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弃旧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苏东坡的这首《如梦令》,最为弃旧熟记,主要就在于文间显示俗常生活场景和一语双关的禅意。
另一首也是这样:
“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呵气。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
弃旧是湖州城里中药房的一名药剂师,也是一名居士。十八岁那年一心要出家,皈依在浙北名刹法华寺心源老和尚门下,可是他奶奶说,如果弃旧出家,那她就不活了,不活的方法是用一管棉纱线上吊。一管棉纱线是吊不死人的,但弃旧的奶奶就是表明一种决心,你若不从,她必死。哪怕是用棉纱,也能死。弃旧家是三代单传,且都是佛门信士,但传宗接代的重任每个人都要担当的,舍我其谁。很多时候,人不是为自己活,这是奶奶常说的话。奶奶还说,人要做自己的贵人,自己有力量了,才能解决生命中的问题。确实,现在的弃旧就是在为奶奶活,行尸走肉。不能去白雀法华寺生活,听暮鼓晨钟,听梵音袅袅,那还活什么人,不得劲。他是多么向往那种宁静脱俗、远离尘嚣的生活啊。弃旧内心很悲壮,每一分钟都如此。他截取周作人《自寿诗》中前两句“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用小楷工工整整地抄了,贴在自己的案头,觉得这是自己无奈境况的写照。一天有客人来抓药,很普通的药,枳壳,半夏……柴胡,弃旧抓得漫不经心,客人不舒服了:“没吃饭吗,有气无力的,年轻人做事得认真呀,不敬业怎么能行?”弃旧懒得和他争辩。他确实在想心事,今天是周末,晚上有道场,在四惠斋,和普成居士、普愿居士都说好了,还有位女同胞柳居士。柳居士要去四川一座宝刹做尼姑了,弃旧心中有隐隐的不舍,和柳居士约好,一个月要互通一次信,晚上其实是一场告别道场。不过,弃旧想事归想事,药还是抓得认真的,分毫不差,这是这么多年来练就的一手功夫,就算他闭上眼,信手抓来,也不会有分毫的差池,他的手就是那一杆象牙骨秤,就这点,他在同学中也是有口皆碑的。那年毕业前,他就在慕韩斋里实习,带他的师傅是斋里的头块牌子。弃旧也不丢师傅的面子,什么药在什么盒子里,他是清清楚楚,也是闭着眼就能抓得分毫不差,有斋里的同门师兄和他叫板,一次把盒里的药全都挪了位置,并且把干燥的药材用喷雾器淋湿了,那意思就是说,看你怎么办?还能闭上眼,一抓一个准吗?但弃旧就像长了个狗鼻子,深吸一口气,然后循着那味道,嘴里念叨着“肉桂10克,黄连5克,绵茵陈20克,蒲公英30克”,手就拉开药屉,果然就是那个肉桂、黄连,果然就是那个绵茵陈、蒲公英。嘴里又念叨“郁金12克,板蓝根、大枣、虎杖各15克,全瓜蒌60克,广郁金15克,片姜黄15克,神曲15克,生甘草15克”,手拉开药屉,果然就是那郁金、板蓝根、大枣、虎杖、全瓜蒌、广郁金、片姜黄、神曲和生甘草。那同门师兄只有服了他了,认为弃旧是他们药斋里的一朵奇葩。问他是怎么识别出来的,是气味吧,还是你有一双透视眼。弃旧就说了,你不是将药洒了水了吗,哪还有气味,我是有一双透视眼的。所以,你再换抽屉、再洒水也是徒劳。大家都看不来,不知道他是怎么练就这一手本事。他们哪里知道,弃旧早就出师,他那个佛教徒的爷爷在世时是著名的药老鼠,弃旧从小就跟在他后面,手感嗅觉早就练出。
弃旧没做成法华寺和尚,为了不让奶奶真的丧命在一管棉纱线上,他只能做居士,皈依佛、法、僧三宝,成就觉正净。受了五戒的人,在佛经上弃旧这样的男居士被称为优婆塞,据说,释迦牟尼在鹿野苑附近传教时,婆罗奈城的一位长者——俱梨迦的儿子耶舍因厌倦奢侈豪华的生活,也想出家,但又恐家业无人管理。佛陀教导说,信仰佛法不必一定出家。于是便收他为第一个在家的佛弟子,皈依三宝,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就同佛的其他弟子一样了。
