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劳死”现象影射出法律层面问题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angel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快速转变及职场竞争压力的日益剧增,我国“过劳死”现象频发不断、问题日趋严重。本文通过对“过劳死”多方面诱因分析,指出为有效遏制防范“过劳死”现象,应尽早在法律层面上界定“过劳死”,建立赔偿和追究机制的同时,加强执法力度,完善各项相应配套制度。
  【关键词】过劳死;频发;法律界定;执法
  一、“过劳死”概述
  (一)“过劳死”概念
  “感觉身体被掏空,我累的像只狗,十八天没有卸妆月抛戴了两年半,作息紊乱我却越来越胖……”,一首神曲《感觉身体被掏空》横空出世,迅速红遍朋友圈,句句歌词都道出了上班族的辛酸苦泪。超負荷工作、耗尽精力、经常性加班导致了一个又一个的“过劳死”悲剧。过劳死是指劳动者长期超出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处于一种超强度工作状态,工作生活规律混乱不堪,体力透支并逐渐转移为过劳状态,出现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等症状,致使最终死亡。从法律角度上讲,“过劳死”指企事业单位不遵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强令或变相要求劳动者超时间超负荷工作,从而导致劳动者死亡的状态。
  (二)“过劳死”现状
  “过劳死”一词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经济繁荣时期。然而现有资料表明,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已高达60万,远远超过日本,位居“过劳死”国家排行榜榜首。曾有人盘点中国新十大高危职业,其中公务员、网编、警察、医生、记者、流水线工人、淘宝店主、富士康、普华永道、华为公司工人等均在榜单。近年来,经媒体报道及舆论大力传播,“过劳死”,尤其脑力劳动者的“过劳死”现象非常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过劳死”频发的诱因分析
  (一)用人单位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企业等用人单位为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和市场竞争优势,强迫员工加班加点、超时工作,严重违反了劳动法对劳动者工作时间的规定,即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更有单位将加班定义为一种企业文化,将其与员工升职加薪等切身利益挂钩。
  (二)劳动者自身因素
  一些劳动者被浮躁的“成功观”所挟持,甘心做“拼命三郎”或“拼命三娘”,将身体健康置之度外。除此之外,一些不良习惯,如熬夜、酗酒、暴饮暴食、忽视体检等和负面情绪也都会导致“过劳死”。
  (三)社会因素
  立法不足
  目前,国内针对“过劳死”,在立法层面上尚存在缺陷与不足。劳动相关法律法规虽然对劳动时间、带薪休假、劳动强度、加班等多方面做了一定的规定,但是保护主体侧重于体力劳动者,而占“过劳死”绝大多数的是脑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衡量缺少明确的标准。
  劳动监察检查部门执法不严
  虽然国家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但是劳动监察部门执法不力,主要表现为对违规单位处罚措施较轻,甚者对违规行为视而不见,放任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
  工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我们国家虽然制定了《工会法》,予对工会等劳动者组织以专业性规定。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工会组织缺乏独立性,财政来源不足。工会人才建设落后,成员多为兼职。另外,工会权利范围模糊,定位不清,导致出面保障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时,工会常陷入角色尴尬的局面。
  三、“过劳死”的法律界定
  (一)“过劳死”法律性质的界定
  纵观国内外,目前针对“过劳死”法律性质的认定方面主要由以下四个学说,即工伤说、形势制裁说、侵权说和工伤侵权竞合说。目前普遍认为的一个观点是,将“过劳死” 纳入工伤认定使其救济有法律的明文保,确定归责原则、认定准则、认定程序及救济方式。
  (二)防范“过劳死”的法律对策
  立法治其本
  将“过劳死”纳入工伤规定范围,使“过劳死”有明确的法律保障,同时有助于确定工伤赔偿金额。确定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并完善相关的工伤认定程序和救济方式。
  应当制定法律以明确劳动工时及加班工资的基数,对劳动定额做出细则规定。同时还要明确社会和国家的法律责任,将“过劳死”上升为一种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进一步加快“过劳死”法律治理体系建设的步伐。
  加强劳动监察部门执法力度
  为使劳动监察部门更有效的执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首先需要明确劳动监管部门的权利范围和责任所在,将失责行为与其政绩考核相结合。另外,对无视员工身心健康,致员工“过劳死”的单位应当加大惩罚力度,情节严重者应给予法律制裁。
  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目前而言,很多单位的工会组织多流于形式,人、财、物等多方面均受制于人,在劳动者利益受损时,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对此,需要明确工会权利,健全工会运行机制。固定工会费用来源,做到专款专用。选举方面,应尽量避免公司领导作工会主席。工会也可以加强与劳动监察部门之间的合作,不定期地开展一些专项检查执法活动,使工会真正成为劳动者权益的代言人和维权人。
  总结
  立法制约是有效防范“过劳死”的一种措施。然而我国对“过劳死”法律制约体系的构建不可能立马见效,需逐步实施完成。此外,依法治理的同时,也需要大家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作为个人,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实际生活中平衡好工作、学习与生活,做一个身心健康、各方面平衡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过劳死”一词将会与我们渐行渐远,直至消失不见。
  参考文献:
  [1]郭晓玲.关于过劳死的法律规范分析[J.法治与社会.2013(02)
  [2]普宁.对“过劳死”问题的法律思考[D].西北大学.2015
  [3]曲吉吉.“过劳死”法律规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5
