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禀赋影响节水灌溉技术普及的实证分析

来源 :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03402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非常重要,而农户禀赋是影响其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农户禀赋与其采纳节水灌溉技术的关系非常重要。本文为了研究农户禀赋与采纳行为之间的关系,以陕西省为例做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年龄对采纳行为有较大影响,其中年龄在40~50岁之间的农户倾向采纳技术的意愿相对更强一些;文化程度对于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行为的影响是正面的;经济基础较好且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较高的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关键词:农户禀赋;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1)01-0079-03
  
  一、引言
  
  我国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水平很低,而且地区分布不均衡。在水资源的众多用途中,农业用水是最大的。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2009》的最新统计数据,2008年我国总用水量5 909.9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为3 663.4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62%。在农业用水中,农业灌溉用水量占用水量的90.2%。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灌溉用水量对水资源影响很大。另外,由于受传统农业耕种方式的影响,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一直较低,目前全国平均仅在0.4~0.5之间,农业灌溉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很多。这导致相当一部分水在输水过程中由于渗漏或蒸发损失了。因此,在我国水资源较缺乏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率,实施节水农业对于缓解目前的缺水状况就显得至关重要。
  农业灌溉技术的采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率,因此,农业灌溉技术的采纳与否是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率的关键因素。而在农业生产中,农户是最基本的单位,农户作为独立的生产者对是否采纳先进技术具有完全的决定权。因此,发展节水农业的关键就在于农户采纳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影响农户采纳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节水灌溉技术自身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农户禀赋因素、水价因素和政策因素。本文仅对农户禀赋作详细研究。
  
  二、农户禀赋对采纳行为的影响
  
  节水灌溉技术对于农户而言,同劳动力和土地一样,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节水灌溉技术本身并不是水的替代品,但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在不减少作物产量的前提下减少灌溉水的使用量;或者在供水量不变的条件下提高作物对灌溉水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因此,先进的灌溉技术可以节约灌溉水的用量,从而减少用水农户对生产要素的投人。农户是否采纳节水灌溉技术,从农户自身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农户经济状况
  从目前国家投资政策来看,大中型节水灌溉工程的投资是由中央、地方政府和农户分级承担,一般农户的投资额要占到工程总投资的1/3左右甚至更多,而且,工程建成后的运行费用完全由农户负担。所以一个地方经济条件及其农民收入如何(反映了农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就成为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能否推广运用的决定性因素。
  农户经济状况主要包括农户的家庭财产状况、农户的收入状况、获得信贷的能力和劳动力及土地的机会成本等。采纳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意味着农户要掌握更多的技能,实施起来一般较复杂。根据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资金较充裕的农户偏向于采用资本密集型的农业技术,劳动力较充裕的农户更易于采用劳动密集型的技术。黄季馄等认为,经济状况越好的农户越容易采用水稻新技术。当然,也有学者发现,在他们的经验模型中收入与农户的支付意愿及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用之间有正相关关系,因为充裕的资金能保证生产者不受资金条件的制约而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但是,有些学者的实证研究却得出相反的结论,即经济状况最差的农户具有最强烈的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的欲望,而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户对保护土地技术和新品种不感兴趣。这可能是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能带来更大收益的缘故。同样获得信贷的能力越强,资金的供给就越有保障。因此,获得信贷的能力和农户的收入状况结合在一起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产生影响。
  (二)教育因素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是一项农业技术,一般来讲,农户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对于新技术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就越强。当然,这里的教育形式既包括正式的教育,也包括农民学校、农民田间学校和加强信息沟通等非正式的形式,这些教育方式会增加农户的理解能力,使农户采用新的可持续农业技术的可能性增大。对于受教育程度对农户采用技术决策的影响,国内外很多学者针对这一问题都做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是农户采用技术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如国内学者孔祥智等在对陕西、四川和宁夏农户的调研中发现,农户的受教育水平对其采用新技术具有显著地正向作用,一般来说受教育水平越高,采用的可能性就越大。马康贫、刘华周通过对中国苏北地区的调查,发现农户受教育程度对其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和看报的频率结合在一起对技术采纳影响更大。综合各种研究,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是否被农户采纳,跟农户受教育的水平有很大关系。
  (三)农户决策者的年龄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一般来说,成年人的年龄越大,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就越差。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农业技术扩散。有学者对该问题做了调研,从调研的结果来看,农户决策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1—50岁这一年龄段,但农户采纳新技术的行为在年龄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总体来看,年龄与选择行为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年龄的增加,农户选择使用节水灌溉的可能性越来越低。这可能是年轻人敢于冒险,喜欢接触新事物,并且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能力做支撑,他们往往成为创新者。
  以上论述从农户的经济状况、农户受教育程度以及农户年龄等三方面来阐述对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行为的影响。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些关系,笔者以陕西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三、实证研究
  
