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时刻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zhongyu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生在2012年的“班加西领事馆遇袭事件”,是因为一部涉嫌诋毁伊斯兰教先知默罕默德的美国电影《穆斯林的无知》。影片的预告片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众多国家伊斯兰教徒针对美国的抗议活动。9月11日晚,美国驻利比亚班加西的领事馆遭到了武装袭击,造成包括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史蒂文森在内的4名美国人遇袭身亡。这场血腥的混乱一直持续了4个多小时,直到利比亚安全部队赶到才被平息下来。诸如此类的事件对于好莱坞而言,从来都是其创作的重要题材。不仅有了类似题材的以美国海军陆战队为主角的《锅盖头3·绝地反击》,更有《变形金刚》系列的大导演迈克尔·贝执导、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危机13小时》,该片于2016年1月上映。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部影片中展现的武器装备及战术运用——

影片内容概要


  受雇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杰克·席尔瓦来到班加西,加入一支在当地中情局秘密据点内的6人特战小分队。他的朋友罗恩前来接他,并且在回到据点途中机智地以并不存在的无人机支援吓退了当地的武装人员。此时的利比亚已经不是卡扎菲的强人政治时代了,各种独立的武装组织遍地都是,其中有与美国人合作的(或者说被收买的)武装组织,如2月17日烈士旅等,也有与美国人为敌的武装组织。罗恩率领的6人小分队的成员都是前美军特战部队的退役人员,都有着很丰富的作战经验。他们主要负责为CIA在当地执行秘密任务的特工提供安全防卫,并且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当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史蒂文森计划到班加西来时,罗恩等人就来到班加西领事馆察看。他们发现领事馆的主要安保力量是由当地的2月17日烈士旅提供的,因为这里是领事馆而不是大使馆,也没有武装的海军陆战队负责安全工作,所以其安保是非常薄弱的。
  史蒂文森到达班加西后就与当地市长进行了会面。但本来低调的活动,却引来大批记者的报道。与此同时,罗恩等人发现不断有人秘密拍摄领事馆周围的地形和安保情况。这一切都预示着有可能出现不测事件。9月11日晚,史蒂文森大使就下榻在领事馆内。到了晚上21时以后,大量当地武装人员聚集起来包围了领事馆。门口的安保人员不是逃跑就是被打死。领事馆内只有少数几名安保人员,根本就无法与这些武装人员对抗。这些反美武装人员找不到大使,就在领事馆内放火。距离领事馆约1.6km的地方,就是罗恩等人所在的CIA秘密据点。他们发现领事馆遭到袭击后,立刻做好了支援准备。然而,CIA驻班加西的站长,也就是罗恩等人的顶头上司,却不同意他们前去。因此,罗恩等人直到22时也没有出发。眼看着情况越来越紧急,罗恩决定不顾上司的命令而前去支援领事馆。罗恩等人赶到领事馆时,与2月17日烈士旅的人会合一起行动。他们击溃了当面的武装人员,进入领事馆。罗恩等人救出了3名幸存者,但却没有找到大使的踪迹,只好带着幸存者和尸体撤回了CIA的据点。
  罗恩等人预见到武装人员很快就会前来攻击CIA的据点,因此立即动员所有人员进行防御准备。与此同时,站长鲍勃紧急联络上司寻求支援,同时让手下联系与美国有合作关系的当地武装组织,让他们前来支援。反美武装人员逐渐在据点周围聚集,随即发动了进攻。美国人依靠先进的夜视器材占据了绝对优势,很快就将其第一次攻击击退。但是,美方此时在利比亚并没有驻军,而其他驻扎在利比亚周围的军事力量也无法及时前来支援,只有无人机飞到据点上空提供侦察情报。被逼得没有办法的美国人只好从的黎波里大使馆派少数人坐飞机来到班加西,联络当地安全部队前去解救被困人员。让美国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人却因为谁应该担负什么任务,拿多少钱而争执不休,耽误了不少时间。当地这些人出发时,据点这边已经陷入了苦战。
  凌晨时分,的黎波里小组带着利比亚安全部队到达后,却因为飞机一次带不了这么多人而让罗恩等人再坚持几个小时。天亮之后,反美武装人员开始使用迫击炮向据点轰击,导致美方出现不少伤亡。罗恩本人也被迫击炮击中身亡,其他人也有不同程度的伤亡现象。幸运的是,炮轰之后开来的大批车辆并不是反美武装,而是与美国人合作的武装组织的,剩下的人终于得救了。随后,领事馆里的人员乘坐车辆撤离。分别时,美国人对要回家的领事馆翻译说:“你们国家得自己处理这烂摊子了!”

