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可现在的孩子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的意识与能力。常常是“身在宝山不识宝”,对生活中蕴含着的鲜活的习作资源不加留意,平时缺乏素材的利用和积累意识。因此需要我们教师以一双慧眼、一颗慧心从这些生成性资源中,引导学生开发习作资源,让一件件生活中的事成为一篇篇妙趣横生的文章。
【关键词】习作素材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提高习作能力
现象
童年,是树上的蝉,是水中的蛙,是牧笛的短歌,是伙伴的迷藏……总之,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幸福美好的。每每想起童年,仿佛一切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历历重现。
童年本应是撒满欢笑,充满幻想的岁月,可我总觉得现在的孩子缺少梦想,同时又不够快乐。我们童年时,可以握着自制的手枪玩“捉特务”的游戏,可以在泥地里摸爬滚打地玩着弹珠;一放学便奔向田野,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捉鱼虾、逗蟋蟀、逮知了……是何等的惬意!可现在的孩子不是关在教室里,就是关在房间里;不是做作业,就是看电视、玩电脑。他们思考越来越多,梦想越来越少;玩具越来越多,习作素材越来越少。
“上语文挺好,不做习作最好;上语文还可以,一见习作就头痛。”这是在小学孩子中非常流行的一句话,它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孩子对习作的厌恶和害怕,也反映了目前小学习作教学的一些现状。我觉得孩子怕习作的主要原因是:“无话可说”、“不会说话”,其实说白了就是“肚里无货”,写不出东西来。
困惑
作文教学应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引导孩子善于从身边事物中去发现美、体验美,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心灵的火花。可由于现在的孩子缺少生活的体验,写作题材单调,语言枯燥。我们很多语文教师面对一大批头脑中没有素材的孩子,却要想让他们写出精彩的文章确实束手无策,老师都觉得这是一件头痛要命的活。常常感叹:哎,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会这么没题材可写呢?这都是些什么文章呀?这样,作文就成了师生惧怕的对象。怎样的作文教学才能把自然天性还给孩子,让他们那一件件生活中的小事变成一篇篇妙趣横生的文章呢?我思索着……
追寻
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世界,以生活为本源,成为与生活交流,與生命对话的平台,这是作文教学返朴归真、正本清源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可现在的孩子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的意识与能力。常常是“身在宝山不识宝”,对生活中蕴含着的鲜活的习作资源不加留意,平时缺乏素材的利用和积累意识,不知道那鸡毛蒜皮的小事常常可以“小题大做”,成为生动、有趣的佳作。因此需要我们教师以一双慧眼、一颗慧心从这些生成性资源中,引导学生开发习作资源。在一次次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不断地追寻着,我想,多姿多彩的生活一定能激起孩子习作的浪花……
一、让精彩的校园生活在笔尖舞动
校园生活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成为一个人一生快乐回忆的源泉。可敬的老师、可爱的同学、美丽的校园、多彩的活动,这里曾洒下的汗水、泪水、欢笑声……都将留下许多值得回忆的东西。这一切都可以驻留于孩子的笔下。
1.关注校园主题活动
校园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也是孩子们一生最难忘的记忆。孩子们对学校生活感受最深,校园主题活动就成了孩子们的最爱,是孩子们放松大脑、放飞心情、放眼未来的空间。学校每学期均会推出多彩的主题活动:手拉手献爱心、艺术节等。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塑造形象的舞台,也为孩子们创造性地提供了许多习作资源。
在一次以“节约一周零用钱,捐助身边小伙伴”为重点开展的主题班队活动中,同学们向身边比较困难的同学奉献爱心,听听他们身上的故事,同时加强互助互学,共同受益。没想到,同龄的孩子,家境却相距甚远,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震撼——
阳春三月的校园里,一群活泼的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这是在举行了什么活动,让小鸟们也这样兴高采烈?原来在二年级12班即将举行一场献爱心捐助活动。班队课开始了,两位小主持人宣布了此次班队的主题:节约一周零用钱,捐助身边小伙伴。在小组长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班级里那些家庭经济存在困难的同学的具体情况。虽然我们大家在一个大家庭里学习,但是却有这么多的不同。介绍完,我们便开始捐款。先是由老师带头,接着由同学再捐,同学们捐的虽然不多,却凝结着大家的爱心。同学手中拿着节约下来的一周零花钱,一一放进捐款箱里。班队课结束了,我们心里特别高兴,因为我们为身边的同学献了自己的一份爱心,虽然钱并不多,但对他们也许作用特别大呢!
明媚的阳光,照在每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身上,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梦想。两种孩子,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一种孩子生活条件不好,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另一种孩子则相反。为什么要不理睬一种孩子呢?生活上是要互助的嘛!人与人之间要沟通,再说不管怎样不好,经过一番努力,总有一天会熬出头!两种孩子,一种生活,快让我们手拉着手,在同一片蔚蓝的天空下,一起生活!
