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琦:极致的美没有差异

来源 :留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n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琦,2002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建筑学博士学位,2003年回国。现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所长。是2009年始建的人民日报社报刊综合业务楼的领衔设计者。
  10月12日,位于北京CBD的正在建设中的人民日报新大楼一改往日的灰色外观,整栋建筑自上而下披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外衣,被网友称之为“土豪金”。远远望去,只见其金光灿灿,直插云霄。这个奇特的造型瞬间引爆网络,“披上一层‘土豪金’,人民日报新大楼真是霸气!”
  如果不是因为“土豪金”的热传,身为人民日报新大楼设计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的周琦大概会清静很多。“我本身并不是一个公众人物,并没有那么多面对媒体的经验和准备,在这个方面我缺乏经验。”在自己位于东南大学前工院的办公室里接受《留学生》杂志记者采访的周琦显得很放松。一身深灰色的呢料外套剪裁合身,精致的黑框眼镜严肃中透出一丝考究,微微靠在自己办公椅上的他脸上看不出太多岁月的痕迹。
  天气微微有些凉,从窗户望出去便是东南大学特征性的一树树梧桐,和校园里上了年头的教学楼一样,它们年复一年伫立着,陪伴了一批又一批毕业生。前工院楼前便是四处宽大的草坪,暖黄色的梧桐叶静悄悄地躺在草坪上,写满了秋意。微微湿润的地面上偶有三三两两的学生结伴走过,安静得很,全然没有外面街上的喧嚣。
  不过,网络舆论似乎并未对周琦的生活产生太大影响,面对媒体的确不是他的强项,而他似乎也并不在意这些。从儿时自己做手枪炸药,到不惑之年远渡重洋修读学位,他从来都是个敢想敢做的人。对他而言,如何严谨细致地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想法才是当下最需要关心的问题;如何通过具体化的形式实现他心中的愿景,“让外国人看到中国完全有能力作出优秀的现代化建筑”才是他的目标。
  做建筑,必须要走出国门
  1996年,当周琦终于踏上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开始攻读博士学位时,已接近不惑之年;彼时,距离他第一次计划赴美深造的准备也已过去了整整14年。如同《中国合伙人》中所描述的情形,本科毕业后的周琦正处在“美国梦”盛行的时代洪流之中。
  1982年,周琦从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前身)建筑工程结构学本科毕业,随后被分配至大连理工大学任教。在那之后一年,周琦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赴美准备。当时,公派出国无疑是最理想的出国途径,但每个学校的名额十分有限,尽管这次准备历时将近2年,最终仍未能成行。在大连理工大学工作了5年后,1987年,周琦回到母校东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表现突出的他争取到了留校的机会,而就在这时,一次绝佳的出国深造机会悄然而至。
  1992年,一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课程的全额奖学金offer摆在了周琦眼前,刚刚留校不久的周琦面临了两难选择:一方面是梦寐以求的留美机遇,另一方面是学校的信任与期待,令他难以取舍。最终,周琦放弃了这个机会,选择留下。
  在周琦看来,留校任教是一个十分适合自己性格的职业。在一个相对弹性宽松的工作环境下,既可以教授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理论研究,又可以着手做一些实践,是一个很理想的状态。“学校的环境比较简单,人际关系也不复杂,整体而言比较自由。”
  不过,留校安稳的工作并没有让周琦打消出国深造的念头。心中尚未实现的“美国梦”固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杨廷宝、梁思成等中国建筑学先驱者的留学经历让他深信,从事建筑学必须学贯中西。“做建筑,必须要走出国门,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对自己的学生,周琦同样如此告诉他们。
