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条世界鸟类迁徙通道,过境中国的就占3条。其中东亚—澳洲迁徙通道,唐山是其重点的驿站。在这个驿站上,拥有大量沿海滩涂的乐亭县成为每年春秋两季数以百万计野生鸟类的歇脚处。
据统计,过往的384种鸟类中,被列为一级保护鸟类的就有17多种,二级保护的也有35种之多。但这个鸟类迁徙途中重要的驿站,不法偷猎活动常年猖獗,使这些迁徙往复的鸟儿成了人们的盘中餐。经久不绝的偷猎行为,也让部分鸟类濒危中更见濒危。
一次偶然的救鸟义举,让乐亭本土人士田志伟走上救鸟之路。唐山市大清河盐场野生动物收容救助站,也在这场迁徙与偷猎的斗争中驻点坚守。
商人的蜕变
2010年10月的一天,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大清河地区。
“怪事!海湾边上有好多大白鸟生病倒在地上。”
退伍后的田志伟,经历了几次身份转换:待业青年、盐场职工。这一天,刚刚承包了当地一冷库的小老板田志伟,偶然听到有人说海边有十余只“长腿尖嘴”的大白鸟好像生了病,形态怪异。他立刻放下生意赶到事发地点,凭着自己积攒的野生鸟类知识,一眼便认出这些“大白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
海湾附近这些行为异常的鸟儿们,弱小的身子微微发抖,奄奄一息,已经有4只死亡。田志伟看着幸存下来的可怜的小生灵,当下作出决定,找来一辆车将这些白鹳转移到自己家里。
“一共13只。”田志伟清晰地记得被他带回家的鸟儿。在他的细心照料下,白鹳们逐渐恢复了健康。这一起偶然救助珍稀鸟类的经历,让田志伟与鸟儿结下了不解之缘,也让他忽然感到肩负了未来的使命——爱鸟护鸟从此成为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开始将心思从冷库生意转移到鸟儿身上,几乎每天都会到周边的湿地巡视。一晃十年过去,他先后救助了40余只伤病的东方白鹳和鹰隼。近百只受损丹顶鹤、大天鹅、灰鹤、豆雁等候鸟,通过他的救治回归自然,复返迁徙之路。
乡邻们常常在背后小声议论这个爱鸟狂人。“粗略算下来,这些年为了救鸟,已经花了二三十万元,几乎都是自掏腰包。”
田志伟为鸟痴狂,其救助观测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逐渐成为业内认可的一位专业护鸟人。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学府的专家学者,在田志伟的候鸟巡视区域建立观测点;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法国等国家的鸟类保护组织纷纷过来观测;全国一些知名的珍稀鸟类保护组织还专门邀请他参加自然教育宣传。
触目惊心的偷猎
往复的迁徙之鸟,遭遇的是贪婪人性与层出不穷的偷猎之举。
偷猎的对象虽然都是迁徙的鸟类,但偷猎者们却各怀鬼胎。
为了让利益最大化,偷猎者们还按照需求,对鸟类进行分类猎取。
田志伟分析,近年来的捕鸟者基本上分为三个类型。一种是当地村民,捕鸟纯粹为了满足自己的口欲。
“例如有一些地方流行吃鹰,仅仅因为鹰谐音‘赢’,可以助他们在牌桌上所向披靡。”
第二种则是为了玩乐心理。“这些人经济条件好,开着豪车,带着美女和啤酒,来体验猎鸟的土豪生活。”田志伟面露鄙夷。
“最后是职业捕鸟人,也就是鸟贩子。”他提高了声音。“这些人对鸟的杀伤力度最大。他们往往会配备专业设备,长期跟着迁徙的候鸟,机动作案,然后将捕到的鸟贩卖出售,并以此为生。在职业捕鸟人的背后,往往有着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捕到的候鸟经过黑市交易,最终有流向餐桌的,也有成为观赏鸟类被圈养起来的。”他说,最近备受关注的天津捕鸟事件,就是职业捕鸟人干的。
“据我多年观察,偷猎者捕杀候鸟分为三个阶段:8月下旬至10月中旬,架粘网捕捉黄胸鹀(俗称禾花雀),销往广东一带,最终流入餐桌;10月下旬,设地网捕捉过境的鹰隼、鹞子、雕等猛禽,或出售给驯养人,或制成标本销往国外;12月到1月份,下药饵捕捉天鹅、大雁、鹤等在本地越冬的鸟类,以高价销往餐馆。”
