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的均衡化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必然要求。从宏观看,就是力求使各地区、各学校办学条件、教师素质、教育管理趋于均衡,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从微观看,就是在一所学校,将学校现有教学条件、教师配备、学生个性特点实现教学均衡化,实现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均衡发展;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素质教育的发展,初中数学知识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内容也日渐丰富,初中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科学知识的必要基础,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必须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大纲还特别指出: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担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谓均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个性特点、个人特长爱好、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的教学条件等要素,在课堂教学对学生实施的均等式教学。均衡教学能让全体学生享受相同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实现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下面就均衡教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研究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均衡教学是学生受均等教育机会的前提
孩子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应该是平等的,义务教育是一种普及教育而非精英教育。按照学习成绩来给学生编排快慢班、普通重点班、差生尖子生,严重违背义务教育方针。初中数学的教学是应以丰富的感性知识为基础的,即借助于教具、模型、实物、图形以及计算机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进行直观感知,过滤到抽象思维,从而形成和理解相关的知识。但是很多学校由于教育资源短缺,只有快班、重点班、尖子生才能享受到先进的教学手段,这种将学生分类分层实施不同的、有差别的教育,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不应把教育的不平等强加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身上。当前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是不争的事实,资源的缺乏与无奈的现实成为很多学校继续加大或助长教育不公平的理由。因此只有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校、重点班、快慢班、尖子生,才能保证学生受均等教育机会。
二、均衡教学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原动力
快慢班、普通重点班、差生尖子生制度会对学生心理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被选拔进重点班或尖子生的行列固然高兴,但一下子压力增大,当压力过大时,学生的真实水平将得不到正常的发挥,压力反而会成为阻碍学生前进的绊脚石。另一方面,学生身心得不到全面发展,如果太看重成绩,自然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发展。再者,容易形成自私的品质,身在其班其位,充满了竞争,学习成绩更胜一筹,人人自危,互相防范,更别说同学间关心帮助了。更可怜的是那些被淘汰出去的学生,他们是否能用平常心去对待以后的学习呢?而且重点班尖子生为了提高成绩,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肯定会讲些别的班级、学生学不到的知识,做不到的卷子。这些致使他们的排名总是遥遥领先,而大多数同学会在一次一次的失利中丧失信心,放弃自己。
如果学校实行均衡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受教育人人平等。特别是对于“后进生”,均衡教学能让他们感受到学校教育并没有放弃他们,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整个班集体团结互助,学习起来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三、均衡教学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条件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至今仍然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渠道。如何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一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期探讨的问题。均衡教学必将实现课堂教学的“三个有利于”。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数学一直是初中学生认为难学的一门学科。初中数学是初中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由于初中数学入门阶段的难点比较集中,学生一时不能适应。如何处理好这个时期的教学,就成为我们初一数学入门的首要问题。
兴趣及爱好是推动人民去探求知识、理解事物的特殊力量,古今中外的学者之所以走向科学的殿堂,正是由于他们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数学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首先要使这种趣味性一开始就体现出来,把“引言课”设计得直观、有趣。再者,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实质,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原型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同时可以配合教材内容介绍中外数学家在数学方面的成就,使学生了解有关的数学史知识,使他们把数学学习与祟高的理想结合起来。由于在均衡教学制度下,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以及存在这不同的知识层面,有些学生知识面非常广,因此比较容易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能很好的激励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化为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二)有利于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传授知识、解除疑惑。均衡教学的实行,教师的教更能适应学生的学,使教与学两者处于协调的情况下,教学顺利开展。随着教育体制的转轨——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进,首先要改变过去那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况,应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根据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动”的特征,因势利导,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每节课上,必须安排比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教师要尽可能多做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数学图形的结构,分析它们的内在联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就是“动脑”;其次,最大限度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要求他们能把自己想好的问题思路、答案口述给大家听,即“动口”;在“动脑”、“动口”的同时,让学生有一定时间和一定机会动手画图,书面解题,即“动手”。在证明题的教学中,一个题目写出后,我会先要求学生思考几分钟,就这几分钟,成绩好的学生,可能将问题从整体解决;中等学生,对问题某一部分有了一些基本了解,起码对某一问题有一些建设性的认识;基础较差的学生,尽管没有形成什么有价值的认识,但至少精力集中,对问题的信息认识比较完全。