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莱坞最卖命的一线男星是谁?仿佛为了证明“舍我其谁”,汤姆·克鲁斯在《碟中谍5:神秘国度》打出片名之前就上演了“徒手扒飞机”的壮举。据说为了完成这出重头戏,实拍过程中他总共重复了8次这一玩命举动。一副可以保护眼球不受狂风干扰的隐形眼镜,用以保持英雄自始至终虎目圆睁——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搞笑?但无论如何,这一幕与第四集中的徒手爬迪拜塔一样,证明了这个系列确实是阿汤哥“亲生的”,为了它不惜玩命。
汤姆·克鲁斯在片中的惊险动作还包括摩托车追逐和自由潜水,前者让人想起第二部中类似的飙车戏码,不过没有了吴宇森,也就没有了慢镜头,纯以速度取胜。后者则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水下极限运动,不戴氧气装备潜水,玩的就是心跳。电影将两大神技融合到每集必有的神偷场面里,算是别开生面,比起第三部纯粹靠高科技的梵蒂冈偷盗场面更为扣人心弦。
原定接班伊森·亨特的勃兰特在本片中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唯一的用处只在反衬主角的英明神勇,这让他在上一集里的“下一次,我去勾引阔佬”的娘娘腔台词不幸一语成谶。不止勃兰特,西蒙·佩吉扮演的班吉和文·瑞姆斯扮演的卢瑟同样毫无存在感,团队行动让位给了阿汤哥的孤胆冒险。片中真正闪耀的新星是丽贝卡·弗格森,这位来自瑞典的女演员有着神似英格丽·褒曼的外形和气质,或许正因为如此,影片不但到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取景,而且把她扮演的亦正亦邪的女特工命名为伊尔莎,正是《卡萨布兰卡》女主角的名字。片中,无论身着晚礼服的女杀手形象还是泳装神偷形象她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或许是因为国内电影频道和阿里巴巴公司参与投资的缘故,电影中植入了两处中国元素。维也纳歌剧院暗杀场面的背景是《图兰朵》,在“今夜无人入眠”的歌声中,刺杀行动进入高潮,让人想起《教父3》中著名的类似场面,《007之大破量子危机》里也有相似的一幕。另一处是张静初扮演的CIA职员,在片中只出现了短短12秒。但比起第三部最后莫名其妙的上海小巷追逐来,这些小亮点倒是更加不露痕迹。
这一部的剧情紧接着上一部展开,在第四部末尾露了一脸的恐怖组织“辛迪加”揭开了面纱,这个由各国失踪特工组成的庞大地下组织将以特工伊桑·亨特为首的IMF小队玩弄于股掌之上。“碟中谍”们跟前几集一样发现自己面临着灭顶之灾,需要出奇制胜才能求得生路。这一神通广大的反派来自何处?答案是60年代的原版剧集。
中国资本的大规模涌入与第四部克里姆林宫被毁恰成“冷战后”的两个标志。间谍片这一极盛于美苏对峙时代的片种在1990年代以后迎来了新的转折,没有了老对手的007开始打击毒贩和恐怖分子,而原先以密谋、渗透为特点的IMF小组在转型大银幕之后,也开始大规模向动作片靠拢,每一集都少不了追逐和枪战,第一集中那种老牌的黑暗和悬疑气氛渐渐稀薄。
新的时代,新的危机,间谍在国际政治中“弃卒”的身份成为新间谍片热衷表现的内容。《007之大破天幕杀机》中,军情六处不但遭到高层调查,而且遭遇恐怖袭击,恍如特工世界的末日,《碟中谍5:神秘国度》中的IMF则因为不适应时代的行事方式而被裁撤。自然,英雄最后总会大获全胜,可也难掩昔日光彩的剥蚀。
即使在这个时候,美国的间谍片也不会忘记效忠于自己的祖国。本片的最后狠狠黑了一把大英帝国的谍报机构,或许可以看做对前一阵子大热的《王牌特工:特工学院》的反击。在那部片子里,塞缪尔·杰克森代表的美国文化遭到了衣冠楚楚的英国老派间谍们的无情调侃。