弃旧做居士后,在很多場合,他也着海青、挂佛珠,甚至在药房上班,也经常一领海青。好在中药房的工作服也是长及膝盖、宽大样式的蓝布服,弃旧的海青是浅咖色的细麻织布,长过膝盖,在药房倒也不显得突兀。白雀法华寺院里有佛事,受过五戒的弃旧便着缦衣前去唱经,显得特别地庄严隆重。生活中的弃旧在很多人眼里是好玩的人,比如,他穿芒鞋,着海青,不吃荤,不饮酒,也不和人说笑,常常买了周生记的素馄饨送给证通寺弄口的一位乞丐,也去聋哑学校陪那些孩子游戏,时不时地念句“罪过罪过”。白白的脸皮上,鲜有表情。也有同事几年的,说没看到过弃旧笑,不知他笑起来是啥样子;但也从没看到过他不开心,总之他的表情是一如既往地没有表情,看起来像一尊塑像。他得暇便手执念珠,檀香木的,108颗,口中念念有词。与人道谢或告别都是双手合十,口中诵一句“阿弥陀佛”,经常会惹来师兄弟和别的同事嘁嘁的笑声,但这些对弃旧波澜无有,平静若老禅入定。弃旧在墙上贴了幅字:“常剪心灵树,剪掉贪嗔痴,保持心灵平静。”弃旧心里有一面明镜。
下班后的弃旧每天都做晚课,结束后便拎上一只布包,怀里揣着一只小盒,盛着叽叽叫的金铃子,仍旧是海青芒鞋,走过长长的莲花路去百佛亭学画。画是国画,水墨的、重彩的、写意的、工笔的全画。弃旧最拿手的是工笔,画的翠荷和上面滚动的水珠让人忍不住要去摸一下。他也画蝉,画蜻蜓,画金铃子,画蜂。有一次,弃旧画了一只金铃子,他走后,老师以为他忘了把这小精灵带走,天冷,老师想可别冻坏了它,便想拿了揣怀里,一伸手,才知是画在纸上的。还有一次,飞来一只蜜蜂落在画上,竟好久没让人看出来,后来蜜蜂累了,飞走时,弃旧的老师才知道是一只真蜜蜂。老师想这人心素静,坐得住,将来是否有些造化。后来,又有人说,若干年后,小城可能会走出一位高僧大德。弃旧自己的想法是,世间万物莫不因缘而起,因念而生,谁知道会怎么样呢,若有那份因缘,他第一个便去白雀法华寺。
学了画画,弃旧还喜欢古琴,学的是广陵派。双休日,弃旧会在书房弹上半天的《雉朝飞》,他闭着眼准确地摸到古琴七弦十三徽,抹挑勾剔打摘……从《秋风词》到《雉朝飞》再到《普安咒》,他沉浸在自己营造的古意悠然的氛围中,然后再根据自己对曲子的理解,把减字谱打出来。他也曾为《秋风词》填词:“秋风秋雨、秋风细雨、秋风冷雨,愁煞人。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呀……在这里呀!许多年来,不得相见,好怅然!”比之李白的《秋风词》生动幽婉了许多,和旋律也更吻合。他也弹《普安咒》,尤其是夏天,据说此曲能安宁蚊虫,不叮人畜,但弃旧从不多弹,唯恐伤害此类……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苏东坡的这首《如梦令》,最为弃旧熟记,主要就在于文间显示俗常生活场景和一语双关的禅意。
另一首也是这样:
“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呵气。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
弃旧是湖州城里中药房的一名药剂师,也是一名居士。十八岁那年一心要出家,皈依在浙北名刹法华寺心源老和尚门下,可是他奶奶说,如果弃旧出家,那她就不活了,不活的方法是用一管棉纱线上吊。一管棉纱线是吊不死人的,但弃旧的奶奶就是表明一种决心,你若不从,她必死。哪怕是用棉纱,也能死。弃旧家是三代单传,且都是佛门信士,但传宗接代的重任每个人都要担当的,舍我其谁。很多时候,人不是为自己活,这是奶奶常说的话。奶奶还说,人要做自己的贵人,自己有力量了,才能解决生命中的问题。确实,现在的弃旧就是在为奶奶活,行尸走肉。不能去白雀法华寺生活,听暮鼓晨钟,听梵音袅袅,那还活什么人,不得劲。他是多么向往那种宁静脱俗、远离尘嚣的生活啊。弃旧内心很悲壮,每一分钟都如此。他截取周作人《自寿诗》中前两句“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用小楷工工整整地抄了,贴在自己的案头,觉得这是自己无奈境况的写照。一天有客人来抓药,很普通的药,枳壳,半夏……柴胡,弃旧抓得漫不经心,客人不舒服了:“没吃饭吗,有气无力的,年轻人做事得认真呀,不敬业怎么能行?”弃旧懒得和他争辩。他确实在想心事,今天是周末,晚上有道场,在四惠斋,和普成居士、普愿居士都说好了,还有位女同胞柳居士。柳居士要去四川一座宝刹做尼姑了,弃旧心中有隐隐的不舍,和柳居士约好,一个月要互通一次信,晚上其实是一场告别道场。不过,弃旧想事归想事,药还是抓得认真的,分毫不差,这是这么多年来练就的一手功夫,就算他闭上眼,信手抓来,也不会有分毫的差池,他的手就是那一杆象牙骨秤,就这点,他在同学中也是有口皆碑的。那年毕业前,他就在慕韩斋里实习,带他的师傅是斋里的头块牌子。