比赛类的活动是孩子们参与激情最高的活动,不仅有赛前的跃跃欲试,更有比赛时扣人心弦的竞技场面,也有胜利后的兴奋或失败后的沮丧。丰富的内心体验,真切的情感起伏,诱发了学生喷薄欲出的表达欲望,上学期的运动会上,我们班全体同学奋勇拼搏,可最后还是没能夺得冠军。选手们的表现各异,有的为放弃了而沮丧,有的为付出了而自豪……总之,孩子们对这次比赛感触颇多,于是我让学生写写:
三四年级女子800米比赛正式拉开了帷幕,呯!一声枪响,我便飞快地冲了出去。第一圈我跑得很轻松,远远地把对手甩在了后面。我想我肯定不会辜负老师和同学的期望。出乎意料的是,大腿不争气的痛了起来,我知道,老毛病又犯了。我痛苦地坚持着,可最后我还是退出了比赛,同学们的指责声,老师的安慰声,让我不知如何是好。
两位接力选手下场后,终于轮到老将——周宇轩出马了。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只见周宇轩如银色的闪电一般冲了出去,同学们大声地为他加油。可天有不测风云,谁知周宇轩在转弯处也摔了一跤,同学们的加油声戛然而止,随即传来一阵阵叹息声……
一场胜券在握的比赛却输了,这在孩子的心中是怎样的不痛快呀!此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泄情的平台,学生何乐而不为?在这次习作中,有的学生注重运动员动作的细节描述,有的关注观众的描写……比赛输了,有的同学能以一颗平和的心来对待:“胜不骄败不馁,下次再来!”有的同学怨天尤人:“唉,都是徐密甜,误了我们班的‘冠军’大事,真可惜!”……同学们用自由之笔充分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反映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抒写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2.打破学科孤立界限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体验学习的快乐,已成为各门学科追求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加强学科间的融合,善于在各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开发和利用习作资源。
一次,在和同学们的聊天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喜欢养花种树,喜欢养一些小动物,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写一些观察日记,把他们在养花种树,和小动物的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这样,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的、富有童趣的日记便跃然纸上,如《我家的小狗》、《可怜的小兔》、《捉螃蟹》……
以下是笔者对农村三年级学生的一次习作指导:
起因:科学老师让学生饲养一只小蜗牛(我也顺带让他们细心照顾,仔细观察)
经过:细心观察蜗牛的外形特点
结果:学生写下了一篇篇佳作,选取其中的一篇《别具一格的语文课》——
快放学了,老师居然走过来对我们说:“明天请同学们把饲养的小蜗牛带来。”话音刚落,同学们欣喜若狂,顿时掌声四起。
今天一大早,同学们很早就陆续来到学校,期待着语文课早点开始,只听见清脆的铃声响了,我们端端正正地坐在那儿,老师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到讲台边,让我们分组观察小蜗牛。
小蜗牛钻出硬硬的壳,渐渐探出小脑袋,我们发现小蜗牛的头部有两对触角,前面的长一些,后面稍短,触角下面还有一双米粒般大小黑黑的眼睛。
看得正起劲时,组里的一位同学突然大声叫了起来,“小蜗牛爬啦,快看呀!快看呀!”大家被她的叫声吸引,是呀,小蜗牛爬了,可是太奇怪了,它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道白白的痕迹,就像大海里的海浪一样,后来老师告诉我们说这是小蜗牛身上的粘液,它就是靠这个和腹足爬行的。也许是它累了吧!一会儿,小蜗牛钻进了壳里,无论我们怎么逗它,它也不肯出来。
不知不觉中,下课的铃声已经响起,可我们还舍不得放下手中的小蜗牛。
或许有些人认为,这算不上什么好文章,一点意思也没有,既不是教育人,又没称赞人。怎么能写这种没意义的事呢?笔者认为这是认识和评价的严重误区,因为它活灵活现地反映出一堂学生喜爱的语文课,一种语文与科学的有效结合,一份享受生活的情趣。
3.留心课间潮流活动
孩子们最向往的时光便是那有趣的课间十分钟。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可以尽情地游戏、尽情地放松。如果你留心观察,学生的课间活动也有一股热潮。如一段时间流行“转陀螺”,一段时间流行踢毽子 ……有一次,我发现班上的男女同学都在玩相对而站的游戏,这个游戏规则简单,操作也方便,更让这十分钟变得有滋有味……
