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目的
早期阅读一直倍受学前教育界重视,我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就提到“小孩子喜欢听故事,所以幼稚园要讲故事”,同时说明讲故事可以达到“使儿童愉快、学习语言、涵养性情、增进知识、引起儿童想象、陶冶嗜好、增进友谊、抑制恶感、培养发表能力、随机应变”的目的。由于孩子早年主要在家庭中生活,近年来,专家学者们越来越注重亲子共读的重要意义。基于此,我们在合肥市开展亲子共读情况的调查,以期为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及如何指导家庭的早期阅读提供新的思路和做法。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
(一)问卷法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式,对合肥市四所不同类型幼儿园(公办及民办、普通及一类园)的幼儿家长抽取样本共360名,即小中大各取一个班,每班30名幼儿家长。回收问卷295份,有效问卷280份。问卷包括家长信息、家长故事讲述频率、方式、时间、图书选择、家长对于讲述故事的认识、幼儿在讲述时的表现、家园合作情况等八大类22个问题。回答方式包括单选式、多选式、描述式三类。
(二)访谈法
为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我们还设计了访谈提纲,对部分幼儿、家长以及教师进行访谈。具体做法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公办、民办园各1所,在每年龄班抽取10名幼儿、5名家长、1名教师。在对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其对家长参与幼儿故事讲述的认识,为指导家长更有效地参与亲子共读提供依据。
三、亲子共读现状
(一)家长的表现
1.讲述方式。
在亲子共读中,70.7%的家长会带着问题和孩子讨论,56.1%的家长则会声情并茂地讲述。我们也通过访谈60名幼儿去了解父母讲故事的方式,63.3%的家长是拿着书讲故事,39%的父母在给幼儿讲述故事时有角色声音的变化。
我们从中看到了父母的努力,但讲故事时重在让幼儿在听讲中有思考、表达和想象,而非仅仅将其看作任务。所以父母首先要真正融入故事,通过声音和表情动作的丰富变化来展示故事,这样才能感染和吸引幼儿;同时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疑惑,并与之认真讨论,帮助幼儿拓展经验。家长也应积极探索讲述方式,避免单一枯燥。如可以生动地模仿动物角色;可与孩子相互讲述。还要避免一味道德说教,故事讲述更多是满足幼儿内心的需求,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2.讲述时间。
更多家长在睡前给孩子讲故事,占63.9%,选择在幼儿闲暇时的占18.6%。这意味着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睡前听故事已形成习惯。
另据访谈得知,家长因“工作太忙,没时间”和“工作太累,没精力”而较少讲故事的分别占47%和25%。不少家庭存在这样的情况:父母工作繁忙,不能满足孩子对故事讲述的需求,缺乏亲子之间的交往。
3.图书选择。
家庭中幼儿喜欢的故事类型中“引进绘本”达到55.4%,其次是“经过动画片改编的故事”和“国外童话故事”,分别达到49.6%和42.9%。访谈中进一步了解到幼儿喜欢童话故事,因为童话故事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手法,通常会把善与恶极端化,这些都恰好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情感体验能够在童话故事中得到极大满足。另外,幼儿对于故事的喜爱有明显的性别区分:女孩比较喜爱能够表达细腻情感的故事,如《芭比娃娃》、《白雪公主》等。男孩则比较喜欢具有男性色彩的故事,如《小王子》、《猪猪侠》等。因此家长在独自给孩子选择故事时应注意性别特点,要结合孩子自身的兴趣来提供故事。
(二)幼儿的表现
前面的调查中有63.9%的家长选择在孩子睡前讲述故事,而孩子在睡前故事中表现为“安静倾听,很快睡着”的有10.4%;有45%的家长认为孩子对于故事有很强的兴趣,当一个故事讲完后会要求家长继续讲,而家长则一般会将故事复述一遍或继续讲述新的故事。另外,41.1%的幼儿会边听边问,包括故事里听不懂的部分,要求家长为其解释;故事中为什么会出现该情境,如“为什么小白兔没有找到萝卜?”
