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感染的急性肝损伤患者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失衡的初步研究

来源 :广东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482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失衡在乙肝急性肝损伤中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4例HBV感染的急性肝损伤患者(ALT>1 000 U/L),根据入院1周症状体征、并发症、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分为病情加重组(15例)和病情改善组(19例),20例健康人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TNF-α、IFN-γ、IL-17、IL-10、TGF-β、IL-35的水平,比较细胞因子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1)HBV感染的急性肝损伤患者入院时促炎因子TNF-α、IFN-γ、IL-17均明显升高,且病情加重组高于病情改善组(P<0.05);抗炎因子IL-10、TGF-β明显升高,表现为病情改善组高于病情加重组(P<0.05)。(2)病情加重组患者治疗1周较入院时促炎因子TNF-α、IFN-γ、IL-17的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抗炎因子IL-10、IL-35的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GF-β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改善组患者治疗后TNF-α、IFN-γ、IL-17、IL-10、TGF-β、IL-35的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的急性肝损伤患者存在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失衡,病情加重与促炎因子占优势有关,抗炎因子占优势有利于病情改善。
其他文献
<正>骨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成骨性肿瘤,约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好发于脊柱附件,其次为长管状骨。近期我院经诊1例胸11椎体骨母细胞瘤术后不全瘫,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
探究式学习最早由美国教育家、哲学家约翰.杜威提出,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围绕一定的问
现在中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表现在价值、就业、金钱、消费、道德等方面。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新观念带来的新问题,成为目前德育工作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 No
介绍了茶业新区高香型乌龙茶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主要包括选址建园、茶树定植、茶园管理、合理施肥、茶树修剪、合理采摘与适时封园等内容。以促进高香型鸟龙茶生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