影片中的武器装备及使用细节


  与其他影片相比较而言,《危机13小时》一片中出现的武器装备,特别是轻武器型号非常多。这些武器中有大部分是各类战争题材或警匪题材影视作品中的“常客”,也有少部分比较陌生。如手枪就有西格-绍尔P226R、格洛克17、格洛克19、TT-30等好几种型号。步枪涉及到的型号更是繁多,如M4A1卡宾枪、MK 18 Mod 0 CQB卡宾枪、加装“越狱”枪口装置的GRY步枪、HK416自动步枪、HK417狙击步枪、包括AKM、AKMS、AIMS突击步枪和56-1突击步枪(我国将其称为冲锋枪)在内的AK系列突击步枪、FN FAL自动步枪等。机枪同样型号繁杂,有M249轻机枪、M240B通用机枪、M2HB大口径机枪、RPD轻机枪、PKM通用机枪、DSHK大口径机枪和KPVT大口径机枪等。霰弹枪则有雷明顿M870和莫斯伯格M500两种型号。值得注意的是,片中还出现了久违的伯莱塔M12S冲锋枪。此外,反美武装人员装备有RPG-7火箭筒,美国方面则装备有HK69A1榴弹发射器。下面就对其中几款轻武器做一介绍。
  说起TT-30手枪,大部分人立刻就会联想到大名鼎鼎的TT-33手枪。是的,这两种手枪实际上是同宗同源的系列型号。TT-30手枪是托卡列夫的设计之作。该枪的前身是托卡列夫以美国人勃朗宁设计的M1911手枪为基础研制而成的M1930手枪,并于1930年参加了苏联红军的手枪选型试验。当时参加选型的除了包括M1930手枪在内的几种型号外,还挑选了来自各国生产的手枪——纳甘M1895转轮手枪、毛瑟C96手枪、鲁格P08手枪等在内的14种名枪作为参照和对比。经过严格试验,托卡列夫的手枪最终胜出,并在1931年进行了少许改进后列装红军部队,被正式命名为TT-30手枪。托卡列夫并未就此止步,他又重新设计了握把背部,简化了扳机簧的设计和枪管的制造工艺,并对该枪进行了减重设计。经过改进后,该枪全枪质量进一步降低,结构也进一步简化,于1934年定型,并被命名为TT-33手枪。据估计,TT-30/33系列手枪在苏联共生产了约174万支,还被大量华约组织国家和中国、朝鲜、埃及等国大量仿制生产。而我国的仿制型号即是51式手枪及其改进型——大名鼎鼎的54式手枪。本片中,当地的一名武装组织头目将一批武器装备卖给美国人,实际上是在卖情报,以使美国人相信他所說的武器库的情报是真实的。在双方交流时,这个黑人就挥舞着一支银色TT-30手枪跟美国人比划,黑白分明的画面让人印象很深刻。   MK 18 Mod 0 CQB卡宾枪实际上可以看作是M4A1卡宾枪的近战改进型号。其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室内近战机匣,并缩短枪管,最初的设计目的是为海军特种部队提供一种长度短、质量轻的近战武器,但又能与M4卡宾枪的战术附件完全通用,以最大限度减少后勤保障的困难。相比较来说,M4/M4A1的长度已经比标准的M16系列要短,比较适合在狭窄空间内使用。但在一些特殊场合中,M4/M4A1仍然显得有些过长,如特种部队在执行VIP保护、乘车战斗或室内近战(CQB)等任务时更为明显。因此,美国海军地面武器研制中心(Naval Surface Warfare Center)就利用M16系列的模块化功能,让使用者通过更换现有武器的上机匣及枪管,使其变成一种冲锋枪尺寸但发射步枪弹的短突击武器来适应作战需求。这种枪械被正式命名为MK 18 Mod 0 CQB卡宾枪,其枪管长度仅254mm,比M4短得多。在拉机柄、护手、瞄具等方面,MK 18 Mod 0 CQB卡宾枪也做了一定的改进。本片中,这种卡宾枪似乎更多地配备给了美国使领馆的工作人员,如领事馆里的黑人戴维就使用这种武器,罗恩被迫击炮击中时手中也拿着一支MK 18 Mod 0 CQB卡宾枪。不过,这种武器因为枪管较短并不太适合进行较远距离的交战,用它在楼顶上与反美武装人员正面交火还不如用M4A1更好。