最近,我们班里流行了一种有趣的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参加游戏的两人相对而站,一人左脚上前一步,一人右脚上前,脚尖和对方的左脚尖顶住,这样就算是准备周全了,然后,双方商量一种比赛方式,可以是猜谜;可以是石头剪刀布;也可以是投硬币… …获胜的一方后退一步,输的一方将前脚伸出,后脚不动,继续顶住对方的脚尖,到最后,谁先碰够不着对方的脚尖,谁就输了。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站起身,一起向教室外涌去。我也来到室外,找了一块空地,和同学开始了一场比赛。两人站好位置,以石头剪刀布为比赛方式,开始了游戏。刚开始我连输好几次,为了将脚伸得更远,整个人都趴在地上,已经危在旦夕,而他却显得十分老练,镇定自若。眼看就要输了,我十分不甘,却又无可奈何。同学似乎会读心术,可以猜出我想要出什么,连连得手,一次也没有输就将我“搞定”了。很快,我就输了第一局,第二局开始了,他仍旧是一副老练的样子,连连得胜,把我逼到绝境,可是,我却发现了一个规律:同学很喜欢出“布”,每当我出的和他一样时,他总是先重复一遍刚刚出过的招,然后再出“布”,或者是直接出“布”,于是,我每逢遇到和他重复后,下回合都会出剪刀,郑铭立很快被打乱了阵脚,开始乱出招,接着,我靠着运气,终于扳回了一局。第三局决胜局开始了,第一回合,我想也不想就出了“剪刀”,没想到这次,他学聪明了,居然不按照习惯出“布”,而是出了石头,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前进了一步。然后又一次出“剪刀”,这下终于中招了,我暗中窃喜,可是之后却回到了第一局的局面,我练练失手,最后还是输了。比赛结果为 1:2 ,我输给了郑铭立,心中暗自发誓:下次一定要赢他。
很快,上课铃响了,我们又回到了教室,开始了新的一节课。
4.捕捉学习瞬间片断
活动固然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孩子。但有时,生活中的精彩时刻远胜过活动带给大家的……需要老师及时捕捉,加以利用,引导学生及时写作。
下午第一节课上课时,我走进教室,教室里一片欢腾,学生们一个个小脸通红,笑脸相迎。原来他们为了减轻复习带来的压力,正在做各种各样的笑的表情呢!我呢?也顺水推舟,让他们再上台来写写跟“笑”有关的词,比比谁的表情最贴切。随着有趣的游戏的进行,精彩的文章也一一露面了。
今天,老师带我们走进了笑的王国,让我们在黑板上写与“笑”有关的词。顿时,教室里气氛热烈了起来,每个同学都争先恐后地上讲台写词语。十几双小手在长长的黑板上争着写字,像在表演“千手观音”一样。这时,大小不同的字在黑板上出现了,什么哈哈大笑、开怀大笑、傻笑…都逃不出大家的手掌心。
第三个环节最精彩了!虽然老师取名叫“超级笑笑笑”,但我觉得应该叫“超级演演演”。因为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了捧腹大笑、掩口而笑等四个“笑”的好朋友。老师刚写完最后一个字,同学们都在下面做起了动作。老师见晓如做得好,就一边微笑一边说:“下面请晓如同学上台来表演捧腹大笑。”只见她同学不慌不忙地走上讲台,用双手捧着肚皮、弯下腰、“哈哈哈”。她的笑声得到了同学们一阵又一阵的掌声。紧接着,同学们都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
我们的笑声越来越大,人越长越高。“笑口常开,考试OK。”
正如孩子们说的那样,考试带来的压力不见了,教室里沸腾了,大家沉浸在欢乐中。也许大家为了能痛痛快快地玩,真的不想经历题海战术了;也许是为了放松心情;也许是为了让身心疲惫的老师高兴一下。但不管怎样,我们创造了自己的神话!”读着这些话语,我幸福着他们的懂事,幸福着他们创造的幸福。
二、让多彩的家庭生活从笔尖流淌
学生的生活空间除了学校,还有家庭,而且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家给予了孩子温暖、给予了孩子亲情,滋生了许多美好的时光和难忘的记忆……因而家也是习作资源开发的一块重要领域。
1.家庭成员——记录杂七杂八
发生在家庭成员身上的事是那么的熟悉,大到父母吵架,小到饭菜不合胃口,无不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影响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对孩子们来说,家庭成员与自己没有距离,记录他们的点点滴滴并写写自己的感受对他们来说是最容易了的。
一位孩子曾这样写道:“今天陪妈妈上街采购,选菜和佐料还真费了一番功夫,我今天才体会到妈妈做饭的艰辛,今天我也要下厨,让妈妈也吃顿现成饭!”还有好多同学帮妈妈洗碗后动情地说:“妈妈每天都要洗至少十多个碗,每个碗如果按0.5斤来算,那么妈妈每年要洗4000个碗,重达2000斤!可妈妈几十年如一日,毫无怨言,帮妈妈洗碗后才知道妈妈太伟大了。”
2.家庭活动——截取精彩画面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其实,一个家庭也是一个小小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充满着游戏时的欢声笑语,充满着比赛时的浓浓火药味……这时的老师,就应该第一时间捕捉到家庭活动的信息,从而回忆起多姿多彩的家庭趣味活动:
最近妈妈突然心血来潮,决定举办一次“呼啦圈大赛”!我便帮着宣传,全家都放下手中的活来参加了本次“大赛”!