  陕西省地域南北跨纬度大,按地形地貌,以秦岭、北山为界,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中部为关中平原,南部为陕南秦巴山区。其特点是南北高、中间低、自西向东倾斜。土地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其中耕地面积408.9万公顷,林地面积1028.5万公顷,草地面积311.7万公顷,其他农用地30.3万公顷。
  陕西是全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省份之一,水资源特点为总量少,时空分布不均,人均耕地较少。全省水资源总量445亿m3,居全国第19位。人均、耕地亩均拥有水资源量1196m3、588m3,分别相当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且时空分布不均,年降雨量的60%~70%集中在汛期,地域分布上,秦岭以南的长江流域,面积占全省的35.5%,水资源量占全省总量的71%;秦岭以北的黄河流域,面积占全省的63.5%,而水资源量仅占29%。居于中心地位的关中地区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只有 380m3,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8,远远低于国际社会公认的绝对缺水线(人均水资源量500m3),属于严重资源型缺水地区。
  
  (一)调查的总体情况
  经过对陕西省很多地区的多次预调查以及与各级水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的探讨,依据研究目的,分别制定了县级、村级调查问卷和户级调查问卷共计三个部分的问卷。县级调查问卷主要包括6个部分:县社会经济概况、农业生产状况、县水资源利用情况、灌溉技术应用情况、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状况、灌溉工程产权状况。村级调查问卷主要包括4个部分:村水资源利用状况、种植作物灌溉技术的采用状况、水价制定与征收状况、节水灌溉技术的投入情况等。户级调查问卷主要包括5个部分:农户基本情况(如户主受教育程度、耕地数量和质量、家庭收入等)、种植业生产和投入情况、农作物的灌溉技术采用情况等。跟本文联系紧密的主要是户级调查问卷表部分。由于所选取的村级样本数量较多,考虑到调查时间有限,调查组根据不同的地市,分为10个调查小队分别开展实地调查工作。通过与统计数据进行对照,对一些不一致的数据进行了调整,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本次调查对陕西省的西安市、咸阳市、渭南市、宝鸡市、铜川市、延安市、榆林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等10个地市的55个县(区),共计227个村进行实地调查。受调查村样本的选取,根据调研前资料的详细分析以及其地理位置来确定是否具有代表性,而进行选择。以尽量使调查能够客观反映不同地理分布的实际情况。具体调查样本村分布为:西安市43个、杨凌区2个、咸阳市31个、渭南市29个、宝鸡市24个、铜川市11个、延安市16个、榆林市16个、汉中市13个、安康市14个、商洛市28个。对于本次调查中,获得农户问卷共计2 313份,其中有效问卷2 171份。在有效问卷中,采纳节水灌溉技术的样本数为216户。
  