  要说《危机13小时》一片中外形最为奇特的武器,应该就算是加装“越狱”枪口装置的GRY步枪了。这种步枪从外形上看,其护手一直延伸到枪口处,枪管一点都没有露在外面。实际上该枪是在加装特殊导轨的民用型AR-15步枪基础上加装了新型枪口装置,即“越狱”枪口装置,该枪口装置通过导轨加装在枪管前方。这种枪口装置及其导轨是突出国际武器公司(SAI,Salient Arms International)研制的产品。“越狱”枪口装置并不是以往人们意识中的用途单一的枪口减震装置或简单的制退器。如前所述,这种装置安装在导轨上而不是装在枪口上,因此,它可以与其他枪口装置同时使用,并可以保障枪管原有的射击精度。其采用无需工具的快拆设计,整个系统可以在战场上数秒内被拆卸下来。SAI的工作人员曾这样介绍该装置:“‘越狱’可以达到枪口制退装置所能达到的功效。总的来说,它能有效引导射击时枪口的膨胀气体,减缓气体的速度,降低后坐力,并减小枪口焰及震动。”显然,这只是一种针对民用市场研制的小玩意儿,并非是军方或执法机构的制式装备。当然,很多具有自行采购能力的机构和人员是可以从市场上买到这种装置加以使用的。但问题来了,这种装置是SAI公司在2015年SHOT展上才首次公开亮相,根本就不可能出現在发生于2012年的“班加西领事馆遇袭事件”中。冲这一点来说,这无疑是导演玩“穿越”了。不过,从影片的视觉效果上来说,这种武器的出现无疑很吸引观众的眼球。
  影片中无论是反美武装人员还是与美国合作的民兵组织,亦或是利比亚政府军,都是以AK系突击步枪为基本武器的,除俄罗斯的AK步枪外,还有大量的其他国家的仿制型号,如中国的56式系列冲锋枪等等。片中出现的罗马尼亚生产的AIMS突击步枪,就是较少见到的一种武器。罗马尼亚作为当时的华约组织成员国,其武器装备自然是以苏制武器为基础的。但为了维持本国的军事工业,以及在战时能够对苏联军工体系进行补充,罗马尼亚也组织国内军工企业自行生产武器装备,其中就包括仿制著名的AK系列枪械。AIMS突击步枪实际上是一个系列枪械的成员,即AKM系列的仿制品。罗马尼亚仿制的AKM突击步枪被称为AIM突击步枪,其最大的特点是在护手下方设置了木制小握把,枪身上的快慢机标识也由俄文字母改为“FA”和“FF”,前者表示连发,后者表示单发。除此之外,AIM突击步枪与AKM基本一致,其射击精度与AKM相当。与AKM有折叠枪托型号AKMS一样,AIM突击步枪也有折叠枪托型号,即本片中出现的AIMS突击步枪。该型突击步枪除了采用向下折叠式枪托外,还将前握把的形状改为向后倾斜,以避免影响枪托折叠。除此之外,AIMS突击步枪与AIM突击步枪基本相同。后来,罗马尼亚还生产过一种采用右侧折叠式枪托的型号以及取消前握把的型号。这种武器虽然在影片中出现过,但近距离镜头并不多,给具体识别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KPVT大口径机枪在本片中也有惊鸿一瞥,但似乎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就被摧毁了。相对于大家都非常熟悉的PK系列通用机枪和DSHK大口径机枪,KPVT大口径机枪显得更为陌生。KPVT大口径机枪是一种口径更大、威力更强的武器,是KPV大口径机枪的变型枪。KPV 14.5mm机枪是二战后苏联以捷格佳廖夫的PTRD-41反坦克步枪为基础设计而成的,其采用枪管短后坐原理,可以发射穿甲燃烧弹、燃烧曳光弹和穿甲燃烧曳光弹等弹种,可以从左右两侧供弹,以防空为主要用途,有单管、双管和四管等不同型号,分别使用不同的牵引式高射枪架,即ZPU-1单管高射枪架、ZPU-2双管两轮高射枪架和ZPU-4四管四轮高射枪架。KPVT大口径机枪是KPV机枪的车载变型枪,主要改进是采用电击发方式,全枪质量52.2kg,主要安装在各类装甲车辆上使用,兼具对空和对地射击。我们经常看到的苏制BTR系列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就是加装这种机枪作为主要武器的。本片中的当地武装人员就使用了一挺安装在皮卡车上的KPVT大口径机枪。这对于利比亚的现实情况是比较符合的。因为当地经过长时间战乱,各类装甲车辆损毁非常多,派别林立的部族武装则想尽一切办法搞到武器武装自己。这种情况下,拆卸装甲车辆上的车载机枪,然后安装在皮卡车上就可以使用,电源可以通过连接皮卡车的电瓶或加装额外电源解决。这样的皮卡车也就成了一个具有很强火力和机动性的作战平台,以至于现在很多人把发生在利比亚和叙利亚的战争称作“皮卡战争”。
