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5岁学拉二胡,它是民族乐器里公认的最难的存在之一,至今我已经拉了15年。我曾在国际国内重大音乐比赛上6次获得少年组金奖。有人问我,为什么你进步这么快?我说,别人很难拦住你,只有自身缺点能绊倒自己,进步就得跟自己缺点较劲。
藏族,四川音乐学院二胡与作曲(双专业)本科生,曾就读四川音乐学院附中,获得2010韩国音协音乐大赛专业少年组金奖、2011香港国际音乐大赛专业少年组金奖、2012CCTV电视大赛专业少年组金奖、2016全国二胡邀请赛专业少年组金奖、2019第三届中国音乐小金钟奖铜奖、2019金胡琴专业青年组金弦奖等,2014以最小年龄入围国内音乐最高奖之一——文华艺术院校奖,并参与录制了不少影视剧的配乐,如《昨夜小楼又东风》《唐人街探案系列》《南烟斋笔录》《画心》《漂亮书生》《渡神纪》《祝你一路顺风》《一代名相陈廷敬》等。
我的父亲喜欢听二胡,最爱听《二泉映月》,说它让人“忆苦思甜”。那时候我还小,感觉十分深奥,便懵懵懂懂地选择了学习二胡这一条音乐之路。
我从小就比较坐得住,但那仅仅是“坐”,身定心不定。练琴时经常在同一个困难技术片段反复跌倒,让我急得不行甚至气急败坏。怎么试图平静下来的努力,都收效甚微,这时父亲给我支了一招:学喝茶。
我不爱喝水,更别说喝茶了。小孩儿大都喜欢甜甜的味道,茶叶苦苦的,自然是不喜的。第一次喝茶,我端起茶杯,茶水很烫,手一抖茶水溢了出来。父亲说:“茶要端稳,端正。你把茶倒了,重新端。”我练习端茶,大概练了3天,端茶杯比较稳了。开始喝茶,皱着眉头一口闷下,父亲说不是这样,得品,一小口一小口抿,回味其中的感觉。
茶太苦了,一口一口抿好艰难,可父亲说喝不好茶,就练不好琴。我就狠了狠心,皱着眉头抿茶,渐渐地能感受到茶水在回甘,甜甜的味道。父亲还要求我写下喝茶的感受当作文,我写道:茶很苦,茶也很甜,得慢慢喝才能有甜甜的味道。
果不其然,学会了喝茶后,我练琴的效率也提高了。练琴前都要喝茶,把心神定住。小孩儿是很难自律的,我也不例外,但这么一个“外物”的辅助,真是别具一功。
学校里的小伙伴们都喝着果汁儿等各种饮料,而我则拿着一大瓶茶叶水在喝,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后来,我不用喝茶也能定住心神了,因为我明白了,心似茶则神定,得慢下来,得回味,得体会苦尽甘来的味道。
这时,我练琴便慢了下来,细细感受着每一弓带来的音色,甚至能感受到强弱明暗的色彩。透过音符我仿佛听到了作者的内心独白,苍凉、苦涩、欣喜、忧思——我忘掉了我是在练琴。
我小时候获得了很多荣誉,顺风顺水的经历也让我有了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过于自信。我不擅于倾听别人的声音,我觉得我就是最棒的那一个。老师上课时给我提的意见,课下没一会儿我就忘了,以至于下一次课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二胡圈里有位著名青年女琴手——第十二届(2019年)中国音乐金钟奖(与戏剧梅花奖、电视金鹰奖、电影金鸡奖并列的国家级音乐艺术大奖)获得者黄晓晴,很早以前,我就看过她的演奏,当时惊为天人。她只大我4岁,我明白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2014年,我参加文华艺术院校奖比赛,见识了来自各个院校的优秀生,意识到自己不过是沧海一粟。
