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访谈》的社会心理疗治功能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c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央视《心理访谈》是我国第一档现场个案访谈的心理栏目,是在我国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重重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通过对各种情感境况、心理问题的记录、揭示和疏导,发挥了其心理疗治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心理访谈》 社会转型 心理疗治 功能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社会转型期,人们传统的社会角色、社会关系等发生巨大变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使人们常常处于一种高度失衡状态,负面情绪不断积累,产生了诸多的心理困惑。
  2004年底,出于服务大众心理健康的目的,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倾心打造了一档大型日播心理栏目《心理访谈》。栏目每期约20分钟,以现场个案访谈为表现形式,有时会插播一些外拍镜头或场景模拟等背景短片。栏目现场一般由当事人、主持人和心理专家组成。其中,当事人讲述其心理困惑和矛盾,心理学专家则从心理学的角度,帮助人们认知自己的情绪、心理和行为,以预防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的积累爆发。如今,该栏目已走过7年征程,在疗治现代社会心理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
  一、提供倾诉空间,满足情感宣泄需求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困惑和情感问题不断积聚,需要有一个宣泄和疏导的渠道。而事实上,由于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尚不健全,且求助的对象数量又十分庞大,人们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这样就很容易聚集成为危及社会的巨大能量。针对这种现状,《心理访谈》充分利用电视的传播优势,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敞开心扉、打开心结的平台。
  在栏目的演播室里,当事人、主持人和专家构成了一个人际交流场。通过电视短片叙述和当事人个人表达,专家、主持人参与意见共同完成宣泄过程。其中,电视短片用镜头和解说还原当事人所处的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下的情感状态;当事人主动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讲述矛盾事件的来龙去脉。当然,当事人并非个个都善于表达情感,都愿意在追光灯下呈现自己记忆中伤痛的部分。这时,《心理访谈》的主持人和心理专家就会利用他们的意见参与,营造一种温馨、平和、亲切的交流氛围,恰如其分的引导宣泄的过程。
  如节目《杜奕衡:告慰天堂的父母》中,正是在主持人和专家的关切下,当事人才娓娓讲述了从事演员替身工作的艰辛苦闷,并表达了对离世双亲的愧疚之情。接着,心理咨询师雷明运用心理学的“空椅对话”理论,让当事人将椅子上的花比作父母,倾吐思念之情。宣泄过程中,当事人掩饰不住激动的情绪、悔恨的心态和真实的泪水。再如节目《拿什么爱你,我的父亲》中,鉴于当事人与父亲平时交流太少,积压在心底的情感太多,以致在得知父亲患有晚期肺癌后,编导电影《我的父亲》来纪念的热情和冲动过于强烈。心理专家杨凤池就让当事人将其作为靶子,痛痛快快地把对父亲所有的爱、所有想说的话放开说出来,并鼓励当事人在现场大声地对父亲说出了“我爱你”。正是通过这样的诉说,当事人面临突变时错综复杂的心理痛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为调整情绪、解决问题提供了契机。
  二、加强心理疏导,进行心理创伤治疗
  从栏目的理念角度来说,《心理访谈》定位于心灵服务,展现的除了情感的宣泄,还有心理专家理性的分析与指导。这也是电视栏目所营造的宣泄平台与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流相比的优势所在。在栏目心理疗治过程中,心理专家尤其关注人的心理创伤方面。
  心理创伤通常指日常生活中的与精神状态相关的负性影响,常由躯体伤害或精神事件所导致,它可以以事件的当事人为载体,但也可能因目睹事件而诱发。走进《心理访谈》的当事人大多是较长时间受心理问题困扰的,而且很大一部分与成长过程中伴随的心理创伤有关,还有的当事人是遭受突如其来的变故或心理创伤,超越了心理承受底线。对此,心理专家往往借助于心理测试、行为观察实验、角色扮演、心理游戏等手段,切中肯綮地剖析当事人心理因素的深入性和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并给予指导和建议,对当事人郁结已久的心理创伤进行疏导、化解。
  如节目《请别抛弃我》中,杨女士17岁的女儿海燕从三年前开始,只要一提上学,就会出现呕吐等奇怪的症状。心理专家杨凤池通过与海燕的现场交流,分析当事人行为背后的动机、目的以及心理感受,了解她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发现海燕有一种强烈的被抛弃感,这与其在学校常受同学欺负的创伤性事件,以及母女之间的交往模式有很大关系。于是,专家在现场为母女做了进一步的沟通练习,直观地告诉了母亲合适的沟通模式。再如《我是“丑女”》节目,讲述了当事人因容貌问题导致婚姻、工作不愉快,进而想卖肾整容的故事。心理专家施钢就利用看图说话作为辅助手段,分析了当事人是因为从小与姐姐的“对比效应”,使“丑”在心里扎了根。再通过形体表演和“理性情绪疗法”,引导当事人自己作出判断:如果自己不去负面放大主观判断,就不会导致愁苦情绪。最后通过解析心理学研究中的微表情,建议当事人多微笑,利用心理整容。
  三、解读典型个案,提供公共心理咨询
  从栏目形态来看,《心理访谈》是以个案故事为导入线索的。而任何个案都具有共性和个性,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心理访谈》注重个案所体现出的某种共性,即典型性特征。栏目针对人们普遍遇到的各种心理困境来选材,力图体现公众普遍关心、带有共性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观众能通过栏目实现对一些问题的认同,从别人的经验里确认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同,并借此求得自身情感的平衡。
  此外,心理专家注重深度解析个案的社会背景,向社会心理的纵深层次挖掘。这样,整个节目就不只是在讲个人的经历,而是通过专家的权威分析,让很多与当事人有类似经历或困惑的人能够从中受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访谈》为广大观众提供了公共心理咨询,普及了心理健康的科学知识。
  如节目《弟弟,姐姐好想你》,通过讲述父母离异后姐弟分离的个案故事,分析了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巨大影响。专家建议父母一定要用合适的方式告诉孩子离婚原因,如果传递信息不当,就会造成孩子对父亲或母亲的怨恨,不利于孩子成长。再如《双面逆子》中,通过一个啃老族的命运,专家建议父母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一方面要放手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让他们自我成长,另一方面要进行挫折教育,不能溺爱孩子。通过这些家常的心理话题和观众的现身说法,栏目以点对点的服务达到了点对面的效果,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个案分析的价值和意义。