据大清河救助站志愿者们的观察,职业捕鸟人的捕猎成本实际上并不高,诱捕器只需要几十元钱,一张七八米长的鸟网至多二十元,用于支网的竹竿几元钱。
“器材还可以回收反复使用。就是无本买卖。”
志愿者们介绍,2014年在唐山海港开发区的一些村落里,用于捕鸟的粘网随处可见,长的达千米左右,短的也有几百米。捕鸟场面令人触目惊心,被网住的鸟儿或已死亡,或在无力地挣扎,微弱的叫声十分凄惨,网下洒落着羽毛、斑斑血迹和被扭断的鸟头。
“这种粘网网眼细密,网线呈黑色,细如发丝,鸟儿很难发现。捕猎者还要24小时不停地用录音机播放鸟叫声,以便吸引鸟儿。鸟儿一旦被缠住,越挣扎缠得越紧。捕鸟人摘鸟的时候嫌麻烦,就把它们的头在网上扭断。”
回忆到此,田志伟心痛不已。“我曾经遇见一张200米长的鸟网上挂了500多只鸟儿。很多濒危种类如小黄莺、黄腰柳莺等,在粘网上都能见到。”
田志伟痛心疾首。他认为,在利益的驱使下,盗猎野生鸟类的行为不仅屡禁不绝,而且已经形成了一条从猎杀、贩卖到销售的黑色利益链。
“我们是民间组织,没有执法权,只能告诉村民这是违法行为,并把捕鸟工具拆除。”志愿者刘先生有些无奈地说,由于制作捕鸟网的成本低,不少网被拆除后,没过多久新网又挂上了,让他们深感力量单薄。
组图:志愿者们会将受伤的鸟类带回救助站养伤,还将已经失去母鸟的鸟蛋带回救助站孵化,孵化成功后进行野化训练放生。救助站与科研机构合作,为他们救助的候鸟佩戴了GPS,并编了号。当把这些鸟儿放飞后,科研人员就能及时、准确地跟踪到它们的迁徙路线和栖息地点,为研究和保护种群提供数据。除此之外,救助站还与当地学校合作,成为了教育基地。
96平方公里上的坚守
2014年起,随着田志伟的声名在外,大清河的护鸟队伍不断壮大,当地的一些农民、工人、学生志愿者加入到了他的护鸟团队。如今,这支民间志愿者队伍,已扩充至28人。
为了使当时民间护鸟力量得到最大整合,依托这支护鸟团队,乐亭县建立了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并协助建立起了区域专属的大清河野生动物保护救助站。
在毗邻海湾与鸟儿停留区域的救助站,田志伟用铁丝网将之围住,盖起了几间平房,作为野生鸟类的医务室和疗养室,还修建了方圆上百平方公里唯一的一个淡水池,供迁徙过境的鸟儿饮水。淡水用水泵从地下80米深处抽取,为此他需要每年支付电费5000多元。
在这个方圆96平方公里的候鸟迁徙区域,田志伟每天都和队友们巡视、坚守。
正是有了这份坚守,让区域内捕杀鸟类现象逐年减少,栖息环境得到改善,迁徙鸟类从2004年可观测记录的270余种,增加到目前的392种。越来越多的鸟儿选择在这里停留歇息。
大清河,这个曾是盗猎者肆无忌惮的游猎场,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往常,鸟贩子们经常在鸟多的地区挨村发鸟网,怂恿村民捕鸟,随时上门收购。
惊人的利润让不少村民铤而走险。当地农民一亩地一年的收益不过七百元,但运气好的话,捕鸟一天能赚几千块。
如今,爱鸟、护鸟的意识已经深入当地村民们的心中。以前每年鸟类繁殖季节,都会有村民捡拾鸟蛋,而现在,这样的情况几乎没有了。许多村民发现受伤的鸟儿,会主动送到大清河救助站。当地的森林公安局也将在执法中搜救到的灰鹤送到救助站,进行治疗。
大清河救助站还与科研机构合作,为他们救助的候鸟佩戴了GPS,并编了号,那只灰鹤也其中。当把这些鸟儿放飞后,科研人员就能及时、准确地跟踪到它们的迁徙路线和栖息地点,灰鹤今年也迁徙到了俄罗斯,每年它都会回这儿过冬,今年也不例外。而这些都为研究和保护种群提供了宝贵数据。
在2014年度唐山松下环境保护奖励基金评选中,评委会将最高奖项授予了一位为了保护鸟类作出杰出贡献的环保志愿者田志伟。
2016年6月,大清河野生动物救助站人工孵化的200多枚野生鸟蛋陆续破壳,新出生的小鸟有斑头雁、黑翅长脚鹬、反嘴鹬等三四种国家和省级保护鸟类。这些小鸟经两三个月的喂养和野化训练后,已在10月放飞。
