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创新创业、吸纳就业和创造财富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回望改革开放40年来走过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在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民营经济起到了巨大作用。与此相比,成都在民营经济方面,还存在着大型民营企业数量偏少、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高新产业少、缺乏高端创新型人才等问题,本文借鉴深圳、杭州、广州等民营经济发达城市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的转型举措,并立足于成都实际情况,根据企业全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促进成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转型 高质量
一、成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得益于改革开放,成都民营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民营企业是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7年,成都市民营企业63万户,占全部企业的91.6%;成都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6746.4亿元,同比增长8.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8.6%;民间投资首次突破5000亿元,达5066.6亿元,同比增长9.1%,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53.9%;完成国税923.5亿元,地税507.6亿元,分别占国税和地税收入的51.7%和58.9%。[1]民营企业的成长对成都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当前成都民营经济发展的软硬件环境还存在差距和短板,民营企业综合实力较弱、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突出,转型升级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自身规模小。民营企业是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数量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三,低于深圳(171万户)和广州(72万户)。但是,成都市民营企业规模较小,龙头企业数量偏少。《2018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杭州、深圳、无锡分别有36家、24家、20家,而成都仅占7席,且《2018年成都市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中,营业收入上百亿的企业仅有11家,规模总体偏小。[2]
(二)高新产业少。目前,成都市民营企业大多集中在服装、鞋帽、小商品、食品饮料、农产品加工、传统服务业等中低端产业,而在信息技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高端产业,民营企业虽然有所涉及,但数量不足、规模不大、体系不全,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远未形成。
(三)缺乏高端创新型人才。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通过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无疑是最佳选择。但无论是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营销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等,都离不开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特别是作为社会稀缺资源的高端创新型人才,对福利待遇、企业环境、工作的软硬件设施等要求较高,一般中小民营企业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使中小民营企业普遍缺乏高端创新型人才,从而导致中小民营企业创新能力较弱,加大了中小民营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难度。
三、民营经济发达城市企业转型举措
深圳、杭州、广州等都是我国民营经济发达的城市,并且拥有大量著名的民营企业。近十年来,深圳市民营经济得到极大发展,目前民营经济占比已达80%以上,并出现了一批以华为、比亚迪为代表的一批高质量民营企业。2017年,杭州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561亿元,占GDP的60.2%,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排名中,入围企业数连续第16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如今,广州民营企业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整体质量较高、国际竞争力较强,呈现主体多、发展快、动力足、业态新、“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等突出特点,欧派家居、尚品宅配、索菲亚、好莱客等一批企业占据了全国定制家具行业半壁江山,在日用化工、无人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广州民营企业领跑全国。
借鉴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促进成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方案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四、建议
正如杭州、深圳等民营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城市,结合处于初创期、成长期、领军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特点,精准施策,提供政策扶持、金融支撑、人才赋能、专业服务等全方位服务和支持。成都市也提出了企业梯度培育行动计划,企业规模和质量也均有提升,本文从企业成长角度对成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问题给出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一)做大做强。针对民营企业自身规模小的问题,可以通过支持领军型企业做大做强来提高成都民营企业实力。通过支持企业并购重组,以资本运作、供应链整合等方式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发展,从而培育若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并支持企业紧抓 “一带一路”、“蓉欧班列”等机遇,利用全球资源,开拓国际市场,聚集优势资源,加快提升领军型企业发展能级,更容易形成成都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打造民营企业“成都名片”。
(二)加强创新。成都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为提升成都市产业结构,需要扶持高科技产业企业,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创新性成长型企业,并有机会成为领军型企业。
(三)人才引进。企业成长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企业创立初期,不仅需要资金上的支持,还需要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支撑公司的运营,从根源上提升企业的存活率;成熟企业要实现技术或业务的创新,也就需要更加高质量的人才进入企业;大型企业集团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要结合全市产业发展导向,充分引进尖端人才,谋长远发展。
【注 释】
[1] 资料来源:《民营经济暖风劲吹 民企代表:“成都这片沃土滋养了我们快速成长”》,2018年11月8日,每日经济新闻.
[2] 资料来源:《四川发布民营企业100强 成都40家企业入围》,2018年12月8日成都商报,第3版.
【参考文献】
[1] 何绍华.关于当前成都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J].改革纵横,2008(01):74-75.
[2] 孙丽清.关于促进成都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3(02):60-62.
[3] 林德萍.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推动成都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3(05):75-80.
