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赣州市的经济发展并不均衡,而经济发展的发展良好与产业结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各地的产业结构比例不尽相同,要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本文从赣州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和自身拥有的资源优势出发,分析赣州市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赣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赣州市 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升级 产业集群
赣州市是江西省第二大城市,自然矿产资源丰富,人口密集,享有“ 世界钨都” 和“ 稀土王国”的美誉,房地产行业、稀土矿产资源、脐橙产业成为赣州新崛起的关键点。赣州市历史文化悠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要推动赣州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对其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如此,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加快赣州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从赣州市现在所处的产业结构现状,深入探讨赣州市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战略布局和转型升级路径,抓住自身自然资源和区位条件的优势,进一步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最后提出赣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升级策略。
一、赣州市产业总体发展现状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赣州市经济发展迅猛,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速度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主要经济指标位列全省前茅。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近1973.87亿元,年均增长9.6%;财政总收入达到353亿元,年均增长7.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5.5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92.21亿元,年均增长1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05亿元,年均增长8.6%;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3.7亿元,年均增长12.1%,出口总额达到33.92亿美元,年均增长6.5%,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三大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5:44.1:44.9。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城镇化水平提高到50%以上,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根据钱纳里一塞尔奎模式,从人均GDP来看,人均GDP超过8 000美元,从产业结构比例来看,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15.3:45.8:38.9调整至2015年的15.0:44.1:40.9。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有较大突破,达到3124亿元,增长3.8%。稀土钨产业和家具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率突破千亿元,有5个主营业务收入超300亿元的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00亿元,增长20%。赣南脐橙以668.11亿元的品牌价值居初级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的第一名,这也是赣南脐橙连续第四年位居该类产品品牌价值榜的榜首,产业优势非常明显。
二、赣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现状
国内经济增长的外在环境不断变化,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不断增强,区域间竞争愈演愈烈。赣州市的产业现状仍然存在总体经济量过小、人均水平低、产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优等问题,而且欠发达基本市场的形势仍未改变,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表明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同样存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刻不容缓。
1.产业结构升级速度缓慢 产业结构无根本性优化。“十三五“期间,赣州市三大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5:44.1:40.9。在第一产业中,虽然部分产业的结构已经优化如农业、林业等,但是农业发展依旧薄弱,劳动生产水平较为弱后。在第二产业中,产业总体有所扩张,但是仍然存在生产结构不够合理、生产规模不足、结构升级缓慢等问题。在第三产业中,产业总体产量过小,质量水平不高,整体行业水平较低。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三者之间依然存在很大差距。三大产业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第一产业比重略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略低,赣州市三大产业比重与省其他同水平相比相比,赣州市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相对较高,第三产业比重较低,表明产业发展层次不高,产业结构急需进一步优化。
2.政府政策支撑不足,资金人才投入有限。当前已经出台的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主要侧重点在财政税收政策,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政策等。虽然这些产业政策内容众多,但从实践的角度上来看,实际效果仍然是金融和税收政策为主,而且作用非常有限,缺乏有效的协调和决策机制。产业布局欠缺合理性,整体产业链缺乏完整性,与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向不一致。在转型升级资金和人才保护方面,赣州属于欠发达城市,关键技术难以实现自给自足,;在设备投资方面,大多依靠引进来满足需求;研究项目水平较低,创新项目不足,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欠缺,影响整体技术创新进度,这难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人才是企业长久立足的关键,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赣州高校教育水平有限,全国人力资本吸引力较小,人才流失严重,国家重点科研机构知名度相对较小,人才培养规模小,导致人才整体匮乏。
3. 产业规划不合理 产业集群聚集缓慢。目前,赣州的地方产业发展迅速,区域工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地方政府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如南康家具业群、脐橙产业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国内已经颇有知名度。然而工业园区的产业结构相似,缺乏自己的特色,生产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更不要说形成聚集经济、规模经济。现在各地集中力量招商引资,只要能够引进外资和国内投资,就允许让土地,税收减免。对于大型项目,大型企业,并不是意味着就有了产业集群,需要培育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如果不能形成集群效应的话甚至对我们的产业布局的形成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要合理规划好赣州的产业布局,必须坚持主导产业领先地位,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产业规划和城市发展相同步,大力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
