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随感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cang_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若把“导读”也当作是一种创作,那么先决条件便该是“心头舌尖所万不获已,必欲说出之一句话”。
  
  “导读”是怪物!西方有preface、introduction;中国有序、跋;中文译词有引言、序言、导论、前言、导言,但似乎找不到“导读”这一名词。兹事体大,原因方块字是一种主观文字,望文生义诠释空间很大,“导言”、“导论”的“导”字解释为“引导”或“指导”,压迫性似乎都不太强;“导读”若解为“指导阅读”,那就惨了,大概人人都要不服气地质疑一句:“教我读书,你也配?!”
  现今台湾出版“名家导读”满天飞的情况,不知起于何时?记忆所及,似乎是近20年来的产物。中国传统里,书例有序,自序或请人写都无不可。但多半感性居多。自己写就谦谈创作过程,心路转折,最后来句“见或未及,疏陋多有,尚望海内君子不吝雅正”;受邀动笔的则不外高谈自己跟作者的情谊,颂扬对方如何努力用功,广采博摭,然后很潇洒地说声“文章千秋自有定论,余又何庸多赘一辞”。总之,好话好说的多,实话实说的少就是了。
  西方的preface跟introduction,相对比较严谨。大体而言,preface是自己写的,一样说明创作历程与内容大要,往往还会列出感谢名单;introduction,普通书籍,尤其是小说创作,似乎不多见,多半要经典名著或学术书籍才会有。写的人也要有些分量,若非学者就是专家,不过跟作者常是不相识的,其主要目的在深入浅出地把全书内容作一评介,让读者顺利进入文本脉络。由此看来,今天台湾所谓的“导读”应当不是东西洋传统的序文(此由许多书既有“序文”又有“导读”,亦可得证),而是introduction(书介)的另种译法。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introduction才是好的introduction呢?
  近日病足,在家闲翻书,并思索“导读”问题,偶然读到金圣叹《与家伯长文昌》的短简,恍然若有所得,或可用为发端:
  诗非异物,只是人人心头舌尖所万不获已,必欲说出之一句话耳。儒者则又以生平烂熟之万卷,因与之裁成文章,润之成文者也。夫诗之有章有文也,此固儒者之所矜为独能也。若其原本,不过只是人人心头舌尖万不获已,必欲说出之一句说话,则固非儒者之所得矜为独能也。
  这段话所论原指诗的创作,却颇有可供思索之处。先是,我们若把“导读”也当作是一种创作,那么先决条件便该是“心头舌尖所万不获已,必欲说出之一句话”。简单地说就是“确有所感”,“诚于中”然后才“形于外”。从这个层次来看,只要确有所感,名家的“导读”跟“人人”的“读后心得”,本质上并无两样,大家都可写、尽可说。差别乃在于名家“则又以生平烂熟之万卷,因与之裁成文章,润之成文者也”。也就是说,名家见多识广,所以娴于路途,足为前导。并且因为此“生平烂熟万卷”,所以“矜为独能”,成就其名家事业也。
  但这中间有一要紧处,就是“因与之裁成文章,润之成文者也”的“裁”、“润”两字。换言之,就算你“生平烂熟万卷”,也不能漫无边际,一股脑地倾倒而出,还当修剪润饰一番,脉络要顾,大道不能偏行。要不,那就不叫“导读”,而是空中抓小鸟,“游谈”了。于是我们又有了第二个标准“知所节制”。统而言之,写导读先要“确有所感”,再要“知所节制”,切忌天马行空,挥洒无度,以免写的人不想回家,读的人不知家在哪里?大家都沦落街头,成了望乡天使!