  四、关注家庭问题,倡导健康家庭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维系婚姻家庭的纽带,已由外在的经济与舆论等方面的制约变为内在家庭成员之间情感上的吸引。可以说,当今的家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来自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包括夫妻之间对爱情的忠贞,对子女的养育,对父母的赡养等道德责任。然而,责任感归根究底是一种源于个体自身的约束力,并没有确切的评判标准。这也就导致了现代家庭危机频出。
  《心理访淡》栏目致力于倡导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涉及的话题很多都是关于婚恋家庭的内容。如节目《遭遇家暴丈夫》,讲述了一对在婚姻十字路口徘徊的夫妻,丈夫讨厌妻子自作主张时表现出的自信情绪,妻子忍受不了丈夫过分的施暴行为。专家在现场进行分析后,得知双方是网恋认识,在现实生活中都不能用语言正确地表达自己,因此矛盾不断。最后建议他们继续网络交流,尝试恢复感情,不要匆忙决定婚姻的走向。再如《亲母后妈》中,10岁小女孩因养母遭遇车祸,无力供其继续上学,她却宁愿辍学,也不愿回到亲生父母身边,表现出对生母的惊慌、恐惧。节目通过细致的采访后,帮助小女孩找到了一所免费接收其就读的小学,并就收养家庭如何告诉孩子身世问题提出了建议。
  可以说,当事人在参加节目的过程中,不良情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并在专家的指导下理性地思考家庭问题。而收看节目的观众也能在情感共鸣中获得启迪,学会多与家庭成员沟通,建立和谐健康的家庭关系。
  五、解读社会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分化加剧,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个体或群体将自己的利益得失与他人或群体进行比较,容易产生相对剥夺感和心理失衡,最终引发仇富、社会对抗、暴力事件等。如果没有及时对危机事件当事人进行干预,将会长期影响个体的情绪和行为,给社会和谐埋下隐患。
  《心理访谈》栏目就注重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当今社会问题,帮助公众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如针对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心理访谈》从5月22日开始,连续制作播出了6期节目《关注地震之后的心理救援》。5月28日开始,又推出特别节目《重建心灵家园》系列,关注有关系丧失、肢体丧失的灾区幸存者等,运用心理学的方式帮助他们恢复自我认知和行为能力。还有关注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等系列节目,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心理压力进行了心理矫正和引导。正如该栏目主编周凌所说,这档栏目开办的主要目的就是从心理上帮助大家解决生活当中的困难和难题,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告诉观众如何去缓解工作当中的压力,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当中的矛盾,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起一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自《心理访谈》开播后,其始终定位于心灵服务,抓住“心理疗治”这一社会稀缺资源,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心理宣泄的平台,而且深入到人们的内心深处,指导解决心理健康的深层次问题,充分体现了栏目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①吴国平,《提供心灵服务 关注入生幸福——央视〈心理访谈〉栏目的创作理念》,《当代电视》,2005(2)
  ②施琪嘉:《创伤心理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③柳中权,《重构中国现代家庭伦理道德体系刍议》,《城市问题》,1998(5)
  ④心理访谈官网,http://cctv.cntv.cn/lm/xinlifangtan/
  (作者:湖北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学2010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为全面掌握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在我县的流行趋势,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自1997-2001年对该病进行了连续5年的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艾滋病的严重危害不仅在于致死性和难以治愈,其潜伏期长和无明显症状更导致它的隐蔽传播和快速蔓延.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主要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省流行有明显的周期性,每3-5年一次小流行,8-10年一次大流行,流行年优势菌群
【摘要】在互联网迅猛发展、视频网站如火如荼的今天,众多专业人士预言电视台将日薄西山,建立网络电视台成为传统电视台在时代冲击下选择的救命稻草。本文认为传统电视台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建设网络电视台、发展网络电视。  【关键词】网络电视台 传统电视台 网络视频     对许多球迷来说,苦守体育频道观看赛事转播已成为历史,电脑已然成为他们观看世界杯的更好选择。2010年南非世界杯时,通过享有中国大陆地区独家
生殖支原体(Mg)由于培养时间长,影响因素多,因此,培养成功率不高.Mg与人类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主要得益于DNA杂交和PCR基因扩增技术的问世.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对高糖和(或)缺氧状态下体外共同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和Mueller细胞活力以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的影响,并
2002年4-10月份,我们对14种527份海产品进行检测,探讨海产品中气单胞菌的分布与消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摘要】个性是播音、主持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是播音主持的一个高级阶段。本文从播音主持个性的定义出发,归纳总结了影响个性的三个因素,并提出了培养个性风格的不同方法。  【关键词】播音 主持 个性  个性是艺术世界里一种特有的风格和独特的魅力。播音主持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无疑需要展现出独特的个性。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有个性的播音、主持风格,这也是我们播音、主持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