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信贷融资难却一直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具体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机制与政府推动的双重作用下,中小企业迅速成长,数量增多,活力增强,素质提高,已成为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和催生产业的重要力量。然而,在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融资难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1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近年尤为明显,突出表现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增加、承贷能力下降,三角债侵占流动资金、金融服务不足,资金缺乏是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 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近年来伴随着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需求下降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中小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恶化,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海啸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明显。
1.2 直接融资渠道不通畅。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尚未建立,虽然开设了中小企业板块,但上市融资的标准并不低,而且去年以来发行审核速度缓慢,发行市盈率降低,境外市场不振,影响企业海内外上市融资,从而使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额大幅减少。
1.3 中小企业先天不足。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财力规范性、经营管理水平、从业人员素质、抗风险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土地、房产等可抵押物少,不利于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
1.4 信用体系还不健全。企业与资金提供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或其他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难以获得融资支持。
1.5 金融机构配套服务未跟上。由于中小企业贷款笔数多、金额小、收益低、担保困难,单位贷款额的管理成本高且风险较大,造成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慎贷”。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虽然有的银行制定了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的总体指导意见,但相关配套政策及细化措施并未出台,缺乏专门的适应小企业特点的评级和审批制度。
2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2.1 提高中小企业自身实力和管理 中小企业要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努力寻找企业在市场发展中的位置。对于中小企业本身来说,应积极推进公司治理进程;建立完善的法人经营理念;确界定产权,理顺内部关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面向市场,生产有市场、有竞争能力的产品,提高企业自身技术含量,获得较好的盈利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同时,要充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加强生产、经营、销售管理;确保企业各项活动和财务收支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断完善财务制度,改善财务状况,提供真实、合法的财务报告;保护企业资金的安全完整,保证其保值和增值,合法经营管理,减少舞弊和违法行为;增强信用意识,主动还款,使中小企业管理规范、运作高效,使金融机构有充分理由相信其发展前途,有能够偿债的信用基础,从而愿意为其融资。
2.2 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 通过新建地区性中小银行和完善现有银行的功能,来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组织体系,是强化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组织保证。
地区性中小银行对当地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家的人品和能力等,具有信息优势,因此在为地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上,具有比较优势。
当前,必须打破“金融机构越大越好”的思维定式,积极探索建立社区银行、小额农贷机构等小型金融组织,尽快推出《放贷人条例》,加快民间借贷合法化和阳光化的步伐。事实上,中国目前最缺的就是“谁出资,谁管理、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真正的社区金融组织。
2.3 为中小企业定做融资产品,推动金融创新 成功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服务,关键在于不能把过去传统企业贷款管理模式,照搬到中小企业贷款上来,而要用全新的理念、方式和经营模式来做:
一是积极开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贷款品种,如仓单质押贷款、货权质押贷款、商铺经营权质押贷款、银票质押担保贷款、信用证担保贷款、企业法人周转经营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
二是引入自然人担保、大股东担保等担保方式,解决中小企业不动产抵押不充分的难题。
三是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不同的个性化融资产品,适当降低融资门槛。例如,对发展初期的小企业,只要能够提供足够的抵押质押担保,可以不进行评级授信,直接提供贷款;对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小企业,则制定适合其特点的客户评级办法,按级给予相应的金融服务;而对于财务信息比较充分、信用记录较好的中型企业,在进行信用评级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以充分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2.4 完善担保运行机制,促进中小企业担保信用体系健康发展 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的通行做法。目前,世界上已有半数国家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而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才刚刚起步,目前特别需要在担保运行机制上有所突破:
一是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担保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代偿问题难以避免。仅靠担保机构微薄的保费收入,很难弥补可能发生的代偿损失。各级财政应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建立信用担保风险补偿基金,作为担保机构的代偿坏账补助,使担保行业承担的社会贡献与政府扶持力度相一致。对此,广东、上海等省市已经作出了尝试,但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二是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制度。设立再担保基金,用于对民营担保机构的资金扶持,提高信用担保机构运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帮助其分散经营风险。
三是从政策层面上,鼓励各种经济成分的资本参与担保公司投资,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
四是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应免征营业税。
2.5 探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可行融资组合,为融资多元化探索有效途径 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要经历一个生命周期,该周期与其研制和生产的产品周期、及随之产生的新行业周期之间,存在明显的同步关系。
一是种子期的融资模式。在此阶段,内部融资先于外部融资,可通过出售使用效率不高的资产来获得必要资金,采用附有购买选择权的租赁方式租用资产;同时,灵活机动地争取其他外部资金,其中风险投资是最佳融资选择。
二是成长期的融资模式。此阶段要力争金融机构的贷款;同时,创业投资、融资租赁在此扩张时期,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比如,通过融资租赁的经营方式,用少量资金取得所需的先进技术设备,然后边生产、边还租金,达到加速投资、扩大再生产的目的。
三是成熟期的融资模式。可广泛利用资本运作的方式获取资金。
四是衰退期的融资模式。这一时期,要力争在证券市场上获取资金。此时,企业提供的产品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市场需求,利润率开始下降。企业可通过出卖商誉、与其他企业联合或被兼并收购等方式,获取股本套现,并开始新一轮创业。可通过在证券市场发行债券或股票筹集资金;同时积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沟通,努力争取企业二次创业期的早日到来。
