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铜鼓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文件精神,积极创建教育强县,加大了对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设施设备得到较好改善,全县中小学校的校容校貌有了明显的改观。同时加快了学校布局调整的步伐,开创并发展了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模式品牌,重视城乡教育均衡和谐发展。2011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称号。
在教师均衡配置方面,实施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教师支教、送教下乡等一系列可行措施,有效整合了教育资源,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全县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但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各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等仍有差距,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总体薄弱的状况仍制约着全县教育的均衡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逐步完善,进一步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发展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加强城乡教师互动及对口交流是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解决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适应加快城市化进程、农村学龄人口和教师供求关系变化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县教育和谐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全县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仍存在不均衡问题
目前,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学科结构失衡、教师素质不高等问题,制约着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区域分布不均衡。县城区学校超编与农村学校师资紧缺现象并存;二是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呈中老化趋势,青年教师所占比重不高,比县城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高3.8岁。三是各学科专任教师存在“先天不足”。目前,虽然全县小学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者达86.3%,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93.4%,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县初中、小学两个学段专任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均较低,很大一部分专任教师的现有最高学历都是通过函授、电大、自学考试等继续教育才达标的,而县城学校专任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远高于农村学校。四是职称结构不均衡。全县现有中学高级教师158人,其中县城学校拥有中学高级教师人数107人,占全县中学高级教师总数的67.7%。此外教委机关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人数11人,所以全县7所农村初中学校的中学高级教师总数只有40人,仅占全县中学高级教师的25.3%。五是学科分布不均衡。由于编制标准只明确规定了师生比例,没有明确规定学科结构比例,因此我县大部分学校尤其是乡镇学校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学科结构失调现象,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专业不对口或职称与所教科目不对口的情况,地理、历史、生物等学科尤为突出,某中学甚至出现英语专任教师教生物、地理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初中学校中有33,45%的教师所教学科专业不对口或职称与所教科目不对口,农村小学英语、信息技术、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的专业教师更是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兼任或是转行。
二、加强城乡教师互动交流是促进我县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举措
1、加强城乡教师互动有利于推动我县统筹发展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育水平决定着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没有县域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就没有全县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很难实现全面小康。要切实提高我县学校师资水平,必须大力推进城乡教师对口互动,加强城乡学校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特别是能够较好地解决我县农村地区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及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有效保障弱势群体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使城乡学校得到均衡和谐发展。
2、加强城乡教师交流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通过实施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校安工程、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和义务教育阶段免杂费、免课本费等重大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县域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经过努力,我县农村教育薄弱的状况,特别是在校舍、设备等硬件建设方面已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从县域教育整体面貌来看,城乡教育水平依然差距明显,乡镇农村学校在发展水平、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质量等方面与县城学校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实施城乡互动交流,可以充分利用县城学校的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
3、加强城乡教师互动交流有利于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中青年骨干教师茁壮成长。“农村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我县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说到底是师资水平的差距,城乡教师互动交流的深入开展能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健康成长搭建锻炼、交流、提高、发展的平台,让他们互相学习找差距,正视现实求提高,适应环境求发展。针对教育对象、管理模式和办学条件的差异,能使他们增强工作使命感,升华教育理念,开阔工作视野,活跃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与管理水平,共同锤炼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这也是建设一支作风优良、素质过硬、技能扎实、师德高尚教师队伍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4、加强城乡教师互动交流有利于激发管理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城乡教师互动交流的着力点在于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城乡学校通过结对联谊的方式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扶持,一是能有效解决受援学校学科教师短缺的问题。让县城的优秀教师深入到基层去,到最缺学科教师的学校去,缓解受援学校的教学压力,解决其师资短缺的矛盾。二是能提高受援学校教师素质。受援学校的教师到县城学校来“充电”,为他们创造培训进修的条件,他们可以运用相对先进的教学资源,面对视野开阔的学生,与县城学校教师一起参与教学研究,一起探讨教学疑难问题,一起组织教学活动。四是可以为今后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积累经验和方法。让极少数仍抱着“铁饭碗”,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上课敷衍了事,工作混天度日的教师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
三、促进我县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选择与思考