[4] 陈潮昇.开放型经济下的成都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J].西部經济管理论坛,2014(03):13-15.
[5] 陈建辉,潘方勇.对成都市民营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13(06):59-62.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转型 高质量
一、成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得益于改革开放,成都民营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民营企业是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7年,成都市民营企业63万户,占全部企业的91.6%;成都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6746.4亿元,同比增长8.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8.6%;民间投资首次突破5000亿元,达5066.6亿元,同比增长9.1%,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53.9%;完成国税923.5亿元,地税507.6亿元,分别占国税和地税收入的51.7%和58.9%。[1]民营企业的成长对成都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当前成都民营经济发展的软硬件环境还存在差距和短板,民营企业综合实力较弱、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突出,转型升级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自身规模小。民营企业是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数量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三,低于深圳(171万户)和广州(72万户)。但是,成都市民营企业规模较小,龙头企业数量偏少。《2018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杭州、深圳、无锡分别有36家、24家、20家,而成都仅占7席,且《2018年成都市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中,营业收入上百亿的企业仅有11家,规模总体偏小。[2]
(二)高新产业少。目前,成都市民营企业大多集中在服装、鞋帽、小商品、食品饮料、农产品加工、传统服务业等中低端产业,而在信息技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高端产业,民营企业虽然有所涉及,但数量不足、规模不大、体系不全,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远未形成。
(三)缺乏高端创新型人才。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通过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无疑是最佳选择。但无论是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营销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等,都离不开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特别是作为社会稀缺资源的高端创新型人才,对福利待遇、企业环境、工作的软硬件设施等要求较高,一般中小民营企业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使中小民营企业普遍缺乏高端创新型人才,从而导致中小民营企业创新能力较弱,加大了中小民营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难度。
三、民营经济发达城市企业转型举措
深圳、杭州、广州等都是我国民营经济发达的城市,并且拥有大量著名的民营企业。近十年来,深圳市民营经济得到极大发展,目前民营经济占比已达80%以上,并出现了一批以华为、比亚迪为代表的一批高质量民营企业。2017年,杭州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561亿元,占GDP的60.2%,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排名中,入围企业数连续第16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如今,广州民营企业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整体质量较高、国际竞争力较强,呈现主体多、发展快、动力足、业态新、“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等突出特点,欧派家居、尚品宅配、索菲亚、好莱客等一批企业占据了全国定制家具行业半壁江山,在日用化工、无人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广州民营企业领跑全国。
借鉴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促进成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方案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四、建议
正如杭州、深圳等民营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城市,结合处于初创期、成长期、领军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特点,精准施策,提供政策扶持、金融支撑、人才赋能、专业服务等全方位服务和支持。成都市也提出了企业梯度培育行动计划,企业规模和质量也均有提升,本文从企业成长角度对成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问题给出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一)做大做强。针对民营企业自身规模小的问题,可以通过支持领军型企业做大做强来提高成都民营企业实力。通过支持企业并购重组,以资本运作、供应链整合等方式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发展,从而培育若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并支持企业紧抓 “一带一路”、“蓉欧班列”等机遇,利用全球资源,开拓国际市场,聚集优势资源,加快提升领军型企业发展能级,更容易形成成都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打造民营企业“成都名片”。
(二)加强创新。成都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为提升成都市产业结构,需要扶持高科技产业企业,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创新性成长型企业,并有机会成为领军型企业。
(三)人才引进。企业成长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企业创立初期,不仅需要资金上的支持,还需要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支撑公司的运营,从根源上提升企业的存活率;成熟企业要实现技术或业务的创新,也就需要更加高质量的人才进入企业;大型企业集团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要结合全市产业发展导向,充分引进尖端人才,谋长远发展。
【注 释】
[1] 资料来源:《民营经济暖风劲吹 民企代表:“成都这片沃土滋养了我们快速成长”》,2018年11月8日,每日经济新闻.
[2] 资料来源:《四川发布民营企业100强 成都40家企业入围》,2018年12月8日成都商报,第3版.
【参考文献】
[1] 何绍华.关于当前成都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J].改革纵横,2008(01):74-75.
[2] 孙丽清.关于促进成都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3(02):60-62.
[3] 林德萍.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推动成都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3(05):75-80.
[4] 陈潮昇.开放型经济下的成都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J].西部經济管理论坛,2014(03):13-15.
[5] 陈建辉,潘方勇.对成都市民营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13(06):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