三、赣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路径主要策略分析
1.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要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政府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促进创新和引导一批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赣州要抓住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针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要求,利用地方资源,统筹布局产业布局,利用好本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选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作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发展钨新材料、稀土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臍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人才作用,加快科技元素的整合和企业协作创新,促进产业、学术界和研究一体化,充分利用创新成果转化成产业规模和产业发展。 2.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形成特色产业经济区。关于第一产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高水平农业技术的发展,促进农业内部结构比例调整。农业,要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加快地方特色农业的形成,实现大规模高水平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高科技农业和林业的发展比例,生产高质、安全的生态农产品;加强农村服务体系,促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加强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改造。关于第二产业,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打造钨和稀土工业集群,赣州市的钨和稀土是中国最独特和最宝贵的资源,氟盐化工产业发展条件优越,“赣南脐橙”已成为赣州市农产品的金字招牌。注重这些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大强化加工链的力度,大力推行“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推动产品走向世界,使赣州成为钨和稀土、氟盐化工、脐橙等优势产业总部经济集聚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培育上、下游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形成规模大、协作度高、综合能力强的产业集群。关于第三产业,坚持以传统产业为核心,推动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提高现代服务业水平,促进第三产业规模和结构优化的扩大。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强化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基础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得比重和水平。一是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二是丰富的消费服务。三是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
3.加速推进行业整合 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坚定不移地抓好项目,扩大投资,促进投资继续增长和优化结构,使赣州经济大厦建设扎实工业基础。牢牢把握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形成九大產业集群,引领行业向稀土,钨,铜,钴,锡等行业。实现全省产业集聚整合,调整,促进产业连续,协调发展的发展。一是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提高生产要素集中度。鼓励龙头企业和有竞争力的企业实施相关企业产业集聚的联合,并购,重组和升级;支持中小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向“专,精,特,新”和产业集聚方向发展,推行银行兼并和收购贷款业务。增加对重组企业的信贷支持;优先支持项目用地、行政许可审批、重组企业技术改造;二是支持集群产业发展,提升整体产业能力。赣州特色产业集群仍处于国家价值链低端,企业知识积累和技术积累基础薄弱,进一步提高集群开放度,加快产业集群效应的形成。
4.推进金融政策扶持,创新企业融资模式。最近几年,金融部门认真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严格执行稳健货币政策,把握服务实体经济要求的本质,合理配置信贷资源,积极引导和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一是加强信贷引导作用,增强重点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增加发展前景好、重点企业、支柱产业得信贷支持;二是完善融资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银企合作融资平台,加大对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银行对企业的支持;三是要抓住发展机遇。金融机构在创新的意识形态和信用风险中,找准识别风险和收入的切入点,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信贷支持;四是金融产品创新,根据不同的金融环境推出不同的信用担保贷款方式。
四、结语
当前赣州市仍处于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产业特色还不明显,产业配套服务配套体系还不完善,技术创新还不充足的阶段,而当前又是将处于经济快速增长黄金时期,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服务消费的发展潜力尚待发掘,新型城镇化进度持续推进,工业产业化和规模化急需加强,经济增长方式急需效益性转变。因此,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面临难得机遇,同样存在严峻挑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
[2]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2014-04-06.
[3]冷新生.2015年赣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5-02-04.
[4]吴义丹,李静,李明娟,温鹏辉.赣南原中央苏区产业结构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02-34(04).
[5]周运锦, 袁庆林.赣州市产业发展战略与产业规划研究[N].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04-06(04).
[6]黎潇,廖静云.赣州市城市经济产业结构合理性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04(01).
[7]杨文悦,易风.江西省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战略布局和升级路径——基于江西省样本企业的调查[J].金融与经济.2014(06)
[8]林玉妹,林善浪.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与路径分析[N].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02-14(01).
[9]张近东.产业升级≠淘汰劳动密集型企业[N].新华日报.2010-03-11(A002).
[10]孙宝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应谨防六大认识误区[N].中国改革报.2010-11-08(01).