由于历史、政策、经济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县中小学校不仅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而且骨干教师也有进一步向县城学校流动的趋势,这种教师资源的单向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县义务教育的发展失衡。教育公平是义务教育的基本信念,资源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如果学校之间师资水平差异过大,就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公平。因此,加强城乡教师互动交流、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控制优质教师资源的无序流动,既是一种政策导向,也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要求。 1、明确责任,做好调研。在师资资源的配置上,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要求,改变原有的“效率优先”配置模式,即优秀教师、高水平教师“优先”安排到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的做法,把优质教师资源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要摸清农村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建立“需求库”,了解县城学校教师的基本状况,建立“供给库”。
2、结队联谊,“捆绑”发展。建立对口支援制度,明确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的责任,将双方学校定为责任主体,双方学校校长定为责任人,确立对口交流工作责任目标,实行“捆绑”结队。一是支援学校要有计划地选派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作风正派、身体健康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受援学校任教或担任校领导职务,帮助受援学校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做到计划同盘、管理同谋、共同发展。二是受援学校要选派教师或管理干部到支援学校学习或挂职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三是支援学校要选派教学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到受援学校讲学、开展教学研究,帮助受援学校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四是受援学校要选派热爱基础教育工作、政治思想素质好、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支援学校跟班学习、拜师学艺。
3、大胆改革,人才共享。实现教师资源共享的首要任务就是解放思想,转变传统的人才观念和管理观念,破除传统的人才单位所有制,建立人才社会共享模式。县教育主管部门利用行政手段,实行教师聘任制,建立县城学校“流动编制”制度,促进优秀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为克服支教学校及教师“临时思想”,一般支教时间确定为1—3年,支教工作年限按支教教师的工作态度与工作业绩而定,工作态度不好、工作业绩不佳的教师可以适当延长支教时间,以增强支教教师的责任感。
4、政策激励,基层优先。长期以来,我县县城学校享有比农村学校更高的高级教师比例,而且这类学校的教师往往更容易获得高级教师的评、聘资格,获得更多、更好的自我发展,这也是吸引教师流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合理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教师中、高级教师职称评聘比例,并适当将指标向农村学校倾斜,对于鼓励优秀教师到基层学校任教,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于部分长期工作在农村学校的骨干教师,职称评定时在学历、成果等方面可适当降低标准。此外,县城学校教师评聘高级职称,可增加有到当地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经历的条件。
5、加强培训,整体提高。加强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促进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减少学校教师师资水平差距的有效措施。县教研部门和教师进修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这些学校教师的培训和业务指导,努力提高农村学校现有师资水平。此外,指导农村学校教师围绕本校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总之,加强城乡教师互动交流、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不是搞平均发展,而是要在积极发展中缩小差距,让所有受教育者在基础教育阶段都能享受到社会给予他们的公平教育;不是限制县城条件较好的学校发展,而是要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帮助和带领农村薄弱学校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在市场经济和人事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完善制度,稳步推进,只有这样才能使铜鼓县教师资源配置逐步趋于均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县域教育水平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责任编辑:欧阳小芹
在教师均衡配置方面,实施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教师支教、送教下乡等一系列可行措施,有效整合了教育资源,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全县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但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各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等仍有差距,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总体薄弱的状况仍制约着全县教育的均衡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逐步完善,进一步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发展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加强城乡教师互动及对口交流是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解决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适应加快城市化进程、农村学龄人口和教师供求关系变化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县教育和谐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全县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仍存在不均衡问题
目前,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学科结构失衡、教师素质不高等问题,制约着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区域分布不均衡。县城区学校超编与农村学校师资紧缺现象并存;二是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呈中老化趋势,青年教师所占比重不高,比县城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高3.8岁。三是各学科专任教师存在“先天不足”。目前,虽然全县小学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者达86.3%,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93.4%,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县初中、小学两个学段专任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均较低,很大一部分专任教师的现有最高学历都是通过函授、电大、自学考试等继续教育才达标的,而县城学校专任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远高于农村学校。四是职称结构不均衡。全县现有中学高级教师158人,其中县城学校拥有中学高级教师人数107人,占全县中学高级教师总数的67.7%。此外教委机关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人数11人,所以全县7所农村初中学校的中学高级教师总数只有40人,仅占全县中学高级教师的25.3%。五是学科分布不均衡。由于编制标准只明确规定了师生比例,没有明确规定学科结构比例,因此我县大部分学校尤其是乡镇学校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学科结构失调现象,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专业不对口或职称与所教科目不对口的情况,地理、历史、生物等学科尤为突出,某中学甚至出现英语专任教师教生物、地理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初中学校中有33,45%的教师所教学科专业不对口或职称与所教科目不对口,农村小学英语、信息技术、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的专业教师更是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兼任或是转行。
二、加强城乡教师互动交流是促进我县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举措