从那以后,我每天早上6:00起床练琴,练2个多小时,到8:20去学校。从家到学校只需走8分钟,8:30就能到学校上课。中午同学们在学校吃饭,而我回家练琴,2:20去学校上课。晚上回家接着练琴到9:30准时睡觉。三伏天儿时,母亲陪我在馬路桥洞下练琴;成都阴冷的雨季,她也守在我旁边听。我练琴15年,唯一的一次没练琴,是因为发高烧42度,停了一天。
练琴一般是直接从曲子开始练,我则是把基本功每次都要过一遍,再练曲子。比如先练缓慢枯燥的空弦练习、最基本的七个调的音阶练习、揉弦练习,全部以很慢的速度去练,让自己不浮躁,让音色变得更加细腻,音的质感得到充足的体现。经过这样的长期练习,我的基本功比较扎实,细节掌握得不错。
我慢慢懂得,宝剑虽然锋利,但要藏锋。我的琴声慢慢充满了变化,给人的感觉不那么锋芒毕露,而是内敛了起来。以前喜欢闭门造车的我,学会了倾听、研究、运用。黄晓晴姐姐拉二胡技艺精湛,强悍的存在让我经常琢磨,她拉琴好听的“门道”是啥。
我拼命练琴,但忽视了锻炼身体,导致免疫力下降,患上了皮肤病。医生让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多走走看看,放松心情,我便尝试着去欣赏自然美景。我带着琴去山川河流,在那些地方练琴,随心里所感地拉,闭上眼睛,感受山的线条,河流的呼吸,琴的声音更好了。
如今,我的体能提升了,心情也舒畅了,病情也好转了很多。我现在能更多地体悟生活的乐趣,并将这些感受带入琴声里。以前是化压力为动力,身体承受不住。现在是化压力为享受,劳逸结合。
经历了这么多,如今我有个体会:练琴不是我在练琴,而是琴在练我。琴磨砺了我的性子,让我坚毅,又让我像它的音色那般柔和。二胡有两根弦,两根弦拉的时候刚柔并济,这是技术的体现,也是人性的展现。
(作者系四川音乐学院二胡与作曲专业本科生)
责任编辑:王新伟
藏族,四川音乐学院二胡与作曲(双专业)本科生,曾就读四川音乐学院附中,获得2010韩国音协音乐大赛专业少年组金奖、2011香港国际音乐大赛专业少年组金奖、2012CCTV电视大赛专业少年组金奖、2016全国二胡邀请赛专业少年组金奖、2019第三届中国音乐小金钟奖铜奖、2019金胡琴专业青年组金弦奖等,2014以最小年龄入围国内音乐最高奖之一——文华艺术院校奖,并参与录制了不少影视剧的配乐,如《昨夜小楼又东风》《唐人街探案系列》《南烟斋笔录》《画心》《漂亮书生》《渡神纪》《祝你一路顺风》《一代名相陈廷敬》等。
品茶的小孩
我的父亲喜欢听二胡,最爱听《二泉映月》,说它让人“忆苦思甜”。那时候我还小,感觉十分深奥,便懵懵懂懂地选择了学习二胡这一条音乐之路。
我从小就比较坐得住,但那仅仅是“坐”,身定心不定。练琴时经常在同一个困难技术片段反复跌倒,让我急得不行甚至气急败坏。怎么试图平静下来的努力,都收效甚微,这时父亲给我支了一招:学喝茶。
我不爱喝水,更别说喝茶了。小孩儿大都喜欢甜甜的味道,茶叶苦苦的,自然是不喜的。第一次喝茶,我端起茶杯,茶水很烫,手一抖茶水溢了出来。父亲说:“茶要端稳,端正。你把茶倒了,重新端。”我练习端茶,大概练了3天,端茶杯比较稳了。开始喝茶,皱着眉头一口闷下,父亲说不是这样,得品,一小口一小口抿,回味其中的感觉。
茶太苦了,一口一口抿好艰难,可父亲说喝不好茶,就练不好琴。我就狠了狠心,皱着眉头抿茶,渐渐地能感受到茶水在回甘,甜甜的味道。父亲还要求我写下喝茶的感受当作文,我写道:茶很苦,茶也很甜,得慢慢喝才能有甜甜的味道。