总之,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群体,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中小企业面临资金瓶颈、遭遇“严冬”考验的情况下,中国金融业应该积极作为,不仅要推出各种政策措施,而且要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对中小企业予以坚决有力的支持。惟其如此,才能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御寒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机制与政府推动的双重作用下,中小企业迅速成长,数量增多,活力增强,素质提高,已成为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和催生产业的重要力量。然而,在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融资难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1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近年尤为明显,突出表现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增加、承贷能力下降,三角债侵占流动资金、金融服务不足,资金缺乏是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 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近年来伴随着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需求下降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中小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恶化,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海啸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明显。
1.2 直接融资渠道不通畅。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尚未建立,虽然开设了中小企业板块,但上市融资的标准并不低,而且去年以来发行审核速度缓慢,发行市盈率降低,境外市场不振,影响企业海内外上市融资,从而使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额大幅减少。
1.3 中小企业先天不足。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财力规范性、经营管理水平、从业人员素质、抗风险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土地、房产等可抵押物少,不利于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
1.4 信用体系还不健全。企业与资金提供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或其他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难以获得融资支持。
1.5 金融机构配套服务未跟上。由于中小企业贷款笔数多、金额小、收益低、担保困难,单位贷款额的管理成本高且风险较大,造成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慎贷”。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虽然有的银行制定了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的总体指导意见,但相关配套政策及细化措施并未出台,缺乏专门的适应小企业特点的评级和审批制度。
2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2.1 提高中小企业自身实力和管理 中小企业要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努力寻找企业在市场发展中的位置。对于中小企业本身来说,应积极推进公司治理进程;建立完善的法人经营理念;确界定产权,理顺内部关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面向市场,生产有市场、有竞争能力的产品,提高企业自身技术含量,获得较好的盈利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同时,要充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加强生产、经营、销售管理;确保企业各项活动和财务收支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断完善财务制度,改善财务状况,提供真实、合法的财务报告;保护企业资金的安全完整,保证其保值和增值,合法经营管理,减少舞弊和违法行为;增强信用意识,主动还款,使中小企业管理规范、运作高效,使金融机构有充分理由相信其发展前途,有能够偿债的信用基础,从而愿意为其融资。
2.2 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 通过新建地区性中小银行和完善现有银行的功能,来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组织体系,是强化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组织保证。
地区性中小银行对当地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家的人品和能力等,具有信息优势,因此在为地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上,具有比较优势。
当前,必须打破“金融机构越大越好”的思维定式,积极探索建立社区银行、小额农贷机构等小型金融组织,尽快推出《放贷人条例》,加快民间借贷合法化和阳光化的步伐。事实上,中国目前最缺的就是“谁出资,谁管理、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真正的社区金融组织。
2.3 为中小企业定做融资产品,推动金融创新 成功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服务,关键在于不能把过去传统企业贷款管理模式,照搬到中小企业贷款上来,而要用全新的理念、方式和经营模式来做:
一是积极开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贷款品种,如仓单质押贷款、货权质押贷款、商铺经营权质押贷款、银票质押担保贷款、信用证担保贷款、企业法人周转经营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
二是引入自然人担保、大股东担保等担保方式,解决中小企业不动产抵押不充分的难题。
三是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不同的个性化融资产品,适当降低融资门槛。例如,对发展初期的小企业,只要能够提供足够的抵押质押担保,可以不进行评级授信,直接提供贷款;对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小企业,则制定适合其特点的客户评级办法,按级给予相应的金融服务;而对于财务信息比较充分、信用记录较好的中型企业,在进行信用评级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以充分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2.4 完善担保运行机制,促进中小企业担保信用体系健康发展 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的通行做法。目前,世界上已有半数国家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而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才刚刚起步,目前特别需要在担保运行机制上有所突破:
一是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担保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代偿问题难以避免。仅靠担保机构微薄的保费收入,很难弥补可能发生的代偿损失。各级财政应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建立信用担保风险补偿基金,作为担保机构的代偿坏账补助,使担保行业承担的社会贡献与政府扶持力度相一致。对此,广东、上海等省市已经作出了尝试,但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二是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制度。设立再担保基金,用于对民营担保机构的资金扶持,提高信用担保机构运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帮助其分散经营风险。
三是从政策层面上,鼓励各种经济成分的资本参与担保公司投资,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
四是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应免征营业税。
2.5 探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可行融资组合,为融资多元化探索有效途径 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要经历一个生命周期,该周期与其研制和生产的产品周期、及随之产生的新行业周期之间,存在明显的同步关系。
一是种子期的融资模式。在此阶段,内部融资先于外部融资,可通过出售使用效率不高的资产来获得必要资金,采用附有购买选择权的租赁方式租用资产;同时,灵活机动地争取其他外部资金,其中风险投资是最佳融资选择。
二是成长期的融资模式。此阶段要力争金融机构的贷款;同时,创业投资、融资租赁在此扩张时期,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比如,通过融资租赁的经营方式,用少量资金取得所需的先进技术设备,然后边生产、边还租金,达到加速投资、扩大再生产的目的。
三是成熟期的融资模式。可广泛利用资本运作的方式获取资金。
四是衰退期的融资模式。这一时期,要力争在证券市场上获取资金。此时,企业提供的产品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市场需求,利润率开始下降。企业可通过出卖商誉、与其他企业联合或被兼并收购等方式,获取股本套现,并开始新一轮创业。可通过在证券市场发行债券或股票筹集资金;同时积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沟通,努力争取企业二次创业期的早日到来。
总之,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群体,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中小企业面临资金瓶颈、遭遇“严冬”考验的情况下,中国金融业应该积极作为,不仅要推出各种政策措施,而且要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对中小企业予以坚决有力的支持。惟其如此,才能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御寒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