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河濑直美是戛纳培养出的嫡系导演,处女作《萌之朱雀》获得金摄影机奖,此后《沙罗双树》、《殡之森》、《朱花之月》都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殡之森》更是摘得评审团大奖。她擅长拍摄纪录片,与侯孝贤、贾樟柯都有深交。去年她在戛纳担任评审时,力挺贾樟柯的《天注定》摘奖,于是到了今年,拥有“女性评审+贾樟柯”两方加持的她,成为金棕榈的大热门之一。
河濑直美的电影通常拍摄的是日本乡村家庭的故事,她爱将摄影机对准野村的大树与荒草,捕捉时光的流逝、情感的微潮,用大自然的力量来消解人世的痛苦,动人的少女、迟暮的老人,都会在她的影像中熠熠生辉,而从佛教中领悟的生死宿命,也是她的重要主题之一。但由于她一贯缓慢的节奏和朴素的世界观,在如今这个浮躁的年代,很难让人拿出精力来细嚼慢咽。
《第二扇窗》的片名或许指的是:上帝关了一扇门,会打开一扇窗,若是关了这扇窗,就会打开第二扇窗。河濑承接了自己一贯的自然主义和温柔禅意,全片用小镇上两个家庭面对的状况为切入点,用影像阐述了“既来之,则安之”的道理,无论是对死亡、分离、哀戚,都可以直面,并走向成长。生老病死一切归于自然,人们可以无所畏惧。
在电影中,少女恭子第一次要面对亲人去世,她感到无法承受,便问长者:“为什么人要有出生与死亡?”长者说:“你母亲虽然会死,但她的思想还会存在这个世上。”可恭子依旧伤心,“我觉得这不够”。Kaito也询问老人,“为什么恭子的妈妈像神一样,却依然会死?”老人笑答:“因为神也会死。”
恭子的母亲作为一个萨满,是离神最近的人,她具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她告诉恭子:“我不怕死,因为我把我的痕迹留在了你的身上,你将来也会留给你的下一代。”母亲去世前,亲朋好友围坐一旁,弹唱送别的歌曲,甚至欢快地舞蹈,这样的仪式性画面并不显得刻意,反而充满了情感,谁都会有面对亲人去世的一天,何不坦然地相信,死亡也是大自然降临的一种缘分呢?
影片中两场为山羊割喉放血的戏,恐怕会引起一些争议,因为看的出来是真实的拍摄,山羊最后的“咩咩”哀嚎,实在让人不忍心面对,然而河濑显然是也将动物的死亡视为一种自然的真相,让两个年轻人围观这一切,作为他们必修的一课。
片中少年男女恋爱的情节,带有典型的日本小清新风格,Kaito骑车带着恭子在海边公路上骑行时的画面,悠长而隽永,两人即便是讨论到了性爱,都显得非常干净。而电影对自然的描摹,则成为一种情绪,融合在电影的自然主义中:忽隐忽现的月光、汹涌澎湃的海浪、风吹树丛的声响、雨后海平线上的彩虹、垂枝间透出阳光的榕树……两场海底镜头拍摄得也动人心魄,先是恭子穿着日本传统校服,在海里游泳,百褶裙的飘动充满日式神秘情调,而恭子与Kaito做爱后潜入水中的裸泳,则成为结尾的点睛之笔。
电影在很多地方令人联想到2011年泰伦斯-马利克备受争议的金棕榈作品《生命之树》,同样轻叙事重自然情绪,也同样描摹了海洋与生命的联结,传达对生死的感言。可以说,这是河濑自然主义方式的小清新版“生命之树”。
就如同海边老人最后的那句话“这些孩子根本不知道海上有什么”,这部电影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如尸体究竟是谁,为什么与Kaito的父亲一样背上都有龙纹身,Kaito看见母亲的情人被浪卷走,究竟是真实还是梦境。这些电影都无从解释,作为余韵留给观众品味。
河濑直美的电影通常拍摄的是日本乡村家庭的故事,她爱将摄影机对准野村的大树与荒草,捕捉时光的流逝、情感的微潮,用大自然的力量来消解人世的痛苦,动人的少女、迟暮的老人,都会在她的影像中熠熠生辉,而从佛教中领悟的生死宿命,也是她的重要主题之一。但由于她一贯缓慢的节奏和朴素的世界观,在如今这个浮躁的年代,很难让人拿出精力来细嚼慢咽。
《第二扇窗》的片名或许指的是:上帝关了一扇门,会打开一扇窗,若是关了这扇窗,就会打开第二扇窗。河濑承接了自己一贯的自然主义和温柔禅意,全片用小镇上两个家庭面对的状况为切入点,用影像阐述了“既来之,则安之”的道理,无论是对死亡、分离、哀戚,都可以直面,并走向成长。生老病死一切归于自然,人们可以无所畏惧。
在电影中,少女恭子第一次要面对亲人去世,她感到无法承受,便问长者:“为什么人要有出生与死亡?”长者说:“你母亲虽然会死,但她的思想还会存在这个世上。”可恭子依旧伤心,“我觉得这不够”。Kaito也询问老人,“为什么恭子的妈妈像神一样,却依然会死?”老人笑答:“因为神也会死。”
恭子的母亲作为一个萨满,是离神最近的人,她具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她告诉恭子:“我不怕死,因为我把我的痕迹留在了你的身上,你将来也会留给你的下一代。”母亲去世前,亲朋好友围坐一旁,弹唱送别的歌曲,甚至欢快地舞蹈,这样的仪式性画面并不显得刻意,反而充满了情感,谁都会有面对亲人去世的一天,何不坦然地相信,死亡也是大自然降临的一种缘分呢?
影片中两场为山羊割喉放血的戏,恐怕会引起一些争议,因为看的出来是真实的拍摄,山羊最后的“咩咩”哀嚎,实在让人不忍心面对,然而河濑显然是也将动物的死亡视为一种自然的真相,让两个年轻人围观这一切,作为他们必修的一课。
片中少年男女恋爱的情节,带有典型的日本小清新风格,Kaito骑车带着恭子在海边公路上骑行时的画面,悠长而隽永,两人即便是讨论到了性爱,都显得非常干净。而电影对自然的描摹,则成为一种情绪,融合在电影的自然主义中:忽隐忽现的月光、汹涌澎湃的海浪、风吹树丛的声响、雨后海平线上的彩虹、垂枝间透出阳光的榕树……两场海底镜头拍摄得也动人心魄,先是恭子穿着日本传统校服,在海里游泳,百褶裙的飘动充满日式神秘情调,而恭子与Kaito做爱后潜入水中的裸泳,则成为结尾的点睛之笔。
电影在很多地方令人联想到2011年泰伦斯-马利克备受争议的金棕榈作品《生命之树》,同样轻叙事重自然情绪,也同样描摹了海洋与生命的联结,传达对生死的感言。可以说,这是河濑自然主义方式的小清新版“生命之树”。
就如同海边老人最后的那句话“这些孩子根本不知道海上有什么”,这部电影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如尸体究竟是谁,为什么与Kaito的父亲一样背上都有龙纹身,Kaito看见母亲的情人被浪卷走,究竟是真实还是梦境。这些电影都无从解释,作为余韵留给观众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