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华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510507)
摘要:通过对南华工商学院2011年应届未就业毕业生进行问卷式调查及分析,从毕业生层面掌握到了一些应届毕业生未就业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未就业成因;调查
广东省南华工商学院是一所位于广州市的高职院校,为了贯彻“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精神,获取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利依据,促进就业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我们于2011年6月,在应届毕业生毕业离校前,对全院应届未就业毕业生进行了问卷式调查。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答卷319份,占全体未就业应届毕业生人数的69%。其中男生151人,女生168人,涉及到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法律文秘等26个专业。经过对答卷进行仔细地整理、统计,认真地分析与研究,对应届毕业生未就业的成因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一、应届毕业生未就业成因调查与分析
(一)选择性未就业者占较大比例
1.在“未就业原因”的调查项中,虽有73.5%的人正在“求职中”,但有13.2%的人是“刚辞去工作”,而有13.2%的人是“暂不想就业”。
2.在“目前你是否有收到面试通知”的问题中,有74.2%的人答“是”,只有22.3%的人答“否”。而答“是”的人中,收到1-3次面试通知的占51.9%;收到3-5次面试通知的占23.8%;收到5次以上面试通知的占24.3%,并且其中面试后又有46.4%的人收到了录取通知,却因自身的原因没去上岗工作。
3.在“找工作时的个人感受”调查项中有5.3%的人认为“不困难”,有60.7%的人认为“一般”,感到“困难”和“特别困难”的分别只有28.3%和5.7%。
从以上各项数据中可看出应届未就业毕业生中,真正因就业困难而“无业可就”者实为少数。
(二)部分未就业毕业生择业观有待调整
1.在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大多数未就业毕业生的择业观基本务实。在择业态度上认为要“先就业后择业”的占56.9%,但“找到有发展前途的工作才就业”的仍占22.2%,“只有适合自己的工作才就业”的有20.8%。
2.未就业毕业生对工资期望值的选择上最多的是集中在1800-2000元和2000-2500元两个数段,均占28.3%的比例。其次是3000元以上和1500-1800元两个数段,分别为14.7%和14.3%。据南华工商学院2010年对应届毕业生的有关就业调查,毕业生初次就业薪酬基本集中在1200-1800元之间,2500元以上的极少。本次调查中未就业毕业生的工资期望值显然与现实有一定差距。
3.未就业毕业生求职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工资”、“地区”、“岗位”,分别占28.2%、27.2%和27.2%。其次“与专业相关度”,占14.4%。“其它”仅占3%。这显示出部分人的择业观是以自我为中心和功利化思想严重。
(三)未就业毕业生中“学生干部”占一定比例
在老师和社会大众的潜意识中,做过学生干部或参与过社会实践的毕业生因综合素质较高,应有较强的就业竞争优势,就业情况会比一般同学好。而本次调查的未就业毕业生中“一般学生”为39.2%;曾担任过“一般学生干部”的占22.5%;曾担任过“班、系或院重要学生干部”的占16.5%;“参与过社团工作或社会实践工作(专业实习除外)”的占21.8%。
据我们曾对本院大三在校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学生中“一般学生”为44.9%,曾担任过“一般学生干部”的为17.8%,曾担任过“班、系或院重要学生干部”的是15.6%,“参与过社团工作或社会实践工作”的为21.7%。
从以上两组数据比较和图1中可看出学生干部在未就业毕业生中的比例不但没有减少,而且略有增加。为探究其深层次原因,我们对如下选项中的几组数据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后发现:
1.对工资的期望值,“一般学生”明显低于学生干部和参与过社会实践的学生。其选择主要集中在1500-1800元、1800-2000元、和2000-2500元三个选项中,分别占22%、30.9%和21.6%,1800-2000元为集中量数。要求2500元以上的仅为10.2%。“一般学生干部”的选择主要集中在1800-2000元、2000-2500元和2500元以上,分别占27.7%、20%和19.9%。“做过班、系或院重要学生干部”的选择主要集中在1800-2000元、2000-2500元和2500元以上,分别占21.9%、39%和25%,集中量数为2000-2500元。“参与过社会实践工作”的学生选择同样主要集中在1800-2000元、2000-2500元和2500元以上,分别占25.4%、23.7%和28.7%,集中量数为2500元以上。
2.对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的要求上,答“应是完全与专业对应的岗位”的“一般学生”、“一般学生干部”的比例明显低于“担任过班、系或院重要学生干部”以及“参与过社会实践”的学生,分别是:9.9%、8.8%和16.4%、17.1%。这种对求职的高要求,必将加大就业的难度。
3.面试后收到录取通知却“暂不想就业”的,“担任过班、系或院重要学生干部”的比例最高,达21.1%。最低的是“一般学生”,占12.8%。“一般学生干部”与“参与过社会实践”学生的比例分别是17.4%和13.3%。
4.在对目前就业状态的个人感受选项中,答“困难”的比例最高的,出乎意料的居然是“担任过班、系或院重要学生干部”的学生,达30.9%。以下依次是“参与过社会实践”、“一般学生”和“一般学生干部”,比例分别为25.8%、23.5%和22.9%。
在就业过程中曾做过学生干部、社会活动积极分子等优秀学生更容易由于期望值过高而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其中有个别学生干部或社会实践积极分子因在校时从事过多的工作或社会活动,忽略了专业学习,就业时,因专业能力较差,而加大了就业的难度。
(四)没有实践经验是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
在感到就业困难的学生中,自认为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排在首位的是“没有实践经验”,占39.2%;其次是“期望值过高”,占12.7%;再次是“专业能力较差”,占11.6%;下面依次是“求职目标不明确”、“个人综合素质较差”、“紧张、胆小、不自信等心理问题”、“无法获得就业信息”、“表达能力较差”和“其它”,分别占9.9%、8.8%、6.1%、4.4%、3.9%和3.3%
(五)需要学校提供的帮助
需要学校提供的帮助主要是“提供就业信息”和“求职技巧辅导”,分别占48%和47.1%,其它仅占4.9%。
二、思考与建议
