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实效性,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这就要求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关键词:自主参与;阅读实践;积极性;课堂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228-02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然而,综观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并不高。究其原因,农村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小学升初中没有压力,没有负担,受当前市场经济影响,许多中下层次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懒得参与阅读实践,缺乏学习动力,缺乏上进心,丧失了学习积极性。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是当务之急。
一、发动课前预习,为课堂教学热身
农村的学生由于受家庭文化底蕴浅,学校图书匮乏等因素的制约,见识相对短浅,许多知识必须靠预习来补充。预习环节,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资料,从收集到整理,阅读与思考,可以获得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为学习课文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熟读了课文,已经自学了生字新词,初步理解了词句意思,课堂上教师只要进行纠正、引导、巩固等,就可以实现教学目标,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要使学生乐于预习,教师要精心布置预习任务,明确指出要收集哪方面资料,读几遍课文,字词要预习到什么程度等,这样让学生明确预习要做哪些事。切不可“今晚回去预习第几课”一句话了事。
二、激发兴趣,搭设参与阅读训练平台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就表明了兴趣对学习的意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可知,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很强的注意力,才能调动学生自觉的积极性。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手段的丰富,学生对许多教学内容已经知晓,甚至司空见惯,再加上课前的预习,往往使学生在深入学习时,对课文内容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努力创设吸引人、感动人、陶醉人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如:学习《草原》一课,我首先为学生展示了我收集的内蒙古草原的风景照片:蓝天白云、满眼绿色、牛羊成群、野花盛开……学生一下子就被图片中的景色吸引住了,此时我说:“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和这些图片一样美,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内蒙古草原游览和感受一番好不好?”学生自然一致响应。接着伴随着悠扬的草原乐曲,我又为大家播放配合课文内容的锡林郭勒大草原美景的课件,并请学生们准备谈一谈自己印象最深的美景和感受。这一下,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了,他们都认真地看,细心地体验,争着尽情地说,陶醉地读……
三、巧妙设计,引导学生参与发现疑点
教师要利用巧妙的教学设计引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通过与“文本对话”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教师可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佯装不知地与学生交流:“你发现没有,‘鸟的天堂’这四个字不仅作为题目出现,而且还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呀?”这样引导学生发现疑点,激发了探究的欲望,然后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画出带有“鸟的天堂”这四个字的句子。即:①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棵树上做窝,农民不许人去捉他们。②“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这样想到。③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接着请同学们朗读这些句子,引导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通过朗读,学生纷纷质疑:①“这里”指的是哪儿?鸟的天堂什么样?②前四个“鸟的天堂”都带引号,最后一个为什么不加引号?③前边作者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后边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前后矛盾?
显然,这样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质疑的契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教材中的疑点,学生很有成就感,那么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地阅读课文,与文本进行深刻地对话,就更有积极性了。
四、创设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实践。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可以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自觉性的养成,忽略了这一前提,自主学习必然流于形式。因而,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创设全体参与学习的机会。例如:在执教《索溪峪的“野”》这一课时,我尝试采取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个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四个问题:①“野”在课文中指什么意思?②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这种“野”的?③文章是怎样写出这种“野”的?④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内容多读一读,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各小组好、中、差学生搭配,中、差程度学生的学习有人帮助,因此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合作解决问题。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并适当地点拔,引导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我让各小组派代表来向老师汇报自学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适时进行指点、帮助。在讨论汇报中,有的还提出了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也有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激烈的争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而是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指导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片面强调教师怎样教,把重点放在“教懂”、“教会”上,采用了“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等教学方法。这样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以及学习能力的形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科的特点,及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自学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例如:《再见了,亲人》这一课分别介绍了“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战士作出巨大牺牲,层次清楚,段落分明。教学这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大娘”这一部分,学完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学法,半扶半放,让学生根据这部分的学习步骤,进一步学习“小金花”这一部分,最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大嫂”这一部分。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而是自己主动地学习,并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六、课外延伸,培养自主参与学习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帮助一个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最好的方法就是扩大他的智力背景,那就是多阅读。因此教师在立足课堂的同时,还要注意挖掘教材特点,重视课外延伸,如:教学了《草船借箭》,学生就会非常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师可积极推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品读《三国演义》。并利用班会课时间,举行一次谈论会,让学生就自己的读书心得来谈一谈对《三国演义》这部著作的认识,学生兴趣盎然。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文化内涵,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坚持这样的课外延伸,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和积累,教师大有文章可做。最为重要的几个要求是:
1.教师自己要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一个热爱阅读的教师,才可能培养热爱阅读的学生。教师有了阅读的习惯,常常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可以成为学生热爱阅读的理由。
2.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精读、选读、略读等阅读方法,还要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通过写读书笔记,督促学生经常阅读。
