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认清形势,增强提高农技推广水平的紧迫感,接着分析了当前农技推广存在两个突出问题,然后提出构筑上有县农业局专家,中有乡技术指导员,村有科技示范户和周边带动户的农技推广体系,形成“农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種良法直接到田”的农技推广绿色通道。
【关键词】农技;推广;到户;到人;到田;绿色通道
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难以满足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存在机制不活、手段单一、投入不足、科技与生产脱节等。笔者认为,要使我国农业科技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必须做到:
1.认清形势,增强提高农技推广水平的紧迫感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目前正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保住农业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强化农业技术推广,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装备农业。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举世目睹的辉煌成就,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温饱问题在人口4亿、6亿、8亿时未能实现,而在人口12亿时得到解决,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人口。这一奇迹的出现,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与使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我国仅杂交水稻一项累计增产粮食1000多亿公斤。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技术的成功使用,使该地区成为稳产高产的粮食基地。同时,还应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仍然十分落后。据统计,美国农业产量的80%,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70%得益于农业技术推广与使用。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换率一般为60—80%,而我国不足50%。正因为如此,我们要认清形势,增强提高农技推广水平的紧迫感,这既是“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的需要,也是迎接未来挑战的需要。
2.当前农技推广存在两个突出问题
2.1人员素质低,难以适应发展需要
随着科技进步占农业增长份额比重愈来愈大,农民对增收技术多样化需求愈来愈多,现有的农技人员半数以上学历偏低,而且由于经费不足而缺乏再教育和培训的机会,致使一些技术人员的知识老化,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加之近几年一些地方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下放到乡镇管理,乡镇政府安排的非技术人员的不断增加,使目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基层农技人员素质偏低,已成为农业技术推广新的瓶颈。
2.2职责不明,推广职能难以发挥
按照《推广法》的规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试验、示范、培训、推广以及提供技术信息服务,指导群众性科技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但是多数乡镇的基层推广站以有偿的经营服务和围绕乡镇政府催收催种的生产指挥工作为主,有的甚至承担与推广机构毫不相关的税收、计生工作。这种职责不明,致使农技推广职能难以发挥。
3.构建农技推广到户、到人、到田的绿色通道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要形成“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推广指导员—村级农技推广员—农技推广示范户”四支队伍、层次分明、四位一体、系统完整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构筑“农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的农技推广绿色通道,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效果。
各乡镇农技推广员经过培训合格后,颁发上岗卡,详细注明指导员的姓名、单位、指导产业和投诉电话。每位指导员对技术方案和下乡次数都要有明确的规划:农时关键季节必须有方案、有指导,方案要有针对性,不能照搬照抄;平时要加强和示范户的联系、沟通,电话咨询要及时答复,答复不了的向专家反映。
3.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效的农技推广体系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技推广工作全局。要明确界定政府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这是构建高效农技推广体系的前提。目前,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仍然是农技推广体系的主力军,其职能应包括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两个方面。基本思路是,区分和界定农技推广体系承担的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职能,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职能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首先,承担公益性职能的队伍要认真落实“三定”方案,按照编制足、人员满、素质高、业务精的要求,做到编制、人员、经费三落实。其次,承担经营性服务职能的队伍要面向市场,服务内容和组织形式多样化。鼓励他们创办经济实体,坚持“围绕推广办实体,办好实体促推广”的原则,增收部分用于经费不足和自我发展。创办经济实体,一是要面向农村,二是要结合实际,三是要紧扣业务,四是要依托体系,五是要发挥优势,六是要注重实效。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农技服务社会化,服务组织实体化,服务实体企业化,企业群体产业化。再次,鼓励和支持企业、民办技术服务组织参与技术推广,增强农技推广服务活力。通过改革,建设层次分明、结构优化、高效精干的农技推广创新体系。
3.2创新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稳定推广队伍
农业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取决于农技推广的深度和广度。强化农技推广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保证。第一,创新资金投入渠道,增加农技推广资金投入。一是对国家和省的农业开发和推广的计划项目在组织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专项基金,并逐步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技推广的份额;二是利用“绿箱”政策,调整支农资金投入结构,设立农业科技(绿箱)基金,把以前的农产品补贴资金部分转变为农业科技推广补贴;三是除了财政供给外,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包括利用信贷资金、乡镇企业收入,以工补农资金、涉农企业赞助或入股等社会集资,以及农业部门经营收入的提成等用于农技推广。
3.3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农技队伍整体素质。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关键是人才。农技推广人员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为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政府部门及相关部门要按照《农业科技推广法》关于“农业推广行政部门和县以上农业推广机构,应当有计划地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组织专业进修,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的规定,制定培训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保证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同时,要通过考核上岗、竞争上岗,改善队伍结构,造就一支高素质、懂业务、能管理、会推广的科技人才队伍。
3.4培育新型农民,增强科技成果的普及应用能力
农民是农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根据我国农村现状,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应把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接受科技成果的自觉性及吸纳应用能力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为此,要充分发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院校和社会各方力量,以适应农民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建立由政府组织、农业部门主导、农科教结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系统。要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抓紧启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继续推进农民科技书屋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努力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科]
【参考文献】
[1]丁巨涛.当前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因素及对策,《中国科技论坛》,2004(2).