长此以往,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很多时候都不能板书解题过程,就可以要求学生口述解题过程,口头表达就可以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激发思维,同时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完整性。一个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他在作业中书写的条理性也一定比较好,这样课上原来由教师讲的改为尽可能让学生讲,尽量做到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习气氛自然就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就随之吸引,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也被激发了。同时课堂上对于那些回答问题正确的、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要肯定表扬,而对于讲错的同学,要及时纠正并加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对学好数学充满信心。学生之间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竞争,竞争机制的存在,可激励学生自觉、自主、主动地争取“升层”,实现“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秀生更优”的效果。
(三)有利于帮扶“后进生”,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在教学中实行“抓两头,促中间”的教学方法,重点做好“后进生”的帮扶工作,上课时多注意他们,让他们能逐步跟上进度,从而使全班学习气氛高涨起来,也促使中间阶段成绩的学生自觉学习。课下结合班级的实际,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让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较落后的学生进行学习,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开展学生互助活动,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学习内驱力,同时也营造出班级内部“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以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均衡教学是教师公平竞争、终身发展的需要
教师配置均衡化,生源配置公平化,极大地提高各方面的积极性。均衡教学体现了管理者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和支持冒尖的观念,有助于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竞争、协作的环境和氛围。
均衡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师间的相互学习,还有利于教师产生一种内在的自我激励。内在激励是自我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一种激励力量。这种激励能满足师生的声誉需要、成就需要、自尊需要、发展需要等,内在激励是以认同感为基础的,它认同了均衡教学就会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教师就会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追求成就感。当老师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追求更大成功的强烈愿望时,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百折不挠,一直努力下去。从而促进教师自我发现、自我发展,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和持久的内部动力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生价值,促进师生和学校的健康发展。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在均衡教学制度下,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教师敬业乐教、学生勤奋好学的氛围。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贯彻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的思想,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加强数学图形的学习,注重数学定理和公理教学,加强数学证明训练,扎实抓好每一个环节,数学教学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均衡发展;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素质教育的发展,初中数学知识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内容也日渐丰富,初中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科学知识的必要基础,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必须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大纲还特别指出: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担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谓均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个性特点、个人特长爱好、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的教学条件等要素,在课堂教学对学生实施的均等式教学。均衡教学能让全体学生享受相同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实现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下面就均衡教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研究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均衡教学是学生受均等教育机会的前提
孩子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应该是平等的,义务教育是一种普及教育而非精英教育。按照学习成绩来给学生编排快慢班、普通重点班、差生尖子生,严重违背义务教育方针。初中数学的教学是应以丰富的感性知识为基础的,即借助于教具、模型、实物、图形以及计算机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进行直观感知,过滤到抽象思维,从而形成和理解相关的知识。但是很多学校由于教育资源短缺,只有快班、重点班、尖子生才能享受到先进的教学手段,这种将学生分类分层实施不同的、有差别的教育,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不应把教育的不平等强加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身上。当前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是不争的事实,资源的缺乏与无奈的现实成为很多学校继续加大或助长教育不公平的理由。因此只有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校、重点班、快慢班、尖子生,才能保证学生受均等教育机会。
二、均衡教学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原动力
快慢班、普通重点班、差生尖子生制度会对学生心理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被选拔进重点班或尖子生的行列固然高兴,但一下子压力增大,当压力过大时,学生的真实水平将得不到正常的发挥,压力反而会成为阻碍学生前进的绊脚石。另一方面,学生身心得不到全面发展,如果太看重成绩,自然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发展。再者,容易形成自私的品质,身在其班其位,充满了竞争,学习成绩更胜一筹,人人自危,互相防范,更别说同学间关心帮助了。更可怜的是那些被淘汰出去的学生,他们是否能用平常心去对待以后的学习呢?而且重点班尖子生为了提高成绩,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肯定会讲些别的班级、学生学不到的知识,做不到的卷子。这些致使他们的排名总是遥遥领先,而大多数同学会在一次一次的失利中丧失信心,放弃自己。
