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rley09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效率和管理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准的重要方法。本文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索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并探索了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和评价方法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方法
  一、企业内部控制及其有效性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而服务的,是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提升财务报告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内部控制需要包括董事会、管理层和员工在内的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过程。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内部控制政策或者制度的设计,并保证这一套政策和制度能够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持续有效的发挥作用,并使得企业的控制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二、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要求
  1.内部控制有效的关键因素
  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取决于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和贯彻执行力度是否足够等等。唯有了解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才能针对性地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和完善内部控制有效性:
  第一,企业要构筑符合自身状况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市场经济发展日趋完善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经济案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高级财务管理人员被调查的状况越来越多。比如说银行职员从金库偷盗资金金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银行挪用信贷资金金额高达50亿元等等。这些企业内部存在着内部控制制度,导致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不符合自身的生产经营现状。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习惯和运营模式,在实际管理中,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应该逐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二,企业要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该意识到内部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要避免让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和纸张上的制度,对于有章不依、形同虚设的现象要严格杜绝。企业领导要躬亲示范,给员工起一个带头模仿的作用,如果企业的领导者都不重视内部控制,那么其他员工重视的可能性就很小。
  第三,内部控制制度要贯彻执行下去。企业的所有员工应该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谨慎慎重,做出尽量准确的理解和判断,并按照相应的制度去执行。另外,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应该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意识,防止徇私舞弊现象的出现,避免公司利益受到侵害。企业还应该提升内部控制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执行水准,防止内部控制在实践环节出现失控。
  第四,健全内部控制监督和约束机制。内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纰漏和失误的现象,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对于内部控制执行过程进行持续的监督,在出现失误或者错误的时候要及时纠正,做出正确的改变,使得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实现有效、高效。除此之外,企业在选择监督人员时应该进行综合判断,防止监督人员因为一己私利而损害公司利益。
  2.内部控制有效的评价标准
  第一,内部控制评价结论具有可靠性。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可靠性,也就是说当企业内部信任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结果而出现错误的风险应该足够低,这是一种恰当的评价方法应当具备首要条件。如果内部控制评价结果不可靠,不能达到合理的标准,那么内部控制评价所形成的结论很难被认可。
  第二,内部控制评价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内部控制本身存在着成本效益问题,内部控制评价也存在成本效益问题。内部控制方法要适当,就必须考虑由此引起的成本效益问题,并且能够带来收益,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第三,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应当具备灵活性和适用性。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差异,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方法也存在差异,这和公司的特定情况和控制的重要程度相关。一种评价方法应当具备适用性和灵活性,这样才能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中得到运用。在制定统一的内部控制评级方法时,应该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的状况考虑其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内部控制的特定情况来灵活地运用具体的评价内容和方法,使得评价能够满足企业对评估结果的需求。
  三、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内部控制评价主体需要借助一定的审查工具和一定的工作方式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设计的合理性、执行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内部控制评价活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开展:第一,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标准是否完整。企业可以从内控环境、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和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评价;第二,内部控制设计的标准是否合理,内部控制是否适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具备经济性、效率性、操作性和可靠性,毕竟企业创立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企业获得更好的收益;第三,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企业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后,生产经营的效率是否得到提升,财务报告的质量是否得到提高,能否有效实现企业的目标。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方法甚多,包括外部评价法、内部评价法、风险基础评价法等等。
  1.风险基础评价法
  这种评价方法的思路是从风险到控制。企业首先要评估评价对象可能面临的风险,然后确认企业内部是否存在针对这种风险的内部控制。在此基础上,企业要评价内部控制执行是否有效、是否存在漏洞和失误。风险基础评价法涉及到了财务报表整体,也涉及到了财务报表的认定层次,是从公司层面和活动层面进行的控制。对财务报表的评价是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是一种涵盖战略和战术层面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风险基础评价法具备科学性和高效性,更多的关注了风险,避免内部控制运行过于拘泥于形式,提升评价效果。但是这种评价方法对评价主体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
  2.详细评价法
  这种方法需要借助于国际上认可的由权威机构设计的内部控制框架,按照框架对比所要评价的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完善合适,要素是否存在齐全,接下来通过特定的测试程序检测控制执行是否有效,最后得出总体评价结果及结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但评价结构可能没有风险基础评价的结果可靠,这是因为详细评价法评价的内容指标比较固定,弹性较差。通过比较,可以看出,风险基础评价法虽然对评价主体要求较高,但它的灵活性和实用性较强。因此,在进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时可以选择风险基础评价方法。
  四、完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路径选择
  第一,企业要重视内部控制环境。内部环境为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提供了必须的基础,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前提和根本。所以,企业应该构筑良好的组织结构、优秀的企业文化、完善的企业监督管理制度、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明确自身终极目标,对于经常性业务要规范其操作步骤,对于非经常性业务应该进行特殊授权并对项目进行事后评价。然后企业在自身实际状况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执行一套符合自身的制度。
  第二,企业内部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披露制度。当前民主化、公正化的呼声在政府和企业内部的呼声都越来越高。如何顺应民意、提升民主化程度成为企业内部控制运行之前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所以,企业要做到信息公开和透明,企业要将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和公司的重要决策告知员工,上市公司还要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恰当披露,进行公开、透明和公正的披露。
  第三,要建立严格的会计控制系统。企业要对业务凭证制度进行完善,让企业的各项业务都做到有依有据,企业要对业务进行严格的检查,不能只走形式。另外,企业在会计制度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应用上要做到弹性,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第四,企业要健全自身的监督控制程序。对于内部控制的运行状况应该定期进行监督和监察,判断内部控制执行是否有效。为了保证内部控制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企业可以选择外部评价和监督,由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机构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并以审计报告的形式对内部控制运行效果进行公示。
  参考文献:
  [1]黄仕娴.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评价[J].现代经济信息,2013(15):42-43.
  [2]邹超.浅析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评价[J].新财经:理论版,2011(1):47-49.
  [3]柴芳云.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评价[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80-85.
其他文献
针对孔雀亭区块探井钻井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后期开发井钻井施工中采用"PDC+电动机",配合海水/海水聚合物泥浆体系的"开放式"钻井技术快速钻穿上部地层,避免了井漏、井壁失
【摘 要】新时期乡镇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建设的重点之一,国家的各项税收政策也在向乡镇倾斜。本文就乡镇政府如何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和财源建设进行了探析并给出了相关建议,旨在对当前乡镇经济建设提供一点思考。  【关键词】新时期;乡镇经济发展;财源建设  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府机构,也是落实农村政策的基层单位。在新时期,乡镇财源建设与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对我国乡镇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新时期
深水油气田通常采用水下生产系统进行开发,如果在生产过程对各个环空压力不进行有效的管理将影响井筒完整性,严重的将导致井的报废。本文介绍了井各个环空的定义,环空压力形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11月22日上午在吉隆坡国际会议中心出席第十届东亚峰会。东盟十国领导人、韩国总统朴槿惠、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印度总理莫迪、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出席。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主持会议。  李克强在讲话中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应继续坚持“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定位,坚持东盟主导地位,堅持发展和安全“双轮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