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忍不住要慨叹中国间谍电影在当代的缺席,我们的谍报人员形象始终停留在历史的刻度中。这些幕后功臣们什么时候也能成为日益崛起的中国电影市场上的英雄呢?这是《碟中谍》系列留给中国电影的一道考题。
汤姆·克鲁斯在片中的惊险动作还包括摩托车追逐和自由潜水,前者让人想起第二部中类似的飙车戏码,不过没有了吴宇森,也就没有了慢镜头,纯以速度取胜。后者则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水下极限运动,不戴氧气装备潜水,玩的就是心跳。电影将两大神技融合到每集必有的神偷场面里,算是别开生面,比起第三部纯粹靠高科技的梵蒂冈偷盗场面更为扣人心弦。
原定接班伊森·亨特的勃兰特在本片中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唯一的用处只在反衬主角的英明神勇,这让他在上一集里的“下一次,我去勾引阔佬”的娘娘腔台词不幸一语成谶。不止勃兰特,西蒙·佩吉扮演的班吉和文·瑞姆斯扮演的卢瑟同样毫无存在感,团队行动让位给了阿汤哥的孤胆冒险。片中真正闪耀的新星是丽贝卡·弗格森,这位来自瑞典的女演员有着神似英格丽·褒曼的外形和气质,或许正因为如此,影片不但到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取景,而且把她扮演的亦正亦邪的女特工命名为伊尔莎,正是《卡萨布兰卡》女主角的名字。片中,无论身着晚礼服的女杀手形象还是泳装神偷形象她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或许是因为国内电影频道和阿里巴巴公司参与投资的缘故,电影中植入了两处中国元素。维也纳歌剧院暗杀场面的背景是《图兰朵》,在“今夜无人入眠”的歌声中,刺杀行动进入高潮,让人想起《教父3》中著名的类似场面,《007之大破量子危机》里也有相似的一幕。另一处是张静初扮演的CIA职员,在片中只出现了短短12秒。但比起第三部最后莫名其妙的上海小巷追逐来,这些小亮点倒是更加不露痕迹。
这一部的剧情紧接着上一部展开,在第四部末尾露了一脸的恐怖组织“辛迪加”揭开了面纱,这个由各国失踪特工组成的庞大地下组织将以特工伊桑·亨特为首的IMF小队玩弄于股掌之上。“碟中谍”们跟前几集一样发现自己面临着灭顶之灾,需要出奇制胜才能求得生路。这一神通广大的反派来自何处?答案是60年代的原版剧集。
中国资本的大规模涌入与第四部克里姆林宫被毁恰成“冷战后”的两个标志。间谍片这一极盛于美苏对峙时代的片种在1990年代以后迎来了新的转折,没有了老对手的007开始打击毒贩和恐怖分子,而原先以密谋、渗透为特点的IMF小组在转型大银幕之后,也开始大规模向动作片靠拢,每一集都少不了追逐和枪战,第一集中那种老牌的黑暗和悬疑气氛渐渐稀薄。
新的时代,新的危机,间谍在国际政治中“弃卒”的身份成为新间谍片热衷表现的内容。《007之大破天幕杀机》中,军情六处不但遭到高层调查,而且遭遇恐怖袭击,恍如特工世界的末日,《碟中谍5:神秘国度》中的IMF则因为不适应时代的行事方式而被裁撤。自然,英雄最后总会大获全胜,可也难掩昔日光彩的剥蚀。
即使在这个时候,美国的间谍片也不会忘记效忠于自己的祖国。本片的最后狠狠黑了一把大英帝国的谍报机构,或许可以看做对前一阵子大热的《王牌特工:特工学院》的反击。在那部片子里,塞缪尔·杰克森代表的美国文化遭到了衣冠楚楚的英国老派间谍们的无情调侃。
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忍不住要慨叹中国间谍电影在当代的缺席,我们的谍报人员形象始终停留在历史的刻度中。这些幕后功臣们什么时候也能成为日益崛起的中国电影市场上的英雄呢?这是《碟中谍》系列留给中国电影的一道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