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土地细碎化影响着农机社会服务,农机社会服务可以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本研究重点分析三者的关系,从而探讨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劳动力;土地;农机;社会化
随着现代城镇化进展的加快,农村劳动力不断在向城市释放。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急剧减少。由于各种优惠政策,生活条件等,很多的农业人口都在向城镇转移,尤其青壮年劳动力为了自己的子女接受更好的义务教育,得到现代化的医疗设施服务,都在不断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因此,农村留下更多的都是老少妇,他们的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能力较差。同时由于土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分田到户,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各家各户的土地面积出现一些结构性的调整。我国本身属于土地面积少,人口较多,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因此土地出现细碎化也就不足为奇,严重阻碍农机化的发展。
一、农业劳动力特征
当前农村劳动力存在很多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反映着现代农业劳动力不足,从事农业生产能力不强。
1.劳动力的年龄普遍偏高。目前,在农村生活的人口普遍以50岁以上的老人為主,他们是现代农业人口的主要成员。这些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的能力不强。虽然他们有着丰富的农业作业经验,对各种农事特点有着有针对性的认识,属于熟练的农业从业者,但是他们在体力上已经严重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因为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相对较大,这些50岁以上的老人难以有效担当相应的农业作业任务。
2.劳动力性别以女性为主。当前,农村劳动力的性别比例存在一定的失衡。在农村的人口主要以女性为主。妇女在农村的主要原因是他们需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青壮年男性进入城市打工,可以更大程度的贴补家里的经济开支。青壮年男性在农村待的时间一般也就是一些农忙的关键节点,在农事活动较多的时候,他们从城市在暂时转移到农村,将那些劳动强度较大,较集中的活动完成。在完成相应的农忙时节之后,他们又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继续从事那些城市里的劳动工作。常年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主要还是以女性为主。
二、土地细碎化问题
由于我国的土地本身比较紧张,尤其是耕地面积就更少,加之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农业人口依然是我国的主要人口成分,因此,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小。这一问题在西南等人口密集地区更为突出——出现了土地细碎化问题。当年的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是为了释放当时的劳动力,不断激发从事农业生产人员的劳动积极性,使得他们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更加认真、仔细的开展工作,因为多劳多得的制度进一步释放了他们对农事作业的认识。然而随着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农作物产出效率进一步提升。农民只有不断增加土地的产出比,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收入水平。这种一家一户的耕地使得大面积作业出现困难,土地细碎化问题成为农业劳动力释放的突出矛盾,地块过小,很多的农业作业成本不能有效节约,农业生产的效益不足。
三、农机社会化服务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的发展,我国的农业作业出现了本质的变化,从事耕种收等主要农事作业已经从过去的纯人工,变为当前的以农业机械装备为主,人工为辅。农业作业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农机作业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之一。农民已经离不开农业机械装备。因为这些装备可以有效降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为农村劳动力的释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业生产劳动者已经不再需要向从前那样,可以大大减少农业劳动力。同时农业生产过程的强度也进一步降低。很多的农业生产环节的人工操作不再向从前那么艰苦,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的劳动强度不断降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农村大量出现,因为这一组织正好迎合了当前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状,不需要更多的青壮年男性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他们从农村土地上彻底释放出来。
四、三者关系的分析
目前农业劳动力出现的总体新特征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不足,这一问题可以通過农业机械化得到有效解决,因为农业机械化作业可以有效释放劳动力,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农业生产不再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是提供农业作业的社会组织,它们有效弥补了当前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有效解决了当前农业劳动力的问题。因此当前的农业劳动力特征与农机社会化服务之间是被解决与解决的关系。
然而由于农机作业成本与作业面积呈现反比例关系。农机社会服务组织在提供农机作业的时候,如果地块较大,农机作业成本较低,因为一块田都需要计算在田头转弯等成本,因此,农机作业需要土地面积更大。土地细碎化问题严重影响农业机械装备作业水平,使得他们在作业过程中成本不断增大,因此土地细碎化与农机社会化服务之间是矛盾关系,需要有效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才能有效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从而进一步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五、解决措施
1.适度规模的土地流转。上述三者之间的问题解决最为根本的还是土地问题,不断提升地块面积,使得农机作业成本的有效减低,最终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因此强化土地在农民手中的经营权的流转,将小田块的田埂踏平,让土地集中到一些种粮大户的手里,让承包土地的农户有更多的土地进行大面积机械化作业,从而有效解决土地细碎化这一基础性问题。
2.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有序发展。农业机械装备提升是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农机作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可以有效提升农业作业效率。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有序发展。第一,多元化。实现多种服务模式并存,社会公益性的农机服务组织资源相对短缺,需要有有偿的服务组织进行弥补,从而实现农机作业质量的稳步提升。第二,政府扶持。强化政府扶持政策可以有效引导社会服务组织的成长,将他们引导到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上。例如:运用国家、省市级示范组织的建设标准,不断规范他们的经营作业活动。
六、结语
农村劳动力的释放需要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参与,农机作业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不断降低对劳动力的依赖作用。实现土地流转政策,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可以提升农机作业效率,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的提升,从而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纪月清,王许沁,陆五一,刘亚洲,等.农业劳动力特征、土地细碎化与农机社会化服务[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18(05):157-158.
