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许多职业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应从教师、学校及社会的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措施,以尽可能减少甚至避免职业教师心理疾病的产生。
【关键词】职业教师 心理健康问题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C-0071-0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业教师陷入亚健康状态,产生了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试从分析职业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出发探讨其对策,以有助于职业教师尽可能减少甚至避免心理疾病的产生。
一、职业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工作特点使职业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工作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复杂性,而奉献、敬业、崇尚内在价值的职业信念等决定了教师的工作是一项高强度的、脑体力相结合的劳动。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除此之外,课后教师还要处理复杂的与学生、学校、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关系等。而职业教师的工作还有其特殊性,如定向性、适应性、实践性及社会性。因此,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它不仅强调教学过程,还关注学生能否在今后的工作中获得成功。为了培养应用型、操作型人才,职业教师需适应社会需要,不断更新自我。面对大多数未涉足社会而思想境界又千差万别的学生及其家庭,职业教师需具备良好的沟通、引导能力。这些工作使职业教师需要花费常人一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去完成。长期进行高强度的手、口、脑并用的劳动,过大的工作压力,极易导致职业教师身心疲惫、精神状态不佳,久而久之他们会不同程度地患上心理疾病。
(二)社会角色期望过高使职业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职业角色反映了教师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体现了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期望。作为职业教师,除扮演传统意义上知识传播者、道德传播者、管理者的角色,还充当着研究者、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创新者、引导者和学习者的角色,这些角色要求都因职业教育的灵活性、实践性教学成分的增加而提高。我国传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一直很高,甚至认为教师是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学者型、教授型人才;而学校则期望教师是出色的纪律维护者、业绩突出的教育者。众多角色、期望叠加在一起,无疑对教师的要求相当高。作为一个普通的、有血有肉的现实中人,教师扮演的角色不可能同时达到众多人的期望值。而稍有一方面的角色扮演不如意就会招来众多的批语、指责,责任心过重就会整日忧心忡忡,生怕某一方面的角色扮演失误,过重的心理负担会导致教师心理失衡,出现心理问题。
(三)自我期望难以如愿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常潜意识地把完美作为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目标。工作中,教师总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做得尽善尽美,样样都不比别人差,并且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而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条件和限制。新教师一般会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如何看我?”“领导认为我干得怎样?”等等。特别是职业教育所面对的大都是初具思想、又需要教师去做指导的大学生,新教师与他们年龄相仿,往往会因过分注重与学生的关系、过分看重学校和同事的认可而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现实中,个人的个性、能力、特长和机遇各不相同,这些自身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作成绩,特别是教师职业、业绩并不一定能从教师自身的学历、能力和花工夫的多少中直接反映出来,而要从学生方面间接地反映,所以,成绩和付出的劳动并不总是成正比。这就使得教师如果觉得成绩不够理想就会加倍地努力工作,但是努力的结果不一定能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如果不能理性分析和认识,而把原因都归结到自己身上,就会内疚、自责,甚至悲观厌世,带来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出现心理问题。
(四)不够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目前,我国教师评价还是过于简单,尽管对许多指标都进行了量化,但无论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还是教师之间的评价,都缺乏标准评价体系。许多高职院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自选制定量化考核办法和细则,并会印制一系列表格发给教师和学生,要求对每一位教师进行评价。一些学生根本就没听过多少节课,甚至因旷课连教师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他们的评价也就毫无公正客观可言;有些学生因为讨厌某门课程,不管教师教学水平如何,乱评一气;教师之间也会因为个人友情,做“老好人”等因素把评价当人情,有失评教评学的公平。将这样的评价结果与奖惩相结合,会使许多教师对评价方式产生怀疑。此外,一些学校喜欢以成绩论英雄,只评价教师在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所做的工作,而忽略其他众多方面的工作,忽略教师在学习成绩以外所付出心血和汗水。为了应对这种方式,甚至有些教师不顾道德操守,随意批改学生试卷和分数,对学生极不负责。所有这些不利因素,都是对教师评价体系的扭曲,对教师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这种评价方式也会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教师的劳动报酬很难反映教师的劳动价值,使教师出现不平衡心理
不可否认,近年来教师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生活状况,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当前教师的报酬还是难以反映教师的劳动价值。教师的劳动价值很难有一量化标准。一些地方出台了相关政策,教师的工资待遇参照国家公务员标准,但实际操作中两者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对于民营、民办公助的各类学校而言,一切的经费问题仍属于企业范畴,教师的劳动报酬和学校的经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学校招生困难,教学运作成本高,教师的工资课酬就会受影响,劳动价值就难以得到体现和回报,这样就会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教师的心理情绪产生一定影响,使教师出现一些抱怨情绪。
另外,教师自身的家庭因素,如家庭是否和睦、婚姻是否美满、个别学生的不当行为以及升迁机会和工作前景等因素都会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对策分析
由于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原因很多,要解决这些心理问题也应从各个方面着手。本文试从教师、学校及社会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探讨。
(一)教师自身角度
1.以乐观的心态对待人和事,以愉悦的心情去完成教学工作任务。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任何人在为人处事、工作学习中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这时,就需要调整好心态,静下来好好想想,然后再寻求合理的对策,尽量避免出现过激行为,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2.找准定位。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合理,难以实现,就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失望,从而导致心绪不佳,可见准确客观的自我定位对个人心态很重要。在庞