作者简介:严涛(1989.06— ),男,江西赣州,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关键词:赣州市 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升级 产业集群
赣州市是江西省第二大城市,自然矿产资源丰富,人口密集,享有“ 世界钨都” 和“ 稀土王国”的美誉,房地产行业、稀土矿产资源、脐橙产业成为赣州新崛起的关键点。赣州市历史文化悠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要推动赣州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对其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如此,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加快赣州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从赣州市现在所处的产业结构现状,深入探讨赣州市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战略布局和转型升级路径,抓住自身自然资源和区位条件的优势,进一步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最后提出赣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升级策略。
一、赣州市产业总体发展现状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赣州市经济发展迅猛,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速度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主要经济指标位列全省前茅。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近1973.87亿元,年均增长9.6%;财政总收入达到353亿元,年均增长7.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5.5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92.21亿元,年均增长1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05亿元,年均增长8.6%;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3.7亿元,年均增长12.1%,出口总额达到33.92亿美元,年均增长6.5%,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三大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5:44.1:44.9。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城镇化水平提高到50%以上,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根据钱纳里一塞尔奎模式,从人均GDP来看,人均GDP超过8 000美元,从产业结构比例来看,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15.3:45.8:38.9调整至2015年的15.0:44.1:40.9。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有较大突破,达到3124亿元,增长3.8%。稀土钨产业和家具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率突破千亿元,有5个主营业务收入超300亿元的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00亿元,增长20%。赣南脐橙以668.11亿元的品牌价值居初级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的第一名,这也是赣南脐橙连续第四年位居该类产品品牌价值榜的榜首,产业优势非常明显。
二、赣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现状
国内经济增长的外在环境不断变化,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不断增强,区域间竞争愈演愈烈。赣州市的产业现状仍然存在总体经济量过小、人均水平低、产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优等问题,而且欠发达基本市场的形势仍未改变,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表明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同样存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刻不容缓。
1.产业结构升级速度缓慢 产业结构无根本性优化。“十三五“期间,赣州市三大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5:44.1:40.9。在第一产业中,虽然部分产业的结构已经优化如农业、林业等,但是农业发展依旧薄弱,劳动生产水平较为弱后。在第二产业中,产业总体有所扩张,但是仍然存在生产结构不够合理、生产规模不足、结构升级缓慢等问题。在第三产业中,产业总体产量过小,质量水平不高,整体行业水平较低。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三者之间依然存在很大差距。三大产业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第一产业比重略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略低,赣州市三大产业比重与省其他同水平相比相比,赣州市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相对较高,第三产业比重较低,表明产业发展层次不高,产业结构急需进一步优化。
2.政府政策支撑不足,资金人才投入有限。当前已经出台的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主要侧重点在财政税收政策,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政策等。虽然这些产业政策内容众多,但从实践的角度上来看,实际效果仍然是金融和税收政策为主,而且作用非常有限,缺乏有效的协调和决策机制。产业布局欠缺合理性,整体产业链缺乏完整性,与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向不一致。在转型升级资金和人才保护方面,赣州属于欠发达城市,关键技术难以实现自给自足,;在设备投资方面,大多依靠引进来满足需求;研究项目水平较低,创新项目不足,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欠缺,影响整体技术创新进度,这难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人才是企业长久立足的关键,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赣州高校教育水平有限,全国人力资本吸引力较小,人才流失严重,国家重点科研机构知名度相对较小,人才培养规模小,导致人才整体匮乏。
3. 产业规划不合理 产业集群聚集缓慢。目前,赣州的地方产业发展迅速,区域工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地方政府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如南康家具业群、脐橙产业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国内已经颇有知名度。然而工业园区的产业结构相似,缺乏自己的特色,生产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更不要说形成聚集经济、规模经济。现在各地集中力量招商引资,只要能够引进外资和国内投资,就允许让土地,税收减免。对于大型项目,大型企业,并不是意味着就有了产业集群,需要培育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如果不能形成集群效应的话甚至对我们的产业布局的形成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要合理规划好赣州的产业布局,必须坚持主导产业领先地位,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产业规划和城市发展相同步,大力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
