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巷记

来源 :西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d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弃旧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苏东坡的这首《如梦令》,最为弃旧熟记,主要就在于文间显示俗常生活场景和一语双关的禅意。
   另一首也是这样:
   “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呵气。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
   弃旧是湖州城里中药房的一名药剂师,也是一名居士。十八岁那年一心要出家,皈依在浙北名刹法华寺心源老和尚门下,可是他奶奶说,如果弃旧出家,那她就不活了,不活的方法是用一管棉纱线上吊。一管棉纱线是吊不死人的,但弃旧的奶奶就是表明一种决心,你若不从,她必死。哪怕是用棉纱,也能死。弃旧家是三代单传,且都是佛门信士,但传宗接代的重任每个人都要担当的,舍我其谁。很多时候,人不是为自己活,这是奶奶常说的话。奶奶还说,人要做自己的贵人,自己有力量了,才能解决生命中的问题。确实,现在的弃旧就是在为奶奶活,行尸走肉。不能去白雀法华寺生活,听暮鼓晨钟,听梵音袅袅,那还活什么人,不得劲。他是多么向往那种宁静脱俗、远离尘嚣的生活啊。弃旧内心很悲壮,每一分钟都如此。他截取周作人《自寿诗》中前两句“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用小楷工工整整地抄了,贴在自己的案头,觉得这是自己无奈境况的写照。一天有客人来抓药,很普通的药,枳壳,半夏……柴胡,弃旧抓得漫不经心,客人不舒服了:“没吃饭吗,有气无力的,年轻人做事得认真呀,不敬业怎么能行?”弃旧懒得和他争辩。他确实在想心事,今天是周末,晚上有道场,在四惠斋,和普成居士、普愿居士都说好了,还有位女同胞柳居士。柳居士要去四川一座宝刹做尼姑了,弃旧心中有隐隐的不舍,和柳居士约好,一个月要互通一次信,晚上其实是一场告别道场。不过,弃旧想事归想事,药还是抓得认真的,分毫不差,这是这么多年来练就的一手功夫,就算他闭上眼,信手抓来,也不会有分毫的差池,他的手就是那一杆象牙骨秤,就这点,他在同学中也是有口皆碑的。那年毕业前,他就在慕韩斋里实习,带他的师傅是斋里的头块牌子。弃旧也不丢师傅的面子,什么药在什么盒子里,他是清清楚楚,也是闭着眼就能抓得分毫不差,有斋里的同门师兄和他叫板,一次把盒里的药全都挪了位置,并且把干燥的药材用喷雾器淋湿了,那意思就是说,看你怎么办?还能闭上眼,一抓一个准吗?但弃旧就像长了个狗鼻子,深吸一口气,然后循着那味道,嘴里念叨着“肉桂10克,黄连5克,绵茵陈20克,蒲公英30克”,手就拉开药屉,果然就是那个肉桂、黄连,果然就是那个绵茵陈、蒲公英。嘴里又念叨“郁金12克,板蓝根、大枣、虎杖各15克,全瓜蒌60克,广郁金15克,片姜黄15克,神曲15克,生甘草15克”,手拉开药屉,果然就是那郁金、板蓝根、大枣、虎杖、全瓜蒌、广郁金、片姜黄、神曲和生甘草。那同门师兄只有服了他了,认为弃旧是他们药斋里的一朵奇葩。问他是怎么识别出来的,是气味吧,还是你有一双透视眼。弃旧就说了,你不是将药洒了水了吗,哪还有气味,我是有一双透视眼的。所以,你再换抽屉、再洒水也是徒劳。大家都看不来,不知道他是怎么练就这一手本事。他们哪里知道,弃旧早就出师,他那个佛教徒的爷爷在世时是著名的药老鼠,弃旧从小就跟在他后面,手感嗅觉早就练出。
   弃旧没做成法华寺和尚,为了不让奶奶真的丧命在一管棉纱线上,他只能做居士,皈依佛、法、僧三宝,成就觉正净。受了五戒的人,在佛经上弃旧这样的男居士被称为优婆塞,据说,释迦牟尼在鹿野苑附近传教时,婆罗奈城的一位长者——俱梨迦的儿子耶舍因厌倦奢侈豪华的生活,也想出家,但又恐家业无人管理。佛陀教导说,信仰佛法不必一定出家。于是便收他为第一个在家的佛弟子,皈依三宝,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就同佛的其他弟子一样了。