  说起意大利的伯莱塔M12S冲锋枪,那在20年前也绝对算得上是军事或警匪题材影视作品里的“明星”。早在1976年拍摄的著名影片《卡桑德拉大桥》中,这种外形奇特的冲锋枪就在影片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力武器的位置。随着这部影片进入国内,这种冲锋枪给那个年代的军迷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如此,在1990年代的香港警匪片中,伯莱塔M12S冲锋枪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那时候还非常年轻的刘德华扮演的警察挥舞这种冲锋枪与匪徒交火。伯莱塔M12S冲锋枪的前身是M12冲锋枪,M12在1959年研制成功,1961年成为意大利军队的制式冲锋枪,并出口到其他国家成为很多国家军队和执法机构的装备。该枪发射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采用冲锋枪常见的开膛待击方式。这种冲锋枪外形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前后两个握把,弹匣的安装位置则在两个握把中间,如此一来再加上圆筒形的枪身,使得其具有了有别于其他绝大多数冲锋枪的个性特点。一般来说,冲锋枪会将弹匣当作前握把使用,再加上后方的握把,由此枪身上只有握把和弹匣下垂,而伯莱塔M12冲锋枪却有3个下垂部件,给人一种更为复杂的感觉。该枪的理论射速为每分钟550发/分,由于多增了一个前握把,可控制枪口上跳,因此单、连发精度俱佳,在200m的有效射程内射击相当准确。M12S冲锋枪是M12的改进型号,主要区别是在保险机构方面。M12的保险和快慢机是各自独立的按钮式开关,而在伯莱塔M12S上,这两个按钮的功能合并成一个旋转式快慢机,因此M12S冲锋枪的快慢机有3档,分别为保险、单发和连发,快慢机操作起来很方便,用右手操枪,射手的手不需要离开握把直接用右手拇指即可扳动。另外,M12型有20、32、40发3种容弹量的弹匣,而M12S型则只采用32发弹匣。随着UZI冲锋枪特别是MP5冲锋枪被世界各国军警广泛使用,伯莱塔M12冲锋枪很快就被遗忘了。尽管《危机13小时》中我们又看到了这种武器,但在本片中只有在军火市场里有人挥舞伯莱塔M12S冲锋枪的镜头,而没有其在实战中开火的镜头。
其他文献
南北战争中,北方联邦军少将安布罗斯·埃弗里特·伯恩赛德因沉痛败仗而闻名,不过,他所设计的单发后装卡宾枪则几乎是同时代同类产品中最完美的。它发射一种独特的锥形枪弹,受到了北方联邦军士兵的大力追捧,成为继夏普斯卡宾枪和斯潘塞卡宾枪之后,北方联邦军中最受欢迎的后装卡宾枪——    战场上的失败将军  了解南北战争的人都知道,安布罗斯·埃弗里特·伯恩赛德在战场上是一位非常糟糕的将军。作为陆军指挥官,他在弗
影片的真实背景  要想弄清楚《大突袭》影片的真实背景,仅仅着眼于1945年1月发生的事情是不够的,还要将视线延伸到更早的1942年,也就是当年美军在菲律宾巴丹半岛投降的前后。  日军偷袭珍珠港将美军太平洋舰队主力部队击溃后,紧接着消灭了美军驻菲律宾的远程航空兵部队和英国以“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为主力的舰队,完全夺取了东南亚地区的海空控制权。在这种有利态势下,日军很快就将东南亚
