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适应时代的要求,我国基础教育正在对现行的课程进行前所未有的改革。要求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实践能力,从而实现由知识本位、智力本位向个体本位的转向。那么在物理课堂教学上,怎样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呢?
一、摒弃传统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学校条件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一直都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即使是学生做实验,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些验证性实验,无非是想通过实验告诉学生:书上的结论是正确的。哪个学生要是有一些违反常规的操作或是“异想天开”的想法,则会被教师训斥一顿:“连书上的都学不会,还想当科学家呀?”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了一个个呆板、统一的学习机器。
因此,要改革过去那种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始终牢记是“人”在学习,是具有独特品质的人在学习。
二、补充更新教学内容
过去的物理课程在内容上有很多知识,根本跟不上时代与科技的发展。久而久之,在学生心中形成了物理知识都是“老古董”,跟现代社会联系不上,学了也没有用的片面认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直接经验以及现代社会与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也就是说,凡是生活中常见的和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或是社会需要的都可选为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寻找与物理学相关的内容。
如今,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了国际化、全球化的进程,从而使个体认识世界的能力迅速提高,范畴无限地扩展。人们虽然仍可按其某种需要精选编制课程,但却无法对学习者认识课程以外的世界加以封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和领先科技前沿的物理知识。如照度、空气开关、上旋球、下旋球、香蕉球、纳米技术、激光、网络技术、神州四号宇宙飞船等,并引导学生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如中央电视台的“科技博览”“人与自然”“奇思妙想”等栏目。这样既增长了学生见识,又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对创造的崇尚,使他们切实领会到身边处处皆物理,其实物理总是站在时代科技前沿的,并不都是“老古董”。
三、复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
现代物理教学正从以教科书为中心向多种教学媒体和多种教学手段的复合应用的方向转变。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媒体,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与现代物理教学格格不入。学生实验卡片或活动手册,课堂讨论,阅读材料,家庭实验,录像,科教片以及多媒体课件都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媒介。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可将一些物理过程进行“慢动作”“重放”或“定格”在某一状态,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归纳出物理规律。如学习“二力平衡”知识时,我把实验过程用Flash动画再次演示,凝固精彩瞬间,学习“电流表”时,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电流表的自述”以拟人的手法详细介绍了它的符号、用途、种类、读数方法、使用规则,博得了学生阵阵笑声,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转变教师角色
新课程对于教师角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教师的原有角色要发生变化,还要不断地扩充新的角色。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另外,教师还应成为研究者,要研究学生心理,研究教材教法。
在课堂的开始,教师要以恰当的事例或语言十分巧妙地把学生引向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探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很多种,诸如:开门见山法,故事导入法,矛盾悬念法,实验引入法,置疑引入法,引探法等等。只要认真钻研教材,注意搜集素材,有效地运用各种新课导入法,就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学习“大气压与液体沸点”时,我讲了一个“范成大携水登峨眉”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思考。学习“摩擦力”时,我让学生大胆地“奇思妙想”,看谁能用一个吊着的黑板擦“钓”起另一个黑板擦?学生积极活跃地进行各种尝试,当有人成功地“钓”起另一个黑板擦时,再问:“这是什么力的作用呢?”这样使学生感到物理课既生动又有趣,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也点燃了学生好学的火花。
指学习态度、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与他人交往合作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中,教师应敬业为先,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不断自我完善,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要把爱心、尊重、微笑、激励带进课堂,以此去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重视情感的激励作用,形成一种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总之,物理课堂教学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把握时代对教学发展的需要,发挥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责编 赵建荣)
一、摒弃传统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学校条件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一直都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即使是学生做实验,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些验证性实验,无非是想通过实验告诉学生:书上的结论是正确的。哪个学生要是有一些违反常规的操作或是“异想天开”的想法,则会被教师训斥一顿:“连书上的都学不会,还想当科学家呀?”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了一个个呆板、统一的学习机器。
因此,要改革过去那种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始终牢记是“人”在学习,是具有独特品质的人在学习。
二、补充更新教学内容
过去的物理课程在内容上有很多知识,根本跟不上时代与科技的发展。久而久之,在学生心中形成了物理知识都是“老古董”,跟现代社会联系不上,学了也没有用的片面认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直接经验以及现代社会与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也就是说,凡是生活中常见的和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或是社会需要的都可选为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寻找与物理学相关的内容。
如今,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了国际化、全球化的进程,从而使个体认识世界的能力迅速提高,范畴无限地扩展。人们虽然仍可按其某种需要精选编制课程,但却无法对学习者认识课程以外的世界加以封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和领先科技前沿的物理知识。如照度、空气开关、上旋球、下旋球、香蕉球、纳米技术、激光、网络技术、神州四号宇宙飞船等,并引导学生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如中央电视台的“科技博览”“人与自然”“奇思妙想”等栏目。这样既增长了学生见识,又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对创造的崇尚,使他们切实领会到身边处处皆物理,其实物理总是站在时代科技前沿的,并不都是“老古董”。
三、复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
现代物理教学正从以教科书为中心向多种教学媒体和多种教学手段的复合应用的方向转变。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媒体,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与现代物理教学格格不入。学生实验卡片或活动手册,课堂讨论,阅读材料,家庭实验,录像,科教片以及多媒体课件都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媒介。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可将一些物理过程进行“慢动作”“重放”或“定格”在某一状态,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归纳出物理规律。如学习“二力平衡”知识时,我把实验过程用Flash动画再次演示,凝固精彩瞬间,学习“电流表”时,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电流表的自述”以拟人的手法详细介绍了它的符号、用途、种类、读数方法、使用规则,博得了学生阵阵笑声,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转变教师角色
新课程对于教师角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教师的原有角色要发生变化,还要不断地扩充新的角色。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另外,教师还应成为研究者,要研究学生心理,研究教材教法。
在课堂的开始,教师要以恰当的事例或语言十分巧妙地把学生引向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探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很多种,诸如:开门见山法,故事导入法,矛盾悬念法,实验引入法,置疑引入法,引探法等等。只要认真钻研教材,注意搜集素材,有效地运用各种新课导入法,就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学习“大气压与液体沸点”时,我讲了一个“范成大携水登峨眉”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思考。学习“摩擦力”时,我让学生大胆地“奇思妙想”,看谁能用一个吊着的黑板擦“钓”起另一个黑板擦?学生积极活跃地进行各种尝试,当有人成功地“钓”起另一个黑板擦时,再问:“这是什么力的作用呢?”这样使学生感到物理课既生动又有趣,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也点燃了学生好学的火花。
指学习态度、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与他人交往合作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中,教师应敬业为先,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不断自我完善,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要把爱心、尊重、微笑、激励带进课堂,以此去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重视情感的激励作用,形成一种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总之,物理课堂教学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把握时代对教学发展的需要,发挥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