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安哥拉到纳米比亚再到南非北部的一个狭长的沙漠地带,那里散布着成千上万个圆圈,因充满神秘色彩而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精灵怪圈”。在干涸的沙漠里,在贫瘠的草地上,这些由沙土构成的圆圈非常惹人注目,就像枯萎病一样,在大地上无休止地蔓延开来。这些神奇的“精灵怪圈”究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当地人创造出的奇迹呢?
神龙传说
据当地的辛巴族人介绍,“精灵怪圈”非常神秘,根本无法用科学来解释。人类学家向他们求证,只能得到这样的回答:“精灵怪圈”是他们的祖先穆库鲁人制造的,它又被称为“神灵的足迹”。因为当地流传着一个有名的传说:一条神龙生活在地底深处的裂缝里,它呼出的毒气杀死了地上的植被,从而形成了这些怪圈。一些科学家提出的“神龙说”大概就来源于此吧。
有一组科学家对辛巴族人进行了长期研究,包括美国犹他州杨百翰大学的人类学教授大卫·科兰德尔。从1990年,他就开始研究辛巴族人。经过漫长的研究,他发现“精灵怪圈”其实是一个非常怪异而有趣的现象,这些怪圈覆蓋的区域面积大约相当于半个亚利桑那州,那里人口非常稀疏,它们的存在对当地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这些“精灵怪圈”出现的原因,辛巴族人并没有表现出科学家那样的好奇心。但是,不可否认,他们是怪圈的受益者——用怪圈周围的草喂养牛、山羊和绵羊。有时候,辛巴族人还会让“精灵怪圈”发挥其他作用,比如他们会在精灵怪圈周围临时搭建木栅栏,充当畜栏,保护幼小的牲畜在夜晚免遭狮子等捕食者的攻击。
科学追踪
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的科学家对一系列假设进行了验证,包括甲烷等天然气体外溢或者其他毒素上升到地面,从而杀死地上植被的假设。不过,他们并没有得出决定性的结论。
2012年,美国福罗里达州生物学家沃尔特·特斯切克尔公布了一份通过航拍照片和卫星照片得出的分析报告,以及其他描述“精灵怪圈”数量、大小和动态学特征的研究。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精灵怪圈”的尺寸很小,直径只有6英尺(约合1.8米),并且永远不会变大;最大的“精灵怪圈”直径可达40英尺(约合12米)。据估计,较小的“精灵怪圈”平均寿命为24年,较大的“精灵怪圈”平均寿命可达到75年。沃尔特·特斯切克尔还率先提出“精灵怪圈”的出现可能与白蚁有关,并尝试去寻找另一种白蚁——收获蚁的巢穴,但最后以失败告终。
德国汉堡大学的生态学教授诺伯特·尤根斯进行了一项新研究。他发现“精灵怪圈”出自一种独特的沙漠白蚁之手,学名“Psammotermes allocerus”。尤根斯认为,这些勤勉的沙漠白蚁让大部分沙漠地区变成了一片由多年生草地构成的绿洲,堪称自然生态工程的一个典范。
然而,特斯切克尔表示,他不相信沙漠白蚁就是“精灵怪圈”的成因,认为尤根斯的研究犯了一个常见的错误,即把相关性(即使联系得非常紧密)与因果关系混为一谈了,并表示“精灵怪圈”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团。
水落石出
在过去的6年时间里,为了探究“精灵怪圈”的诞生奥秘,尤根斯和同事进行了40次野外考察,对所有的“精灵怪圈”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最后发现,所有的“精灵怪圈”都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个是沙漠白蚁始终存在,另一个是土壤多沙并且拥有很高的渗透性。
研究人员还发现“精灵怪圈”只在沙土中出现,但在黏土较多的土壤中并不会出现。在“精灵怪圈”形成之前,研究人员已经对这种独特的沙漠白蚁进行了研究,发现这种白蚁的活动非常秘密,它们不喜欢在地上建造巢穴,而且它们的地下居所和通道又深又窄。
根据这些强有力的证据,尤根斯作出了判断:正是这种独特的沙漠白蚁造就了“精灵怪圈”。他说:“它们就像在松软的沙子中游泳,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这种独特的沙漠白蚁以草根为食,它们会一直啃食圆圈内新冒出的根,防止新植被破坏它们的生态系统工程,这才导致圆圈内寸草不生。恰好在这种情况下,土壤能够快速地吸收雨水,同时削弱蒸发导致的水分流失现象。吸收的雨水会均匀地扩散到周边的沙土中,并滋养着周围的草地,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精灵怪圈’会呈现出圆形。”
