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传播时代高校校园微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rr0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以山西省高校为例,通过资料收集以及调查访问等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解读,进而分析研究高校校园微博的发展现状,理清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微传播;校园微博;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4-0036-02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博成为高校建设校园形象、输出校园文化和发布校园信息的窗口,建立校园微博成为了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部分。
  目前,校园微博可分为三类:一是由高校官方宣传部门或二级学院建立的校园官方微博(例@山西农业大学);二是由在校大学生自发组建,接受学校共青团组织管理的校园社团组织微博(例@山西大学微博协会);三是由校外团体运营的校园性质的微博(例@山西高校新鲜事儿)。
  1  山西省高校校园微博发展现状
  截至2019年5月,山西省共有24所本科院校(不包括二本C类)。开通校园官方微博的有14所高校,其中,粉丝量最多的为@中北大学,高达37 134;最少的为@山西能源学院,仅有128个粉丝;粉丝量1万以上的账号仅有4个,为中北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和运城学院。
  除山西能源学院、山西警察学院和吕梁学院外的21所高校都开通了以“××大学微博协会/微博校园/新媒体中心”命名的校园社团组织微博,其中,粉丝量最多的是@中北大学青年媒体中心,为61 855;粉丝量最少的是@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微博协会,为4 195;粉丝量1万以上账号15个,2万以上7个。对比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山西省高校校园社团组织微博的普及度、粉丝量明显高于校园官方微博。
  1.1  校园官方微博
  在管理上,校园官方微博一般由校园官方宣传部门创建,并由宣传部门干事专员进行运营,承担着高校官方或二级学院进行对外网络宣传的角色;而在内容上,主要以校园官方新闻、权威信息与教学安排等为主。如@中北大学 ,由中北大学党委宣传部进行管理和运营,有节假日安排招生录取公告等日,多转载自中北大学官网校园新闻栏目,与官网内容有所重复。高校官方微博作为校园官方对外展示的窗口,不可避免地在内容上保持着一定的严肃性,形式较为单一和呆板。
  1.2  校园社团组织微博
  校园社团组织微博是由在校大学生自发建立,接受学校共青团组织管理的学生社团组织的微博。在管理上,微博协会的运营者都是在校学生,且拥有一套完整的运作制度,比如校园大使负责与新浪微博官方进行校企沟通;校园主编负责本校校园微博的日常运营监督;运营小编负责微博协会账号的内容产出等。在内容上,微博协会更注重校园新闻的新鲜度和趣味性,常使用温和、平等的口吻与粉丝对话,致力于为校园师生搭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交流平台。
  如@长治学院微博校园,有#长院新鲜事#、#长院随手拍#等微博话题,围绕学生课余活动、校园热点新闻等方面进行内容创作,且多为原创,形式新颖。
  2  高校校园微博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在校园微博的建设与发展中,出现了用户黏度下降、内容创新不足、信息“富营养化”和从业人员专业性不足等问题。
  2.1  用户黏度下降
  高校校园微博普遍存在吸引力不足、互动频率不高的问题,即高校校园微博的用户黏度下降。在调查中发现,多数人都是刷到感兴趣的微博才会评论,这说明学生在使用校园微博时,并不会给予本校校园微博特别关注,而是把校园微博与其他微博放在同一水平线,仅仅作为一个获得本校校园资讯的窗口。例如@山西大学微博协会拥有20 000余粉丝,累计发布了16 740条微博,微博内容涉及校园新闻、校园生活等方面,其中校园新闻和教学动态的点赞量与评论量接近个位数,而关于校园生活百态的内容点赞量和评论转发量较高,但也仅仅维持在两位数左右。这是由于受众在获取新闻时的接近性心理所带来的选择性行为所导致的。这说明,校园微博用户黏度下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他类型校园媒体的用户分流。