   弃旧做居士后,在很多場合,他也着海青、挂佛珠,甚至在药房上班,也经常一领海青。好在中药房的工作服也是长及膝盖、宽大样式的蓝布服,弃旧的海青是浅咖色的细麻织布,长过膝盖,在药房倒也不显得突兀。白雀法华寺院里有佛事,受过五戒的弃旧便着缦衣前去唱经,显得特别地庄严隆重。生活中的弃旧在很多人眼里是好玩的人,比如,他穿芒鞋,着海青,不吃荤,不饮酒,也不和人说笑,常常买了周生记的素馄饨送给证通寺弄口的一位乞丐,也去聋哑学校陪那些孩子游戏,时不时地念句“罪过罪过”。白白的脸皮上,鲜有表情。也有同事几年的,说没看到过弃旧笑,不知他笑起来是啥样子;但也从没看到过他不开心,总之他的表情是一如既往地没有表情,看起来像一尊塑像。他得暇便手执念珠,檀香木的,108颗,口中念念有词。与人道谢或告别都是双手合十,口中诵一句“阿弥陀佛”,经常会惹来师兄弟和别的同事嘁嘁的笑声,但这些对弃旧波澜无有,平静若老禅入定。弃旧在墙上贴了幅字:“常剪心灵树,剪掉贪嗔痴,保持心灵平静。”弃旧心里有一面明镜。
   下班后的弃旧每天都做晚课,结束后便拎上一只布包,怀里揣着一只小盒,盛着叽叽叫的金铃子,仍旧是海青芒鞋,走过长长的莲花路去百佛亭学画。画是国画,水墨的、重彩的、写意的、工笔的全画。弃旧最拿手的是工笔,画的翠荷和上面滚动的水珠让人忍不住要去摸一下。他也画蝉,画蜻蜓,画金铃子,画蜂。有一次,弃旧画了一只金铃子,他走后,老师以为他忘了把这小精灵带走,天冷,老师想可别冻坏了它,便想拿了揣怀里,一伸手,才知是画在纸上的。还有一次,飞来一只蜜蜂落在画上,竟好久没让人看出来,后来蜜蜂累了,飞走时,弃旧的老师才知道是一只真蜜蜂。老师想这人心素静,坐得住,将来是否有些造化。后来,又有人说,若干年后,小城可能会走出一位高僧大德。弃旧自己的想法是,世间万物莫不因缘而起,因念而生,谁知道会怎么样呢,若有那份因缘,他第一个便去白雀法华寺。
   学了画画,弃旧还喜欢古琴,学的是广陵派。双休日,弃旧会在书房弹上半天的《雉朝飞》,他闭着眼准确地摸到古琴七弦十三徽,抹挑勾剔打摘……从《秋风词》到《雉朝飞》再到《普安咒》,他沉浸在自己营造的古意悠然的氛围中,然后再根据自己对曲子的理解,把减字谱打出来。他也曾为《秋风词》填词:“秋风秋雨、秋风细雨、秋风冷雨,愁煞人。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呀……在这里呀!许多年来,不得相见,好怅然!”比之李白的《秋风词》生动幽婉了许多,和旋律也更吻合。他也弹《普安咒》,尤其是夏天,据说此曲能安宁蚊虫,不叮人畜,但弃旧从不多弹,唯恐伤害此类……
其他文献
二○一七年十月初的一个上午,穆茵拉着行李箱进入高铁广州南站,稍为等候,上了G66次高铁的7号车厢,找到自己的座位:7F。这是一个两人座的靠窗位置。她喜欢看风景。靠窗还有一个好处,好像有了屏障或开辟了一个小天地,让人心安。她不喜欢坐在三人座位中间,如果又被两个臭男人夹住,那更讨厌了。好在高铁车厢的环境都不错,干净整洁,空间宽敞,很舒适。这十年来,她记不清在京广线上往返了多少次,至少也有一百次了吧,那
期刊
假如张爱玲出生在外省?   必须申明,这个提问绝不是在暗示,本期专辑的青年作家叶杨莉(曾用笔名栗弗)可以和青年张爱玲相提并论,无论是语言、结构还是对于人性精准而深刻的把握,我们的青年作家和刚刚出道的张爱玲相比,其差距是一望可知的巨大。张爱玲这样的文学天才百年罕有,而本专辑推荐的叶杨莉,和这个时代无数的外省文学青年一样,在大都会平凡地生活,认真地写作。   但历史草蛇灰线,并非全然无关。在叶杨莉
期刊
