生,可免试专业而被录取到某某学院。这样,艺术培训就与招生联系起来,就会调动学生和家长参加艺术培训的积极性,另外还会通过这样的培训扩大学校的影响和品牌效应。
  举办考前培训班,满足艺术专业考生的需要。这既能为学校筹集一定的办学经费,又能从中选出一批高素质的学生,可谓一举两得。
  开展休闲教育,满足中老年人群的兴趣需要。具体设想是:根据传媒高校专业特长和中老年人自我发展的实际需要,开设专门针对中老年人的艺术类课程,如音乐、舞蹈、戏剧、器乐演奏、运动健身等;在某些区域先行试点,摸索教学规律和管理规律,总结教学和管理经验;与此同时,进行师资储备与培训;在试点与师资建设的基础上,根据中老年人群的分布状况,采取多点布局、统一管理的模式进行教学和管理。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
  创办文化传媒产业。民办传媒类高校在文化产业方面具有设备齐全、人才聚集等优势,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创办演艺团体、广告公司、影视剧制作中心等机构并开展经营活动。这既能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平台,同时又能获得一笔办学经费。
  4.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一般认为,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学校自主、校长治校、教授治学、科学管理。同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相比,虽然民办高校比公办高校更具有自主性,但也存在某些问题。要使民办传媒类高校得到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必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一是建立和完善大学章程,依法明确大学的法人地位。大学章程是指为保证学校正常运行, 主要就办学宗旨、内部管理体制及财务活动等重大问题做出全面规范而形成的自律性基本文件。它是办学的纲领性文件, 是大学成为法人组织的必备条件。制定和完善大学章程, 是我国2004 年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明确要求。在大学章程中应规定如下内容:学校名称、校址;办学宗旨;内部管理体制;教职工的权利与义务;学生及校友的权利和义务;经费、资产和财务制度;社会服务与外部关系;章程修改程序。另外, 在大学章程中, 学校还可规定一些有鲜明个性和特色的内容,如学校的标志、校训、校旗、校歌、成立纪念日等。
  二是建立和健全大学董事会制度。高校董事会制度虽然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但几乎没有发生革命性变革,彰显了其高度的稳定性和顽强的生命力。我国民办高校应当结合中国国情、学习借鉴这一成熟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模式,建立和健全中国特色的民办高校董事会制度。要明确董事会人员组成、各成员的遴选办法、成员任期及更换、成员权利与义务以及董事会的权利与义务、董事会工作程序、董事会与校长关系等。
  三是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所谓科学管理,就是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和教育管理规律的要求对高校的事务与活动进行管理,注重调查研究,注重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不断提高管理效率。所谓民主管理,就是注意倾听教职工的意见,并让教职工以一定的方式参与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和监督,表达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所谓依法管理,是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管理。(本文为2010年度河北精英教育传媒集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2009年度全国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http://w1.mohrss.gov.cn/gb/zwxx/2010-02/22/content_351791.htm.
  2.郭炜煌:《构建中国特色高校董事会制度研究》,武汉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3.牛维麟:《现代大学章程与大学管理》,《中国高等教育》,2007(1)。
  (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
  编校:赵 亮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本文立足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与新闻经典建构历程的比较分析,试图说明,新闻学当前作为一门年轻的且在中国语境下较为特殊的学科,无论是从其历史影响还是学术积淀来看,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相比还相差甚远,其经典文本的建构在当下似乎有操之过急之嫌,在学科内并未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在学科外影响力甚微,难以服众。因而,从经典的形成过程来看,中国现代新闻经典的建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闻学的经典焦虑将存在很长时间。
摘要:本文讨论了体育报道几十年来的互动发展关系,着重分析了其发展的状况,阐述了大众传媒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角色定位和演变历程以及体育新闻所应具备的特色。另外,还研究了商业化娱乐化氛围下的体育与传媒的互动关系,以及体育报道中网络媒介和纸质媒介的合作关系等问题。  关键词:大众传媒 体育传播 体育产业 探索研究    体育具有无穷的魅力,它把竞争、合作、拼搏、美感等展现给世人,而体育新闻能够为体育的传播
“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中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的救助,对于我们这些边远山区失去劳动能力的农民工患者来说,这3000元的救助解决了大问题,等于救了我们的半条命啊!”陕西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