  2.2  缺乏内容创新
  当前高校校园微博主要有图文微博、视频微博等内容形式,形式较为单一,而近几年发展迅猛的H5、无人机直播、数据新闻等内容形式却鲜见于校园微博。在微博内容方面,高校校园微博主要有回应舆情、发布校园资讯、教学动态等,内容整体较为严肃。而作为校园微博受众的高校学生,大多数是“95后”“00后”,这类严肃的博文似乎并不受他们喜爱,校园微博运营者并未结合微博的特性和学生受众的特点来发布内容。
  2.3  从业人员专业性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在以校园微博为代表的高校校园媒体的从事者中,传媒相关专业的占比并不高,反而部分非传媒专业学生对校园微博的运营更加感兴趣。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校园微博运营团队的多样性,但由于缺乏对新闻理念和新闻业务的系统学习,在日常运营中往往表现出对新闻时效性和新闻专业主义的“漠视”。由于新闻业务的熟练程度较低,校园微博时效性强的优势不能够完全发挥,甚至出现一些重要新闻要素的缺失的现象,有失新闻的客观真实性。从事校园微博管理与运营工作的专业人才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當前阶段校园微博发展高开低走的趋势。
  3  解决对策
  在调查中问到“理想中的校园微博”时,90.24%的人选择了“贴近校园生活”;近75%的人选择了“丰富的内容”“多样化的形式”和“为学生利益发声”;约有半数的人选择了“维护学校声誉”“舆情回应及时”和“时政内容趣味化”,这为校园微博存在的不足提供了解决的方向。   3.1  形式创新——进行媒介融合,紧跟时代潮流
  微博的形式从单一的文字到头条文章、图片、视频、音频、H5等多样化的信息载体,从文字的滞后互动,发展到了直播互动。这就要求如今发展遇到瓶颈的高校校园微博要提高运营团队的多媒体运用能力,了解各种媒体类型的传播特点,在校园微博的形式上进行创新。如@山西传媒学院微博协会 充分发挥传媒类院校得天独厚的优势,将无人机拍摄应用到校园迎新生直播活动当中,既保证了比手机直播更清晰的画面,也为校园宣传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3.2  内容创新——内容为王是根本,坚守新闻
  本位
  无论是社交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内容都是第一位,高校校园微博要在发布校园信息保质保量的情况下,以学生切身需求为出发点,用学生偏爱的口吻,多样化的形式选择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同时,高校校园微博还应在挖掘学校特色的基础上,策划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校园品牌活动,利用微博活动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对校园微博的关注度与参与度。
  3.3  业务创新——招纳传媒专业学生,加强运营培训
  校园微博从业人员的专业与否是制约校园微博能否发挥平台優势的重要因素。因此,一方面,要大力招纳、聘用传媒类专业的学生,保证微博运营团队以传媒类相关专业成员为主;另一方面,要定期开展针对团队成员的新闻业务培训,邀请校内专业老师、媒体从事者和其他高校优秀校园媒体的从业人员代表与团队成员进行交流,从而提高校园微博运营团队的专业能力。
  虽然距离我国第一个校园微博@华中科技大学 的建立已过去将近10年的时间,但历经微博平台的不断改版,新技术的引进以及受众碎片化阅读习惯的养成,校园微博仍在高校校园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托于微博传播本身所具有的、大众化、交互化、去中心化的优势,校园信息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向校内学生传播。但这种碎片化、速食化的传播方式也让校园微博面临一些发展上的困境,这就要求高校要重视校园微博的发展,加强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对内容形式、管理模式和新闻业务等方面进行创新,使校园微博成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引领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叶萌.高校官方微博建设探索[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
  [2]张海斌.“微传播”视角下高校新媒体工作的发展策略[J].新闻爱好者,2017(9):82-84.