  还是短简尺牍,清代尤侗答黄九烟,以其所赠诗中直称其名,足证彼此交谊之深:
  人苟知己,则行之可,字之可,名之亦可;即呼之为牛,呼之为马,亦无不可。苟非知己,则称之为先生,直叱之老奴耳;尊之为大人,犹骂之为小子耳。
  人跟书的关系,大概也是这样的,苟有所感,发而为文,精彩至极,那会是“汪洋恣肆,富丽多姿”;苟无所感,写在笔下,无论你再怎样会拗,最终也不免“游談无根,言不及义”之讥矣。
  附记:滥竽于《新民周刊》,一个月写一次读书专栏,越写心越慌。原因无它,人到中年,养家活口,不得不为稻粱谋。谋者,磨也。磨来磨去,对人、对书渐渐失去了感觉。勉强动笔,虽可力撑,却无从瞒己。既然“确无所感”,则当“知所节制”,暂时告别,省下时间多读书,待日后“苟有所感”之日,再回来发文。很长一段时间里,辱蒙大家支持,甚至谬赞,谨此致谢,并祝一切都好。■
其他文献
上海基本上在第一季度就已开始逐步复苏,其他城市第二季度也已逐步复苏。上海的房价早已见底。    《新民周刊》:6月中旬,上海公开招拍挂7幅地块,参加竞拍的绿地集团是否中标?而5月13日,绿地集团已斥资12亿元拿下今年以来上海最贵的徐汇船厂路地块。土地市场如此激烈竞争的盛况,在最近一年多上海持续萧条的土地交易市场中极为罕见,绿地集团今年如此大手笔的原因是什么?  张玉良:上海6月份招拍挂的土地绿地集
有人说社工对于中国太过超前,但也有人坚信中国更需要社工。在内地社工事业最早发展的上海,一些人已经走上职业社工之路,成为社工事业最初的开拓者。    “建议政府用16亿元购买社会公共服务。”6月15日,上海市政协通过提案,建议政府从1600亿拉动内需资金中,拨出1%用于购买公共服务领域的社工岗位。“社工”一词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重要的“角落”    “老板,他们找你!”看到唐凯和王安琪来
上海有13所高校开设了社工专业,每年的毕业生大约1000人,目前上海能提供的社工岗位,相对于毕业生人数,差得太远。    最陌生的职业    华东理工大学朱眉华教授一直有个设想,如果有一个很好的剧本,以社工为题材,拍一部青春偶像剧,公众对中国内地社工的了解一定会增加很多。上世纪80年代末,正是一部电视剧《公关小姐》热播,才让大家知道了有“公关”这个行当。如果有更多的人了解社工,认可社工,朱教授的学
好医生,是患者最重视的指标。但是,中国的医生执业制度,要求一位医生必须注册在一家医疗机构执业。这样,好医生就等同于好医院,要看好医生,就必须到固定的某家医院。    如果上海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能够去郊区松江的医院坐诊,松江的患者还会跑到市区来吗?答案应该是“不会”。  新医改方案中提及的“医生多点执业”,其目的想必正是在此——如果优秀的医生能够通过多点执业发挥更大的作用,大医院的看病难就会得到缓
花园,水流,奏出一曲城市交响,这是新加坡将为世博带来的都市仲夏夜之梦。    花园,水流,奏出一曲城市交响,这是新加坡将为世博带来的都市仲夏夜之梦。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而新加坡正是一个城市国家,而且整洁、漂亮、朝气蓬勃,是城市美好生活的典范。这一次他们的展馆就是国家的缩影,正如李显龙总理所说,要“展示一个充满激情、绿色环保的城市”。或许,这也能给正在发
“现代建筑”也不过是一个媒体渠道, 文化才是真正主导的因素。    新加坡世博馆的总设计师陈家毅是世界知名的建筑师,中国人也并不陌生。他是“长城脚下的公社”北京住宅设计项目的十二位建筑师之一,在2002年获得威尼斯双年展银狮奖。去年,陈家毅出版了图书《城市磁场》,获选为《亚洲周刊》“2008年中文十大好书”(非小说)。  陈家毅在伦敦、新加坡、伊斯坦布尔三地都有建筑事务所,他的设计理念是城市与自然
我对于执导电影并没有太强烈的欲望,除非碰到我非常想拍的电影。我不想如同其他电影导演那样,一部接着一部电影去拍。    你可能对史蒂芬·戴德利这个名字挺陌生的,但你应该看过这个英国人导演的电影,或者是将凯特·温斯莱特送上奥斯卡影后位置的《朗读者》,或者是将妮可·基德曼送上奥斯卡影后位置的《时时刻刻》,或者就是讲述了矿工儿子比利·艾略特追求芭蕾和成长之路的《跳出我的天地》。部部皆精品。  6月中旬,史
“演员就像盲人,演戏的状态就像盲人的状态,被另一个人指导,完全信任他,不知道自己会被带到哪里。”    踩着一双细带子细高跟的黑色凉鞋,将近30度的天气,伊莎贝尔穿着一件中长袖的棕色风衣来到尤伦斯,双排扣都扣着,领子也竖着。她比既定时间晚到,带着惶恐的眼神。此行中方陪同、中法文化之春新闻专员李涛告诉记者,伊莎贝尔是个孩子气的人,很容易紧张。  踩着高跟鞋的伊莎贝尔小心地遮掩情绪,她有点害羞——从前
话说有一年,非洲某国的财政部长到东南亚某国去开会,东南亚的财政部长请他去家里做客。非洲部长踏进深宅大院,惊诧于眼前的豪华:大理石的地面,金碧辉煌的客厅,连水龙头都是黄金打造的。非洲部长小心翼翼地问:“没想到贵国财政部长的职位,收入甚丰啊!”东南亚部长朗声大笑,说:“我的朋友,跟我来。”两人走到花园的回廊上,东南亚部长指着远处一座大桥说:“你看到那座桥了么?百分之十是我的。”非洲部长恍然大悟,翘指赞
秦始皇留下的遗产远远不止几千个陶俑,作为中国第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统一的、专制的封建王朝,它是如何深刻地影响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在今天应该更有思考的价值。    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于6月13日第三次发掘,国内媒体差不多都派出精兵强将到西安去了。从发回的报道看,对一号坑的猜想五彩缤纷,记者当然希望“搞搞大”,来它个惊天动地。有报道说:“在首日的发掘过程中,发现了彩色武士俑以及紧挨着的战车等。”此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