宁起有见如须弥山,  不取空见如芥子许。  彼處之球围绕着每一个此处旋转。[1]  ——尼采   在大相国寺那边  在大相国寺那边,情况是这样复杂,我只好躲进厕所数我的钱。其实厕所里也不太平,不过好在还有挡板,可以让我安心地数钱。一五,一十,十五,二十,钱不多,但是怎样才算多呢?在大相国寺那边,钱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什么,大家都心照不宣,就好像这个问题并不存在,而存在的问题又都不那么重要:这
期刊
向来不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创作者,这条路走得也算磕磕绊绊。这里的得天独厚或许含义丰富,天何指,厚何指,都有多种解释。最初创作的热情来源于阅读,在漫无边际的文字海洋里,偶遇自己偏爱的风格。譬如读王祥夫先生的《婚宴》,陶醉于其中一个接着一个衔接自然的细节。作者能对一场乡间婚宴如此了如指掌,而这又不全然是虚构,每道菜的制作过程、人物的每个转身,都明显透露出作者把控场面、人物的老道能力。介于真实与虚构的中间地
期刊
蔡邕之秋   听到一首古琴曲《秋月照茅亭》,乐曲中有大气象,透着孤冷、孤寂与孤傲,曲终仍有余音,绕耳缠心。相传,此曲是东汉蔡邕所作,之所以说是“相传”,因为还有左思所作一说。我也相信,左思能做出这样的琴曲。但是,在史册上大多认为是蔡邕所作。我有怪癖,凡历史上有争议的事儿,我都感兴趣,喜欢查个水落石出。《秋月照茅亭》有五段词,读过之后,我也认为此曲是蔡邕所作。左思与蔡邕在才华上是伯仲之间,心境上也大
期刊
杨庆祥:这次是第23次联合文学课堂,我们邀请到著名作家乔叶,来讨论她的最新作品《藏珠记》。她有几部作品非常重要,比如《最慢的是活着》《认罪书》,《藏珠记》是她最新的长篇,稍后我们将进行讨论。首先请乔叶说几句。  乔叶:我特别开心能够在这里参加讨论会。我参加过讨论鲁敏的那期联合文学课堂,感受过这个气氛。我非常喜欢和青年学者探讨问题,也很期待听到大家的声音。若谷的文章我看过了,我觉得写得很好,但还是蛮
期刊
一   闫廿先驱车赶往福吉胡同时,脑子里还盘桓着刚刚的一幕。阿鲜坊的鱼片果然薄如蝉翼,吸盘一样粘附在碟子上,于是邓厚朴借萃如两次搛起失败,而大方地把自己的匀给她。那筷尖上有他的口唾,闫廿先心生不悅,暗自怀疑两人已经交上手。萃如酒意微醺,粉脸透春,歪着脑袋对邓厚朴说谢,那货受了鼓励,眼风越发放肆。旁人见怪不怪,继续木着脸吃喝。闫廿先借故要走,手机响了,那边问是闫主席吗?闫廿先没好气地,你谁?西城区
期刊
银耳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的烟刚掉进了马桶里。当时我只是起身,准备去掏挂在墙上大衣口袋里的手机,嘴唇却抖了一下。那微弱的火星向下掉落,熄灭在我刚留下的液体里。我料到银耳会突然打来电话,我甚至彩排过我们该如何对话,但还是过于突然。我用无名指划过屏幕,指尖撑起手机,话筒那里先传来的却是她的哭声,呜呜咽咽,断断续续,一个音节贴着一个音节蹦出来,全是用汉字写不出的发音。我任着她呜咽,听着那些音节透过一个狭小
期刊
他  父亲陷入肝昏迷,是大年初二的晚上,昏迷前还教了我最后一样:如何正确给人搓背。他裸身坐在塑料凳上,双手把住淋浴的冷热水阀,埋头露背给我,脊骨节节可见,像饿了很久的流浪狗,左手的热水阀烫,抓会儿松会儿,但必须这样顶着劲儿,不然扛不住我力道。别画圈儿,皮疼,拉长线,顺溜使劲儿。他偏过头指导道。我也光着身子,只穿内裤,脑袋以下全湿,左手套搓澡巾,右手压左手助力,遵循指点,匀劲儿由脖颈至尾巴根儿来回拉
期刊
盖文·巴特(Gavin Butt):  盖文·巴特,作家、艺术史学家、电影导演和策展人,曾任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视觉文化研究系系主任,研究领域包括艺术史、当代视觉文化、表演研究、流行音乐和酷儿理论。“重审价值”是他的理论核心,通过关注被“严肃”的学术界忽略或者鉴定为无艺术价值的文化事件和艺术作品,建构有别于主流文化的叙事。他编著的图书和期刊在多国出版,并且为英国弗里兹国际艺术博览会 、英国文化基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