其他文献
寿险公司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标准认定目前没有统一规定,不利于寿险公司审计质量整体提升,为强化审计整改工作,提升审计成果运用水平,本文以中国人寿A省分公司2018年至2020年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清单为基础,对审计发现问题标准认定工作进行实践探索,以供寿险公司审计人员参考。
【摘 要】中职生容易爆发诸多问题给德育管理工作带来难度,只有把家长这股力量拉进来,形成教育上的合力,进行多元化的家校沟通,增强家长主动沟通的意识,才能真正提升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生;家校沟通;德育实效  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中考失利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大多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家庭教育缺失严重,家长不太重视。如果沟通不畅,不是产生亲子矛盾就是产生师生矛盾,给班级的管理和稳
期刊
中央落实“八项规定”以来,国有企业高度重视“八项费用”审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研发一套“八项费用”智慧审计系统已成为可能,创新地应用光学字符识别(OCR)、自然语义识别(NLP)、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等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八项费用”智慧化审计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从系统架构、算法模型、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系统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对智慧化审计和智慧化财务稽核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摘 要】军队是护卫国建安全的重要力量,也因此军改的发展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军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阐述了新时期军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探究了新时期军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军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在军校中产生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同时它也是军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军队的团结性和一致性,从而大大增加军队
期刊
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施工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内部审计成为了影响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投融资活动影响了企业财务和经营成果,优化资金管理方式、提高财务信息质量、防范投融资决策风险成为了企业内部基础管理的重要部分。因此,本文从投融资角度对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提供参考。
【摘 要】传统鸭架式灌输模式下,只会令学生承担过重的学习压力。而相互对比之下,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主张凸显学生主体适应地位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思维创新潜能,进一步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化发展。由此,笔者决定结合已有实践经验探讨究竟如何在新课改环境下提升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主体  前言:初中政治课程设置的核心意义,就是为今后学生全面化发展提供奠基作用。为了确
期刊
会计档案是记录经济活动的重要凭据,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和信息化的推进,传统的纸质档案已无法适应全新的管理环境和管理节奏,向电子化转变是大势所趋。本文聚焦烟草专业性公司,从其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的现状入手,分析该项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路径。
新时代审计档案管理改革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方面是政府职能部门自身体制改革的具体需要体现;另一方面是审计档案管理工作自身的优化提升。本文结合审计档案管理改革的逻辑必要性,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
【摘 要】本文讲述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立足点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论述了青年学生本土文化流失的基本情况,以此为基础,讨论并探析了切实可行的培养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  习近平同志曾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改革开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与之配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于2020年10月1日实施,这是经济领域的大事件,现在和将来很长时间对我国经济领域会产生深远而重大影响。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是对国家综合治理、社会经济政策、财政金融管理的原则性规范,是对各级预算单位经济行为的具体要求和约束。作者在对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学习领会过程中,归纳和总结了新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对预算单位的新要求和单位顺应形势应做出的改变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