3.开展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帮助学生体验到读书成功的快乐。可以开展好书推荐活动,读书交流活动,办读书小报,讲读书故事,写读书征文,进行读书演讲,等等。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内外学习过程、实践过程,兴趣盎然地学习,才能够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自主参与;阅读实践;积极性;课堂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228-02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然而,综观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并不高。究其原因,农村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小学升初中没有压力,没有负担,受当前市场经济影响,许多中下层次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懒得参与阅读实践,缺乏学习动力,缺乏上进心,丧失了学习积极性。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是当务之急。
一、发动课前预习,为课堂教学热身
农村的学生由于受家庭文化底蕴浅,学校图书匮乏等因素的制约,见识相对短浅,许多知识必须靠预习来补充。预习环节,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资料,从收集到整理,阅读与思考,可以获得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为学习课文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熟读了课文,已经自学了生字新词,初步理解了词句意思,课堂上教师只要进行纠正、引导、巩固等,就可以实现教学目标,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要使学生乐于预习,教师要精心布置预习任务,明确指出要收集哪方面资料,读几遍课文,字词要预习到什么程度等,这样让学生明确预习要做哪些事。切不可“今晚回去预习第几课”一句话了事。
二、激发兴趣,搭设参与阅读训练平台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就表明了兴趣对学习的意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可知,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很强的注意力,才能调动学生自觉的积极性。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手段的丰富,学生对许多教学内容已经知晓,甚至司空见惯,再加上课前的预习,往往使学生在深入学习时,对课文内容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努力创设吸引人、感动人、陶醉人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如:学习《草原》一课,我首先为学生展示了我收集的内蒙古草原的风景照片:蓝天白云、满眼绿色、牛羊成群、野花盛开……学生一下子就被图片中的景色吸引住了,此时我说:“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和这些图片一样美,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内蒙古草原游览和感受一番好不好?”学生自然一致响应。接着伴随着悠扬的草原乐曲,我又为大家播放配合课文内容的锡林郭勒大草原美景的课件,并请学生们准备谈一谈自己印象最深的美景和感受。这一下,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了,他们都认真地看,细心地体验,争着尽情地说,陶醉地读……
三、巧妙设计,引导学生参与发现疑点
教师要利用巧妙的教学设计引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通过与“文本对话”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教师可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佯装不知地与学生交流:“你发现没有,‘鸟的天堂’这四个字不仅作为题目出现,而且还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呀?”这样引导学生发现疑点,激发了探究的欲望,然后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画出带有“鸟的天堂”这四个字的句子。即:①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棵树上做窝,农民不许人去捉他们。②“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这样想到。③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接着请同学们朗读这些句子,引导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通过朗读,学生纷纷质疑:①“这里”指的是哪儿?鸟的天堂什么样?②前四个“鸟的天堂”都带引号,最后一个为什么不加引号?③前边作者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后边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前后矛盾?
显然,这样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质疑的契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教材中的疑点,学生很有成就感,那么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地阅读课文,与文本进行深刻地对话,就更有积极性了。
四、创设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实践。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可以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自觉性的养成,忽略了这一前提,自主学习必然流于形式。因而,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创设全体参与学习的机会。例如:在执教《索溪峪的“野”》这一课时,我尝试采取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个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四个问题:①“野”在课文中指什么意思?②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这种“野”的?③文章是怎样写出这种“野”的?④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内容多读一读,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各小组好、中、差学生搭配,中、差程度学生的学习有人帮助,因此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合作解决问题。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并适当地点拔,引导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我让各小组派代表来向老师汇报自学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适时进行指点、帮助。在讨论汇报中,有的还提出了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也有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激烈的争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而是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指导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片面强调教师怎样教,把重点放在“教懂”、“教会”上,采用了“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等教学方法。这样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以及学习能力的形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科的特点,及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自学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例如:《再见了,亲人》这一课分别介绍了“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战士作出巨大牺牲,层次清楚,段落分明。教学这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大娘”这一部分,学完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学法,半扶半放,让学生根据这部分的学习步骤,进一步学习“小金花”这一部分,最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大嫂”这一部分。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而是自己主动地学习,并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六、课外延伸,培养自主参与学习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帮助一个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最好的方法就是扩大他的智力背景,那就是多阅读。因此教师在立足课堂的同时,还要注意挖掘教材特点,重视课外延伸,如:教学了《草船借箭》,学生就会非常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师可积极推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品读《三国演义》。并利用班会课时间,举行一次谈论会,让学生就自己的读书心得来谈一谈对《三国演义》这部著作的认识,学生兴趣盎然。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文化内涵,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坚持这样的课外延伸,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和积累,教师大有文章可做。最为重要的几个要求是:
1.教师自己要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一个热爱阅读的教师,才可能培养热爱阅读的学生。教师有了阅读的习惯,常常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可以成为学生热爱阅读的理由。
2.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精读、选读、略读等阅读方法,还要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通过写读书笔记,督促学生经常阅读。
3.开展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帮助学生体验到读书成功的快乐。可以开展好书推荐活动,读书交流活动,办读书小报,讲读书故事,写读书征文,进行读书演讲,等等。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内外学习过程、实践过程,兴趣盎然地学习,才能够切实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