  (二)农户禀赋对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分析
  1.年龄对农户采纳行为的影响分析
  通过对调查农户年龄段的统计发现,调查中41-50岁年龄段的农户高达52.2%,31~40岁与50~60岁年龄段农户大致相等,60岁以上农户占5.9%,而30以下农户仅占4.7%。究其原因,主要是在陕西农村,观念相对保守,一般30岁以下成人即使结婚生子,很多人由于经济基础较差,往往还跟父母在一起并不单独立户。而41—50岁这个年龄段在农村属于年富力强的阶段,也代表该地区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此这个年龄段的相对也最多。
  从统计的情况来看,30岁以下年龄段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仅仅2户,占0.1%;60岁以上年龄段的有18户,占到8.3%:而41~5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达到55%。另外,31~40年龄段和50~60岁年龄段分别是16.3%和19.3%,两个年龄段相差不大,这一结果与国内很多学者调查的情况不太一样。很多学者调查认为,年龄越大,采纳节水灌溉技术的可能性就越低的规律。而本次调查却是年龄段最小的采用率最低,其次才是年龄段最大的,居于中间的41-50岁年龄段是采纳节水灌溉技术的主要力量,所占比例达到一半以上。
  2.受教育程度对采纳行为的影响分析
  由于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技术,农户没有一定的领会和理解能力是很难掌握的。另外,相对于传统观念来讲,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是一门较新的科学和技能,从这个角度来讲,也需要农户具备一定的视野和知识。因此,我们对农户的文化程度和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户采纳节水技术的情况作了调
  上表2 171个调查样本中小学及以下、初中和高中的百分比分别是14.1%、57.6%和28.3%。在采用节水技术的216个农户中,小学及以下的比例为5.1%,大大低于总样本的14.1%;而采纳农户中高中级以上比率为36.6%,高于总体样本8.3个百分点,这是非常显著地。文化程度对于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影响是正面的,即受教育程度越高,采纳节水灌溉技术的可能性就越大。
  3.经济情况对采纳行为的影响分析
  为了分析农户经济能力对采纳节水灌溉技术的影响,我们对不同经济状况的农户进行了调查,并对不同经济能力的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情况作了调查,下面是具体的统计情况,详见表3。
  在问卷设计中,把农户年收入分成了5个级别,分别是:1万元以下,1万~2万、2万~5万和5万元以上。在采纳节水技术的农户中,他们所占这一收入段的比重:6%、12.6%、12.4%和4.9%。从表3可以看出,收入1万-2万和2万~5万采纳的比重很高,其次是1万以下,最后是5万以上。虽然年1万以下的农户采纳比率仅占其比重为6%,1万~2万元和2万~5万元所占比重很大似乎是收入越高,采纳的可能性越大,但由于5万以上这个段的规律又出现变化,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得出这一规律还是有些问题,至少是不严谨的。另外,收入相对较高的农户采纳,但这也并不一定说明:收入越高,采纳的可能性越大。原因在于收入高有可能是因为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而经济上更好,而不一定是收入高了就采用节水技术,这两者到底哪一个是因,哪一个是果,仅根据这个表很难说清楚。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至少还应该结合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来分析。为了分析这个问题,首先把所有农户按农业占总收入的比重分为以下几个档次:20%以下、20%~50%、51%~80%和80%以上。这4个档次的数值越大,代表兼职程度越小,农业在总收入的比重越大。然后,所有农户按照不同收入段,以及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不同比重,统计了农户在各收入段、农业收入占比的农户分布情况,详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农户年收入1万以下的,农业收入在总收入占到80%的农户,其中有49%的农户集中在这个区域。而到了5万以上这个收入,有51%的农户的农业收入都占总收入的20%以下。
  综上可以看出,经济基础较好且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较高的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四、结论
   本次调查范围为陕西省的10个地市,对可能影响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的农户禀赋因素做了问卷设计,并收回了2 171份有效调查问卷。根据问卷情况,我们做了细致的统计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农户年龄、农户受教育程度、农户经济情况等农户禀赋对其采纳节水灌溉技术有一定的影响。具体如下:
  (1)对于农户年龄与采纳新技术的关系,很多学者认为,年龄越大,采纳新技术的可能性就越低。而本次调查却是年龄段最小的采用率最低,其次才是年龄段最大的,居于中间的41~50岁年龄段是采纳节水灌溉技术的主要力量,所占比例达到一半以上。
  (2)对于农户文化程度对采纳节水灌溉技术的影响,本次调查认为,文化程度对于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影响是正面的,即受教育程度越高,采纳节水灌溉技术的可能性就越大。
  (3)对于经济情况与采纳节水技术的关系,在本次调查分析中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虽然调查结果显示,经济情况较好,有利于采纳节水技术。但是收入高有可能是因为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而经济上更好,而不一定是收入高社会采用节水技术,这两者的因果关系很难说清。另一方面,结合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来分析发现,经济基础较好且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较高的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基金项目:北京市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编号sz200711232019)和西安工业大学校长基金(编号XADGXJJ200725)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2009
  [2]王会肖,薛明娇,节水农业推广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建议[J],节水灌溉,2008,(05):38—41
  [3]朱玉春,杨瑞,西北地区节水农业的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J],开发研究,2002,(01):18—21
  [4]秦文利,王慧军,农民素质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04,8(01):54—57
  [5]黄季妮,Scott Rozelle技术进步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动力一水稻生产力增长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1993,(06):10-16
  [6]高明,谭向勇,王玉斌农户节水技术应用动因与激励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09):4—6
  [7]方松海,孔祥智,农户享赋对保护地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分析一以陕西、四川和宁夏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5,(03):35—42
  [8]马康贫,刘华周江苏省淮北地区农户的技术选择与扩散[J]农业技术经济,1998,(04):47—52