  受现代建筑之父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名声的影响,周琦最终选择了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学校所在的芝加哥市是高层建筑的故乡,也成为了促成他决定的原因之一。
  而这一去,就是7年。等到周琦带着愿景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时,已是2003年,距离他本科毕业过去了整整20年。
  建筑是包裹生命的容器
  儿时的周琦喜欢和部队大院里的伙伴一起亲自动手做玩具。那时候大人忙碌,自然不是很得空来管这些调皮的孩子在做什么,这倒是给了周琦自由发挥的土壤。
  能飞几十米远的飞镖早就不算什么稀罕的玩意儿了,能下水开的小轮船、能飞上天的小火箭也不算什么困难的事儿,对于周琦来说,自己做的手枪和炸药回想起来实在是危险得很。从来没有现成的图纸,都是孩子们聚在一块儿自己研究摸索内部零件,甚至是自己买回硝酸和硫磺来配炸药。这样的动手制作在周琦的童年里贯穿了好些年,正是这些“好玩儿”的活动给他带来了对科技制作最初的兴趣,也由此打下了动手能力的基础。
  如果说动手做玩具给了周琦最初的工程制作启蒙,书籍则替他打开了认识人文科学的大门。孩子总有着大把的空闲时间阅读,对不同门类书籍的涉猎潜移默化地帮助他积累起了对人文科学最初的理解与想法。
  “建筑是包裹生命的容器”,周琦在阐述自己对建筑学的理解时常提到这一观点。“我对建筑学非常热爱,它是工程技术和人文知识的结合。很多人把建筑学理解为工科,实际上它是工科里最偏人文的一个方面。”
  尽管建筑学日后成为了周琦最为热爱的专业,但他的本科专业其实并不是建筑学,硕士和博士专业同样不是。
  最初,自己的兴趣到底落在哪儿,周琦并没有过多考虑。随着课程的深入,他慢慢意识到自己的兴趣点并不在这儿。比起“保证一座建筑不会倒下”的结构工程学,他更想要亲自参与到对建筑形式和空间的塑造中去。从这时起,他渐渐发现建筑学才是他真正感兴趣的专业。由于本科不能转专业,周琦还是以结构工程专业学生的身份完成了学业。
  分配到大连理工大学任教后,正巧碰上学校刚刚开办了建筑学专业。那时候本科毕业生很是稀缺,学校的师资力量并不充足,周琦便被安排进了建筑学专业。岗位落定后学校才发现周琦的专业并不对口,于是安排他回母校进修建筑学。“那时候刚工作就回校进修了一年半,实际工作时间是三年半。”   决定读研后周琦再次回到了东南大学,那时的他并不知道,师从刘先觉教授的这一段对建筑史的研究积累将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更高的起点。
  读研期间,除了完成建筑历史与理论的课程与研究外,周琦还追随导师参与了南京近代建筑调查工作。其间,花了两年多的时间,骑着单车穿越南京的大街小巷,跑遍了数百栋民国建筑,拍摄了数千张照片,为课题研究积累材料。
  10年过去之后,读完博士回国的周琦发现,建筑遗产保护已成为全国的热点话题。凭借着读研时积累的扎实材料,周琦带着他的团队在短短两三年里就确定了在南京历史建筑保护领域的主导地位,包揽了南京大部分的国家级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和历史建筑改造工作。“现在回想起来,那些积累一点儿都没有浪费,它们使我变得更加扎实。”
  在回顾自己职业生涯时,周琦说:“我可能算是一个杂家。实际上我从来没有读过建筑学专业,但是对工程学、建筑历史和信息化在建筑中的应用等这些方面的学习,最后又融合成了建筑学,这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所以比起别人,我可能了解的范围更广一些,做建筑设计的时候考虑的角度更多一些,设计的想法也更容易接地气一些。”
  God is in the details
  “建筑一定要是美的。”尽管看起来是个温和的人,对于这一点周琦丝毫没有含糊的余地。于他而言,形式美非常重要,比重足以占到整个设计考量的十之八九。
  “也许有人会说,你眼中的美不代表别人觉得美。外国人觉得美不代表中国人觉得美。”兴许是最近面对了太多的质疑,周琦自己抛出了这个问题。
  “之前在张家港做史前人类博物馆的时候,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当时在考古遗址考察7000多年以前长江中下游地区人们生活的遗迹。其中出土了一个保存完好无损的陶罐,这个陶罐的造型和英国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英国伦敦瑞士再保险总部大厦的线条是一模一样的,甚至比例都一样!很明显,诺曼福斯特并没有见过这个罐子,而7000多年前的中国人也并不能预知21世纪会发生什么,但是他们对美的理解还是达成了共识。”