1、加强城乡教师互动有利于推动我县统筹发展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育水平决定着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没有县域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就没有全县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很难实现全面小康。要切实提高我县学校师资水平,必须大力推进城乡教师对口互动,加强城乡学校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特别是能够较好地解决我县农村地区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及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有效保障弱势群体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使城乡学校得到均衡和谐发展。
2、加强城乡教师交流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通过实施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校安工程、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和义务教育阶段免杂费、免课本费等重大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县域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经过努力,我县农村教育薄弱的状况,特别是在校舍、设备等硬件建设方面已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从县域教育整体面貌来看,城乡教育水平依然差距明显,乡镇农村学校在发展水平、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质量等方面与县城学校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实施城乡互动交流,可以充分利用县城学校的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
3、加强城乡教师互动交流有利于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中青年骨干教师茁壮成长。“农村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我县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说到底是师资水平的差距,城乡教师互动交流的深入开展能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健康成长搭建锻炼、交流、提高、发展的平台,让他们互相学习找差距,正视现实求提高,适应环境求发展。针对教育对象、管理模式和办学条件的差异,能使他们增强工作使命感,升华教育理念,开阔工作视野,活跃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与管理水平,共同锤炼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这也是建设一支作风优良、素质过硬、技能扎实、师德高尚教师队伍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4、加强城乡教师互动交流有利于激发管理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城乡教师互动交流的着力点在于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城乡学校通过结对联谊的方式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扶持,一是能有效解决受援学校学科教师短缺的问题。让县城的优秀教师深入到基层去,到最缺学科教师的学校去,缓解受援学校的教学压力,解决其师资短缺的矛盾。二是能提高受援学校教师素质。受援学校的教师到县城学校来“充电”,为他们创造培训进修的条件,他们可以运用相对先进的教学资源,面对视野开阔的学生,与县城学校教师一起参与教学研究,一起探讨教学疑难问题,一起组织教学活动。四是可以为今后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积累经验和方法。让极少数仍抱着“铁饭碗”,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上课敷衍了事,工作混天度日的教师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
三、促进我县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选择与思考
由于历史、政策、经济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县中小学校不仅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而且骨干教师也有进一步向县城学校流动的趋势,这种教师资源的单向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县义务教育的发展失衡。教育公平是义务教育的基本信念,资源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如果学校之间师资水平差异过大,就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公平。因此,加强城乡教师互动交流、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控制优质教师资源的无序流动,既是一种政策导向,也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要求。 1、明确责任,做好调研。在师资资源的配置上,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要求,改变原有的“效率优先”配置模式,即优秀教师、高水平教师“优先”安排到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的做法,把优质教师资源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要摸清农村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建立“需求库”,了解县城学校教师的基本状况,建立“供给库”。
2、结队联谊,“捆绑”发展。建立对口支援制度,明确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的责任,将双方学校定为责任主体,双方学校校长定为责任人,确立对口交流工作责任目标,实行“捆绑”结队。一是支援学校要有计划地选派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作风正派、身体健康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受援学校任教或担任校领导职务,帮助受援学校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做到计划同盘、管理同谋、共同发展。二是受援学校要选派教师或管理干部到支援学校学习或挂职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三是支援学校要选派教学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到受援学校讲学、开展教学研究,帮助受援学校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四是受援学校要选派热爱基础教育工作、政治思想素质好、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支援学校跟班学习、拜师学艺。
3、大胆改革,人才共享。实现教师资源共享的首要任务就是解放思想,转变传统的人才观念和管理观念,破除传统的人才单位所有制,建立人才社会共享模式。县教育主管部门利用行政手段,实行教师聘任制,建立县城学校“流动编制”制度,促进优秀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为克服支教学校及教师“临时思想”,一般支教时间确定为1—3年,支教工作年限按支教教师的工作态度与工作业绩而定,工作态度不好、工作业绩不佳的教师可以适当延长支教时间,以增强支教教师的责任感。
4、政策激励,基层优先。长期以来,我县县城学校享有比农村学校更高的高级教师比例,而且这类学校的教师往往更容易获得高级教师的评、聘资格,获得更多、更好的自我发展,这也是吸引教师流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合理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教师中、高级教师职称评聘比例,并适当将指标向农村学校倾斜,对于鼓励优秀教师到基层学校任教,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于部分长期工作在农村学校的骨干教师,职称评定时在学历、成果等方面可适当降低标准。此外,县城学校教师评聘高级职称,可增加有到当地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经历的条件。
5、加强培训,整体提高。加强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促进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减少学校教师师资水平差距的有效措施。县教研部门和教师进修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这些学校教师的培训和业务指导,努力提高农村学校现有师资水平。此外,指导农村学校教师围绕本校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总之,加强城乡教师互动交流、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不是搞平均发展,而是要在积极发展中缩小差距,让所有受教育者在基础教育阶段都能享受到社会给予他们的公平教育;不是限制县城条件较好的学校发展,而是要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帮助和带领农村薄弱学校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在市场经济和人事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完善制度,稳步推进,只有这样才能使铜鼓县教师资源配置逐步趋于均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县域教育水平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责任编辑:欧阳小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