(三)家庭背景与亲子共读的关系
1.家长职业与亲子共读。
所调查家长的职业中以企业员工和自由职业居多,教师只占10.7%,教师对故事的认知显然要多于其他职业的家长。教师倾向于长期有规律地给幼儿讲述故事,而企业员工和自由职业的家长对幼儿讲故事则显得较为随意。
教师和公务员对于孩子教育投入的精力远大于其他类型的家长,相对而言,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更大,他们更多地选择在自己有空闲时为孩子讲故事。自由职业的家长因为工作的不固定性导致较难有规律地进行亲子共读,因此,“只是偶尔有兴致就讲”的比例最高。
2.家庭收入与亲子共读。
家庭收入不同对于故事读物的购买力也不同。调查中发现选择每半个月为孩子购买一次读物的家长的月收入为8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家长则更多选择一个月或半年为孩子购买一次读物。家庭收入是幼儿进行故事阅读的支持性因素,能够有效保障幼儿持续进行故事阅读。在各收入类型的家庭中家长选择“随时”为孩子购买读物的比例都最高,但“随时”也意味着不确定、很随意,并不能真正确保孩子随时都能满足对故事的需求。
3.家长学历与亲子共读。
家长受教育程度越高就会越加注意读物的选择方式。调查中发现学历越高的家长,会越注重和孩子协商,这说明家长意识到要充分听取孩子的需求及意见。因为幼儿才是故事阅读的主体,才是亲子共读中的主要获益者,所以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故事读物时应以幼儿为主体,在交流中及时帮助他们学习自身感兴趣的事物。
家长的学历层次也影响到亲子共读的频率。学历越高的家长越注意有规律地为孩子讲述故事,一般都会选择每天在幼儿睡前讲故事。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的家长则比其他家长在故事讲述上具有更多的偶然性,27.7%的家长只是在偶尔有兴致时给孩子讲故事,而具有硕士及博士学位的家长则很少具有这样的偶发性。 (四)家长对讲述故事的认识
家长对幼儿故事讲述的认识往往决定了其对幼儿故事讲述的参与度。76.8%的家长认为很有必要参与幼儿故事讲述,22.1%的家长是应幼儿要求而定。整体而言,故事讲述是受家长重视的,对幼儿语言与想象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
家长对于讲述故事意义的认识
另外,从表中可以看出家长更多关注的是故事讲述对幼儿阅读兴趣、语言表达能力、知识面、激发兴趣、增进情感等方面的作用。这表明家长对于故事讲述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与认可,也有部分家长意识到故事讲述对于亲子交往的重要性。
(五)故事讲述中家园合作情况
1.从幼儿的角度。
50.4%的幼儿“经常”向家人分享其在幼儿园里所听的故事,“偶尔”的占28.6%,“看孩子的心情”的占16.8%,“几乎没有”的占4.3%。其次,通过访谈得知幼儿很少向同班幼儿讲述从家里听到的故事。综合幼儿在园中与家庭中的表现,发现二者差距显著,这是因为幼儿园的教学中会经常要求幼儿向家长讲述在园所学所听的故事,而家长在这方面就不会有明显的意识。
2.从家长的角度。
公办园中84.1%的家长回答幼儿园“经常”在诸如家长会等与家长接触的场合中建议多给孩子讲故事,回答“偶尔”的只有15.2%,“几乎没有”只有0.06%;民办园中的“经常”只占到67.2%,“偶尔”和“几乎没有”的却分别上升到29.3%和3.4%。即公办园和民办园在建议家长给孩子讲故事上存在显著差异,民办园应该更进一步学习借鉴公办园的家园互动模式。
在实际中发现,幼儿园很少开展以故事讲述为主的亲子活动,教师很少在活动中邀请幼儿家长为所有幼儿讲述故事。家长经常参与幼儿园的故事讲述活动既可以提高家长的故事讲述水平,也可以为其他幼儿树立榜样,激励其他幼儿家长也积极开展讲故事活动。
3.从幼儿教师的角度。
教师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有时需要家长的配合,希望家长给幼儿讲述相关故事。大部分家长都能够认真配合,为幼儿讲述故事。另外,教师普遍认为家长应多参与幼儿故事讲述活动,这会有利于幼儿语言、想象力、经验、认知的发展以及阅读习惯的养成。幼儿园教师也建议家长:在为孩子提供故事资料时应多注重经典绘本和无字书的选取;闲暇时应多看相关育儿书籍或者儿童教育节目,便于更加充分了解幼儿的世界。
四、讨论与启示
(一)家长对于故事讲述必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家长对于故事讲述必要性持有很高的认同感,但多数家长由于工作以及家庭事务的影响,使参与故事讲述具有随意性,更多的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甚至草草了事。有的家长为了省事,让孩子观看动画娱乐视频的时间远多于阅读或讲述故事,这正如有的家长所说:“缺少与孩子的交流”。我们强烈建议家长要积极认同“以后要多给孩子讲述故事”,幼儿园有责任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科学的亲子共读观。