  在周琦的眼中,极致的美并没有东西方或个体的差异。从中西方的古典建筑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时至今日人们仍叹为观止可见一斑。建筑的功能和人文情怀固然重要,但形式要具有美感也是必须的。形式美是设计的一项重要因素,不仅仅在建筑设计中是这样,在其他设计里也是一样。
  尽管已经澄清了很多次,对人民日报社新大楼的坊间评论仍然没有平息,面对这一点,周琦很淡然。
  “还有3个月就可以封顶了,最终效果到时大家都会看到,我相信一定会是很美的。我们拿到这个项目不容易,真的很用心在做,这个过程很辛苦,但是我也很享受这个过程。”
  追求完美是周琦对自己的评价,“这是优点,也是缺点,”他说,“我可能永远没办法管理一个大公司,因为太关注细节,我始终相信God is in the details(上帝在细节之中)。(人民日报社)大楼里一万多个部件,每个部件我都能精确知道它的尺寸。”
  为了人民日报社新大楼,周琦带着他的团队做了上千个数字化模型,这样的数量令很多国外团队惊讶。“作为知识分子,做一个项目不是单纯地为了商业利益,更多地是实现一个愿景,我们想让外国人看到中国完全有能力作出优秀的现代化建筑,我们的本土设计也有很多种可能。”
  城市建筑是社会意识的体现
  留学生:在国内和国外攻读建筑专业,感觉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周琦:去之前对于自己的水平其实还是很自信的,当时作为副教授,也参与了许多项目实践,认为会比较轻松,结果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相比起美国的本科和硕士教育,完成博士学业的难度还是很大的,需要自己独立完成的任务很多,从选题开始一项项内容都要自己准备,对原创性的要求很高。
  在美国读博士,需要能够忍受孤独和寂寞,在面对重重困难时,要坚持下来。曾有芝加哥大学的博士生,因心理压力过大右手忽然抬不起来了,答辩以后又自愈了,足以见得学习压力之大。
  留学生:在芝加哥期间,参与工作实践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周琦:要学会be aggressive(进取),机会都要靠自己去找,去争取,要学会努力去争取最大的收获。芝加哥的建筑公司设计体系比较完整,公司的文化也比较深厚,很多公司都有一两百年的历史,积累了很多文化内涵。
  在美国工作实践团队合作尤为重要,很多时候被看重的不仅仅是你个人的能力,还要考量你协调整个团队的能力。
  还有一点感受就是要学会变得productive(高产),你的酬劳无论是按周付还是按月付,都与你的付出直接挂钩。在项目里你做出了多少贡献,就会得到多少回报。
  留学生:从文化探索的角度来说,芝加哥的建筑文化是怎样的?
  周琦:芝加哥的城市很美,城市天际线呈现出非常美的状态,纽约、洛杉矶的城市天际线也都很独特。美国城市的建筑物是很讲究的,从更深层次来说,城市建筑最主要是社会意识的体现,比如政治、经济、资本、权利以及公众的意识等。
  芝加哥的古建筑与新建筑的共存体现得很好。从建筑的结构和材料能够清晰地读出他们的历史,旧与新的对话共同勾勒了丰富的历史图案,呈现出有趣的状态。即使经历了高层建筑的爆炸式发展也并没有损失这些城市记忆的部分,对一个城市而言很难得。
  留学生:为什么会选择回国?
  周琦:回到国内发展是出国之前就做好的决定。
  一方面,从目前发展环境来看,做建筑最大的机会还是在中国。另一方面,我也习惯了中国的生活,并没有想过要定居国外。
  除了这些原因之外,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影响很深,对于祖国的思念以及想要回到祖国实现自己理想的意愿在出国之后变得更加强烈。
  留学生:对于想要去海外深造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有怎样的指导建议?如何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开拓视野,积累更多的经验,获得更多的机遇?   周琦:一定要融入国外的社会,全方位体验西方文化,融入那里的文化环境,尝试用他们的思维方式思考,才能有更多的收获。现在很多留学生只在中国人的圈子里交流,这样是不利于个人成长的,也失去了出国留学的意义。
  要尽可能地去争取工作机会,你的专业经验决定了你未来回国的起点。这也是要融入当地文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使自己更具有竞争力。
  建筑师需要传统文化的熏陶
  留学生:现在很少有中国自己培养的建筑设计师在大型项目中担当主角,国内建筑设计院往往只能任配角,承接大部分劳动密集型的后期建筑施工方面的工作,创造的价值极其有限。对这方面你怎么看?
