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来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uxian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一种毁灭性大豆土传病害之一。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都有该病发生,特别是在黑龙江省发病较重。
  大豆疫霉根腐病田间发病率一般为3%~5%,严重地块达75%,甚至绝产,在感病品种上损失可达25%~50%,个别高感品种损失可达100%,发病植株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
  一、症状
  大豆疫霉菌可在大豆的任何生育阶段造成危害,引起根腐、茎腐、植株矮化、枯萎、死亡等症状。田间播种后引起种子腐烂或大豆幼苗主根出现病斑,病斑为浅褐色至黑褐色。幼苗期,在子叶和真叶基部发病形成褐色病斑,2~3天后褐色斑中间呈灰白色,后期病斑边缘呈褐红色水渍状,幼苗猝倒死亡。复叶期,发病部位一般在茎基部1 ~4节间,病斑褐色,叶片褪绿变黄,不脱落呈八字形下垂。病斑继续向上部扩展,病茎干枯死亡,呈黑褐色,有的表面着生白色霉状物。花荚期,病斑出现在基部至12节间.有的分枝也发病。发病前期,病斑呈红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稍有凹陷,病斑逐渐向上、周围及茎内部侵染;发病中期,随着病情加重,病斑扩大并扩展到茎的全周,颜色变为浅褐色,病菌由表皮向髓部侵染,髓部呈水渍状;发病后期,病斑长度在4~18厘米之间,茎部皮层和维管束组织坏死,植株叶片变黄下垂,整个植株萎蔫,节间发病的叶柄脱落。鼓粒期,病部有明显的不规则黑褐色小斑,有些豆荚电感病,最初在豆荚基部呈水渍状,逐渐往端部扩展,致使整个豆荚变褐干枯,豆荚表皮失去光泽呈淡褐色。受害种子干瘪皱缩,青绿色或有褐色斑,部分种子因麦皮雏缩呈现出网纹,子粒体积明显变小。
  二、病原
  该病原是大豆疫霉菌。该菌在LBA和V8汁培养基上气生菌丝不发达,生长缓慢,菌落平坦,边缘不整齐,在胡萝卜培养基上气生菌丝较发达,呈致密的絮状。
  幼龄菌丝无隔、多核,宽3~9微米,菌丝大多呈直角分枝,分枝基部有缢缩,菌丝老化时产生隔膜,并形成结节状或不规则的菌丝膨大体,膨大体呈球形、椭圆形,大小不等。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4℃~28℃,最高35℃,最低8℃。
  三、侵染循环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典型的土传真菌病害,在收获过程中发现混杂在种子中的土壤颗粒和病株死体,带有活的疫霉菌。大豆植株感病后,在根内形成大量的卵孢子,此卵孢子抗逆性强,可以在土壤里和病残体中越冬,翌年春季当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卵孢子打破休眠而萌发,长出芽管,发育成菌丝和孢子囊,当土壤积水时,产生大量游动孢子,游动孢子从孢子囊中释放出来,通过土壤中的流水传播。游动孢子被吸引到发芽的种子及根的渗出液周围,并聚集在根组织上休止,然后萌发产生压力胞穿透寄主表皮,并在寄主细胞间通过吸器从寄主组织中吸收营养而生长。疫霉菌侵入寄主根部,根系受侵后,病菌向上扩展至茎部和上部侧枝。
  四、发病条件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生与降雨、土壤类型、耕作制度、肥料和栽培品种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中以土壤刚素最为重要,而土壤因素中又以土壤湿度为影响此病原菌活性。如果土壤被水淹没或下雨后排水不良以及地势低洼积水时,游动孢子大量形成并释放,随水传播,有利于病菌侵入而发病严重;干旱也使大豆疫病发生严重。土壤温度也是影响此病害的重要因素,温度高于35t时,植株很少出现症状。
  耕作、栽培方式、茬口、地势等条件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大豆疫病的发生。在黑龙江调查发现,平作发病率为5%~7%,垄作为3%,重茬发病率为5%~7%,正茬为零星发生,低洼地发病率高达30%~50%,而岗地为零星发生。平,播、密植、重茬、低洼地块疫霉病发病较重。
  五、防治措施
  1.培育抗、耐病品种
  由于此病的病原菌和大豆品种间存在基因对基因关系,尽管大豆疫霉菌生理小种很多,但利用抗病品种仍然是最有效的防治手段,国内也鉴定出一批品种和抗源材料,如绥农15、绥农8、吉林5号等品种(系)表现出较强的抗性。
  2.加强栽培管理
  早播,少耕,窄行,使用除草剂等都能使病害加重,降低土壤渗水性、通透性的措施都将加重大豆疫病的发生;减少土壤水分,增加土壤通透性,降低病菌来源的耕作栽培措施,都可以减轻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生程度。所以栽培大豆应避免种植在低洼、排水不良或粘重土壤中,并要加强耕作作业,防止土壤板结,增加土壤的渗透性,可减轻发病。
  3.综合防治
  大豆疫霉菌具有较高的变异性,因此,品种的抗性不可能持续;杀菌剂如甲霜灵效果较好,但其不对所有的小种都有效,而且甲霜灵很容易产生抗性,目前一般采用甲霜灵加代森锰锌或乙磷铝等方法延缓抗药性的产生;生物防治虽然比其他措施好,但其研究进展缓慢,而且大田试验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必须进行综合防治,如利用高耐病品种加种衣剂处理,以防病害的发生、发展。另外,还可用瑞毒?锰锌、杀毒矾和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闷种,用药量为大豆种子重量的0.4%~0.5%,或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种衣剂ND98 -1按种子重量的2%拌种,效果明显。
其他文献
分析了可逆轧机成材率低、带钢头尾厚度精度差、阶梯板长度长的原因,并提出了控制措施。通过建立厚度控制模型、查找轧制头尾扰动因素,提出优化轧辊补偿效率曲线,并在轧制区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保障体制也在不断改革,给我国医保定点医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进一步强化医保定点医院的医保管理工作,医院需转变自身的管理观念,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相关的医保管理政策,保证医院的医保工作能在医改大环境下立足。本文主要对医改大环境视域下医院医保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革建议,促进医保管理新模式的生成,进一步提高医院医保管理工作的质量。
分析了电流互感器极性的概念,变压器差动保护原理及在实际工作中变压器差动保护点极性的方法
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多达200种以上,但主要为害的作物是玉米、高梁、粟等。  1、症状识别  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此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子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
近年来,随着小型煤矿和不合格煤矿纷纷被关闭,煤炭供应日趋紧张,各企业采暖锅炉的用煤计划走向多元化。因而,煤炭质量也有了不小的变化,煤种杂、煤质差,煤种质量已经偏离锅炉的设计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城市中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居住环境。大树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大树进城移栽应运而生。由于大树树龄较大,根细胞再
目的探讨个性化迁移计划模式对ICU肿瘤患者家属迁移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本院从ICU转入普通病房的肿瘤患者家属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时间先后依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