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孩子按部就班的就像机器人似的接受老师的讲解。在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这样的现象是屡见不鲜。更可悲的是,70%以上农村教师还无“导”的艺术,不讲究“导”的质量,忽视“导”的效果,还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运用满堂灌或满堂问的教学模式。
导学是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通过必要的手段和方式、方法、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落后。农村小学的教师大部分认为农村学生基础差,视野窄,自主探究的能力低,讲授新课依然靠老师不厌其烦的讲,反反复复的练习。教学实质上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师生的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没有师生的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教学的导学就是引导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转换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学方式,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导学就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作用,又要充分协调好两个主题之间的关系,从着眼于“有效”着力于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就能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是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过程,这意味着从为掌握而教向为发展而学的转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在交往互动中进行主动探索和自主建构,又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我个人觉得,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教师除了在读、写、练等方面下功夫外,再运用灵活而又切实际的引导技巧,对提高教学质量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多年实践,我除了要求学生运用好课本上的阅读提示、旁批、注释外,还狠抓了自学方法引导,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语文知识增长快,语文能力普遍提高。在这里与大家探讨一下教学经验。
一、语文导学目标要有针对性
一个班学生层次不同,每篇课文教学目标也不一样,因此,教学方法也应不一样。因班而宜,因人而宜,设计好导学目标、方法。优中生更高要求,导学目标深、广一些,对后进生则以精神鼓励,学生要求灵活、深浅适度,甚至降低一些要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特点,互帮互学,把后进生分配给优中生拉、帮、带,定期测试,评比,对帮助别人效果明显、后进生进步快的给予一定奖励。
对课文教学目标而言,除注意其思想教育外,根据不同篇目,着重抓好语文知识点的传授,有的课文抓观察点变化的重点引导,如写景的《林海》等;抓住关键词语,带动全文理解的,如《草船借箭》一课;有的抓好段篇结构引导,如《月光曲》等;有的语文有熏陶感染作用,如《匆匆》、《为人民服务》,有的则侧重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道理教育,《两小儿辩日》等。导学目标既要设计精准,更注重的是以点带面,既传授了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恰当适时地进行思想教育,更要大面积地提高班级教学质量。
二、语文导学形式要灵活,在“巧”字下功夫
我结合本班实际,根据篇目内容及达标要求,适当安排灵活多样的说、讲、议形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思想力,逐渐培养他们辨别美丑、善恶、是非的能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以情景引入课题;悬念引入《穷人》 ;激情感染引入《地震中的父与 子》 ;激趣问题引入《迷人的张家界》等等。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阅读要求,以“议”、“说”为主,有时分组讨论,有时激烈辩论,有时指名发言,有时小组汇报总结,有时让家长参与,要求学生将家长的意见和见解带回课堂,有时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等。
三、课文导学有创造性,突出“新”
“新”要求我们抓住儿童少年感知、认知特点,时常变换辅导模式、方法、手段,以新、奇、美的事物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调动参与积极性。一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吸引、感染学生;二是就地开发,挖掘一些教师能做、学生易做的教法、学法。教学《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先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教《只有一个地球》时,先让学生留心校园、街道、乡村等处的环境现状,教学《詹天佑》时,提前让学生思考火车上又弯又陡的坡路时,如何解决力量不足和轻松拐弯等问题。三是打破常规,开学后一周内,让学生选通读全书,学生自由读,能说出各篇大意即可,对全书有一整体印象,然后让学生记住难董篇目,以后逐篇学习时再一一突破、掌握。
四、导学后要有效果不是只注重形式,搞花架子
良好的效果才是检验上述方法运用成功的标准,比如课后习题学生能够独立、准确无误的完成,单元过关检测达到预定目标,读写讲等语文水平明显提高。比如讲解语文《赵州桥》一课中,对赵州桥的长、宽、高的设计精湛,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课文的数据体现得很实在。
重视导学教学的三大板块:“课堂导学”部分分课时进行安排,每课时大体设计了“学习目标”、“活动方案”、“实践探究”等几个板块。
“学习目标”是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活动方案”是为完成目标而进行的学习活动。
导学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用的。它把教材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情景化、生活化、问题化设计和加工,特别注重把教材的知识细化为一个个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并提前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走进教材,实现对教材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对要学习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等一目了然,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使教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资源,充分发挥教材作为学生主要学习资料的作用。
导学设计的重点在“问题导学”上,它包括学习目标的明确、内容分析、学习过程设计和学法指导。
一是知识与技能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思路导引。(要体现对字词、拼音等基础知识的关注和重视)
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依案自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怎样读,怎样思,怎样操作,从而做出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设计。
