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我也没想到自己这么有趣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w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翔

  最近,一位做普法短视频的大学教授突然倍受网友关注。政法大学教授给司法考试培训机构的讲课视频,为何会引发这么多人围观?仅仅是因为有趣吗?有人这么解释“罗翔说刑法”的魅力:猎奇心使你点进来,正义感使你看下去。

摒弃圣人视野,人性要得到保护


  “我就曾经碰到过一个案件,很是特别。”罗翔的刑法课程中,很多案例都是类似这样的开场白。然后,一个个看似离奇的案件展开了。譬如他多次讲述的“粪坑案”:一位妇女遇上歹徒,歹徒见色起意,妇女一看四处无人,求救无门,所以假装同意,但要求去一处比较“平坦”的地方。歹徒找了一片平坦的冰面。妇女要求歹徒先脱衣服,歹徒照做了。趁着歹徒脱衣服蒙住眼睛的空当,妇女一脚把歹徒踹进了粪坑。歹徒好不容易爬上来,妇女一脚将其踹下去。歹徒再爬上来,妇女又将其踹下去。反复多次后,歹徒被淹死在了粪坑里……
  当网友沉迷在离奇的情节之中时,紧接着就会收到一个直击灵魂的叩问:“如果是你,这个男的往上爬,你踹不踹?拿不拿石头砸?”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发问,是因为在这个案件中,妇女踹的这几脚有过争议,有人认为这属于“事后防卫”,而非“正当防卫”(事后防卫是指对已经结束的不法侵害行为实施防卫,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造成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罗翔的答案是:“我不仅要踹,还要拿石头砸,但砸的时候别把粪溅到自己身上。因为这是一般人在遇到这种事情的处理方式。”然后,罗翔说了一段引人深思的话:“法律的结论要符合一般人的认知,而不应从事后的理性人角度开启上帝视野。”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张三”


  在罗翔的短视频里,这些离奇的案子,有的是登载于案例汇编的真实案件,在法考题里,这样的伦理困境很常见;有的纯粹是灵光一闪,突然撞进他脑袋里的。他说:“越是这种例子,学生越能记住知识点。”潜移默化地,他便形成了现在的讲课风格。他很少主动看自己的视频,除非有同学发给他。“我沒想过,我这么讲,效果还挺好。”
  罗翔在案例里常常以“张三”为主角。他说“张三”很普通,就是个名字符号,但“张三”又不普通,“他是每个人内心的阴暗面,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张三’。”这并不是一句调侃,“张三”曾困扰罗翔很久。第一次与内心的“张三”狭路相逢,是在罗翔上小学的时候。那时他当过一段时间的小组长,结果只当了两周,就被老师撤掉了,“因为我利用当小组长的便利,让同学替自己写作业。”现在想来:原来人性是很复杂的,这样的念头第一次钻进罗翔涉世未深的脑海里。这样的认识,一直深植在他对法律、人性、和正义的理解中。
  数年和刑事案件打交道,罗翔看过各种各样的人性灰面,也遭遇过令他束手无策的信仰失据,他把这期间的挣扎、求索和答案一一反馈到了课堂。他告诉学生:“能体现人性尊严的快乐是一种最大的快乐,我们之所以读书、实践,就是希望能不断地享受这种最大的快乐。”

