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回归生活,即在语文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语文,把语文问题生活化。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充盈“生活味”呢?
一、在生活现象的洞察中学会主动思考
对小学生来说,身边的人、事、物都是观察的对象。引导学生在生活现象的洞察中学会主动思考是我校一贯重视的课题,我校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奇思妙问记载簿》,面对大千世界,好异想天开的孩子们每天都有许许多多“为什么”要问,我们要求他们把那些奇妙的想法随时记到记载簿上。那一个个看似好笑出奇出新的问题,让你对他们思维的发散性拍案叫绝:“鸭子的嘴巴为什么是扁的?”、“夜晚,树也睡觉吗?”等等。到了周末,每个班级都要举行一次“奇思妙问”交流会,同学们各抒己见,真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这样的活动成为他们无比喜爱的精神生活。日积月累,孩子们主动思考的习惯和向未知世界探寻的精神得到了培养,最可贵的是他们从小学会用一双慧眼去观察、认识这个世界。
二、在生活过程的历练中寻找方法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实际操作,可以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为此,我们积极开展了语文课程的校本教材实验——“校外体验”和“自助式学农”。
“校外体验”活动,就是以语文校本教材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依托,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那田间松软的泥土、青青的禾苗、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水、路边的野花,那现代化的厂房、机器的响声、繁忙的工人,那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热情售货的店员,都鲜活地留在孩子们纯真的心灵深处。所有这些都让孩子们异常兴奋,他们在看、在想,不时地和同学交流,心中还有几多奇妙的疑问等着向老师请教。这样的生活体验给孩子们一生受用不尽的认知资源。
关于“自助式学农”,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在家里向大人要一块一平米或几平米抑或几十平米的田地,利用放学时间、双休日或假期开展自助式学农。翻地、播种、间苗、施肥、治虫、收获等农事都由自己或村庄小组合作来完成,遇到不懂的地方,向家长、老师、农技人员或村上的老农请教。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自助课堂”上,第一次学会了播种,第一次学会了锄草,第一次学会了间苗,第一次学会了治虫……
另外,平日里学校、班级的事务同样是教学资源。比如值日生用拖把托地,怎样省时省力而效果又最好呢?在老师的激发下,孩子们纷纷开动脑筋尝试起来,想出各式各样的托地办法,有干托、湿拖、横托、纵托、进着托、退着托等等,当找到一种最佳方法受到同伴认可和老师表扬的时候,脸上充满着成功的喜悦。诸如此类,植树、种草、刷鞋、叠被子、抹桌、擦玻璃,等等,融入智力开发,孩子们觉得劳动是那么有意思,那么让人兴奋,创造力被激活了,做事爱动脑筋了,变得聪明了。
三、在生活场境的再现中深化认知
情境创设、角色模拟、现场表演等是教学中常常用到的生活场境再现的方式。如《西门豹》一课中有这么一个片段:“这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教学中我们的老师抓住“磕头求饶”创设一个生活场境,请几位同学以表演的方式补出官绅求饶悔过的言行,如:“哎呀大人,小的该死啊,给河伯娶媳妇这事都是小的瞎编的,小的是在谋财害命啊……”随后教师趁势引导其余扮演百姓的学生:“这位老大爷,您有什么話说?”已经入境的学生很自然地学着老大爷的腔调说:“啊呀,我真糊涂啊,居然会信了这群狗官!”“我的孩子死得冤啊!今天总算报了仇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创设生活场境的主人,他们在自己表演的生活场境里,深刻地领悟了文章的思想含义。
四、在生活物象的再造中丰富想象
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在每个孩子的骨子里都有一种很独特的“故事情结”。如在教学《ie,üe,er》中,整体认读音节ye和yue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老师以故事创设情境,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描述故事:“小朋友们,你们听,拼音乐园里传来了一阵哭声,是谁哭得这么伤心?原来是üe在哭。原来,üe看到ie变成了整体认读音节,可急坏了,它也想成为音节。可是ü没办法变啊,它伤心地哭了,就在这时,好心的大y看见了连忙跑过来,对üe说:‘别急,别急,我来帮你。’于是,大y就站到üe的前面。üe为了感谢大y,连忙叫ü把眼镜摘下。这下,üe在大y的帮助下就成了yue了”。
五、在生活事理的表达中升华思想
无论是小组辩论还是文章习作都是事理表达的方式,正所谓“事理畅达皆文章”,学生在口头的或书面的事理表达中,所思所悟、所感所受、所爱所恨都会大胆地呈现出来,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识别、判断使孩子们的思想得以快速升华。
“成长周记”是我校又一个创新项目。三至六年级学生每周坚持写一篇“成长周记”。第一次学会洗衣、刷鞋的兴奋,当上班干部的自豪,得到老师表扬的喜悦,还有不被父母理解的烦恼、同学间产生矛盾的怨恨等等,都以一个孩子心灵的独白呈现在周记中。优秀的周记在班上诵读,并放到班级“进步之窗”专栏上供同学学习。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成长周记”评选活动,评选出优秀周记和优秀周记写手,激励学生成长。“成长周记”让孩子们变得“懂事”了。
生活是语文的大课堂,回归生活能使语文自身的魅力得到充分展现,使学生充分感受“语文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是语文”,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感受生活。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豫区仰化中心小学 江苏】
