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患者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护理

来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feeling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剖宫产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妇产科随机抽取的5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应用护理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25 例患者中发生低血压综合症者2例,对照组25例患者中发生低血压综合症的患者9例,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能降低剖宫产患者的低血压综合症的发生,使手术顺利完成。
   【关键词】 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护理干预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又称为主腔静脉压迫综合症和妊娠期体位性休克,是剖宫产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也可发生在妊娠晚期。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当孕妇仰卧位时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和髂总静脉,导致回心血量急剧减少,临床表现为心慌、低血压、呼吸困难等表现,严重者可造成胎儿缺氧、酸中毒甚至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严重后果。本文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患者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发生的临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妇产科随机抽取的5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实验组年龄20-39岁,体重48-88Kg,身高155-178cm,孕37-41周;对照组年龄21-40岁,体重50-91Kg,身高153-176cm,孕37-41周。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比较都无显著差异(P>0.05)。
   入选和排除标准:所有入选患者无器质性疾病及无妊娠合并症;妊娠合并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多胎妊娠、巨大儿、脐带绕颈、胎儿异常不入组本研究。
  1.2 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完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心电图等常规检查,进入手术前护理人员详细询问患者妊娠晚期是否出现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类似症状,若出现过,提高警惕;术前持续监测其心电图、血压、心率及血氧,在其上肢建立静脉通路,对于平常血压低的患者可适当扩容输注溶液500-1000ml,对于术中出现采取改变体位,加大供氧,加快输液或应用少量麻黄素等处理;对照行常规护理。
  2 结果
  2.1 剖宫产低血压综合症的诊断标准 (1)妊娠晚期(孕周≥28周);(2)仰卧5min以上;(3)孕妇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细、血压迅速下降,侧卧时以上症状立即消失或减轻。
  2.2 两组患者中出现的临床症状统计见下表:
   干预组病人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8例发生低血压的患者经将床左倾纠正血压者5例,3例应用麻黄素纠正。11例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患者经改变体位,加大供氧,加快输液或应用少量麻黄素等处理,临床症状均缓解,无新生儿窒息发生。
  3 讨论
  3.1 低血压综合症的概况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剖宫产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孕产妇选择行剖宫产。产妇在手术室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是临床常见并发症,有资料显示剖宫产时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率为10.5%[1],有学者指出腰麻下剖宫产产妇的低血压发生率高达55%-90%[3]。其发生与仰卧位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和髂总静脉阻碍回心血流,使回心血量和心排出量骤减有关。大多数孕妇可以通过交感神经紧张度的增高和全身血管的代偿性收缩以维持平衡血压平稳,但在剖宫产孕妇中,麻醉剂使腹壁肌肉及子宫附属韧带松弛使这种代偿机制不足以使血压恢复正常。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心慌、头晕、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和血氧下降等,严重者危及母儿生命安全。
  3.2 护理干预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护理干预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预防措施主要有监测、体位干预、麻醉前预先扩容、使用升压药物等。
   孕妇进入手术前,护理人员在应在孕妇应向提供心理护理,消除病人恐惧心,让全身处于最佳状态。产妇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应仔细询问产妇的分娩史及妊娠末期的卧位习惯,既往是否出现类似于仰卧位综合症的表现。常规给予持续心电图、血压、心率及血氧监测,以便于及时发现其低血压的表现。对于平常血压较低其无明显肝肾功能禁忌者,可术前常规扩容和吸氧,术前快速给予静脉快速补500-1000ml晶体液或胶体液。吸氧能保证孕妇充足的氧供应,因为孕妇的耗氧量比正常时多20%,且在手术应激时其耗氧量会增加。
   升压药的使用也是使仰卧位低血压患者的血压恢复正常的重要手段,对于通过改变体位、加快输液量和加大吸氧量等手段症状改善不明显的患者需要通过升压药来恢复血压。麻黄素不引起子宫动脉收缩,已成为产科广泛应用的标准升压药。有学者提出[4]预先对孕产妇应用麻黄素,可使回心血量增加,提前用药可有效地预防血压下降。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稳重和默契配合医生尽量加快手术速度,缩短手术时间。
   综上,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在临床上常见,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其发生率,使手术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张爱莲,王慧群.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4):471-472.
  [2]吴留英.手术室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生,2008,20(10):183-184.
  [3]孙萍.剖宫产术中并发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1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3):59.
  [4]徐晖,郭志宏,张延辉.妊娠足月剖宫产仰卧位综合征5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2010,29(8):76.
其他文献
很早我就知道《中国农民合作社》这本期刊,时常翻阅,颇有启发。作为一本面向农民合作社的专业刊物,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合作社不断成长、进步的好老师、好伙伴。最近读到高扬
【摘要】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采用缝匠肌骨瓣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后6个月按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PO.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73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心血管病病种、特点和疗效。结果:73例患者好转出院69例(94.5%),死亡4例(5.5%),取得较好的疗效,病情好转,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老年心血管病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加强对老年人心血管病的防治、预防并发症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关键。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病;
【摘要】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41例56足跟骨骨折均采用L”型大切口跟骨刚板固定, 保护腓肠神经, 术后进行Marglang足部评分标准,并评价骨折复位效果。结果:采用Marglang足部评分标准, 47足中24 足优秀,17 足良好,4足一般,2足差,优良率为87.23%。31例单侧跟骨骨折患者与对侧比较,Bohler角术后3个月恢复到86.2%;平均跟骨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