(二)教师与幼儿园对家长的建议很关键
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表现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公办园指导家长亲子共读的意识更强,公办园家长参与幼儿故事讲述的认识也相对较高。在幼儿园这种具有计划性、引导性以及某种程度上的“强制性”的家庭指导建议中,家长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亲子共读的习惯,对幼儿有规律的阅读有很大的帮助,因而家长也需要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教师对于家长的建议也是家园合作的一部分,而教师也离不开家长的信息反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家长的讲述方式至关重要
激发幼儿的兴趣,对于家庭亲子阅读的开展活动具有决定性意义。对此,家长们普遍认为只有在讲述故事时投入符合故事情节的情感,才能让孩子乐于听故事,渐渐喜欢上故事并养成阅读的习惯,才能通过故事活动促进孩子的发展。亲子活动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是与幼儿互动,主要表现为家长能耐心认真对待幼儿在故事中的提问。深入的讨论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幼儿深入探索的欲望与习惯。无论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或是家长,都应明确故事讲述活动不单单是发展幼儿某一方面的能力,更是促进其多方面能力的提高,更不能停留在通过故事讲述帮助幼儿识字与朗诵的片面认识中。因此,家长在故事讲述中应结合孩子的特点和喜好来设计讲述方式,这样将会大大增强孩子参与亲子共读的兴趣与需求。
(四)家长参与故事讲述能极大增进亲子情感
在调查中发现家长对于故事讲述活动体会最深的一点是在看到孩子语词、表达、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增进自己与孩子的感情。由于在家庭中父亲与孩子接触的机会总体上要少于母亲,长此以往只会疏远父亲与孩子的关系,为幼儿讲述故事就不失为一个可以迅速拉近与孩子关系的有效方法。
早期阅读一直倍受学前教育界重视,我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就提到“小孩子喜欢听故事,所以幼稚园要讲故事”,同时说明讲故事可以达到“使儿童愉快、学习语言、涵养性情、增进知识、引起儿童想象、陶冶嗜好、增进友谊、抑制恶感、培养发表能力、随机应变”的目的。由于孩子早年主要在家庭中生活,近年来,专家学者们越来越注重亲子共读的重要意义。基于此,我们在合肥市开展亲子共读情况的调查,以期为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及如何指导家庭的早期阅读提供新的思路和做法。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
(一)问卷法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式,对合肥市四所不同类型幼儿园(公办及民办、普通及一类园)的幼儿家长抽取样本共360名,即小中大各取一个班,每班30名幼儿家长。回收问卷295份,有效问卷280份。问卷包括家长信息、家长故事讲述频率、方式、时间、图书选择、家长对于讲述故事的认识、幼儿在讲述时的表现、家园合作情况等八大类22个问题。回答方式包括单选式、多选式、描述式三类。
(二)访谈法
为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我们还设计了访谈提纲,对部分幼儿、家长以及教师进行访谈。具体做法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公办、民办园各1所,在每年龄班抽取10名幼儿、5名家长、1名教师。在对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其对家长参与幼儿故事讲述的认识,为指导家长更有效地参与亲子共读提供依据。
三、亲子共读现状
(一)家长的表现
1.讲述方式。
在亲子共读中,70.7%的家长会带着问题和孩子讨论,56.1%的家长则会声情并茂地讲述。我们也通过访谈60名幼儿去了解父母讲故事的方式,63.3%的家长是拿着书讲故事,39%的父母在给幼儿讲述故事时有角色声音的变化。