关键词:劳动力;土地;农机;社会化
随着现代城镇化进展的加快,农村劳动力不断在向城市释放。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急剧减少。由于各种优惠政策,生活条件等,很多的农业人口都在向城镇转移,尤其青壮年劳动力为了自己的子女接受更好的义务教育,得到现代化的医疗设施服务,都在不断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因此,农村留下更多的都是老少妇,他们的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能力较差。同时由于土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分田到户,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各家各户的土地面积出现一些结构性的调整。我国本身属于土地面积少,人口较多,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因此土地出现细碎化也就不足为奇,严重阻碍农机化的发展。
一、农业劳动力特征
当前农村劳动力存在很多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反映着现代农业劳动力不足,从事农业生产能力不强。
1.劳动力的年龄普遍偏高。目前,在农村生活的人口普遍以50岁以上的老人為主,他们是现代农业人口的主要成员。这些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的能力不强。虽然他们有着丰富的农业作业经验,对各种农事特点有着有针对性的认识,属于熟练的农业从业者,但是他们在体力上已经严重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因为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相对较大,这些50岁以上的老人难以有效担当相应的农业作业任务。
2.劳动力性别以女性为主。当前,农村劳动力的性别比例存在一定的失衡。在农村的人口主要以女性为主。妇女在农村的主要原因是他们需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青壮年男性进入城市打工,可以更大程度的贴补家里的经济开支。青壮年男性在农村待的时间一般也就是一些农忙的关键节点,在农事活动较多的时候,他们从城市在暂时转移到农村,将那些劳动强度较大,较集中的活动完成。在完成相应的农忙时节之后,他们又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继续从事那些城市里的劳动工作。常年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主要还是以女性为主。
二、土地细碎化问题
由于我国的土地本身比较紧张,尤其是耕地面积就更少,加之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农业人口依然是我国的主要人口成分,因此,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小。这一问题在西南等人口密集地区更为突出——出现了土地细碎化问题。当年的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是为了释放当时的劳动力,不断激发从事农业生产人员的劳动积极性,使得他们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更加认真、仔细的开展工作,因为多劳多得的制度进一步释放了他们对农事作业的认识。然而随着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农作物产出效率进一步提升。农民只有不断增加土地的产出比,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收入水平。这种一家一户的耕地使得大面积作业出现困难,土地细碎化问题成为农业劳动力释放的突出矛盾,地块过小,很多的农业作业成本不能有效节约,农业生产的效益不足。
三、农机社会化服务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的发展,我国的农业作业出现了本质的变化,从事耕种收等主要农事作业已经从过去的纯人工,变为当前的以农业机械装备为主,人工为辅。农业作业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农机作业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之一。农民已经离不开农业机械装备。因为这些装备可以有效降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为农村劳动力的释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业生产劳动者已经不再需要向从前那样,可以大大减少农业劳动力。同时农业生产过程的强度也进一步降低。很多的农业生产环节的人工操作不再向从前那么艰苦,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的劳动强度不断降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农村大量出现,因为这一组织正好迎合了当前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状,不需要更多的青壮年男性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他们从农村土地上彻底释放出来。
四、三者关系的分析
目前农业劳动力出现的总体新特征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不足,这一问题可以通過农业机械化得到有效解决,因为农业机械化作业可以有效释放劳动力,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农业生产不再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是提供农业作业的社会组织,它们有效弥补了当前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有效解决了当前农业劳动力的问题。因此当前的农业劳动力特征与农机社会化服务之间是被解决与解决的关系。
然而由于农机作业成本与作业面积呈现反比例关系。农机社会服务组织在提供农机作业的时候,如果地块较大,农机作业成本较低,因为一块田都需要计算在田头转弯等成本,因此,农机作业需要土地面积更大。土地细碎化问题严重影响农业机械装备作业水平,使得他们在作业过程中成本不断增大,因此土地细碎化与农机社会化服务之间是矛盾关系,需要有效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才能有效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从而进一步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五、解决措施
1.适度规模的土地流转。上述三者之间的问题解决最为根本的还是土地问题,不断提升地块面积,使得农机作业成本的有效减低,最终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因此强化土地在农民手中的经营权的流转,将小田块的田埂踏平,让土地集中到一些种粮大户的手里,让承包土地的农户有更多的土地进行大面积机械化作业,从而有效解决土地细碎化这一基础性问题。
2.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有序发展。农业机械装备提升是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农机作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可以有效提升农业作业效率。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有序发展。第一,多元化。实现多种服务模式并存,社会公益性的农机服务组织资源相对短缺,需要有有偿的服务组织进行弥补,从而实现农机作业质量的稳步提升。第二,政府扶持。强化政府扶持政策可以有效引导社会服务组织的成长,将他们引导到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上。例如:运用国家、省市级示范组织的建设标准,不断规范他们的经营作业活动。
六、结语
农村劳动力的释放需要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参与,农机作业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不断降低对劳动力的依赖作用。实现土地流转政策,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可以提升农机作业效率,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的提升,从而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纪月清,王许沁,陆五一,刘亚洲,等.农业劳动力特征、土地细碎化与农机社会化服务[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18(05):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