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法治建设的核心命题及路径重构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zh508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场域,乡村法治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回顾我国乡村法治建设历程,厘清乡村法治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理性思考乡村法治建设的新使命、新内涵和新场域,对推进乡村法治建设的路径变革与重构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应构建在党的领导下强化乡村居民法治主体地位、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良法善治的乡村法治建设路径.同时,加快乡村法治建设,实现广阔乡村地区的法治脱贫,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巩固脱贫攻坚的胜利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
其他文献
鸟纹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的重要主题,本文在已有的对庙底沟类型写实和简化鸟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鸟”是鸟纹的重要表现方式,源自庙底沟类型对鸟在鱼体内转化状态的表现,被图案化后,成为独立的主题.“对鸟”主题形式多样,流传范围广,延续时间长,本文对其进行了类型学分析,并初步梳理了其发展演变脉络,有助于从彩陶图像内涵的层面上,深入认识庙底沟类型彩陶影响的内容实质.
两汉时期,江淮地区汉墓中常见一种以整段木材刳成的“整木棺”.西汉早期整木棺出现于江淮东部的扬州、淮安、天长等地区,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则扩散至连云港、六安、盐城、六合、蕲春等地区.通过梳理整木棺的时空分布,并结合其制作工艺、材质、装饰、墓主人、随葬品等信息,可以发现大一统汉帝国背景下的整木棺是受到先秦越人独木棺、船棺影响并与江淮本地传统葬具相结合的产物,它因汉初吴国与东瓯、闽越的密切交流而出现,又随着西汉中期越人的内迁扩展到整个江淮地区.
近年来,徐州地区出土一批刻有“兰锜图”的画像石,上面刻画了刀、剑、矛、铍、铩、戈、戟、殳、鋋、叉、弓、弩、钩镶、盾牌等各种兵器.结合文献、出土兵器实物和汉画像石中的“比武图”,可以看出汉代的兵器种类以及使用方法.这批材料多数是首次公布,为研究汉代兵器制度提供了新的图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