本文上篇介绍了达拉村造枪业的缘起与发展,寻迹了“造枪村”最具名片效应的两款枪型——TT-33手枪和仿AK步枪,下篇接着揭开冲锋枪、霰弹枪、枪弹制造的神秘面纱,并探究“造枪村”的材料来源及主要工艺等——  颇具创意的达拉造冲锋枪、猎枪和霰弹枪达拉村制造的一种采用木制枪托和护手的半自动霰弹枪。这款霰弹枪的制造工艺颇高  冲锋枪、霰弹枪由于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且所用弹药容易获得或翻造,因此两者均列入了达
美国Handl防御公司SCAR25突击步枪
标准型MSBS Radon步枪  MSBSRadon步枪是波兰技术军事学院与FBL军工厂联合研制生产的一款模块化步兵武器,发射5.56x45mmNATO弹,弹匣容弹量30发。该枪有标准型和无托型两种型号,两种型号的下机匣及握把组件均采用聚合物材料制成,上机匣与上、下护手均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标准型的上机匣与上护手采用一体式设计,顶部设有一整段长皮卡汀尼导轨,无托型的上机匣顶部设有与AK系列步枪类似
2014年,一款虚构纳粹德国赢得二战胜利的游戏《德军总部:新秩序》问世,其以科幻化的游戏设计、主角历尽艰难摧毁纳粹总部的独特游戏体验给广大玩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年,这款游戏的续作《德军总部:旧血脉》推出,其与前作会有怎样的不同呢?——  定位为谍战的游戏背景  从游戏情节来看,本作实际上是《德军总部·新秩序》的续作,其扣合了《新秩序》的剧情,主角仍然是出现在《新秩序》中的那名高大强壮的美军战士。游
2013年3月7日,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向德国联邦国防军正式交付了其研制的新型IdZ-ES未来士兵系统,即“短剑”(Gladius)士兵系统。双方的交接仪式是在第10装甲师的“国际师部滑雪锦标赛”(在德国上巴伐利亚鲁波尔丁举办)期间举行的。  “短剑”士兵系统是为满足特种部队的作战需求而研制的,旨在增强下车士兵的指挥能力、生存能力、防护能力、持久作战能力以及机动能力,使士兵能够在网络化作战中发挥重要作
中型无人地面载具角斗士  角斗士无人地面载具的需求是由美国海军陆战队提出,希望能研发一种能够支援下车作战或执行侦查/监视任务,并能直接参战或克服任务障碍的无人地面载具。  起初海军陆战队希望的尺寸是能用悍马车一次载运2辆角斗士,但很快就发现这个构想不切实际,遂改变了尺寸需求,以悍马车一次搭载一辆为目标。  角斗士计划发展出三种车型,一种是以柴油为动力的履带式车辆,另外两种都是6轮式混合动力车辆,并
T3X步枪是在迪卡公司T3步枪基础上推出的改进型产品。该枪采用旋转后拉枪机式工作原理,相比于原型T3步枪,其主要有三处改进。首先,一体式枪托/护手有木制和聚合物制两种供选择,且木质枪托/护手对握持处和护手前方的防滑纹式样进行了改进,更便于射手握持。而聚合物制枪托/护手则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而定制,比如握持部位的大小可以根据用户的手型进行改变,而护手的宽窄也根据手型有多种选择。第二点改进之处是将原本聚
德国莱茵金属公司面向下车步兵正在研制两种新型榴弹发射器。一种是非自动榴弹发射器,称为“三头狗”(Cerberus);一种是半自动榴弹发射器,称为“九头蛇”(Hydra)。二者均发射40×46mm低速或中速榴弹。  “三头狗”榴弹发射器已经获得专利,其第二个样机即将完成。该榴弹发射器采用单发后装填设计,既可加挂在突击步枪下方作为枪挂榴弹发射器使用,也可加装可拆卸枪托作为肩射榴弹发射器独立使用。其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