老爸出场了,他那又粗又肥的腰还真不方便,加上转呼啦圈,身子一扭一扭的,好不“快活”啊!只见呼啦圈没转几圈就掉下来了,他嘴里一个劲地嘀咕着:“这顺其自然一点用也没啊?”哥哥自高奋勇上来转了,呦还不错,我开始夸他:“看是多么熟练呀!唔……”不知是被我夸得飘飘然,还是技术问题,呼啦圈掉了下来。哥哥一下臺就和我斗嘴,我可没闲工夫陪他斗,上台转呼啦圈去了,可把哥哥看傻了,因为呼啦圈在我腰上“呼哧呼哧”地转个不停,怎么也不会掉下来,但最终我还是因为体力问题而告终。接着妈妈上台了,她这一转更不得了了,不用说速度不慢,而且形似舞姿……我们呆住了——
不用说,最后的赢家当然是妈妈了。
紧接着,各类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妈妈要学电脑,学出了《全家学电脑记》;家庭知识竞答,答出了《合作多么重要》;一家人为了要看电视而抢遥控器,抢出了《家庭电视大战》……
一个个家庭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家庭剧。习作成了孩子们积蓄情愫,放飞语言的磁场,也给我开启了一扇扇心灵的窗口,让我了解了孩子们的内心渴望和家长的教育观念。
三、让七彩的社会生活在笔尖跳跃
1.我参与,我快乐
社会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觸生活的一种活动形式。学校每学期都会因地制宜,组织学生开展一至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去掏掏番薯,钓钓鱼,岂不乐哉!学生通过走、看、听、做等亲身体验,有了新鲜的收获,真切的感受,也有倾吐的需要和欲望。此时,老师趁热打铁,引导他们回忆叙述活动的进行情况,交流收获和感想,既活跃了思想、沟通了情感,又训练了作文。
秋游啦!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游览了花港观鱼。
走进大门,我看见弯弯曲曲的小路两旁盛开着各种各样的花朵,这里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沿着小路我们来到了苏东坡纪念馆,纪念馆里挂着苏东坡的作品,馆里的阿姨还教我们读了一首苏东坡写的诗,伟大的诗人真是了不起呀!接着我们来到了一片绿毯似的草坪,草坪就是孔雀的家,这里就是孔雀园。可能是天气不好,它们在家里睡觉,只有两只孔雀在草地上懒懒地散着步。
不知不觉,我们走到了红鱼池,这里最有趣了。你要是扔下一小块面包,水里的大鱼和小鱼就会一拥而上,你争我夺,一下子,空荡荡的湖面变成了川流不息的“鱼街”,有的大鱼愚蠢得要死别的鱼都知道面包要往下沉都有往下游,可它却在上面游来游去;有的小鱼机灵地吓人,要是有一条鱼面包快吃到嘴了,小鱼一下子从它的侧面冲过去,咬住面包逃之夭夭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还见到了国外游客,他们高兴地跟我们打招呼,看来也是被这西湖的秀丽山水吸引来的。
2.我了解,我收获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这些节日是体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节日文化十分发达,影响较大的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
漫步街头,新鲜出炉的月饼已在柜台上高高地堆起来,商家提醒人们,一个重要的节日——中秋节即将来临。随着一盒盒月饼的传递,亲情和友情也在传递,书上一篇《我给**送月饼》,更让中秋的节日文化在学生心中扎根。
元宵节,镇上会挂满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花灯。吸引着人们驻足欣赏,孩子们更是高兴得穿梭在灯海中。他们也会像资深人士那样指指点点、评头论足,别错过,让学生写写自己喜欢的花灯也蛮不错的。
3.我关注,我自豪
对社会热点的关心往往是一个人社会责任心的表现。因此,教师十分有必要引导孩子从小关心社会热点。比如,今年暑假的社区篮球赛,,很多孩子亲历了现场,感受篮球运动带来的魅力。我让他们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晚上,篮球场上人山人海,聚集了很多人,时不时还能听到“加油!加油!”的呐喊助威声。这是怎么回事呢?啊!原来是我们社区篮球赛拉开了序幕,大家都赶来看热闹。这几天天气十分炎热,大家的热情也很高。周围的观众为社区篮球赛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了观看这次篮球比赛,我和妈妈特意早早地赶到了现场,一起感受篮球运动的魅力。甚至想,如果我们社区的篮球队能在此次比赛中胜出,这该是多好的一件事呀!
言语中有期盼、有欢喜、有激动、有失落,更多的是身为社区小主人的自豪!
