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另类生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A-0063-01
对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如果不合理解决,那便会出现教学失衡的现象。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当生成偏离方向时,需要教师灵活地引导,智慧地启迪,以便化解“意外”。
一、顺水推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表达自己真切的体验。但是,有时学生的这一种感情和体验往往是“另类”的,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会听到学生“另类的声音”,这时候,教师不能加以排斥,而应该顺水推舟,让课堂教学水到渠成。
【案例】《坐井观天》教学片断。
教师在教学时设置了这样一些问题:“听了小乌的话,小青蛙心里产生了疑问,天到底有多大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跟着小青蛙的脚步跳出这口井去看看外面的天到底是怎么样的?说说如果你是小青蛙,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田野,茂密的深林,起伏的山脉,我简直不敢相信!”
学生:“我跟着小鸟的脚步来到了山顶,看到了万物都在我脚下,实在是太壮观了,我决定了以后都不回去了!”
这时,教室里传来了“另类”的声音:“老师,如果我是小青蛙的话,我觉得还是井里的环境适合我。”
同学们议论纷纷,课堂气氛一下子冷了下来。
然而,笔者并没有急着安抚大家,反而用一种信任的目光注视着这名学生:“你能告诉大家,作为小青蛙的你为什么愿意呆在井里呢?”
学生:“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来到公路边,它累了想喝口水,却发现公路两边水渠里的水是黑色的,布满了垃圾。正当它准备过马路时,远处传来一只青蛙同伴的打呼声。正当小青蛙为认识新朋友而高兴时,它忽然发现它的新朋友成了车下之魂被碾成了饼,小青蛙害怕極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还是井里安全,所以它赶紧跳回井里。”
部分教师对那些意料之外的问题有避而不谈的想法。而这位教师并没有打断学生的思路,反而充分信任、尊重学生的发言,并适时地加以引导,从而使课堂得以升华。
二、巧借东风
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还不是很高,他们在理解一些内涵较深刻的课文时,会容易出现偏差。这时,教师应该根据教材进行拓展,给学生补充一些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深化感知课文内容。
例如,在教学古诗《江雪》时,有一位学生提出疑问:“这么冷的天,老翁怎么还在江上钓鱼呢?”于是,笔者让学生充分想象老翁为什么要在这么冷的天钓鱼。有的学生说:“老翁的家里一定很穷,所以天再冷,也要靠钓鱼维持生计。”有的学生说:“钓鱼是老翁的爱好,所以,不管天气多冷,他都会坚持去钓鱼。”很明显,这些猜测都不符合诗意。但是,笔者没有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而是让学生阅读柳宗元生平简介。当学生了解了柳宗元的生平简介后,对课文有了新的认识。有的学生认为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案例中,面对学生的“误读”,教师并没有把作者“独钓寒江”的精神强加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补充课文背景知识,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合理的感悟。
三、缓兵之计
只有学会等待,才能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学习出现偏离时,教师可以采取“缓兵之计”,从而抓捕有效的教学时机,让课堂教学更加充实有效。
例如,在教学《登鹳鹊楼》这一首古诗时,笔者用多媒体播放鹳鹊楼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接着,笔者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想。有一位学生说:“诗人在鹳鹊楼上,如果要‘欲穷千里目’,还要‘更上一层楼’,说明鹳鹊楼应该是有三层的,为什么图中只有两层呢?”
笔者没有马上回答学生的提问,而是用了“缓兵之计”,说:“同学们,那图片到底有没有出错呢?”教室里立刻静了下来,学生们注意力都高度集中,认真思考。于是,笔者再次进行引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句到底是描写诗人登了一层还要再登一层的行为,还是描写诗人登楼时的想法呢?”通过这个问题的引导,课堂中生成了以下精彩亮点:
生:作者可能是一边上楼一边想。
生:可能是上了楼,觉得这楼不够高,看不到远的景色,需要再高一层。
生:诗人是要告诉我们站得高才看得远的想法。
师:你们很有想法,也很有道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诗人向上进取的想法。不是……(教师欲言又止)
这时,便有学生接着说:“不是写诗人要上第三层楼去看景色的意思。”
课堂上,学生总会出其不意,提出教师猝不及防的问题,这正是课堂充满生机的表现。对此,老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用“缓兵之计”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时间。
(责编 黄鸿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A-0063-01
对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如果不合理解决,那便会出现教学失衡的现象。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当生成偏离方向时,需要教师灵活地引导,智慧地启迪,以便化解“意外”。
一、顺水推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表达自己真切的体验。但是,有时学生的这一种感情和体验往往是“另类”的,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会听到学生“另类的声音”,这时候,教师不能加以排斥,而应该顺水推舟,让课堂教学水到渠成。
【案例】《坐井观天》教学片断。
教师在教学时设置了这样一些问题:“听了小乌的话,小青蛙心里产生了疑问,天到底有多大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跟着小青蛙的脚步跳出这口井去看看外面的天到底是怎么样的?说说如果你是小青蛙,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田野,茂密的深林,起伏的山脉,我简直不敢相信!”
