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船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和早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精神财富,更是宝贵的红色教育资源。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党和国家迫切的需要培育一批时代新人。红船精神“三进”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但也要认清在推进过程中所显现出的困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做为红船精神“三进”工作的重要阵地,应通过创新教材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发挥思政教师引领作用等路径开展红船精神“三进”工作。
[关键词]红船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进”工作
一、深刻认识推进红船精神“三进”工作的重要性
(一)红船精神的丰富内涵及时代价值
2005年6月,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 第一次概括出红船精神,内涵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不仅是革命精神之源,还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红船精神挖掘提炼虽晚,但是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二)推进红船精神“三进”工作是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在要求
高校是引导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也异常活跃。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无遮掩性越发严重,学生很容易在思想上走弯路,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空前重要。而开展过程中并非轻而易举,如果没有丰富的精神资源做基础,思想教育工作就会进行缓慢。而红船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对于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是强有力的工具。只有真正实现红船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后,才会有助于建党精神红色文化真正在青少年心中积淀下来。
(三)夯实红船精神“三进”工作基础是顺应培养当代新人的时代潮流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落到了广大青少年肩上,时代新人的培养不仅需要专业技术加持,以红船精神为内容的上层建筑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广大青少年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刻,红船精神“三进”工作扎实推进有助于占领育人战略高地,增强大学生对于中国梦的认同感,提升大学生对于走中国道路的自信。
二、红船精神融入校园过程中的时代困境
一是少数大学生缺乏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西方国家通过放大国内部分热点问题,歪曲事实,政治敏锐力差的高校青年就会掉入西方国家事先所设置好的陷阱中。思想开始出现动摇,甚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推进红船精神“三进”工作的阻力也来自青少年自身,不少大学生没有深刻认识到我党从一艘普通游船到现如今带领全国人民奋力实现中国梦这一路所浓缩出来的建党精神。
二是部分大学生思想功利化严重,缺乏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僵化传统教育下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只有获得高分这一目标,但在进入大学之后,部分大学生开始出现思想转变,将等价交换原则开始运用到切身相关的各个领域内,将自身利益始终摆在第一位,参加志愿者活动和集体活动时积极性开始减弱。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引导举步维艰,严重干扰了大学生奉献观念的养成。
三是普遍大学生接受固定的培养模式,缺乏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在中国,优秀同学习成绩好、“听话”相挂钩。但缺乏创新精神的学生只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自己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就会给红船精神“三进”工作带来巨大阻力,老师传达给学生的红船精神只会停留在头脑表面,无法与自己科研学习工作结合,始终与实际想脱离。[1]
三、红船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路径创新
(一)创新教材内容,强化红船精神同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紧密结合
以本科为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四门课程是主要构成内容,红船精神同这四门课都可进行融合。马克思主义是红船精神形成的理论来源,正是马克思主义者在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时代下的实践救国中探索出一条救国道路,而这条道路的起点正是那艘红船。红船精神诞生的背景则是落后的近代中国,将红船精神放到整个近代格局中就可以发现我党是如何形成以及将这些精神发扬光大。红船精神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是当代大学生强化思想道德修养的及时雨。
(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升“三进”工作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最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方式,但是传统并不意味着落后,课堂教学在红船精神“三进”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体,要牢记红船精神“三进”工作最终目标就是要红船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事红船精神宣传教育的老师首先应该加强自身的理论功底,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延伸出红船精神的当代价值。
二是创新教学方法。红船精神虽然有它抽象、严肃的一面,但是枯燥、无味绝对不是这一伟大革命精神的特质。因此在红船精神进课堂的工作中应该运用丰富的影像、音频活化课堂,从而带动学生的兴趣。除此之外,实践教学也是对于普通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学场地可以扩展到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完成这种实践教学后学生对于红船精神的感触也会变深,再进行理论教学就会更加具体形象。
(三)坚持发挥思政教师引领作用,落实“三进”工作的保障措施
高校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高校教师是党在高校引领意识形态的坚定支持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引路人。
一是高校思政教師应创新传授手段,不局限于课堂形式,理论联系实际。进头脑也是红船精神深入人心的过程,思政老师创新手段,理论联系实际是关键。思政教师在传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新媒体渠道进行宣传,相比课堂的固定形式,这种传播渠道对于青年人更具有冲击力和吸引力。
二是落实红船精神“三进”工作保障。推进红船精神的三进工作同高校的保障工作分不开,红船精神进校园工作仅靠呼吁和号召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机制上想办法,用制度解决问题。高校应制定效果评价制度,红船精神最终是进到学生头脑中,最后外化于行,达到“润物细无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海凤."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8):7-9.