神龙传说
据当地的辛巴族人介绍,“精灵怪圈”非常神秘,根本无法用科学来解释。人类学家向他们求证,只能得到这样的回答:“精灵怪圈”是他们的祖先穆库鲁人制造的,它又被称为“神灵的足迹”。因为当地流传着一个有名的传说:一条神龙生活在地底深处的裂缝里,它呼出的毒气杀死了地上的植被,从而形成了这些怪圈。一些科学家提出的“神龙说”大概就来源于此吧。
有一组科学家对辛巴族人进行了长期研究,包括美国犹他州杨百翰大学的人类学教授大卫·科兰德尔。从1990年,他就开始研究辛巴族人。经过漫长的研究,他发现“精灵怪圈”其实是一个非常怪异而有趣的现象,这些怪圈覆蓋的区域面积大约相当于半个亚利桑那州,那里人口非常稀疏,它们的存在对当地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这些“精灵怪圈”出现的原因,辛巴族人并没有表现出科学家那样的好奇心。但是,不可否认,他们是怪圈的受益者——用怪圈周围的草喂养牛、山羊和绵羊。有时候,辛巴族人还会让“精灵怪圈”发挥其他作用,比如他们会在精灵怪圈周围临时搭建木栅栏,充当畜栏,保护幼小的牲畜在夜晚免遭狮子等捕食者的攻击。
科学追踪
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的科学家对一系列假设进行了验证,包括甲烷等天然气体外溢或者其他毒素上升到地面,从而杀死地上植被的假设。不过,他们并没有得出决定性的结论。
2012年,美国福罗里达州生物学家沃尔特·特斯切克尔公布了一份通过航拍照片和卫星照片得出的分析报告,以及其他描述“精灵怪圈”数量、大小和动态学特征的研究。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精灵怪圈”的尺寸很小,直径只有6英尺(约合1.8米),并且永远不会变大;最大的“精灵怪圈”直径可达40英尺(约合12米)。据估计,较小的“精灵怪圈”平均寿命为24年,较大的“精灵怪圈”平均寿命可达到75年。沃尔特·特斯切克尔还率先提出“精灵怪圈”的出现可能与白蚁有关,并尝试去寻找另一种白蚁——收获蚁的巢穴,但最后以失败告终。
德国汉堡大学的生态学教授诺伯特·尤根斯进行了一项新研究。他发现“精灵怪圈”出自一种独特的沙漠白蚁之手,学名“Psammotermes allocerus”。尤根斯认为,这些勤勉的沙漠白蚁让大部分沙漠地区变成了一片由多年生草地构成的绿洲,堪称自然生态工程的一个典范。
然而,特斯切克尔表示,他不相信沙漠白蚁就是“精灵怪圈”的成因,认为尤根斯的研究犯了一个常见的错误,即把相关性(即使联系得非常紧密)与因果关系混为一谈了,并表示“精灵怪圈”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团。
水落石出
在过去的6年时间里,为了探究“精灵怪圈”的诞生奥秘,尤根斯和同事进行了40次野外考察,对所有的“精灵怪圈”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最后发现,所有的“精灵怪圈”都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个是沙漠白蚁始终存在,另一个是土壤多沙并且拥有很高的渗透性。
研究人员还发现“精灵怪圈”只在沙土中出现,但在黏土较多的土壤中并不会出现。在“精灵怪圈”形成之前,研究人员已经对这种独特的沙漠白蚁进行了研究,发现这种白蚁的活动非常秘密,它们不喜欢在地上建造巢穴,而且它们的地下居所和通道又深又窄。
根据这些强有力的证据,尤根斯作出了判断:正是这种独特的沙漠白蚁造就了“精灵怪圈”。他说:“它们就像在松软的沙子中游泳,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这种独特的沙漠白蚁以草根为食,它们会一直啃食圆圈内新冒出的根,防止新植被破坏它们的生态系统工程,这才导致圆圈内寸草不生。恰好在这种情况下,土壤能够快速地吸收雨水,同时削弱蒸发导致的水分流失现象。吸收的雨水会均匀地扩散到周边的沙土中,并滋养着周围的草地,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精灵怪圈’会呈现出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