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改革建议,以期真正促进高校普通话教学的高效实施。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PSC;多媒体;普通话教学;教学策略
普通话课程从其性质上看,是一门语言表达技能训练课;从教学培养目标来看,是培养学生规范地运用普通话的表达能力。从1994年教育部实施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以来,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普通话课。高校作为培养区域性高级人才的场所,理应成为地方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担负起推广普通话的重任。
计算机辅助PSC模式是在计算机技术辅助下测试普通话水平的现代化方式,具有科学性、规范性、高效性、反馈性和导向性。计算机辅助PSC,是PSC形式的重大改变,标志着PSC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但是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尤其在2010年7月,我国全面推行计算机辅助PSC模式后,高校学生的PSC成绩和通过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普通话测试方式的改变,使普通话教学面临新的挑战,迫使普通话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普通话教学效果不佳,其原因除了计算机测试软件的“铁面无私”外,更多的还应从学生和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找准对策。因此,提高普通话教学的有效性,是高校和师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高校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的不明确
有些学院开设普通话课程仅仅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达到国家要求的高校毕业生的普通话水平。
2.普通话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
高校普通话教学目前大多还是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不利于因材施教,教师授课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我们调查的高校普通话教学中,86%的教师都是先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分析,然后进行发音朗读示范,让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训练,最后进行指正。教师难以针对每位学生纠正其发音问题,导致普通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高。
3.普通话教学设备不完善
高校缺少专门的普通话语音室和口语训练教室。普通话教学中对相关学习软件和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实验与演示方法难以表现,致使普通话教学效率不高。
4.师资力量薄弱,数量较少,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普通话水平高的教师不一定能够上好课。部分普通话教师不是语言学专业,对普通话教学认识不深,缺少必要的在职进修和培训经历。
5.普通话语境氛围不浓厚,学校和学生对普通话学习的重视不够
为提高高校普通话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掌握具体的教学方法,还要从教学策略上对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教师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认真分析与研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普通话教学策略及改革建议
1.明确教学目的,端正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思想
高校普通话教学不等同于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学生学习普通话也不仅仅是为了通过普通话测试或取得普通话证书。高校普通话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训练,提高大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既掌握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又能说好、用好普通话,在实际工作和交际中熟练优雅地运用普通话。另外,教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还应向学生指出普通话与方言不矛盾。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所提高,有助于对其他语言,包括对方言的理解和学习,增强对母语的热爱。
2.课程采用必修、选修相结合的模式
除了在师范教育、旅游、外语、广播、影视等对普通话要求较高的专业中开设必修普通话课,高校还要设置全校普通话选修课,供一些自愿提高普通话水平的学生学习。选修普通话课,根据学生普通话水平和发音特点,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级进行分班教学,教师制订分级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发音特点,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其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3.分级分班教学法
在大一新生入学考试中加入普通话测试,为普通话分级分班教学提供分级依据。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和普通话测试软件,对新生进行普通话测试。随着计算机辅助测试的普及,高校对新生进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简单易行。教师统计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结果和不同专业的要求,对每一位大一新生提出普通话学习建议。
的建议,在初级、中级和高级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普通话课程进行学习。
4.多媒體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教学
高校要充分利用语音室和先进的智能语音技术,建设普通话语音室和口语训练教室,进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教学,采用课上多媒体教学与课下网络学习平台及普通话学习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先进的智能语音技术,用图片、音频、视频、录音等进行多样化的互动,让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获取普通话语音信息,了解自己发音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掌握发音要点。学生则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各种普通话测试和学习平台,如各种普通话学习软件、普通话测试和网络学习平台,随时分享普通话学习资料,及时交流学习心得。教师鼓励学生在平台上发布语音作业,进行语音指导。这样既提高了普通话教学的有效性,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普通话相关活动,营造浓厚的普通话学习氛围
要想提高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仅仅依靠开设普通话课程是远远不够的。高校要在显要位置张贴悬挂“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等普通话宣传标语,提倡学生在校园中说普通话。学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演讲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普通话水平。在高校校园中创设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这样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普通话学习氛围,又有利于提高全校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高校普通话教师应积极搭建与学生自主学习普通话相适应的学习平台,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真正促进高校普通话教学高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刘敏.关于全媒体时代的普通话教学与创新[J].教学研究,2016(12):222.
