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位做普法短视频的大学教授突然倍受网友关注。政法大学教授给司法考试培训机构的讲课视频,为何会引发这么多人围观?仅仅是因为有趣吗?有人这么解释“罗翔说刑法”的魅力:猎奇心使你点进来,正义感使你看下去。
摒弃圣人视野,人性要得到保护
“我就曾经碰到过一个案件,很是特别。”罗翔的刑法课程中,很多案例都是类似这样的开场白。然后,一个个看似离奇的案件展开了。譬如他多次讲述的“粪坑案”:一位妇女遇上歹徒,歹徒见色起意,妇女一看四处无人,求救无门,所以假装同意,但要求去一处比较“平坦”的地方。歹徒找了一片平坦的冰面。妇女要求歹徒先脱衣服,歹徒照做了。趁着歹徒脱衣服蒙住眼睛的空当,妇女一脚把歹徒踹进了粪坑。歹徒好不容易爬上来,妇女一脚将其踹下去。歹徒再爬上来,妇女又将其踹下去。反复多次后,歹徒被淹死在了粪坑里……
当网友沉迷在离奇的情节之中时,紧接着就会收到一个直击灵魂的叩问:“如果是你,这个男的往上爬,你踹不踹?拿不拿石头砸?”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发问,是因为在这个案件中,妇女踹的这几脚有过争议,有人认为这属于“事后防卫”,而非“正当防卫”(事后防卫是指对已经结束的不法侵害行为实施防卫,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造成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罗翔的答案是:“我不仅要踹,还要拿石头砸,但砸的时候别把粪溅到自己身上。因为这是一般人在遇到这种事情的处理方式。”然后,罗翔说了一段引人深思的话:“法律的结论要符合一般人的认知,而不应从事后的理性人角度开启上帝视野。”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张三”
在罗翔的短视频里,这些离奇的案子,有的是登载于案例汇编的真实案件,在法考题里,这样的伦理困境很常见;有的纯粹是灵光一闪,突然撞进他脑袋里的。他说:“越是这种例子,学生越能记住知识点。”潜移默化地,他便形成了现在的讲课风格。他很少主动看自己的视频,除非有同学发给他。“我沒想过,我这么讲,效果还挺好。”
罗翔在案例里常常以“张三”为主角。他说“张三”很普通,就是个名字符号,但“张三”又不普通,“他是每个人内心的阴暗面,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张三’。”这并不是一句调侃,“张三”曾困扰罗翔很久。第一次与内心的“张三”狭路相逢,是在罗翔上小学的时候。那时他当过一段时间的小组长,结果只当了两周,就被老师撤掉了,“因为我利用当小组长的便利,让同学替自己写作业。”现在想来:原来人性是很复杂的,这样的念头第一次钻进罗翔涉世未深的脑海里。这样的认识,一直深植在他对法律、人性、和正义的理解中。
数年和刑事案件打交道,罗翔看过各种各样的人性灰面,也遭遇过令他束手无策的信仰失据,他把这期间的挣扎、求索和答案一一反馈到了课堂。他告诉学生:“能体现人性尊严的快乐是一种最大的快乐,我们之所以读书、实践,就是希望能不断地享受这种最大的快乐。”
真正的英雄主义,都闪耀着人性光辉
学习法律专业,是罗翔父母做的决定。但随之,罗翔感受到了自己与刑法的契合:“刑法是一门体系非常严密的学科。它既要惩罚犯罪,又要保障人权。因为刑法轻则剥夺公民的财产,重则剥夺自由甚至生命,所以必须严谨。”他一路攻读到刑法学博士学位,然后选择做一名教师。
这个选择,既和家族有关,罗翔的外公和大姨都是老师;也和个人经历有关,上学后遇到的老师,大部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期间,罗翔每年都被学生选为“最受欢迎老师”。有学生如此描述他的受欢迎程度:“罗翔老师的课场场爆满,阶梯教室的每一寸地板都贴满了留座纸条,甚至窗台上都坐满了人。”
罗翔告诫学生,“一次犯罪不过是污染了水流,而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却是污染了水源。不要因为我们法治建设出现一些小小障碍就心灰意冷,这只是暂时的,我们依然有美好的追求,虽然这个追寻是渐进的,但是我们要永远不灰心,不知疲倦地尽力而为。”
这些触及灵魂的话语,早已超过了刑法的知识。但正是这些话,让学生们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法治之光”,不仅仅是知识和技术,还是法治人的人性光辉和朴素良心。
大家喜欢罗翔,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幽默和风趣,更因为他让人们认知到真正的法制精神,相信并努力去追求正义。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