弃旧也不丢师傅的面子,什么药在什么盒子里,他是清清楚楚,也是闭着眼就能抓得分毫不差,有斋里的同门师兄和他叫板,一次把盒里的药全都挪了位置,并且把干燥的药材用喷雾器淋湿了,那意思就是说,看你怎么办?还能闭上眼,一抓一个准吗?但弃旧就像长了个狗鼻子,深吸一口气,然后循着那味道,嘴里念叨着“肉桂10克,黄连5克,绵茵陈20克,蒲公英30克”,手就拉开药屉,果然就是那个肉桂、黄连,果然就是那个绵茵陈、蒲公英。嘴里又念叨“郁金12克,板蓝根、大枣、虎杖各15克,全瓜蒌60克,广郁金15克,片姜黄15克,神曲15克,生甘草15克”,手拉开药屉,果然就是那郁金、板蓝根、大枣、虎杖、全瓜蒌、广郁金、片姜黄、神曲和生甘草。那同门师兄只有服了他了,认为弃旧是他们药斋里的一朵奇葩。问他是怎么识别出来的,是气味吧,还是你有一双透视眼。弃旧就说了,你不是将药洒了水了吗,哪还有气味,我是有一双透视眼的。所以,你再换抽屉、再洒水也是徒劳。大家都看不来,不知道他是怎么练就这一手本事。他们哪里知道,弃旧早就出师,他那个佛教徒的爷爷在世时是著名的药老鼠,弃旧从小就跟在他后面,手感嗅觉早就练出。
弃旧没做成法华寺和尚,为了不让奶奶真的丧命在一管棉纱线上,他只能做居士,皈依佛、法、僧三宝,成就觉正净。受了五戒的人,在佛经上弃旧这样的男居士被称为优婆塞,据说,释迦牟尼在鹿野苑附近传教时,婆罗奈城的一位长者——俱梨迦的儿子耶舍因厌倦奢侈豪华的生活,也想出家,但又恐家业无人管理。佛陀教导说,信仰佛法不必一定出家。于是便收他为第一个在家的佛弟子,皈依三宝,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就同佛的其他弟子一样了。
弃旧做居士后,在很多場合,他也着海青、挂佛珠,甚至在药房上班,也经常一领海青。好在中药房的工作服也是长及膝盖、宽大样式的蓝布服,弃旧的海青是浅咖色的细麻织布,长过膝盖,在药房倒也不显得突兀。白雀法华寺院里有佛事,受过五戒的弃旧便着缦衣前去唱经,显得特别地庄严隆重。生活中的弃旧在很多人眼里是好玩的人,比如,他穿芒鞋,着海青,不吃荤,不饮酒,也不和人说笑,常常买了周生记的素馄饨送给证通寺弄口的一位乞丐,也去聋哑学校陪那些孩子游戏,时不时地念句“罪过罪过”。白白的脸皮上,鲜有表情。也有同事几年的,说没看到过弃旧笑,不知他笑起来是啥样子;但也从没看到过他不开心,总之他的表情是一如既往地没有表情,看起来像一尊塑像。他得暇便手执念珠,檀香木的,108颗,口中念念有词。与人道谢或告别都是双手合十,口中诵一句“阿弥陀佛”,经常会惹来师兄弟和别的同事嘁嘁的笑声,但这些对弃旧波澜无有,平静若老禅入定。弃旧在墙上贴了幅字:“常剪心灵树,剪掉贪嗔痴,保持心灵平静。”弃旧心里有一面明镜。
下班后的弃旧每天都做晚课,结束后便拎上一只布包,怀里揣着一只小盒,盛着叽叽叫的金铃子,仍旧是海青芒鞋,走过长长的莲花路去百佛亭学画。画是国画,水墨的、重彩的、写意的、工笔的全画。弃旧最拿手的是工笔,画的翠荷和上面滚动的水珠让人忍不住要去摸一下。他也画蝉,画蜻蜓,画金铃子,画蜂。有一次,弃旧画了一只金铃子,他走后,老师以为他忘了把这小精灵带走,天冷,老师想可别冻坏了它,便想拿了揣怀里,一伸手,才知是画在纸上的。还有一次,飞来一只蜜蜂落在画上,竟好久没让人看出来,后来蜜蜂累了,飞走时,弃旧的老师才知道是一只真蜜蜂。老师想这人心素静,坐得住,将来是否有些造化。后来,又有人说,若干年后,小城可能会走出一位高僧大德。弃旧自己的想法是,世间万物莫不因缘而起,因念而生,谁知道会怎么样呢,若有那份因缘,他第一个便去白雀法华寺。
学了画画,弃旧还喜欢古琴,学的是广陵派。双休日,弃旧会在书房弹上半天的《雉朝飞》,他闭着眼准确地摸到古琴七弦十三徽,抹挑勾剔打摘……从《秋风词》到《雉朝飞》再到《普安咒》,他沉浸在自己营造的古意悠然的氛围中,然后再根据自己对曲子的理解,把减字谱打出来。他也曾为《秋风词》填词:“秋风秋雨、秋风细雨、秋风冷雨,愁煞人。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呀……在这里呀!许多年来,不得相见,好怅然!”比之李白的《秋风词》生动幽婉了许多,和旋律也更吻合。他也弹《普安咒》,尤其是夏天,据说此曲能安宁蚊虫,不叮人畜,但弃旧从不多弹,唯恐伤害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