[2]张亚中等.中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思路与对策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5(第21卷)(11).
【关键词】农技;推广;到户;到人;到田;绿色通道
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难以满足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存在机制不活、手段单一、投入不足、科技与生产脱节等。笔者认为,要使我国农业科技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必须做到:
1.认清形势,增强提高农技推广水平的紧迫感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目前正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保住农业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强化农业技术推广,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装备农业。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举世目睹的辉煌成就,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温饱问题在人口4亿、6亿、8亿时未能实现,而在人口12亿时得到解决,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人口。这一奇迹的出现,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与使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我国仅杂交水稻一项累计增产粮食1000多亿公斤。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技术的成功使用,使该地区成为稳产高产的粮食基地。同时,还应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仍然十分落后。据统计,美国农业产量的80%,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70%得益于农业技术推广与使用。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换率一般为60—80%,而我国不足50%。正因为如此,我们要认清形势,增强提高农技推广水平的紧迫感,这既是“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的需要,也是迎接未来挑战的需要。
2.当前农技推广存在两个突出问题
2.1人员素质低,难以适应发展需要
随着科技进步占农业增长份额比重愈来愈大,农民对增收技术多样化需求愈来愈多,现有的农技人员半数以上学历偏低,而且由于经费不足而缺乏再教育和培训的机会,致使一些技术人员的知识老化,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加之近几年一些地方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下放到乡镇管理,乡镇政府安排的非技术人员的不断增加,使目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基层农技人员素质偏低,已成为农业技术推广新的瓶颈。
2.2职责不明,推广职能难以发挥
按照《推广法》的规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试验、示范、培训、推广以及提供技术信息服务,指导群众性科技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但是多数乡镇的基层推广站以有偿的经营服务和围绕乡镇政府催收催种的生产指挥工作为主,有的甚至承担与推广机构毫不相关的税收、计生工作。这种职责不明,致使农技推广职能难以发挥。
3.构建农技推广到户、到人、到田的绿色通道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要形成“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推广指导员—村级农技推广员—农技推广示范户”四支队伍、层次分明、四位一体、系统完整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构筑“农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的农技推广绿色通道,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效果。
各乡镇农技推广员经过培训合格后,颁发上岗卡,详细注明指导员的姓名、单位、指导产业和投诉电话。每位指导员对技术方案和下乡次数都要有明确的规划:农时关键季节必须有方案、有指导,方案要有针对性,不能照搬照抄;平时要加强和示范户的联系、沟通,电话咨询要及时答复,答复不了的向专家反映。
3.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效的农技推广体系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技推广工作全局。要明确界定政府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这是构建高效农技推广体系的前提。目前,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仍然是农技推广体系的主力军,其职能应包括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两个方面。基本思路是,区分和界定农技推广体系承担的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职能,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职能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首先,承担公益性职能的队伍要认真落实“三定”方案,按照编制足、人员满、素质高、业务精的要求,做到编制、人员、经费三落实。其次,承担经营性服务职能的队伍要面向市场,服务内容和组织形式多样化。鼓励他们创办经济实体,坚持“围绕推广办实体,办好实体促推广”的原则,增收部分用于经费不足和自我发展。创办经济实体,一是要面向农村,二是要结合实际,三是要紧扣业务,四是要依托体系,五是要发挥优势,六是要注重实效。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农技服务社会化,服务组织实体化,服务实体企业化,企业群体产业化。再次,鼓励和支持企业、民办技术服务组织参与技术推广,增强农技推广服务活力。通过改革,建设层次分明、结构优化、高效精干的农技推广创新体系。
3.2创新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稳定推广队伍
农业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取决于农技推广的深度和广度。强化农技推广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保证。第一,创新资金投入渠道,增加农技推广资金投入。一是对国家和省的农业开发和推广的计划项目在组织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专项基金,并逐步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技推广的份额;二是利用“绿箱”政策,调整支农资金投入结构,设立农业科技(绿箱)基金,把以前的农产品补贴资金部分转变为农业科技推广补贴;三是除了财政供给外,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包括利用信贷资金、乡镇企业收入,以工补农资金、涉农企业赞助或入股等社会集资,以及农业部门经营收入的提成等用于农技推广。
3.3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农技队伍整体素质。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关键是人才。农技推广人员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为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政府部门及相关部门要按照《农业科技推广法》关于“农业推广行政部门和县以上农业推广机构,应当有计划地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组织专业进修,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的规定,制定培训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保证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同时,要通过考核上岗、竞争上岗,改善队伍结构,造就一支高素质、懂业务、能管理、会推广的科技人才队伍。
3.4培育新型农民,增强科技成果的普及应用能力
农民是农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根据我国农村现状,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应把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接受科技成果的自觉性及吸纳应用能力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为此,要充分发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院校和社会各方力量,以适应农民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建立由政府组织、农业部门主导、农科教结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系统。要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抓紧启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继续推进农民科技书屋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努力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科]
【参考文献】
[1]丁巨涛.当前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因素及对策,《中国科技论坛》,2004(2).
[2]张亚中等.中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思路与对策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5(第21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