学生:“我跟着小鸟的脚步来到了山顶,看到了万物都在我脚下,实在是太壮观了,我决定了以后都不回去了!”
这时,教室里传来了“另类”的声音:“老师,如果我是小青蛙的话,我觉得还是井里的环境适合我。”
同学们议论纷纷,课堂气氛一下子冷了下来。
然而,笔者并没有急着安抚大家,反而用一种信任的目光注视着这名学生:“你能告诉大家,作为小青蛙的你为什么愿意呆在井里呢?”
学生:“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来到公路边,它累了想喝口水,却发现公路两边水渠里的水是黑色的,布满了垃圾。正当它准备过马路时,远处传来一只青蛙同伴的打呼声。正当小青蛙为认识新朋友而高兴时,它忽然发现它的新朋友成了车下之魂被碾成了饼,小青蛙害怕極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还是井里安全,所以它赶紧跳回井里。”
部分教师对那些意料之外的问题有避而不谈的想法。而这位教师并没有打断学生的思路,反而充分信任、尊重学生的发言,并适时地加以引导,从而使课堂得以升华。
二、巧借东风
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还不是很高,他们在理解一些内涵较深刻的课文时,会容易出现偏差。这时,教师应该根据教材进行拓展,给学生补充一些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深化感知课文内容。
例如,在教学古诗《江雪》时,有一位学生提出疑问:“这么冷的天,老翁怎么还在江上钓鱼呢?”于是,笔者让学生充分想象老翁为什么要在这么冷的天钓鱼。有的学生说:“老翁的家里一定很穷,所以天再冷,也要靠钓鱼维持生计。”有的学生说:“钓鱼是老翁的爱好,所以,不管天气多冷,他都会坚持去钓鱼。”很明显,这些猜测都不符合诗意。但是,笔者没有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而是让学生阅读柳宗元生平简介。当学生了解了柳宗元的生平简介后,对课文有了新的认识。有的学生认为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案例中,面对学生的“误读”,教师并没有把作者“独钓寒江”的精神强加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补充课文背景知识,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合理的感悟。
三、缓兵之计
只有学会等待,才能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学习出现偏离时,教师可以采取“缓兵之计”,从而抓捕有效的教学时机,让课堂教学更加充实有效。
例如,在教学《登鹳鹊楼》这一首古诗时,笔者用多媒体播放鹳鹊楼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接着,笔者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想。有一位学生说:“诗人在鹳鹊楼上,如果要‘欲穷千里目’,还要‘更上一层楼’,说明鹳鹊楼应该是有三层的,为什么图中只有两层呢?”
笔者没有马上回答学生的提问,而是用了“缓兵之计”,说:“同学们,那图片到底有没有出错呢?”教室里立刻静了下来,学生们注意力都高度集中,认真思考。于是,笔者再次进行引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句到底是描写诗人登了一层还要再登一层的行为,还是描写诗人登楼时的想法呢?”通过这个问题的引导,课堂中生成了以下精彩亮点:
生:作者可能是一边上楼一边想。
生:可能是上了楼,觉得这楼不够高,看不到远的景色,需要再高一层。
生:诗人是要告诉我们站得高才看得远的想法。
师:你们很有想法,也很有道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诗人向上进取的想法。不是……(教师欲言又止)
这时,便有学生接着说:“不是写诗人要上第三层楼去看景色的意思。”
课堂上,学生总会出其不意,提出教师猝不及防的问题,这正是课堂充满生机的表现。对此,老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用“缓兵之计”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时间。
(责编 黄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