思考
当我坐在书桌前细细回味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望着窗外的树叶一片片飘落的时候,我知道生命中又一年的时光就要落下帷幕了。看着桌上一篇篇孩子精心创作的作品:《我学会骑自行车了》、《那串快乐的脚印》、《我自豪,我是班级的一员》……我明白了今年的收获与思考,心中有了一种充盈和满足的感觉。说真的,在享受和学生一起的美好时光的同时,我们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体验着零零碎碎的小事给我们带来的乐趣,记录着那灵动的点点滴滴。
这让我想到了日本作家盛田昭夫的自传体小说《经营之神》,他以自身的经历,通过对索尼公司发展过程的回顾,生动描述了日本与欧美之间的经营思想、人生价值、传统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对各国企业发展影响甚远。我想如若离开了作者的生活经历,这本书是不会问世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如果也能去不断地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真情表达,是不难写出好习作来的。只要我们老师在实现习作向生活化习作的完整回归中,注意引导,做个有心人,让孩子在广阔的空间里大胆想象、积极思维、反复习作,孩子也一定会充满智慧、充满活力、写出美文来的。
参考文献:
[1]《聚焦新课程》,李建平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我的语文人作》(张化万著)
[3]《“听”来的作文也精彩——生活性习作资源开发例谈》,作者徐华军,刊载于《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06.12
[4]《提升小学作文的品质》(汪潮)
可现在的孩子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的意识与能力。常常是“身在宝山不识宝”,对生活中蕴含着的鲜活的习作资源不加留意,平时缺乏素材的利用和积累意识。因此需要我们教师以一双慧眼、一颗慧心从这些生成性资源中,引导学生开发习作资源,让一件件生活中的事成为一篇篇妙趣横生的文章。
【关键词】习作素材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提高习作能力
现象
童年,是树上的蝉,是水中的蛙,是牧笛的短歌,是伙伴的迷藏……总之,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幸福美好的。每每想起童年,仿佛一切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历历重现。
童年本应是撒满欢笑,充满幻想的岁月,可我总觉得现在的孩子缺少梦想,同时又不够快乐。我们童年时,可以握着自制的手枪玩“捉特务”的游戏,可以在泥地里摸爬滚打地玩着弹珠;一放学便奔向田野,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捉鱼虾、逗蟋蟀、逮知了……是何等的惬意!可现在的孩子不是关在教室里,就是关在房间里;不是做作业,就是看电视、玩电脑。他们思考越来越多,梦想越来越少;玩具越来越多,习作素材越来越少。
“上语文挺好,不做习作最好;上语文还可以,一见习作就头痛。”这是在小学孩子中非常流行的一句话,它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孩子对习作的厌恶和害怕,也反映了目前小学习作教学的一些现状。我觉得孩子怕习作的主要原因是:“无话可说”、“不会说话”,其实说白了就是“肚里无货”,写不出东西来。
困惑
作文教学应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引导孩子善于从身边事物中去发现美、体验美,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心灵的火花。可由于现在的孩子缺少生活的体验,写作题材单调,语言枯燥。我们很多语文教师面对一大批头脑中没有素材的孩子,却要想让他们写出精彩的文章确实束手无策,老师都觉得这是一件头痛要命的活。常常感叹:哎,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会这么没题材可写呢?这都是些什么文章呀?这样,作文就成了师生惧怕的对象。怎样的作文教学才能把自然天性还给孩子,让他们那一件件生活中的小事变成一篇篇妙趣横生的文章呢?我思索着……
追寻
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世界,以生活为本源,成为与生活交流,與生命对话的平台,这是作文教学返朴归真、正本清源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可现在的孩子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的意识与能力。常常是“身在宝山不识宝”,对生活中蕴含着的鲜活的习作资源不加留意,平时缺乏素材的利用和积累意识,不知道那鸡毛蒜皮的小事常常可以“小题大做”,成为生动、有趣的佳作。因此需要我们教师以一双慧眼、一颗慧心从这些生成性资源中,引导学生开发习作资源。在一次次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不断地追寻着,我想,多姿多彩的生活一定能激起孩子习作的浪花……
一、让精彩的校园生活在笔尖舞动
校园生活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成为一个人一生快乐回忆的源泉。可敬的老师、可爱的同学、美丽的校园、多彩的活动,这里曾洒下的汗水、泪水、欢笑声……都将留下许多值得回忆的东西。这一切都可以驻留于孩子的笔下。
1.关注校园主题活动
校园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也是孩子们一生最难忘的记忆。孩子们对学校生活感受最深,校园主题活动就成了孩子们的最爱,是孩子们放松大脑、放飞心情、放眼未来的空间。学校每学期均会推出多彩的主题活动:手拉手献爱心、艺术节等。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塑造形象的舞台,也为孩子们创造性地提供了许多习作资源。
在一次以“节约一周零用钱,捐助身边小伙伴”为重点开展的主题班队活动中,同学们向身边比较困难的同学奉献爱心,听听他们身上的故事,同时加强互助互学,共同受益。没想到,同龄的孩子,家境却相距甚远,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震撼——
阳春三月的校园里,一群活泼的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这是在举行了什么活动,让小鸟们也这样兴高采烈?原来在二年级12班即将举行一场献爱心捐助活动。班队课开始了,两位小主持人宣布了此次班队的主题:节约一周零用钱,捐助身边小伙伴。在小组长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班级里那些家庭经济存在困难的同学的具体情况。虽然我们大家在一个大家庭里学习,但是却有这么多的不同。介绍完,我们便开始捐款。先是由老师带头,接着由同学再捐,同学们捐的虽然不多,却凝结着大家的爱心。同学手中拿着节约下来的一周零花钱,一一放进捐款箱里。班队课结束了,我们心里特别高兴,因为我们为身边的同学献了自己的一份爱心,虽然钱并不多,但对他们也许作用特别大呢!
明媚的阳光,照在每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身上,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梦想。两种孩子,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一种孩子生活条件不好,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另一种孩子则相反。为什么要不理睬一种孩子呢?生活上是要互助的嘛!人与人之间要沟通,再说不管怎样不好,经过一番努力,总有一天会熬出头!两种孩子,一种生活,快让我们手拉着手,在同一片蔚蓝的天空下,一起生活!