  [9]谢西玲,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一以广东徐闻县N镇为例[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
  [作者简介]国亮(1976- )。女,陕西杨凌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技术经济与项目管理研究。侯军岐(1964- ),男,陕西扶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经济与项目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2010—11—26
  责编:汪金平;校对:一丁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宋平同志曾在甘肃工作过10年,和甘肃人民一起渡过甘肃最艰难的岁月。1981年之后,宋平同志虽离甘赴中央工作,但对甘肃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仍然十分关心,并作出许多重要指示,为甘肃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作出了重大贡献。宋平同志真正做到了“心系甘肃情意在,撒向陇原都是爱”。  关键词:宋平同志;甘肃农业生产;重要指示  中图分类号:F32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
期刊
内容提要:生态补偿是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生态补偿的内涵、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等几个层次对生态补偿进行综述,通过分析评价已有的理论成果和成功经验,最终找出了当前我国生态补偿领域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生态补偿;内涵;理论基础;理论研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F1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5-0
期刊
内容提要:20世纪的经济发展已为政府财政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改善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效率也成为所有国家(发展中和发达国家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关键词:西部农村;公共产品;机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6-0096-05    1.丘陵地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创新迫切需要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在各项财政支
期刊
内容提要:在建设工程领域实施招投标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它使我国工程项目的承发包发生了质的变化,招标投标成为建筑市场的主要交易方式,投标是建筑施工企业获得施工任务、谋求生存发展的主要手段。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抓住有利时机,优化配置相关的各种资源,从经营战略的高度做出是否投标承包该项目的决策,进而在工程投标过程中合理运用投标报价的策略和技巧,获取竞争中的胜利,这将成为甘肃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探索和
期刊
内容提要:论文依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6—2007年)数据,应用地理集中指数、亲景度和竞争态3种市场指标体系和EXCEL统计软件,对西藏民族旅游入境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主要民族旅游入境市场集中度适中却有所增大,亲景度与竞争态变化复杂。在此基础上对拓展入境客源市场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西藏民族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西藏;民族旅游;入境客源市场;动态演化  中图分类
期刊
内容提要:后发展地区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经济市场化过程中存在诸如政府和企业定位不当、企业之间关联度低、农民市场化及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为创新后发展地区的经济市场化模式,一是要以政府为主导;二是要实现中小企业集群化;三是要加快农民的市场化、组织化;四是要以人为本,凸显资源、区位的市场优势。  关键词:问题;主体;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F1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
期刊
内容提要: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工业分包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对300多家陕西省中小企业的走访调研,分析了陕西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分包的现状,研究了相关行业,主要是制造业的分工情况,并列举几个案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陕西地区中小企业国际分工程度仍然较低、供应链及产业链尚不完整,需要从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发挥集聚效应、塑造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方面进行提高和改进,并
期刊
内容提要:城乡收入差距的产生及其扩大是各种社会、经济、政治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同样也会对社会经济文化产生负面的影响。本文借助Mo P.H的增长机制理论模型,利用1989—2008年的数据对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发展的效应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一阶段内,甘肃省的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拉动了投资率提高、促进了总体的经济增长。最后结合分析结果,讨论了这种增长效应与公平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期刊
内容提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并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两化融合”政策环境下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需求和现状,从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特征入手,分别从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和产业衍生等四个方面,研究了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增强产业集群的市场规模和竞争力。  关键词:物流产业;两化融合;信息化;融
期刊
内容提要:运用1995—2008年数据对我国高技术产业R&D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面板单位根和面板协整研究。结果发现:R&D资本和R&D人力对R&D产出都具有显著贡献,但其贡献表现出规模报酬不变或规模报酬递减的特征;此外,市场势力与R&D效率具有倒U型特征,企业规模对R&D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国有产权比重却具有显著的负影响。政府为此应该采取相关措施,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R&D效率的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