【关键词】职业教师 心理健康问题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C-0071-0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业教师陷入亚健康状态,产生了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试从分析职业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出发探讨其对策,以有助于职业教师尽可能减少甚至避免心理疾病的产生。
一、职业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工作特点使职业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工作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复杂性,而奉献、敬业、崇尚内在价值的职业信念等决定了教师的工作是一项高强度的、脑体力相结合的劳动。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除此之外,课后教师还要处理复杂的与学生、学校、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关系等。而职业教师的工作还有其特殊性,如定向性、适应性、实践性及社会性。因此,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它不仅强调教学过程,还关注学生能否在今后的工作中获得成功。为了培养应用型、操作型人才,职业教师需适应社会需要,不断更新自我。面对大多数未涉足社会而思想境界又千差万别的学生及其家庭,职业教师需具备良好的沟通、引导能力。这些工作使职业教师需要花费常人一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去完成。长期进行高强度的手、口、脑并用的劳动,过大的工作压力,极易导致职业教师身心疲惫、精神状态不佳,久而久之他们会不同程度地患上心理疾病。
(二)社会角色期望过高使职业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职业角色反映了教师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体现了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期望。作为职业教师,除扮演传统意义上知识传播者、道德传播者、管理者的角色,还充当着研究者、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创新者、引导者和学习者的角色,这些角色要求都因职业教育的灵活性、实践性教学成分的增加而提高。我国传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一直很高,甚至认为教师是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学者型、教授型人才;而学校则期望教师是出色的纪律维护者、业绩突出的教育者。众多角色、期望叠加在一起,无疑对教师的要求相当高。作为一个普通的、有血有肉的现实中人,教师扮演的角色不可能同时达到众多人的期望值。而稍有一方面的角色扮演不如意就会招来众多的批语、指责,责任心过重就会整日忧心忡忡,生怕某一方面的角色扮演失误,过重的心理负担会导致教师心理失衡,出现心理问题。
(三)自我期望难以如愿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常潜意识地把完美作为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目标。工作中,教师总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做得尽善尽美,样样都不比别人差,并且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而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条件和限制。新教师一般会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如何看我?”“领导认为我干得怎样?”等等。特别是职业教育所面对的大都是初具思想、又需要教师去做指导的大学生,新教师与他们年龄相仿,往往会因过分注重与学生的关系、过分看重学校和同事的认可而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现实中,个人的个性、能力、特长和机遇各不相同,这些自身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作成绩,特别是教师职业、业绩并不一定能从教师自身的学历、能力和花工夫的多少中直接反映出来,而要从学生方面间接地反映,所以,成绩和付出的劳动并不总是成正比。这就使得教师如果觉得成绩不够理想就会加倍地努力工作,但是努力的结果不一定能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如果不能理性分析和认识,而把原因都归结到自己身上,就会内疚、自责,甚至悲观厌世,带来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出现心理问题。
(四)不够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目前,我国教师评价还是过于简单,尽管对许多指标都进行了量化,但无论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还是教师之间的评价,都缺乏标准评价体系。许多高职院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自选制定量化考核办法和细则,并会印制一系列表格发给教师和学生,要求对每一位教师进行评价。一些学生根本就没听过多少节课,甚至因旷课连教师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他们的评价也就毫无公正客观可言;有些学生因为讨厌某门课程,不管教师教学水平如何,乱评一气;教师之间也会因为个人友情,做“老好人”等因素把评价当人情,有失评教评学的公平。将这样的评价结果与奖惩相结合,会使许多教师对评价方式产生怀疑。此外,一些学校喜欢以成绩论英雄,只评价教师在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所做的工作,而忽略其他众多方面的工作,忽略教师在学习成绩以外所付出心血和汗水。为了应对这种方式,甚至有些教师不顾道德操守,随意批改学生试卷和分数,对学生极不负责。所有这些不利因素,都是对教师评价体系的扭曲,对教师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这种评价方式也会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教师的劳动报酬很难反映教师的劳动价值,使教师出现不平衡心理
不可否认,近年来教师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生活状况,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当前教师的报酬还是难以反映教师的劳动价值。教师的劳动价值很难有一量化标准。一些地方出台了相关政策,教师的工资待遇参照国家公务员标准,但实际操作中两者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对于民营、民办公助的各类学校而言,一切的经费问题仍属于企业范畴,教师的劳动报酬和学校的经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学校招生困难,教学运作成本高,教师的工资课酬就会受影响,劳动价值就难以得到体现和回报,这样就会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教师的心理情绪产生一定影响,使教师出现一些抱怨情绪。
另外,教师自身的家庭因素,如家庭是否和睦、婚姻是否美满、个别学生的不当行为以及升迁机会和工作前景等因素都会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对策分析
由于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原因很多,要解决这些心理问题也应从各个方面着手。本文试从教师、学校及社会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探讨。
(一)教师自身角度
1.以乐观的心态对待人和事,以愉悦的心情去完成教学工作任务。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任何人在为人处事、工作学习中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这时,就需要调整好心态,静下来好好想想,然后再寻求合理的对策,尽量避免出现过激行为,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2.找准定位。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合理,难以实现,就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失望,从而导致心绪不佳,可见准确客观的自我定位对个人心态很重要。在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