比赛类的活动是孩子们参与激情最高的活动,不仅有赛前的跃跃欲试,更有比赛时扣人心弦的竞技场面,也有胜利后的兴奋或失败后的沮丧。丰富的内心体验,真切的情感起伏,诱发了学生喷薄欲出的表达欲望,上学期的运动会上,我们班全体同学奋勇拼搏,可最后还是没能夺得冠军。选手们的表现各异,有的为放弃了而沮丧,有的为付出了而自豪……总之,孩子们对这次比赛感触颇多,于是我让学生写写:
三四年级女子800米比赛正式拉开了帷幕,呯!一声枪响,我便飞快地冲了出去。第一圈我跑得很轻松,远远地把对手甩在了后面。我想我肯定不会辜负老师和同学的期望。出乎意料的是,大腿不争气的痛了起来,我知道,老毛病又犯了。我痛苦地坚持着,可最后我还是退出了比赛,同学们的指责声,老师的安慰声,让我不知如何是好。
两位接力选手下场后,终于轮到老将——周宇轩出马了。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只见周宇轩如银色的闪电一般冲了出去,同学们大声地为他加油。可天有不测风云,谁知周宇轩在转弯处也摔了一跤,同学们的加油声戛然而止,随即传来一阵阵叹息声……
一场胜券在握的比赛却输了,这在孩子的心中是怎样的不痛快呀!此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泄情的平台,学生何乐而不为?在这次习作中,有的学生注重运动员动作的细节描述,有的关注观众的描写……比赛输了,有的同学能以一颗平和的心来对待:“胜不骄败不馁,下次再来!”有的同学怨天尤人:“唉,都是徐密甜,误了我们班的‘冠军’大事,真可惜!”……同学们用自由之笔充分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反映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抒写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2.打破学科孤立界限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体验学习的快乐,已成为各门学科追求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加强学科间的融合,善于在各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开发和利用习作资源。
一次,在和同学们的聊天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喜欢养花种树,喜欢养一些小动物,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写一些观察日记,把他们在养花种树,和小动物的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这样,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的、富有童趣的日记便跃然纸上,如《我家的小狗》、《可怜的小兔》、《捉螃蟹》……
以下是笔者对农村三年级学生的一次习作指导:
起因:科学老师让学生饲养一只小蜗牛(我也顺带让他们细心照顾,仔细观察)
经过:细心观察蜗牛的外形特点
结果:学生写下了一篇篇佳作,选取其中的一篇《别具一格的语文课》——
快放学了,老师居然走过来对我们说:“明天请同学们把饲养的小蜗牛带来。”话音刚落,同学们欣喜若狂,顿时掌声四起。
今天一大早,同学们很早就陆续来到学校,期待着语文课早点开始,只听见清脆的铃声响了,我们端端正正地坐在那儿,老师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到讲台边,让我们分组观察小蜗牛。
小蜗牛钻出硬硬的壳,渐渐探出小脑袋,我们发现小蜗牛的头部有两对触角,前面的长一些,后面稍短,触角下面还有一双米粒般大小黑黑的眼睛。
看得正起劲时,组里的一位同学突然大声叫了起来,“小蜗牛爬啦,快看呀!快看呀!”大家被她的叫声吸引,是呀,小蜗牛爬了,可是太奇怪了,它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道白白的痕迹,就像大海里的海浪一样,后来老师告诉我们说这是小蜗牛身上的粘液,它就是靠这个和腹足爬行的。也许是它累了吧!一会儿,小蜗牛钻进了壳里,无论我们怎么逗它,它也不肯出来。
不知不觉中,下课的铃声已经响起,可我们还舍不得放下手中的小蜗牛。
或许有些人认为,这算不上什么好文章,一点意思也没有,既不是教育人,又没称赞人。怎么能写这种没意义的事呢?笔者认为这是认识和评价的严重误区,因为它活灵活现地反映出一堂学生喜爱的语文课,一种语文与科学的有效结合,一份享受生活的情趣。
3.留心课间潮流活动
孩子们最向往的时光便是那有趣的课间十分钟。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可以尽情地游戏、尽情地放松。如果你留心观察,学生的课间活动也有一股热潮。如一段时间流行“转陀螺”,一段时间流行踢毽子 ……有一次,我发现班上的男女同学都在玩相对而站的游戏,这个游戏规则简单,操作也方便,更让这十分钟变得有滋有味……