护鸟十年的田志伟,到现场亲自放飞了这些小鸟。在秋天天高气爽的渤海湾,鸟儿不断飞高,逐渐飞远。
据统计,过往的384种鸟类中,被列为一级保护鸟类的就有17多种,二级保护的也有35种之多。但这个鸟类迁徙途中重要的驿站,不法偷猎活动常年猖獗,使这些迁徙往复的鸟儿成了人们的盘中餐。经久不绝的偷猎行为,也让部分鸟类濒危中更见濒危。
一次偶然的救鸟义举,让乐亭本土人士田志伟走上救鸟之路。唐山市大清河盐场野生动物收容救助站,也在这场迁徙与偷猎的斗争中驻点坚守。
商人的蜕变
2010年10月的一天,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大清河地区。
“怪事!海湾边上有好多大白鸟生病倒在地上。”
退伍后的田志伟,经历了几次身份转换:待业青年、盐场职工。这一天,刚刚承包了当地一冷库的小老板田志伟,偶然听到有人说海边有十余只“长腿尖嘴”的大白鸟好像生了病,形态怪异。他立刻放下生意赶到事发地点,凭着自己积攒的野生鸟类知识,一眼便认出这些“大白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
海湾附近这些行为异常的鸟儿们,弱小的身子微微发抖,奄奄一息,已经有4只死亡。田志伟看着幸存下来的可怜的小生灵,当下作出决定,找来一辆车将这些白鹳转移到自己家里。
“一共13只。”田志伟清晰地记得被他带回家的鸟儿。在他的细心照料下,白鹳们逐渐恢复了健康。这一起偶然救助珍稀鸟类的经历,让田志伟与鸟儿结下了不解之缘,也让他忽然感到肩负了未来的使命——爱鸟护鸟从此成为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开始将心思从冷库生意转移到鸟儿身上,几乎每天都会到周边的湿地巡视。一晃十年过去,他先后救助了40余只伤病的东方白鹳和鹰隼。近百只受损丹顶鹤、大天鹅、灰鹤、豆雁等候鸟,通过他的救治回归自然,复返迁徙之路。
乡邻们常常在背后小声议论这个爱鸟狂人。“粗略算下来,这些年为了救鸟,已经花了二三十万元,几乎都是自掏腰包。”
田志伟为鸟痴狂,其救助观测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逐渐成为业内认可的一位专业护鸟人。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学府的专家学者,在田志伟的候鸟巡视区域建立观测点;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法国等国家的鸟类保护组织纷纷过来观测;全国一些知名的珍稀鸟类保护组织还专门邀请他参加自然教育宣传。
触目惊心的偷猎
往复的迁徙之鸟,遭遇的是贪婪人性与层出不穷的偷猎之举。
偷猎的对象虽然都是迁徙的鸟类,但偷猎者们却各怀鬼胎。
为了让利益最大化,偷猎者们还按照需求,对鸟类进行分类猎取。
田志伟分析,近年来的捕鸟者基本上分为三个类型。一种是当地村民,捕鸟纯粹为了满足自己的口欲。
“例如有一些地方流行吃鹰,仅仅因为鹰谐音‘赢’,可以助他们在牌桌上所向披靡。”
第二种则是为了玩乐心理。“这些人经济条件好,开着豪车,带着美女和啤酒,来体验猎鸟的土豪生活。”田志伟面露鄙夷。
“最后是职业捕鸟人,也就是鸟贩子。”他提高了声音。“这些人对鸟的杀伤力度最大。他们往往会配备专业设备,长期跟着迁徙的候鸟,机动作案,然后将捕到的鸟贩卖出售,并以此为生。在职业捕鸟人的背后,往往有着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捕到的候鸟经过黑市交易,最终有流向餐桌的,也有成为观赏鸟类被圈养起来的。”他说,最近备受关注的天津捕鸟事件,就是职业捕鸟人干的。
“据我多年观察,偷猎者捕杀候鸟分为三个阶段:8月下旬至10月中旬,架粘网捕捉黄胸鹀(俗称禾花雀),销往广东一带,最终流入餐桌;10月下旬,设地网捕捉过境的鹰隼、鹞子、雕等猛禽,或出售给驯养人,或制成标本销往国外;12月到1月份,下药饵捕捉天鹅、大雁、鹤等在本地越冬的鸟类,以高价销往餐馆。”