如果学校实行均衡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受教育人人平等。特别是对于“后进生”,均衡教学能让他们感受到学校教育并没有放弃他们,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整个班集体团结互助,学习起来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三、均衡教学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条件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至今仍然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渠道。如何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一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期探讨的问题。均衡教学必将实现课堂教学的“三个有利于”。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数学一直是初中学生认为难学的一门学科。初中数学是初中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由于初中数学入门阶段的难点比较集中,学生一时不能适应。如何处理好这个时期的教学,就成为我们初一数学入门的首要问题。
兴趣及爱好是推动人民去探求知识、理解事物的特殊力量,古今中外的学者之所以走向科学的殿堂,正是由于他们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数学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首先要使这种趣味性一开始就体现出来,把“引言课”设计得直观、有趣。再者,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实质,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原型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同时可以配合教材内容介绍中外数学家在数学方面的成就,使学生了解有关的数学史知识,使他们把数学学习与祟高的理想结合起来。由于在均衡教学制度下,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以及存在这不同的知识层面,有些学生知识面非常广,因此比较容易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能很好的激励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化为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二)有利于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传授知识、解除疑惑。均衡教学的实行,教师的教更能适应学生的学,使教与学两者处于协调的情况下,教学顺利开展。随着教育体制的转轨——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进,首先要改变过去那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况,应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根据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动”的特征,因势利导,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每节课上,必须安排比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教师要尽可能多做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数学图形的结构,分析它们的内在联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就是“动脑”;其次,最大限度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要求他们能把自己想好的问题思路、答案口述给大家听,即“动口”;在“动脑”、“动口”的同时,让学生有一定时间和一定机会动手画图,书面解题,即“动手”。在证明题的教学中,一个题目写出后,我会先要求学生思考几分钟,就这几分钟,成绩好的学生,可能将问题从整体解决;中等学生,对问题某一部分有了一些基本了解,起码对某一问题有一些建设性的认识;基础较差的学生,尽管没有形成什么有价值的认识,但至少精力集中,对问题的信息认识比较完全。长此以往,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很多时候都不能板书解题过程,就可以要求学生口述解题过程,口头表达就可以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激发思维,同时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完整性。一个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他在作业中书写的条理性也一定比较好,这样课上原来由教师讲的改为尽可能让学生讲,尽量做到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习气氛自然就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就随之吸引,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也被激发了。同时课堂上对于那些回答问题正确的、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要肯定表扬,而对于讲错的同学,要及时纠正并加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对学好数学充满信心。学生之间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竞争,竞争机制的存在,可激励学生自觉、自主、主动地争取“升层”,实现“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秀生更优”的效果。
(三)有利于帮扶“后进生”,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在教学中实行“抓两头,促中间”的教学方法,重点做好“后进生”的帮扶工作,上课时多注意他们,让他们能逐步跟上进度,从而使全班学习气氛高涨起来,也促使中间阶段成绩的学生自觉学习。课下结合班级的实际,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让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较落后的学生进行学习,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开展学生互助活动,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学习内驱力,同时也营造出班级内部“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以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均衡教学是教师公平竞争、终身发展的需要
教师配置均衡化,生源配置公平化,极大地提高各方面的积极性。均衡教学体现了管理者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和支持冒尖的观念,有助于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竞争、协作的环境和氛围。
均衡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师间的相互学习,还有利于教师产生一种内在的自我激励。内在激励是自我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一种激励力量。这种激励能满足师生的声誉需要、成就需要、自尊需要、发展需要等,内在激励是以认同感为基础的,它认同了均衡教学就会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教师就会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追求成就感。当老师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追求更大成功的强烈愿望时,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百折不挠,一直努力下去。从而促进教师自我发现、自我发展,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和持久的内部动力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生价值,促进师生和学校的健康发展。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在均衡教学制度下,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教师敬业乐教、学生勤奋好学的氛围。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贯彻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的思想,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加强数学图形的学习,注重数学定理和公理教学,加强数学证明训练,扎实抓好每一个环节,数学教学将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