  周琦:这个过程应该还会持续很多年。现代高层建筑系统技术复杂,需要大量技术性的经验和积累,而目前中国本土的设计在美学的体现以及原创性方面还比较薄弱。我们的文化积累存在断层,“文革”时许多传统的东西受到了打击和破坏,文化的恢复并不是一件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事情。民国时期有许多出色的建筑家,我认为他们受到的儒家思想影响还是很多的,有士大夫特质和贵族特质。相比而言,我们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不管是对于建筑学的问题,还是整体社会文化的塑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觉得至少需要100年时间来扭转这个状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不无道理。中国要做自己真正的建筑,本质上还是要回归到社会文化积累的问题。
  留学生:这样的情况也引起了一种说法,说北京是世界建筑设计师的试验场,你觉得非本国(本民族)设计师参与的项目如何实现与本国审美和文化敏感性的调和?这样的情况会不会造成一种国际化的雷同?
  周琦:其实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建筑全球化的确在发生,各国建筑的差异缩小了。
  过去不同的民族社会文化差异巨大,而现在人类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大家相似的人文因素太多,造成了建筑形式的趋同。当对于一个建筑功能性的需求高度相似时,建筑空间设计本身的差异性自然会缩小。
  这不是说地方性和民族性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实际上,外国建筑师也会考虑到这些方面。比如英国的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在设计香港汇丰总行大厦的时候,考虑到菲佣周末会在附近集会,就挑空建造,整个一层空出来的区域成为了周末菲佣集会的聚集场所,这就体现了外国设计师对于地方性特色的考虑。
  做T3航站楼的时候,诺曼福斯特就用了金色的屋顶和红色的柱子,这也算是一个外国人对中国建筑的固定认识。实际上撇开这两个设计要素不谈,这栋建筑可以放在世界任何一处运作,金色的屋顶和红色的柱子可以说是他浅层次地赋予这栋建筑中国特色的方式。
  留学生: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城市综合体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种“传统城市记忆被抹去”的局面,你如何看待这一点?
  周琦:现代化的生活为人带来了方便,这个趋势无法避免,但并不代表传统文化不重要,不需要被保留。
  城市是历史的记忆,而建筑是一种生活的状态,人们不能在历史建筑里生活并不代表不去保留这些历史的记忆。另外一方面,现代化的发展,现代化的生活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不仅仅是中国会面对这样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同样如此。这也是在城市规划时需要考量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保护历史面貌的同时发展城市化,两者并不冲突。
  阅读提升整体素养
  留学生:一个好的建筑设计是怎样的?评价要素有哪些?
  周琦:建筑设计是一个艺术设计的思考,但是建筑建设落到实处需要这些实际因素的考量,除了形式美之外,是否坚固,空间是否合理,是否节能,与环境的关系是否和谐以及造价是否经济等都是除了艺术设计思考之外同样重要的评价因素。
  留学生:对于有意向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中国学生来说,在平时应如何注意积累及培养自身的设计素养?
  周琦:阅读非常重要。不一定是建筑方面的书。阅读可以提升人的整体素质,建筑师和工程师不一样,尤其需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长时间缺乏阅读会思想封闭,往往很难触类旁通。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确定自己是真心喜欢做这件事,否则应当尽早考虑改变自己的专业方向。只有对真心喜欢的事,才会有持续的热情去琢磨和钻研它,也才会更容易进步。
  留学生:对于决定走上建筑设计道路的学生来说,可能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周琦:目前,中国的建筑数量和人口比例还有发展空间,但仍会趋近饱和。在一个建筑师越来越多的环境下,学生的“手艺”很重要,不管你的想法有多好,都不能放松练手。形式训练是一个方面,天分是一个方面,不够努力是导致“手艺”不够的最重要原因。如果愿意大量地动手训练,在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不够强的情况下,是让你在最短时间内脱颖而出的最好方法。
其他文献
新加坡的小面积决定了较少的住宿空间,所以,租房”成了留学生们抵新后的第一大挑战。  对于海外留学生来说,在新加坡留学最首要的问题便是住。  由于新加坡是一个面积较小的城市,因此无论是私立学院还是公立院校都只提供少部分校园宿舍,对留学生来说,抵新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租房。  要租到一个既方便去学校又住得舒服的地方对每个留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因为它考验着每个学生对自己居住经费的拿捏和掌控。  留学生一般