农村小学教学条件比较落后,需要农村的语文老师多下功夫,在教學工作中反复推敲琢磨,我们教师要也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创造性的理解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认真钻研小学教学业务,多费心血,在教学上关爱学生,耐心辅导学生,探索更多的小学语文导学技巧,切实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导学是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通过必要的手段和方式、方法、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落后。农村小学的教师大部分认为农村学生基础差,视野窄,自主探究的能力低,讲授新课依然靠老师不厌其烦的讲,反反复复的练习。教学实质上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师生的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没有师生的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教学的导学就是引导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转换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学方式,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导学就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作用,又要充分协调好两个主题之间的关系,从着眼于“有效”着力于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就能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是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过程,这意味着从为掌握而教向为发展而学的转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在交往互动中进行主动探索和自主建构,又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我个人觉得,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教师除了在读、写、练等方面下功夫外,再运用灵活而又切实际的引导技巧,对提高教学质量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多年实践,我除了要求学生运用好课本上的阅读提示、旁批、注释外,还狠抓了自学方法引导,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语文知识增长快,语文能力普遍提高。在这里与大家探讨一下教学经验。
一、语文导学目标要有针对性
一个班学生层次不同,每篇课文教学目标也不一样,因此,教学方法也应不一样。因班而宜,因人而宜,设计好导学目标、方法。优中生更高要求,导学目标深、广一些,对后进生则以精神鼓励,学生要求灵活、深浅适度,甚至降低一些要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特点,互帮互学,把后进生分配给优中生拉、帮、带,定期测试,评比,对帮助别人效果明显、后进生进步快的给予一定奖励。
对课文教学目标而言,除注意其思想教育外,根据不同篇目,着重抓好语文知识点的传授,有的课文抓观察点变化的重点引导,如写景的《林海》等;抓住关键词语,带动全文理解的,如《草船借箭》一课;有的抓好段篇结构引导,如《月光曲》等;有的语文有熏陶感染作用,如《匆匆》、《为人民服务》,有的则侧重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道理教育,《两小儿辩日》等。导学目标既要设计精准,更注重的是以点带面,既传授了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恰当适时地进行思想教育,更要大面积地提高班级教学质量。
二、语文导学形式要灵活,在“巧”字下功夫
我结合本班实际,根据篇目内容及达标要求,适当安排灵活多样的说、讲、议形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思想力,逐渐培养他们辨别美丑、善恶、是非的能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以情景引入课题;悬念引入《穷人》 ;激情感染引入《地震中的父与 子》 ;激趣问题引入《迷人的张家界》等等。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阅读要求,以“议”、“说”为主,有时分组讨论,有时激烈辩论,有时指名发言,有时小组汇报总结,有时让家长参与,要求学生将家长的意见和见解带回课堂,有时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等。
三、课文导学有创造性,突出“新”
“新”要求我们抓住儿童少年感知、认知特点,时常变换辅导模式、方法、手段,以新、奇、美的事物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调动参与积极性。一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吸引、感染学生;二是就地开发,挖掘一些教师能做、学生易做的教法、学法。教学《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先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教《只有一个地球》时,先让学生留心校园、街道、乡村等处的环境现状,教学《詹天佑》时,提前让学生思考火车上又弯又陡的坡路时,如何解决力量不足和轻松拐弯等问题。三是打破常规,开学后一周内,让学生选通读全书,学生自由读,能说出各篇大意即可,对全书有一整体印象,然后让学生记住难董篇目,以后逐篇学习时再一一突破、掌握。
四、导学后要有效果不是只注重形式,搞花架子
良好的效果才是检验上述方法运用成功的标准,比如课后习题学生能够独立、准确无误的完成,单元过关检测达到预定目标,读写讲等语文水平明显提高。比如讲解语文《赵州桥》一课中,对赵州桥的长、宽、高的设计精湛,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课文的数据体现得很实在。
重视导学教学的三大板块:“课堂导学”部分分课时进行安排,每课时大体设计了“学习目标”、“活动方案”、“实践探究”等几个板块。
“学习目标”是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活动方案”是为完成目标而进行的学习活动。
导学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用的。它把教材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情景化、生活化、问题化设计和加工,特别注重把教材的知识细化为一个个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并提前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走进教材,实现对教材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对要学习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等一目了然,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使教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资源,充分发挥教材作为学生主要学习资料的作用。
导学设计的重点在“问题导学”上,它包括学习目标的明确、内容分析、学习过程设计和学法指导。
一是知识与技能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思路导引。(要体现对字词、拼音等基础知识的关注和重视)
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依案自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怎样读,怎样思,怎样操作,从而做出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设计。
农村小学教学条件比较落后,需要农村的语文老师多下功夫,在教學工作中反复推敲琢磨,我们教师要也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创造性的理解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认真钻研小学教学业务,多费心血,在教学上关爱学生,耐心辅导学生,探索更多的小学语文导学技巧,切实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