我们从中看到了父母的努力,但讲故事时重在让幼儿在听讲中有思考、表达和想象,而非仅仅将其看作任务。所以父母首先要真正融入故事,通过声音和表情动作的丰富变化来展示故事,这样才能感染和吸引幼儿;同时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疑惑,并与之认真讨论,帮助幼儿拓展经验。家长也应积极探索讲述方式,避免单一枯燥。如可以生动地模仿动物角色;可与孩子相互讲述。还要避免一味道德说教,故事讲述更多是满足幼儿内心的需求,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2.讲述时间。
更多家长在睡前给孩子讲故事,占63.9%,选择在幼儿闲暇时的占18.6%。这意味着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睡前听故事已形成习惯。
另据访谈得知,家长因“工作太忙,没时间”和“工作太累,没精力”而较少讲故事的分别占47%和25%。不少家庭存在这样的情况:父母工作繁忙,不能满足孩子对故事讲述的需求,缺乏亲子之间的交往。
3.图书选择。
家庭中幼儿喜欢的故事类型中“引进绘本”达到55.4%,其次是“经过动画片改编的故事”和“国外童话故事”,分别达到49.6%和42.9%。访谈中进一步了解到幼儿喜欢童话故事,因为童话故事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手法,通常会把善与恶极端化,这些都恰好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情感体验能够在童话故事中得到极大满足。另外,幼儿对于故事的喜爱有明显的性别区分:女孩比较喜爱能够表达细腻情感的故事,如《芭比娃娃》、《白雪公主》等。男孩则比较喜欢具有男性色彩的故事,如《小王子》、《猪猪侠》等。因此家长在独自给孩子选择故事时应注意性别特点,要结合孩子自身的兴趣来提供故事。
(二)幼儿的表现
前面的调查中有63.9%的家长选择在孩子睡前讲述故事,而孩子在睡前故事中表现为“安静倾听,很快睡着”的有10.4%;有45%的家长认为孩子对于故事有很强的兴趣,当一个故事讲完后会要求家长继续讲,而家长则一般会将故事复述一遍或继续讲述新的故事。另外,41.1%的幼儿会边听边问,包括故事里听不懂的部分,要求家长为其解释;故事中为什么会出现该情境,如“为什么小白兔没有找到萝卜?”
(三)家庭背景与亲子共读的关系
1.家长职业与亲子共读。
所调查家长的职业中以企业员工和自由职业居多,教师只占10.7%,教师对故事的认知显然要多于其他职业的家长。教师倾向于长期有规律地给幼儿讲述故事,而企业员工和自由职业的家长对幼儿讲故事则显得较为随意。
教师和公务员对于孩子教育投入的精力远大于其他类型的家长,相对而言,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更大,他们更多地选择在自己有空闲时为孩子讲故事。自由职业的家长因为工作的不固定性导致较难有规律地进行亲子共读,因此,“只是偶尔有兴致就讲”的比例最高。
2.家庭收入与亲子共读。
家庭收入不同对于故事读物的购买力也不同。调查中发现选择每半个月为孩子购买一次读物的家长的月收入为8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家长则更多选择一个月或半年为孩子购买一次读物。家庭收入是幼儿进行故事阅读的支持性因素,能够有效保障幼儿持续进行故事阅读。在各收入类型的家庭中家长选择“随时”为孩子购买读物的比例都最高,但“随时”也意味着不确定、很随意,并不能真正确保孩子随时都能满足对故事的需求。
3.家长学历与亲子共读。
家长受教育程度越高就会越加注意读物的选择方式。调查中发现学历越高的家长,会越注重和孩子协商,这说明家长意识到要充分听取孩子的需求及意见。因为幼儿才是故事阅读的主体,才是亲子共读中的主要获益者,所以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故事读物时应以幼儿为主体,在交流中及时帮助他们学习自身感兴趣的事物。
家长的学历层次也影响到亲子共读的频率。学历越高的家长越注意有规律地为孩子讲述故事,一般都会选择每天在幼儿睡前讲故事。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的家长则比其他家长在故事讲述上具有更多的偶然性,27.7%的家长只是在偶尔有兴致时给孩子讲故事,而具有硕士及博士学位的家长则很少具有这样的偶发性。 (四)家长对讲述故事的认识
家长对幼儿故事讲述的认识往往决定了其对幼儿故事讲述的参与度。76.8%的家长认为很有必要参与幼儿故事讲述,22.1%的家长是应幼儿要求而定。整体而言,故事讲述是受家长重视的,对幼儿语言与想象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
家长对于讲述故事意义的认识
另外,从表中可以看出家长更多关注的是故事讲述对幼儿阅读兴趣、语言表达能力、知识面、激发兴趣、增进情感等方面的作用。这表明家长对于故事讲述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与认可,也有部分家长意识到故事讲述对于亲子交往的重要性。