期刊
在新加坡较高的教育水平下,如何选择一个优势专业,毕业后成为相关行业的“抢手货”,这些都基于对专业的全面了解。  每一个去新加坡留学的同学都会遇到专业选择的问题,专业很可能伴随自己整个的职业生涯,好的专业可以带来很高的薪酬待遇和就业率。  目前新加坡服务业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并非是孤立的,它从侧面反映了新加坡整体经济的状况。比如新加坡酒店和旅游行业、建筑业和金融业的增长势头尤其突出,从而带动了整体经济
期刊
留学,总是新鲜而富有挑战性的,接近一年的新加坡生活。使我原来平静而平凡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充实和精彩。  我,一个来自上海的女孩,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了这个素有“世界之城”美誉的狮城——新加坡,并有幸进入新加坡仅有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新加坡管理大学(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SMU)学习。我原有的平静且平凡的生活也随之而改变——丰富、新鲜、充实、精彩、刺激…
期刊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报道,伊顿公学与一间科技公司合作,成立一间名为EtonX的公司,推出网上课程,收入将用来补贴学生的学费。报道称,学生会使用伊顿公学制作的互动材料学习,课程亦包括与英国导师网上一对一的授课时间。课程费用约700英镑。课程主题为“现代领袖才能”、期望招收中产家庭的学生。课程以英文授课,沟通及合作技巧为授课重点。伊顿公学教师曾前往中国学校与当地教师沟通。课程推出时,预期约12所中国学校
期刊
日本流传着一句话“吃在关西,玩在关东”。关西通常指本州以京都、大阪、神户为中心的近畿地方。据说,大阪人有一半的精力花在美食上了。说到大阪美食,肯定要去趟道頓堀的かに道楽(蟹道乐)。  到了道頓堀,你就会看到这只招牌大螃蟹。日本这螃蟹和中国的上海大闸蟹,或者沿海的梭子蟹不同,出名的是帝王蟹,主要鲜美的部位是腿,而不是蟹黄。  今年,蟹道乐从11月6日开始,推出松叶蟹料理。  松叶蟹,被称为“冬季味觉
期刊
据美国中文网援引《美国新闻》报道指出,为了帮助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更好地适应美国的生活学习环境,众多美国高校已开始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其中一种应对的方式是增加雇员,这既包括教员,也包括专门处理相关移民文件的员工。普渡、俄亥俄州立等大学还专门雇用了讲汉语的辅导员,专门负责解决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有一些美国高校已经开始在中国的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为即将入学的新生召开行前迎新会,让他们在出国前就能
期刊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当前,以经济复苏基调和外国游客增加为背景,日本企业聘用外国留学生的意愿高涨。日本公共职介所应企业要求,将往年秋季以后举办的以留学生对象的企划提前,首次于6月举办企业联合说明会。关于日企需要外国留学生的背景,公共职介所列举了两种主要趋势。伴随着外国游客增加,作为立即派上用场的人才,日本旅行公司、酒店、零售业需求中国留学生的趋势。
期刊
若想在激烈的申请大战中占据优势,就需要在整个高中阶段认真备战:在高中一、二年级阶段可以着力打造的个人优势,应集中在提高学业成绩,即包含高中课程成绩和标准化考试成绩,以及开展课外活动两个方面,为大学申请阶段准备申请essay写作素材,多与任课教师、学生顾问互动以方便他们撰写推荐信。  在导游的带领下,一群学生和家长正在普林斯顿大学招生办公室外参观游览,门内就是掌控录取与否大权的招生官们工作的地方。这
期刊
梦里南洋知多少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 叶永烈 出版年: 2010-07 定价: 38.00元  南洋,对于中国人来说,它承载了历代华人背井离乡的无奈和创业奋斗的辛酸。而如今那里已成为时尚旅游的胜地。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细腻流畅的笔触,记叙南洋旅行的所见所闻,充满南洋风土人情的细节和花絮。特别是作者深层次解读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历史与文化,使读者能够真实地触摸与感知它们的前世今生,呈现一派浓
期刊
新加坡政府相继推出的种种与就业市场相关的新政策,多少会让留学生在留学选择时有所顾忌。不过,这似乎并没有影响到中国学生留学新加坡的热潮,中国已成为这个“花园城市”最大的留学生源国家。  近年来新加坡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逐步缩紧对外籍员工的雇佣。最近政府又推出“公平考量”框架,进一步保障新加坡人的就业机会。  新加坡政府最近推出的政策中,包括了从明年8月起,所有雇主在提出新的就业准证(Employm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