 真正的英雄主义,都闪耀着人性光辉

罗翔

  学习法律专业,是罗翔父母做的决定。但随之,罗翔感受到了自己与刑法的契合:“刑法是一门体系非常严密的学科。它既要惩罚犯罪,又要保障人权。因为刑法轻则剥夺公民的财产,重则剥夺自由甚至生命,所以必须严谨。”他一路攻读到刑法学博士学位,然后选择做一名教师。
  这个选择,既和家族有关,罗翔的外公和大姨都是老师;也和个人经历有关,上学后遇到的老师,大部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期间,罗翔每年都被学生选为“最受欢迎老师”。有学生如此描述他的受欢迎程度:“罗翔老师的课场场爆满,阶梯教室的每一寸地板都贴满了留座纸条,甚至窗台上都坐满了人。”
  罗翔告诫学生,“一次犯罪不过是污染了水流,而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却是污染了水源。不要因为我们法治建设出现一些小小障碍就心灰意冷,这只是暂时的,我们依然有美好的追求,虽然这个追寻是渐进的,但是我们要永远不灰心,不知疲倦地尽力而为。”
  这些触及灵魂的话语,早已超过了刑法的知识。但正是这些话,让学生们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法治之光”,不仅仅是知识和技术,还是法治人的人性光辉和朴素良心。
  大家喜欢罗翔,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幽默和风趣,更因为他让人们认知到真正的法制精神,相信并努力去追求正义。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高深莫测,实在是透着神秘,甚至带着一丝疑虑和敬畏,其实,我们更喜欢清澈的深度,那是一种真实的向往,是发自内心的敬服与亲近。  曾经认识一位老前辈,素有老顽童之称。他的心纯净得不染纤尘,可是知道他经历的人,都惊叹他的一生之繁复,际遇之坎坷,让人难以想象。每当他讲起往事便眉飞色舞,就像讲别人的故事,丝毫没有感慨和喟叹。而知道他所能的人,都惊讶于他所学之博杂。他诗书画俱绝,文章也曾名满天下,而且各种乐器
期刊
过了4月,我就想写一写“红五月”,不过与股市、楼市无关。  我说的“红五月”是一家工厂的名字,如此取名是特定时期的时尚。我上世纪80年代末进入这家工厂时,它已经改名,但厂里的老人仍然习惯叫它“红五月”。  跟当年大多数工厂一样,厂区隐身闹市,有办公楼和相关车间以及食堂、浴室等生活设施,工人一千多,大门一关,闲人免进,自成世界。“红五月”当时主打产品是叉车和冷饮机。叉车或者见得不多,但街头巷尾的冷饮
期刊
《登天的感觉》《登天的感觉》  岳晓东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中,作者生动讲述了在哈佛大学做的10个心理咨询个案以及处理技巧,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心理咨询方面的科学知识。《机器人时代》《机器人时代》  [美]马丁·福特 著  王吉美 牛筱萌 译 中信出版社  本书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大数据等领域对产业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作者认为,未来信息科技的影响力將越来越深入,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将被新技术取
期刊
習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历史性地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优先位置。  2019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创新。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广袤乡村必将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我国传统农业正在加速走向现代农业。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诞生了一批对“三农”事业有热情、有理想的新农人。  所谓新农人,是相对
期刊
陈薇  2020年3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带领团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这个消息犹如春风,吹散了人们心头的疑云。疫情之下,逆行奔赴前线  新冠肺炎疫情突发,陈薇团队毫不犹豫选择了逆行。1月26日,团队全体人员赶到武汉,迅速搭好了流动帐篷检测实验室。  要想迅速攻克病毒、研发疫苗,必须了解新病毒的生物特性、致病机理、传播机制、易感人群等。为此,病
期刊
姜正之两次创业,四次搬迁  姜正之1985年出生于辽宁农村,父母以种菜、种葡萄为生,他从小受父亲影响,喜欢各种农事。  念初中时,他自学了园艺本科教材。懂事的他,初中毕业后,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弟弟,自己则开始了第一次创业——种花。他从小看了太多父母和邻居的经历,“辛辛苦苦侍弄土地,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我不想做父母那样的农民,一定要干出名堂来。”  然而,从园艺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跟实际种植中遇到的难题
期刊
林帝浣是一位跨界奇才,画画、写段子、写文章、摄影都属他的业务范畴。而他最为大众熟知的“业务”便是小林漫画。斜杠青年的“炼成”  1975年,林帝浣出生于广东湛江。他从小喜欢阅读,初中熟读唐诗宋词,高中与绘画结缘。没有专门的老师教授美术,他主要靠自学。“许多作品就是老师,你用心钻研,它自然会告诉你很多东西。”他不断临摹漫画作品,并向杂志投稿,常常石沉大海。直到有一天,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作品终于出现
期刊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工程专家,我国现代防護工程理论的奠基人、防护工程学科的创立者,他耗尽毕生心血,为我国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如果说研究核武器等毁伤武器是在造“矛”,那么防护工程研究则是在铸“盾”,他就是“铸盾先锋”钱七虎。铸强“盾”报国恩  1937年10月26日,淞沪会战爆发,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血腥的战争逼近江苏昆山,百姓流离失所。在一艘逃难的小船上,一位妇女艰难地生下一个男婴
期刊
李中奇和宁云霞一路追随,硕士心有田园梦  90后李中奇出生于安徽省宿州市一个农民家庭,考入南京农业大学后,他便在心中埋下一个田园梦:将来拥有一片田地,按现代化的科学方式种植。  201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李中奇认识了校友宁云霞。宁云霞的老家在山东农村,同样的出身让他们有很多共同话题。两个年轻人交换着彼此的梦想,心也愈走愈近。  2016年,两人硕士毕业。宁云霞跟随李中奇来到南京农业大学与常熟市董
期刊
江苏省镇江句容市郭庄镇山美水美,土地肥沃。25岁的谢广胜在当地小有名气,他经营着一家为“三农”服务的家庭农场。因为农场经营有方,能带动周围农民就业,谢广胜2018年荣获句容市第二届“十佳新型职业农民”荣誉称号,2019年获得江苏省职业学校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实践挑战赛一等奖及最佳带动就业奖。谈起获奖经历,谢广胜风轻云淡,然而他那被阳光晒出的小麦色皮肤,却表明了藏在荣誉背后的艰辛。95后情系土地  谢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