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bao774313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广大教师追求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师,下面结合本人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及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核心
  1.课堂教学设计要树立宏观意识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中考化学命题也在发生着变化,命题注重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注重时代信息,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初中化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树立宏观意识,对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统揽全局,将知识融会贯通,各种能力得以充分训练,课堂效率也能得以提高。
  2.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其大小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发挥来决定,只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探究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致,引起他们的共鸣,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是在共鸣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
  二、课题引入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率
  如何进行课题引入,传统的做法是备课时进行充分的设计,但这样的做法可能与教室中的情景不相宜,也可能被教室中的突发事件打乱,等等。诸多缺陷,引起我们的思考,经过这几年的尝试,我觉得即兴引入法比较成功。例:有一节化学课,课题是《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我走进教室,发现教室内,学生刚热好牛奶,由于时间关系,牛奶还放在桶内,未来得及喝,若等到下课,必然又将冷掉,这时我灵机一动,对学生说:“下面是喝上午茶的时间,每位同学上来取走自己的牛奶,现在就喝掉。”学生不敢相信,我又说:“上啊。”这时学生非常开心,拿了热乎乎的牛奶喝。这时我问:“你们知道牛奶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啊?”学生齐声回答:“混合物。”我说:“大家喝的盐开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啊?”学生异口同声:“混合物。”我说:“它们都是混合物,它们之间有没有区别呢?有什么区别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学生非常响亮地回答:“想。”就这样,学生不知不觉进入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的课堂教学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基于问题解决来提高教学效率
  1.学生解题能力偏低的原因
  (1)“双基”掌握不牢。“双基”是解题能力的源头,“双基”的缺陷是解题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
  (2)思维定式。学生思考问题时,往往受原有知识和经验定式的影响,对遇到的新问题、新知识“想当然”地进行分析和推导,有时产生错误。
  (3)知识与能力整合不力。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是熟悉的,但在解题时不能将这些知识有效地转化为能力,而无法正确解题。
  2.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教学策略
  (1)夯实“双基”。教学的预设和实施都应将夯实基础,建立有效的基础知识结构作为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任务,在教学时要凸显学科要素,引导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2)让“问题生成”。“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有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是晋代学者张载的读书名言,它充分说明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和释疑的过程。固我们应让学生在“问题生成”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不断“营造氛围”“设计问题环境”“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引导学生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渴求和欲望,进而使他们在面临某一化学情境时会自发地产生“为什么”“其中蕴涵着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有没有新问题”等一连串的自我发问,最终使学生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变成一种习惯,一种需要。
  四、培养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内部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内部动力,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教学质量才能有根本性的提高。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现在很多学生都是在老师、家长的“高压政策”下“认真”学习,都是被动地学习,缺乏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效果当然是事倍功半的。唯有当学生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使其进入积极的、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中去,一旦学生进入这一主动学习情境中,学习效果就将是事半功倍的。
  五、直面意外事件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催化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在化学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案之外的随机偶发情况要比其他学科多一些。比如学生在学习探究中冒出的新想法,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意外等等。教师要及时捕捉,有效利用,巧妙转化,使其成为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吴建南.为学习设计课堂[J].初中教学研究,2007(6):8.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丹徒区石马中学)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总体上仍然不适应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提高的需要,急需大规模的培训来提高。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把它纳入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总体规划,统筹安排,精心做好组织实施工作。要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契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大规模、高质量地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能力,为义务
摘 要:为了使基础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部大力推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改革对于年轻历史教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顺应课程改革的理念迅速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势在必行。  关键词:历史课程改革;教师成长;专业素养    一、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  2001年各科的新课程标准相继颁布,新课标以《纲要》为依据,改变了传统的历史教学大纲只重视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将历史课程的
体育与健康课的生动活泼与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关系,体育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兴趣盎然,确保师生双方在和谐欢快的气氛中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体育课堂气氛是沉闷、压抑,还是活泼、乐观,这对教学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外国体育教学法专家竭力赞赏活泼乐观的体育课,他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的标准有两条:一条是“出汗”,一条是“笑”。后者就是指课堂欢声笑语,这就要求教师想方设法把体育与健康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兴趣盎然,在学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最普遍、最根本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关键.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构建和
插图是历史教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课的课文都或多或少地配有一些人物、器皿、地形等插图。通过实践,我发现巧妙地利用这些插图,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初中历史教材中对插图的运用谈几点体会。  一、以图为路,转入正题  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读,平铺直叙,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必须讲究引导艺术,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到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要针对如何通过适当的方式和途径,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已经成为各科教师十分感兴趣的话题。现结合自己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点滴经验,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思想品德课有些内容理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成为当前的一大迫切的任务,与此同时,中小学生道德发展中也出现了较多问题。这些问题通常表现为:(1)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发生倾斜。他们不尊重他人,缺乏同情心、礼让心、孝敬心,言谈举止流气、俗气、匪气。(2)生活中大肆铺张,奢侈浪费,摆阔气,求高档,千方百计逼迫家长给钱,甚至偷抢同学钱物。(3)不爱护公物和破坏环境,打架斗殴;拉帮结派,成立团伙;语言粗鲁,
从事比较剧烈的运动之前,往往需要做一些准备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克服神经机能的惰性,加快运动神经传导作用和反应速度,使人体从安静状态尽快地进入运动状态,作为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中、小学体育教师都比较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对准备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  准备活动促使血液循环加快,需氧量增加,使机体代谢加速,还能使体温略微升高,提高肌肉的弹性、伸展性、收缩力、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化学变化的认识要经历从宏观现象到微观解释,从定性讨论到定量研究,从只关注物质变化到同时关注能量变化的转变过程,最终形成对物质变化的稳定的认识,即物质的变化观。这些转变过程复杂缓慢,需要借助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不断渗透,持续构建,才可能逐渐形成。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关注教学内容在学生观念建构中的功能与价值,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科学的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理论体系。  化学与社
我们常常听语文老师说:“作文难,难作文”,但也有的老师同样也觉得“阅读难,难阅读”,教师教学阅读时也不知道该从何着手,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小的一篇阅读短文学生也怕,老师  也怕,充其量也只不过是看一看,想一想,写一点罢了。这种情况,显而易见地暴露了我们语文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究其原委,不是学生本身存在问题,而是我们平时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才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局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