三、赣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路径主要策略分析
1.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要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政府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促进创新和引导一批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赣州要抓住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针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要求,利用地方资源,统筹布局产业布局,利用好本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选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作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发展钨新材料、稀土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臍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人才作用,加快科技元素的整合和企业协作创新,促进产业、学术界和研究一体化,充分利用创新成果转化成产业规模和产业发展。 2.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形成特色产业经济区。关于第一产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高水平农业技术的发展,促进农业内部结构比例调整。农业,要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加快地方特色农业的形成,实现大规模高水平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高科技农业和林业的发展比例,生产高质、安全的生态农产品;加强农村服务体系,促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加强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改造。关于第二产业,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打造钨和稀土工业集群,赣州市的钨和稀土是中国最独特和最宝贵的资源,氟盐化工产业发展条件优越,“赣南脐橙”已成为赣州市农产品的金字招牌。注重这些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大强化加工链的力度,大力推行“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推动产品走向世界,使赣州成为钨和稀土、氟盐化工、脐橙等优势产业总部经济集聚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培育上、下游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形成规模大、协作度高、综合能力强的产业集群。关于第三产业,坚持以传统产业为核心,推动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提高现代服务业水平,促进第三产业规模和结构优化的扩大。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强化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基础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得比重和水平。一是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二是丰富的消费服务。三是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
3.加速推进行业整合 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坚定不移地抓好项目,扩大投资,促进投资继续增长和优化结构,使赣州经济大厦建设扎实工业基础。牢牢把握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形成九大產业集群,引领行业向稀土,钨,铜,钴,锡等行业。实现全省产业集聚整合,调整,促进产业连续,协调发展的发展。一是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提高生产要素集中度。鼓励龙头企业和有竞争力的企业实施相关企业产业集聚的联合,并购,重组和升级;支持中小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向“专,精,特,新”和产业集聚方向发展,推行银行兼并和收购贷款业务。增加对重组企业的信贷支持;优先支持项目用地、行政许可审批、重组企业技术改造;二是支持集群产业发展,提升整体产业能力。赣州特色产业集群仍处于国家价值链低端,企业知识积累和技术积累基础薄弱,进一步提高集群开放度,加快产业集群效应的形成。
4.推进金融政策扶持,创新企业融资模式。最近几年,金融部门认真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严格执行稳健货币政策,把握服务实体经济要求的本质,合理配置信贷资源,积极引导和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一是加强信贷引导作用,增强重点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增加发展前景好、重点企业、支柱产业得信贷支持;二是完善融资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银企合作融资平台,加大对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银行对企业的支持;三是要抓住发展机遇。金融机构在创新的意识形态和信用风险中,找准识别风险和收入的切入点,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信贷支持;四是金融产品创新,根据不同的金融环境推出不同的信用担保贷款方式。
四、结语
当前赣州市仍处于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产业特色还不明显,产业配套服务配套体系还不完善,技术创新还不充足的阶段,而当前又是将处于经济快速增长黄金时期,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服务消费的发展潜力尚待发掘,新型城镇化进度持续推进,工业产业化和规模化急需加强,经济增长方式急需效益性转变。因此,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面临难得机遇,同样存在严峻挑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
[2]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2014-04-06.
[3]冷新生.2015年赣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5-02-04.
[4]吴义丹,李静,李明娟,温鹏辉.赣南原中央苏区产业结构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02-34(04).
[5]周运锦, 袁庆林.赣州市产业发展战略与产业规划研究[N].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04-06(04).
[6]黎潇,廖静云.赣州市城市经济产业结构合理性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04(01).
[7]杨文悦,易风.江西省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战略布局和升级路径——基于江西省样本企业的调查[J].金融与经济.2014(06)
[8]林玉妹,林善浪.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与路径分析[N].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02-14(01).
[9]张近东.产业升级≠淘汰劳动密集型企业[N].新华日报.2010-03-11(A002).
[10]孙宝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应谨防六大认识误区[N].中国改革报.2010-11-08(01).
作者简介:严涛(1989.06— ),男,江西赣州,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