最近,我们班里流行了一种有趣的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参加游戏的两人相对而站,一人左脚上前一步,一人右脚上前,脚尖和对方的左脚尖顶住,这样就算是准备周全了,然后,双方商量一种比赛方式,可以是猜谜;可以是石头剪刀布;也可以是投硬币… …获胜的一方后退一步,输的一方将前脚伸出,后脚不动,继续顶住对方的脚尖,到最后,谁先碰够不着对方的脚尖,谁就输了。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站起身,一起向教室外涌去。我也来到室外,找了一块空地,和同学开始了一场比赛。两人站好位置,以石头剪刀布为比赛方式,开始了游戏。刚开始我连输好几次,为了将脚伸得更远,整个人都趴在地上,已经危在旦夕,而他却显得十分老练,镇定自若。眼看就要输了,我十分不甘,却又无可奈何。同学似乎会读心术,可以猜出我想要出什么,连连得手,一次也没有输就将我“搞定”了。很快,我就输了第一局,第二局开始了,他仍旧是一副老练的样子,连连得胜,把我逼到绝境,可是,我却发现了一个规律:同学很喜欢出“布”,每当我出的和他一样时,他总是先重复一遍刚刚出过的招,然后再出“布”,或者是直接出“布”,于是,我每逢遇到和他重复后,下回合都会出剪刀,郑铭立很快被打乱了阵脚,开始乱出招,接着,我靠着运气,终于扳回了一局。第三局决胜局开始了,第一回合,我想也不想就出了“剪刀”,没想到这次,他学聪明了,居然不按照习惯出“布”,而是出了石头,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前进了一步。然后又一次出“剪刀”,这下终于中招了,我暗中窃喜,可是之后却回到了第一局的局面,我练练失手,最后还是输了。比赛结果为 1:2 ,我输给了郑铭立,心中暗自发誓:下次一定要赢他。
很快,上课铃响了,我们又回到了教室,开始了新的一节课。
4.捕捉学习瞬间片断
活动固然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孩子。但有时,生活中的精彩时刻远胜过活动带给大家的……需要老师及时捕捉,加以利用,引导学生及时写作。
下午第一节课上课时,我走进教室,教室里一片欢腾,学生们一个个小脸通红,笑脸相迎。原来他们为了减轻复习带来的压力,正在做各种各样的笑的表情呢!我呢?也顺水推舟,让他们再上台来写写跟“笑”有关的词,比比谁的表情最贴切。随着有趣的游戏的进行,精彩的文章也一一露面了。
今天,老师带我们走进了笑的王国,让我们在黑板上写与“笑”有关的词。顿时,教室里气氛热烈了起来,每个同学都争先恐后地上讲台写词语。十几双小手在长长的黑板上争着写字,像在表演“千手观音”一样。这时,大小不同的字在黑板上出现了,什么哈哈大笑、开怀大笑、傻笑…都逃不出大家的手掌心。
第三个环节最精彩了!虽然老师取名叫“超级笑笑笑”,但我觉得应该叫“超级演演演”。因为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了捧腹大笑、掩口而笑等四个“笑”的好朋友。老师刚写完最后一个字,同学们都在下面做起了动作。老师见晓如做得好,就一边微笑一边说:“下面请晓如同学上台来表演捧腹大笑。”只见她同学不慌不忙地走上讲台,用双手捧着肚皮、弯下腰、“哈哈哈”。她的笑声得到了同学们一阵又一阵的掌声。紧接着,同学们都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
我们的笑声越来越大,人越长越高。“笑口常开,考试OK。”
正如孩子们说的那样,考试带来的压力不见了,教室里沸腾了,大家沉浸在欢乐中。也许大家为了能痛痛快快地玩,真的不想经历题海战术了;也许是为了放松心情;也许是为了让身心疲惫的老师高兴一下。但不管怎样,我们创造了自己的神话!”读着这些话语,我幸福着他们的懂事,幸福着他们创造的幸福。
二、让多彩的家庭生活从笔尖流淌
学生的生活空间除了学校,还有家庭,而且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家给予了孩子温暖、给予了孩子亲情,滋生了许多美好的时光和难忘的记忆……因而家也是习作资源开发的一块重要领域。
1.家庭成员——记录杂七杂八
发生在家庭成员身上的事是那么的熟悉,大到父母吵架,小到饭菜不合胃口,无不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影响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对孩子们来说,家庭成员与自己没有距离,记录他们的点点滴滴并写写自己的感受对他们来说是最容易了的。
一位孩子曾这样写道:“今天陪妈妈上街采购,选菜和佐料还真费了一番功夫,我今天才体会到妈妈做饭的艰辛,今天我也要下厨,让妈妈也吃顿现成饭!”还有好多同学帮妈妈洗碗后动情地说:“妈妈每天都要洗至少十多个碗,每个碗如果按0.5斤来算,那么妈妈每年要洗4000个碗,重达2000斤!可妈妈几十年如一日,毫无怨言,帮妈妈洗碗后才知道妈妈太伟大了。”
2.家庭活动——截取精彩画面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其实,一个家庭也是一个小小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充满着游戏时的欢声笑语,充满着比赛时的浓浓火药味……这时的老师,就应该第一时间捕捉到家庭活动的信息,从而回忆起多姿多彩的家庭趣味活动:
最近妈妈突然心血来潮,决定举办一次“呼啦圈大赛”!我便帮着宣传,全家都放下手中的活来参加了本次“大赛”!