一、在生活现象的洞察中学会主动思考
对小学生来说,身边的人、事、物都是观察的对象。引导学生在生活现象的洞察中学会主动思考是我校一贯重视的课题,我校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奇思妙问记载簿》,面对大千世界,好异想天开的孩子们每天都有许许多多“为什么”要问,我们要求他们把那些奇妙的想法随时记到记载簿上。那一个个看似好笑出奇出新的问题,让你对他们思维的发散性拍案叫绝:“鸭子的嘴巴为什么是扁的?”、“夜晚,树也睡觉吗?”等等。到了周末,每个班级都要举行一次“奇思妙问”交流会,同学们各抒己见,真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这样的活动成为他们无比喜爱的精神生活。日积月累,孩子们主动思考的习惯和向未知世界探寻的精神得到了培养,最可贵的是他们从小学会用一双慧眼去观察、认识这个世界。
二、在生活过程的历练中寻找方法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实际操作,可以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为此,我们积极开展了语文课程的校本教材实验——“校外体验”和“自助式学农”。
“校外体验”活动,就是以语文校本教材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依托,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那田间松软的泥土、青青的禾苗、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水、路边的野花,那现代化的厂房、机器的响声、繁忙的工人,那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热情售货的店员,都鲜活地留在孩子们纯真的心灵深处。所有这些都让孩子们异常兴奋,他们在看、在想,不时地和同学交流,心中还有几多奇妙的疑问等着向老师请教。这样的生活体验给孩子们一生受用不尽的认知资源。
关于“自助式学农”,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在家里向大人要一块一平米或几平米抑或几十平米的田地,利用放学时间、双休日或假期开展自助式学农。翻地、播种、间苗、施肥、治虫、收获等农事都由自己或村庄小组合作来完成,遇到不懂的地方,向家长、老师、农技人员或村上的老农请教。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自助课堂”上,第一次学会了播种,第一次学会了锄草,第一次学会了间苗,第一次学会了治虫……
另外,平日里学校、班级的事务同样是教学资源。比如值日生用拖把托地,怎样省时省力而效果又最好呢?在老师的激发下,孩子们纷纷开动脑筋尝试起来,想出各式各样的托地办法,有干托、湿拖、横托、纵托、进着托、退着托等等,当找到一种最佳方法受到同伴认可和老师表扬的时候,脸上充满着成功的喜悦。诸如此类,植树、种草、刷鞋、叠被子、抹桌、擦玻璃,等等,融入智力开发,孩子们觉得劳动是那么有意思,那么让人兴奋,创造力被激活了,做事爱动脑筋了,变得聪明了。
三、在生活场境的再现中深化认知
情境创设、角色模拟、现场表演等是教学中常常用到的生活场境再现的方式。如《西门豹》一课中有这么一个片段:“这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教学中我们的老师抓住“磕头求饶”创设一个生活场境,请几位同学以表演的方式补出官绅求饶悔过的言行,如:“哎呀大人,小的该死啊,给河伯娶媳妇这事都是小的瞎编的,小的是在谋财害命啊……”随后教师趁势引导其余扮演百姓的学生:“这位老大爷,您有什么話说?”已经入境的学生很自然地学着老大爷的腔调说:“啊呀,我真糊涂啊,居然会信了这群狗官!”“我的孩子死得冤啊!今天总算报了仇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创设生活场境的主人,他们在自己表演的生活场境里,深刻地领悟了文章的思想含义。
四、在生活物象的再造中丰富想象
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在每个孩子的骨子里都有一种很独特的“故事情结”。如在教学《ie,üe,er》中,整体认读音节ye和yue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老师以故事创设情境,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描述故事:“小朋友们,你们听,拼音乐园里传来了一阵哭声,是谁哭得这么伤心?原来是üe在哭。原来,üe看到ie变成了整体认读音节,可急坏了,它也想成为音节。可是ü没办法变啊,它伤心地哭了,就在这时,好心的大y看见了连忙跑过来,对üe说:‘别急,别急,我来帮你。’于是,大y就站到üe的前面。üe为了感谢大y,连忙叫ü把眼镜摘下。这下,üe在大y的帮助下就成了yue了”。
五、在生活事理的表达中升华思想
无论是小组辩论还是文章习作都是事理表达的方式,正所谓“事理畅达皆文章”,学生在口头的或书面的事理表达中,所思所悟、所感所受、所爱所恨都会大胆地呈现出来,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识别、判断使孩子们的思想得以快速升华。
“成长周记”是我校又一个创新项目。三至六年级学生每周坚持写一篇“成长周记”。第一次学会洗衣、刷鞋的兴奋,当上班干部的自豪,得到老师表扬的喜悦,还有不被父母理解的烦恼、同学间产生矛盾的怨恨等等,都以一个孩子心灵的独白呈现在周记中。优秀的周记在班上诵读,并放到班级“进步之窗”专栏上供同学学习。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成长周记”评选活动,评选出优秀周记和优秀周记写手,激励学生成长。“成长周记”让孩子们变得“懂事”了。
生活是语文的大课堂,回归生活能使语文自身的魅力得到充分展现,使学生充分感受“语文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是语文”,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感受生活。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豫区仰化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