果不其然,学会了喝茶后,我练琴的效率也提高了。练琴前都要喝茶,把心神定住。小孩儿是很难自律的,我也不例外,但这么一个“外物”的辅助,真是别具一功。
学校里的小伙伴们都喝着果汁儿等各种饮料,而我则拿着一大瓶茶叶水在喝,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后来,我不用喝茶也能定住心神了,因为我明白了,心似茶则神定,得慢下来,得回味,得体会苦尽甘来的味道。
这时,我练琴便慢了下来,细细感受着每一弓带来的音色,甚至能感受到强弱明暗的色彩。透过音符我仿佛听到了作者的内心独白,苍凉、苦涩、欣喜、忧思——我忘掉了我是在练琴。
倾听,不只在琴声中
我小时候获得了很多荣誉,顺风顺水的经历也让我有了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过于自信。我不擅于倾听别人的声音,我觉得我就是最棒的那一个。老师上课时给我提的意见,课下没一会儿我就忘了,以至于下一次课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二胡圈里有位著名青年女琴手——第十二届(2019年)中国音乐金钟奖(与戏剧梅花奖、电视金鹰奖、电影金鸡奖并列的国家级音乐艺术大奖)获得者黄晓晴,很早以前,我就看过她的演奏,当时惊为天人。她只大我4岁,我明白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2014年,我参加文华艺术院校奖比赛,见识了来自各个院校的优秀生,意识到自己不过是沧海一粟。
从那以后,我每天早上6:00起床练琴,练2个多小时,到8:20去学校。从家到学校只需走8分钟,8:30就能到学校上课。中午同学们在学校吃饭,而我回家练琴,2:20去学校上课。晚上回家接着练琴到9:30准时睡觉。三伏天儿时,母亲陪我在馬路桥洞下练琴;成都阴冷的雨季,她也守在我旁边听。我练琴15年,唯一的一次没练琴,是因为发高烧42度,停了一天。
练琴一般是直接从曲子开始练,我则是把基本功每次都要过一遍,再练曲子。比如先练缓慢枯燥的空弦练习、最基本的七个调的音阶练习、揉弦练习,全部以很慢的速度去练,让自己不浮躁,让音色变得更加细腻,音的质感得到充足的体现。经过这样的长期练习,我的基本功比较扎实,细节掌握得不错。
我慢慢懂得,宝剑虽然锋利,但要藏锋。我的琴声慢慢充满了变化,给人的感觉不那么锋芒毕露,而是内敛了起来。以前喜欢闭门造车的我,学会了倾听、研究、运用。黄晓晴姐姐拉二胡技艺精湛,强悍的存在让我经常琢磨,她拉琴好听的“门道”是啥。
山川河流处抚琴
我拼命练琴,但忽视了锻炼身体,导致免疫力下降,患上了皮肤病。医生让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多走走看看,放松心情,我便尝试着去欣赏自然美景。我带着琴去山川河流,在那些地方练琴,随心里所感地拉,闭上眼睛,感受山的线条,河流的呼吸,琴的声音更好了。
如今,我的体能提升了,心情也舒畅了,病情也好转了很多。我现在能更多地体悟生活的乐趣,并将这些感受带入琴声里。以前是化压力为动力,身体承受不住。现在是化压力为享受,劳逸结合。
经历了这么多,如今我有个体会:练琴不是我在练琴,而是琴在练我。琴磨砺了我的性子,让我坚毅,又让我像它的音色那般柔和。二胡有两根弦,两根弦拉的时候刚柔并济,这是技术的体现,也是人性的展现。
(作者系四川音乐学院二胡与作曲专业本科生)
责任编辑:王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