老爸出场了,他那又粗又肥的腰还真不方便,加上转呼啦圈,身子一扭一扭的,好不“快活”啊!只见呼啦圈没转几圈就掉下来了,他嘴里一个劲地嘀咕着:“这顺其自然一点用也没啊?”哥哥自高奋勇上来转了,呦还不错,我开始夸他:“看是多么熟练呀!唔……”不知是被我夸得飘飘然,还是技术问题,呼啦圈掉了下来。哥哥一下臺就和我斗嘴,我可没闲工夫陪他斗,上台转呼啦圈去了,可把哥哥看傻了,因为呼啦圈在我腰上“呼哧呼哧”地转个不停,怎么也不会掉下来,但最终我还是因为体力问题而告终。接着妈妈上台了,她这一转更不得了了,不用说速度不慢,而且形似舞姿……我们呆住了——
不用说,最后的赢家当然是妈妈了。
紧接着,各类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妈妈要学电脑,学出了《全家学电脑记》;家庭知识竞答,答出了《合作多么重要》;一家人为了要看电视而抢遥控器,抢出了《家庭电视大战》……
一个个家庭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家庭剧。习作成了孩子们积蓄情愫,放飞语言的磁场,也给我开启了一扇扇心灵的窗口,让我了解了孩子们的内心渴望和家长的教育观念。
三、让七彩的社会生活在笔尖跳跃
1.我参与,我快乐
社会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觸生活的一种活动形式。学校每学期都会因地制宜,组织学生开展一至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去掏掏番薯,钓钓鱼,岂不乐哉!学生通过走、看、听、做等亲身体验,有了新鲜的收获,真切的感受,也有倾吐的需要和欲望。此时,老师趁热打铁,引导他们回忆叙述活动的进行情况,交流收获和感想,既活跃了思想、沟通了情感,又训练了作文。
秋游啦!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游览了花港观鱼。
走进大门,我看见弯弯曲曲的小路两旁盛开着各种各样的花朵,这里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沿着小路我们来到了苏东坡纪念馆,纪念馆里挂着苏东坡的作品,馆里的阿姨还教我们读了一首苏东坡写的诗,伟大的诗人真是了不起呀!接着我们来到了一片绿毯似的草坪,草坪就是孔雀的家,这里就是孔雀园。可能是天气不好,它们在家里睡觉,只有两只孔雀在草地上懒懒地散着步。
不知不觉,我们走到了红鱼池,这里最有趣了。你要是扔下一小块面包,水里的大鱼和小鱼就会一拥而上,你争我夺,一下子,空荡荡的湖面变成了川流不息的“鱼街”,有的大鱼愚蠢得要死别的鱼都知道面包要往下沉都有往下游,可它却在上面游来游去;有的小鱼机灵地吓人,要是有一条鱼面包快吃到嘴了,小鱼一下子从它的侧面冲过去,咬住面包逃之夭夭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还见到了国外游客,他们高兴地跟我们打招呼,看来也是被这西湖的秀丽山水吸引来的。
2.我了解,我收获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这些节日是体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节日文化十分发达,影响较大的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
漫步街头,新鲜出炉的月饼已在柜台上高高地堆起来,商家提醒人们,一个重要的节日——中秋节即将来临。随着一盒盒月饼的传递,亲情和友情也在传递,书上一篇《我给**送月饼》,更让中秋的节日文化在学生心中扎根。
元宵节,镇上会挂满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花灯。吸引着人们驻足欣赏,孩子们更是高兴得穿梭在灯海中。他们也会像资深人士那样指指点点、评头论足,别错过,让学生写写自己喜欢的花灯也蛮不错的。
3.我关注,我自豪
对社会热点的关心往往是一个人社会责任心的表现。因此,教师十分有必要引导孩子从小关心社会热点。比如,今年暑假的社区篮球赛,,很多孩子亲历了现场,感受篮球运动带来的魅力。我让他们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晚上,篮球场上人山人海,聚集了很多人,时不时还能听到“加油!加油!”的呐喊助威声。这是怎么回事呢?啊!原来是我们社区篮球赛拉开了序幕,大家都赶来看热闹。这几天天气十分炎热,大家的热情也很高。周围的观众为社区篮球赛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了观看这次篮球比赛,我和妈妈特意早早地赶到了现场,一起感受篮球运动的魅力。甚至想,如果我们社区的篮球队能在此次比赛中胜出,这该是多好的一件事呀!
言语中有期盼、有欢喜、有激动、有失落,更多的是身为社区小主人的自豪!
思考
当我坐在书桌前细细回味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望着窗外的树叶一片片飘落的时候,我知道生命中又一年的时光就要落下帷幕了。看着桌上一篇篇孩子精心创作的作品:《我学会骑自行车了》、《那串快乐的脚印》、《我自豪,我是班级的一员》……我明白了今年的收获与思考,心中有了一种充盈和满足的感觉。说真的,在享受和学生一起的美好时光的同时,我们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体验着零零碎碎的小事给我们带来的乐趣,记录着那灵动的点点滴滴。
这让我想到了日本作家盛田昭夫的自传体小说《经营之神》,他以自身的经历,通过对索尼公司发展过程的回顾,生动描述了日本与欧美之间的经营思想、人生价值、传统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对各国企业发展影响甚远。我想如若离开了作者的生活经历,这本书是不会问世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如果也能去不断地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真情表达,是不难写出好习作来的。只要我们老师在实现习作向生活化习作的完整回归中,注意引导,做个有心人,让孩子在广阔的空间里大胆想象、积极思维、反复习作,孩子也一定会充满智慧、充满活力、写出美文来的。
参考文献:
[1]《聚焦新课程》,李建平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我的语文人作》(张化万著)
[3]《“听”来的作文也精彩——生活性习作资源开发例谈》,作者徐华军,刊载于《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06.12
[4]《提升小学作文的品质》(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