据大清河救助站志愿者们的观察,职业捕鸟人的捕猎成本实际上并不高,诱捕器只需要几十元钱,一张七八米长的鸟网至多二十元,用于支网的竹竿几元钱。
“器材还可以回收反复使用。就是无本买卖。”
志愿者们介绍,2014年在唐山海港开发区的一些村落里,用于捕鸟的粘网随处可见,长的达千米左右,短的也有几百米。捕鸟场面令人触目惊心,被网住的鸟儿或已死亡,或在无力地挣扎,微弱的叫声十分凄惨,网下洒落着羽毛、斑斑血迹和被扭断的鸟头。
“这种粘网网眼细密,网线呈黑色,细如发丝,鸟儿很难发现。捕猎者还要24小时不停地用录音机播放鸟叫声,以便吸引鸟儿。鸟儿一旦被缠住,越挣扎缠得越紧。捕鸟人摘鸟的时候嫌麻烦,就把它们的头在网上扭断。”
回忆到此,田志伟心痛不已。“我曾经遇见一张200米长的鸟网上挂了500多只鸟儿。很多濒危种类如小黄莺、黄腰柳莺等,在粘网上都能见到。”
田志伟痛心疾首。他认为,在利益的驱使下,盗猎野生鸟类的行为不仅屡禁不绝,而且已经形成了一条从猎杀、贩卖到销售的黑色利益链。
“我们是民间组织,没有执法权,只能告诉村民这是违法行为,并把捕鸟工具拆除。”志愿者刘先生有些无奈地说,由于制作捕鸟网的成本低,不少网被拆除后,没过多久新网又挂上了,让他们深感力量单薄。
组图:志愿者们会将受伤的鸟类带回救助站养伤,还将已经失去母鸟的鸟蛋带回救助站孵化,孵化成功后进行野化训练放生。救助站与科研机构合作,为他们救助的候鸟佩戴了GPS,并编了号。当把这些鸟儿放飞后,科研人员就能及时、准确地跟踪到它们的迁徙路线和栖息地点,为研究和保护种群提供数据。除此之外,救助站还与当地学校合作,成为了教育基地。
96平方公里上的坚守
2014年起,随着田志伟的声名在外,大清河的护鸟队伍不断壮大,当地的一些农民、工人、学生志愿者加入到了他的护鸟团队。如今,这支民间志愿者队伍,已扩充至28人。
为了使当时民间护鸟力量得到最大整合,依托这支护鸟团队,乐亭县建立了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并协助建立起了区域专属的大清河野生动物保护救助站。
在毗邻海湾与鸟儿停留区域的救助站,田志伟用铁丝网将之围住,盖起了几间平房,作为野生鸟类的医务室和疗养室,还修建了方圆上百平方公里唯一的一个淡水池,供迁徙过境的鸟儿饮水。淡水用水泵从地下80米深处抽取,为此他需要每年支付电费5000多元。
在这个方圆96平方公里的候鸟迁徙区域,田志伟每天都和队友们巡视、坚守。
正是有了这份坚守,让区域内捕杀鸟类现象逐年减少,栖息环境得到改善,迁徙鸟类从2004年可观测记录的270余种,增加到目前的392种。越来越多的鸟儿选择在这里停留歇息。
大清河,这个曾是盗猎者肆无忌惮的游猎场,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往常,鸟贩子们经常在鸟多的地区挨村发鸟网,怂恿村民捕鸟,随时上门收购。
惊人的利润让不少村民铤而走险。当地农民一亩地一年的收益不过七百元,但运气好的话,捕鸟一天能赚几千块。
如今,爱鸟、护鸟的意识已经深入当地村民们的心中。以前每年鸟类繁殖季节,都会有村民捡拾鸟蛋,而现在,这样的情况几乎没有了。许多村民发现受伤的鸟儿,会主动送到大清河救助站。当地的森林公安局也将在执法中搜救到的灰鹤送到救助站,进行治疗。
大清河救助站还与科研机构合作,为他们救助的候鸟佩戴了GPS,并编了号,那只灰鹤也其中。当把这些鸟儿放飞后,科研人员就能及时、准确地跟踪到它们的迁徙路线和栖息地点,灰鹤今年也迁徙到了俄罗斯,每年它都会回这儿过冬,今年也不例外。而这些都为研究和保护种群提供了宝贵数据。
在2014年度唐山松下环境保护奖励基金评选中,评委会将最高奖项授予了一位为了保护鸟类作出杰出贡献的环保志愿者田志伟。
2016年6月,大清河野生动物救助站人工孵化的200多枚野生鸟蛋陆续破壳,新出生的小鸟有斑头雁、黑翅长脚鹬、反嘴鹬等三四种国家和省级保护鸟类。这些小鸟经两三个月的喂养和野化训练后,已在10月放飞。
护鸟十年的田志伟,到现场亲自放飞了这些小鸟。在秋天天高气爽的渤海湾,鸟儿不断飞高,逐渐飞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