(五)故事讲述中家园合作情况
1.从幼儿的角度。
50.4%的幼儿“经常”向家人分享其在幼儿园里所听的故事,“偶尔”的占28.6%,“看孩子的心情”的占16.8%,“几乎没有”的占4.3%。其次,通过访谈得知幼儿很少向同班幼儿讲述从家里听到的故事。综合幼儿在园中与家庭中的表现,发现二者差距显著,这是因为幼儿园的教学中会经常要求幼儿向家长讲述在园所学所听的故事,而家长在这方面就不会有明显的意识。
2.从家长的角度。
公办园中84.1%的家长回答幼儿园“经常”在诸如家长会等与家长接触的场合中建议多给孩子讲故事,回答“偶尔”的只有15.2%,“几乎没有”只有0.06%;民办园中的“经常”只占到67.2%,“偶尔”和“几乎没有”的却分别上升到29.3%和3.4%。即公办园和民办园在建议家长给孩子讲故事上存在显著差异,民办园应该更进一步学习借鉴公办园的家园互动模式。
在实际中发现,幼儿园很少开展以故事讲述为主的亲子活动,教师很少在活动中邀请幼儿家长为所有幼儿讲述故事。家长经常参与幼儿园的故事讲述活动既可以提高家长的故事讲述水平,也可以为其他幼儿树立榜样,激励其他幼儿家长也积极开展讲故事活动。
3.从幼儿教师的角度。
教师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有时需要家长的配合,希望家长给幼儿讲述相关故事。大部分家长都能够认真配合,为幼儿讲述故事。另外,教师普遍认为家长应多参与幼儿故事讲述活动,这会有利于幼儿语言、想象力、经验、认知的发展以及阅读习惯的养成。幼儿园教师也建议家长:在为孩子提供故事资料时应多注重经典绘本和无字书的选取;闲暇时应多看相关育儿书籍或者儿童教育节目,便于更加充分了解幼儿的世界。
四、讨论与启示
(一)家长对于故事讲述必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家长对于故事讲述必要性持有很高的认同感,但多数家长由于工作以及家庭事务的影响,使参与故事讲述具有随意性,更多的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甚至草草了事。有的家长为了省事,让孩子观看动画娱乐视频的时间远多于阅读或讲述故事,这正如有的家长所说:“缺少与孩子的交流”。我们强烈建议家长要积极认同“以后要多给孩子讲述故事”,幼儿园有责任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科学的亲子共读观。
(二)教师与幼儿园对家长的建议很关键
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表现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公办园指导家长亲子共读的意识更强,公办园家长参与幼儿故事讲述的认识也相对较高。在幼儿园这种具有计划性、引导性以及某种程度上的“强制性”的家庭指导建议中,家长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亲子共读的习惯,对幼儿有规律的阅读有很大的帮助,因而家长也需要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教师对于家长的建议也是家园合作的一部分,而教师也离不开家长的信息反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家长的讲述方式至关重要
激发幼儿的兴趣,对于家庭亲子阅读的开展活动具有决定性意义。对此,家长们普遍认为只有在讲述故事时投入符合故事情节的情感,才能让孩子乐于听故事,渐渐喜欢上故事并养成阅读的习惯,才能通过故事活动促进孩子的发展。亲子活动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是与幼儿互动,主要表现为家长能耐心认真对待幼儿在故事中的提问。深入的讨论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幼儿深入探索的欲望与习惯。无论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或是家长,都应明确故事讲述活动不单单是发展幼儿某一方面的能力,更是促进其多方面能力的提高,更不能停留在通过故事讲述帮助幼儿识字与朗诵的片面认识中。因此,家长在故事讲述中应结合孩子的特点和喜好来设计讲述方式,这样将会大大增强孩子参与亲子共读的兴趣与需求。
(四)家长参与故事讲述能极大增进亲子情感
在调查中发现家长对于故事讲述活动体会最深的一点是在看到孩子语词、表达、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增进自己与孩子的感情。由于在家庭中父亲与孩子接触的机会总体上要少于母亲,长此以往只会疏远父亲与孩子的关系,为幼儿讲述故事就不失为一个可以迅速拉近与孩子关系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