(一)提高对就业工作的认识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关系到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的重要工作之一,高职院校各级领导与相关老师尤应引起高度重视。学校应加大对就业工作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就业工作机构,完善就业管理制度,建立高水平的专业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组织专人对毕业生未就业情况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积极探索使全体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课程教学的实用性
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应用型合格技术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工作目标。为保证毕业生质量,高职院校应在制订严谨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根据人才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加大课程教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弥补毕业生就业时“专业能力较差”和“没有实践经验”的缺陷。
(三)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毕业生除专业能力与水平外,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心理素质、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等综合素质都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因学制短,更因从学生入学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学生社会主义道德观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就业指导老师和辅导员应从大一开始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和择业观的引导,通过课堂教学、讲座、访谈,网络、电话等各种途径和方式对毕业生的就业过程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心理辅导;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高度关注毕业生就业中的弱势群体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对在校时曾担任过学生干部、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成绩突出等优秀学生的了解与关心;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和途径,增大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信息量,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努力使全体毕业生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 刘晓宇.大学毕业生未就业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职业
技术教育,2005,(7).
[2] 李军凯.高校未就业毕业生问题研究[J].北京教育(高
教),2010,(11).
[3] 唐世刚.论未就业大学生与构建和谐社会[J].浙江青年
专修学院学报,2007,(1).
摘要:通过对南华工商学院2011年应届未就业毕业生进行问卷式调查及分析,从毕业生层面掌握到了一些应届毕业生未就业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未就业成因;调查
广东省南华工商学院是一所位于广州市的高职院校,为了贯彻“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精神,获取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利依据,促进就业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我们于2011年6月,在应届毕业生毕业离校前,对全院应届未就业毕业生进行了问卷式调查。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答卷319份,占全体未就业应届毕业生人数的69%。其中男生151人,女生168人,涉及到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法律文秘等26个专业。经过对答卷进行仔细地整理、统计,认真地分析与研究,对应届毕业生未就业的成因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一、应届毕业生未就业成因调查与分析
(一)选择性未就业者占较大比例
1.在“未就业原因”的调查项中,虽有73.5%的人正在“求职中”,但有13.2%的人是“刚辞去工作”,而有13.2%的人是“暂不想就业”。
2.在“目前你是否有收到面试通知”的问题中,有74.2%的人答“是”,只有22.3%的人答“否”。而答“是”的人中,收到1-3次面试通知的占51.9%;收到3-5次面试通知的占23.8%;收到5次以上面试通知的占24.3%,并且其中面试后又有46.4%的人收到了录取通知,却因自身的原因没去上岗工作。
3.在“找工作时的个人感受”调查项中有5.3%的人认为“不困难”,有60.7%的人认为“一般”,感到“困难”和“特别困难”的分别只有28.3%和5.7%。
从以上各项数据中可看出应届未就业毕业生中,真正因就业困难而“无业可就”者实为少数。
(二)部分未就业毕业生择业观有待调整
1.在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大多数未就业毕业生的择业观基本务实。在择业态度上认为要“先就业后择业”的占56.9%,但“找到有发展前途的工作才就业”的仍占22.2%,“只有适合自己的工作才就业”的有20.8%。
2.未就业毕业生对工资期望值的选择上最多的是集中在1800-2000元和2000-2500元两个数段,均占28.3%的比例。其次是3000元以上和1500-1800元两个数段,分别为14.7%和14.3%。据南华工商学院2010年对应届毕业生的有关就业调查,毕业生初次就业薪酬基本集中在1200-1800元之间,2500元以上的极少。本次调查中未就业毕业生的工资期望值显然与现实有一定差距。
3.未就业毕业生求职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工资”、“地区”、“岗位”,分别占28.2%、27.2%和27.2%。其次“与专业相关度”,占14.4%。“其它”仅占3%。这显示出部分人的择业观是以自我为中心和功利化思想严重。
(三)未就业毕业生中“学生干部”占一定比例
在老师和社会大众的潜意识中,做过学生干部或参与过社会实践的毕业生因综合素质较高,应有较强的就业竞争优势,就业情况会比一般同学好。而本次调查的未就业毕业生中“一般学生”为39.2%;曾担任过“一般学生干部”的占22.5%;曾担任过“班、系或院重要学生干部”的占16.5%;“参与过社团工作或社会实践工作(专业实习除外)”的占21.8%。