[2]王丽洁.构建适应民办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6):197.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PSC;多媒体;普通话教学;教学策略
普通话课程从其性质上看,是一门语言表达技能训练课;从教学培养目标来看,是培养学生规范地运用普通话的表达能力。从1994年教育部实施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以来,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普通话课。高校作为培养区域性高级人才的场所,理应成为地方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担负起推广普通话的重任。
计算机辅助PSC模式是在计算机技术辅助下测试普通话水平的现代化方式,具有科学性、规范性、高效性、反馈性和导向性。计算机辅助PSC,是PSC形式的重大改变,标志着PSC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但是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尤其在2010年7月,我国全面推行计算机辅助PSC模式后,高校学生的PSC成绩和通过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普通话测试方式的改变,使普通话教学面临新的挑战,迫使普通话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普通话教学效果不佳,其原因除了计算机测试软件的“铁面无私”外,更多的还应从学生和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找准对策。因此,提高普通话教学的有效性,是高校和师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高校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的不明确
有些学院开设普通话课程仅仅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达到国家要求的高校毕业生的普通话水平。
2.普通话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
高校普通话教学目前大多还是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不利于因材施教,教师授课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我们调查的高校普通话教学中,86%的教师都是先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分析,然后进行发音朗读示范,让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训练,最后进行指正。教师难以针对每位学生纠正其发音问题,导致普通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高。
3.普通话教学设备不完善
高校缺少专门的普通话语音室和口语训练教室。普通话教学中对相关学习软件和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实验与演示方法难以表现,致使普通话教学效率不高。
4.师资力量薄弱,数量较少,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普通话水平高的教师不一定能够上好课。部分普通话教师不是语言学专业,对普通话教学认识不深,缺少必要的在职进修和培训经历。
5.普通话语境氛围不浓厚,学校和学生对普通话学习的重视不够
为提高高校普通话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掌握具体的教学方法,还要从教学策略上对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教师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认真分析与研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普通话教学策略及改革建议
1.明确教学目的,端正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思想
高校普通话教学不等同于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学生学习普通话也不仅仅是为了通过普通话测试或取得普通话证书。高校普通话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训练,提高大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既掌握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又能说好、用好普通话,在实际工作和交际中熟练优雅地运用普通话。另外,教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还应向学生指出普通话与方言不矛盾。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所提高,有助于对其他语言,包括对方言的理解和学习,增强对母语的热爱。
2.课程采用必修、选修相结合的模式
除了在师范教育、旅游、外语、广播、影视等对普通话要求较高的专业中开设必修普通话课,高校还要设置全校普通话选修课,供一些自愿提高普通话水平的学生学习。选修普通话课,根据学生普通话水平和发音特点,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级进行分班教学,教师制订分级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发音特点,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其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3.分级分班教学法
在大一新生入学考试中加入普通话测试,为普通话分级分班教学提供分级依据。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和普通话测试软件,对新生进行普通话测试。随着计算机辅助测试的普及,高校对新生进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简单易行。教师统计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结果和不同专业的要求,对每一位大一新生提出普通话学习建议。
的建议,在初级、中级和高级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普通话课程进行学习。
4.多媒體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教学
高校要充分利用语音室和先进的智能语音技术,建设普通话语音室和口语训练教室,进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教学,采用课上多媒体教学与课下网络学习平台及普通话学习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先进的智能语音技术,用图片、音频、视频、录音等进行多样化的互动,让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获取普通话语音信息,了解自己发音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掌握发音要点。学生则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各种普通话测试和学习平台,如各种普通话学习软件、普通话测试和网络学习平台,随时分享普通话学习资料,及时交流学习心得。教师鼓励学生在平台上发布语音作业,进行语音指导。这样既提高了普通话教学的有效性,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普通话相关活动,营造浓厚的普通话学习氛围
要想提高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仅仅依靠开设普通话课程是远远不够的。高校要在显要位置张贴悬挂“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等普通话宣传标语,提倡学生在校园中说普通话。学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演讲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普通话水平。在高校校园中创设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这样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普通话学习氛围,又有利于提高全校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高校普通话教师应积极搭建与学生自主学习普通话相适应的学习平台,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真正促进高校普通话教学高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刘敏.关于全媒体时代的普通话教学与创新[J].教学研究,2016(12):222.
[2]王丽洁.构建适应民办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