  [3]肖圆圆.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校园媒体整合发展研究报告[D].贵阳:贵州民族大学,2018.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传播特性使其成为品牌宣传的强力工具,同时也对处理品牌危机的公关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以NBA莫雷事件为例,探究新媒体环境下,跨国品牌的危机传播管理。  关键词 危机传播;NBA;新媒体  NBA作为北美四大职业赛事联盟之一,如今已成为全球运动市场最受欢迎的国际运动赛事品牌。过去几十年间,它先是通过向央视免费赠送节目内容走入中国市场,后来借助姚明效力火
期刊
摘 要 Web2.0时代的到来使投票行为有了更深意义的扩展,电子投票的作用也随之增强。2019年新浪微博改版之后,新版的微博更加注重投票活动,拓展投票活动的范围,使之泛娱化、意见表达等程度得到加强,去政治化、泛娱化、社会化、民生化、通俗化等因素也融入进投票活动中来。探究新媒体平台带来的投票模式变革和投票活动所传达出的传播效果的改变,以及对新形势下网络舆论的引导,这不失为一种新的研究契机。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短视频以其短小、便捷、多元化、易传播等优势成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型内容传播方式。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系列融媒产品为例 ,从内容策划、视频制作、平台分发等方面探讨主流媒体进行高水准短视频传播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主流媒体;短视频;传播力  公众通过制作、发布、搜看各类短视频,进行知识社交、寻找同类共鸣、表达个性声音,成为移动互联网领域一股热潮。乘着这样的风口,凭借先天的党政资源,河南日报报业
期刊
摘 要 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发展的态势不仅带来了信息生产和传播模式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形塑了舆论生态和媒体格局的全新景观,从而带来新媒体事件生成环境、内涵、表现形式等的根本性改变。新媒体事件已经不再是网络平台酝酿生发的单一热点事件,而发展成为一种“全民围观、全媒体参与”的社会景观。在传播学领域,目前学者们对新媒体事件的研究多倾向于新旧媒体互动及传播效果层面的研究,而鲜有立足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研究
期刊
摘 要 新媒体时代媒介环境发生了变化,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提高了民间舆论场的影响力,使传统的媒体舆论场有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新浪微博是新兴社交媒体的典型代表,是民间舆论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流媒体为了扩大在社交媒体中的话语权,适时调整舆论引导工作方针,呈现出利用娱乐文化因素、把握受众需求、选取特殊的意见领袖、主动打通两个舆论场、表达明显的情感倾向的特点,对这些特点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媒体舆论引导工作
期刊
摘 要 睡前陪伴类电台节目已经成为了夜间互联网活跃度最高的媒介产品之一。文章以程一电台为例,从内容生产、用户维护及盈利模式方面浅析睡前陪伴类音频产品的运营战略。  关键词 程一电台;音频产品;媒介运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焦虑、寂寞、失眠、压力、孤独成为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常态。躺在床上,刷着手机无法入眠的时间段在延长,睡前时间成为各个媒体应当争夺的重要时间。适应该时间段的媒介产品有陪伴性强、催眠、
期刊
摘 要 2018年7月网络曝光的“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促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的政策议程创设,该法诞生过程是观察网络媒体促动网络焦点事件进入政策议程的典型案例。文章以“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为例,借助媒体公布资料,分析网络媒体促动政策议程建构的具体特点。  关键词 网络媒体;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公众议题;政策议程建构  政策议程是指公共问题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被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政策方案
期刊
摘 要 在各地纷纷建设“中央厨房”的背景下,建设“中央厨房”但采编、考核仍是分离,记者只是坐进了硬件“厨房”的大平面工作室,新闻产品呈现方式单一,内容相似只靠在标题上做文章以示区分的现象大量存在。文章以青岛日报社“中央厨房”为例,阐述“中央厨房”应用中的问题。  关键词 中央厨房;地方媒体;融合;多元化  1 “中央厨房”: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  2015年两会期间,“中央厨房烹制新闻美味
期刊
摘 要 移动互联网时代,政务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和凝聚群众的重要渠道,成为实现政通人和的新亮点。但同时部分政务新媒体“僵尸”“睡眠”等问题突出,效果大打折扣,不得不关停。“关停”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更不是终点,只有在清理整合的基础上将政务新媒体做精做强,才能真正突破政府入驻新媒体平台的瓶颈。文章通过调研乡镇基层政务新媒体的运营现状,探究其“破局”之道。  關键词 政务新媒体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特别是在新媒体背景下,非常重視媒体的融合发展。党的十九大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大党媒新媒体推介力度,让权威资讯迅速传递到千家万户,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广更远,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甘孜州大力创建国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