据我们曾对本院大三在校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学生中“一般学生”为44.9%,曾担任过“一般学生干部”的为17.8%,曾担任过“班、系或院重要学生干部”的是15.6%,“参与过社团工作或社会实践工作”的为21.7%。
从以上两组数据比较和图1中可看出学生干部在未就业毕业生中的比例不但没有减少,而且略有增加。为探究其深层次原因,我们对如下选项中的几组数据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后发现:
1.对工资的期望值,“一般学生”明显低于学生干部和参与过社会实践的学生。其选择主要集中在1500-1800元、1800-2000元、和2000-2500元三个选项中,分别占22%、30.9%和21.6%,1800-2000元为集中量数。要求2500元以上的仅为10.2%。“一般学生干部”的选择主要集中在1800-2000元、2000-2500元和2500元以上,分别占27.7%、20%和19.9%。“做过班、系或院重要学生干部”的选择主要集中在1800-2000元、2000-2500元和2500元以上,分别占21.9%、39%和25%,集中量数为2000-2500元。“参与过社会实践工作”的学生选择同样主要集中在1800-2000元、2000-2500元和2500元以上,分别占25.4%、23.7%和28.7%,集中量数为2500元以上。
2.对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的要求上,答“应是完全与专业对应的岗位”的“一般学生”、“一般学生干部”的比例明显低于“担任过班、系或院重要学生干部”以及“参与过社会实践”的学生,分别是:9.9%、8.8%和16.4%、17.1%。这种对求职的高要求,必将加大就业的难度。
3.面试后收到录取通知却“暂不想就业”的,“担任过班、系或院重要学生干部”的比例最高,达21.1%。最低的是“一般学生”,占12.8%。“一般学生干部”与“参与过社会实践”学生的比例分别是17.4%和13.3%。
4.在对目前就业状态的个人感受选项中,答“困难”的比例最高的,出乎意料的居然是“担任过班、系或院重要学生干部”的学生,达30.9%。以下依次是“参与过社会实践”、“一般学生”和“一般学生干部”,比例分别为25.8%、23.5%和22.9%。
在就业过程中曾做过学生干部、社会活动积极分子等优秀学生更容易由于期望值过高而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其中有个别学生干部或社会实践积极分子因在校时从事过多的工作或社会活动,忽略了专业学习,就业时,因专业能力较差,而加大了就业的难度。
(四)没有实践经验是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
在感到就业困难的学生中,自认为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排在首位的是“没有实践经验”,占39.2%;其次是“期望值过高”,占12.7%;再次是“专业能力较差”,占11.6%;下面依次是“求职目标不明确”、“个人综合素质较差”、“紧张、胆小、不自信等心理问题”、“无法获得就业信息”、“表达能力较差”和“其它”,分别占9.9%、8.8%、6.1%、4.4%、3.9%和3.3%
(五)需要学校提供的帮助
需要学校提供的帮助主要是“提供就业信息”和“求职技巧辅导”,分别占48%和47.1%,其它仅占4.9%。
二、思考与建议
(一)提高对就业工作的认识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关系到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的重要工作之一,高职院校各级领导与相关老师尤应引起高度重视。学校应加大对就业工作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就业工作机构,完善就业管理制度,建立高水平的专业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组织专人对毕业生未就业情况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积极探索使全体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课程教学的实用性
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应用型合格技术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工作目标。为保证毕业生质量,高职院校应在制订严谨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根据人才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加大课程教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弥补毕业生就业时“专业能力较差”和“没有实践经验”的缺陷。
(三)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毕业生除专业能力与水平外,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心理素质、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等综合素质都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因学制短,更因从学生入学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学生社会主义道德观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就业指导老师和辅导员应从大一开始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和择业观的引导,通过课堂教学、讲座、访谈,网络、电话等各种途径和方式对毕业生的就业过程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心理辅导;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高度关注毕业生就业中的弱势群体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对在校时曾担任过学生干部、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成绩突出等优秀学生的了解与关心;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和途径,增大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信息量,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努力使全体毕业生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 刘晓宇.大学毕业生未就业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职业
技术教育,2005,(7).
[2] 李军凯.高校未就业毕业生问题研究[J].北京教育(高
教),2010,(11).
[3] 唐世刚.论未就业大学生与构建和谐社会[J].浙江青年
专修学院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