[关键词]红船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进”工作
一、深刻认识推进红船精神“三进”工作的重要性
(一)红船精神的丰富内涵及时代价值
2005年6月,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 第一次概括出红船精神,内涵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不仅是革命精神之源,还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红船精神挖掘提炼虽晚,但是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二)推进红船精神“三进”工作是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在要求
高校是引导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也异常活跃。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无遮掩性越发严重,学生很容易在思想上走弯路,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空前重要。而开展过程中并非轻而易举,如果没有丰富的精神资源做基础,思想教育工作就会进行缓慢。而红船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对于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是强有力的工具。只有真正实现红船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后,才会有助于建党精神红色文化真正在青少年心中积淀下来。
(三)夯实红船精神“三进”工作基础是顺应培养当代新人的时代潮流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落到了广大青少年肩上,时代新人的培养不仅需要专业技术加持,以红船精神为内容的上层建筑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广大青少年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刻,红船精神“三进”工作扎实推进有助于占领育人战略高地,增强大学生对于中国梦的认同感,提升大学生对于走中国道路的自信。
二、红船精神融入校园过程中的时代困境
一是少数大学生缺乏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西方国家通过放大国内部分热点问题,歪曲事实,政治敏锐力差的高校青年就会掉入西方国家事先所设置好的陷阱中。思想开始出现动摇,甚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推进红船精神“三进”工作的阻力也来自青少年自身,不少大学生没有深刻认识到我党从一艘普通游船到现如今带领全国人民奋力实现中国梦这一路所浓缩出来的建党精神。
二是部分大学生思想功利化严重,缺乏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僵化传统教育下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只有获得高分这一目标,但在进入大学之后,部分大学生开始出现思想转变,将等价交换原则开始运用到切身相关的各个领域内,将自身利益始终摆在第一位,参加志愿者活动和集体活动时积极性开始减弱。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引导举步维艰,严重干扰了大学生奉献观念的养成。
三是普遍大学生接受固定的培养模式,缺乏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在中国,优秀同学习成绩好、“听话”相挂钩。但缺乏创新精神的学生只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自己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就会给红船精神“三进”工作带来巨大阻力,老师传达给学生的红船精神只会停留在头脑表面,无法与自己科研学习工作结合,始终与实际想脱离。[1]
三、红船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路径创新
(一)创新教材内容,强化红船精神同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紧密结合
以本科为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四门课程是主要构成内容,红船精神同这四门课都可进行融合。马克思主义是红船精神形成的理论来源,正是马克思主义者在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时代下的实践救国中探索出一条救国道路,而这条道路的起点正是那艘红船。红船精神诞生的背景则是落后的近代中国,将红船精神放到整个近代格局中就可以发现我党是如何形成以及将这些精神发扬光大。红船精神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是当代大学生强化思想道德修养的及时雨。
(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升“三进”工作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最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方式,但是传统并不意味着落后,课堂教学在红船精神“三进”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体,要牢记红船精神“三进”工作最终目标就是要红船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事红船精神宣传教育的老师首先应该加强自身的理论功底,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延伸出红船精神的当代价值。
二是创新教学方法。红船精神虽然有它抽象、严肃的一面,但是枯燥、无味绝对不是这一伟大革命精神的特质。因此在红船精神进课堂的工作中应该运用丰富的影像、音频活化课堂,从而带动学生的兴趣。除此之外,实践教学也是对于普通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学场地可以扩展到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完成这种实践教学后学生对于红船精神的感触也会变深,再进行理论教学就会更加具体形象。
(三)坚持发挥思政教师引领作用,落实“三进”工作的保障措施
高校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高校教师是党在高校引领意识形态的坚定支持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引路人。
一是高校思政教師应创新传授手段,不局限于课堂形式,理论联系实际。进头脑也是红船精神深入人心的过程,思政老师创新手段,理论联系实际是关键。思政教师在传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新媒体渠道进行宣传,相比课堂的固定形式,这种传播渠道对于青年人更具有冲击力和吸引力。
二是落实红船精神“三进”工作保障。推进红船精神的三进工作同高校的保障工作分不开,红船精神进校园工作仅靠呼吁和号召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机制上想办法,用制度解决问题。高校应制定效果评价制度,红船精神最终是进到学生头脑中,最后外化于行,达到“润物细无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海凤."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