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分析了时代背景和研究现状,找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课程建设、赛事建设、平台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实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促进就业。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建设;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8-0261-02
一、引言
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已经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甘肃高职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建设研究(甘肃省2016年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课题研究项目)课题组围绕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分析了时代背景和研究现状,找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选取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课程建设、赛事建设、平台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合学校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提出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平台和载体建设工作方案。
二、时代背景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文件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加强组织领导三个方面就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了实施意见,其中在主要任务和措施中着重强调了要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三、研究现状
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重要性,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行动自觉,并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开展了许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四川师范大学的王万民教授提出用创新发展理念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1]。华南师范大学的张臣博士等提出构建创新实践、创业实践与专业实践、校外实践深度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平台[2]。安徽大学的薛莲老师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建设进行了研究[3]。江苏大学的任泽中博士等提出高校应根据“创新训练载体—创业模拟实训载体—创业项目实验载体—创业企业孵化载体”等分层分类,逐级建设[4]。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王志新老师结合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进行了研究[5]。东华理工大学的周敏丹老师从战略实施、方法途径、体系构建、现实意义等层面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出了若干思考[6]。辽宁师范大学的刘长宏老师介绍了当前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现实意义及必要性,提出了实施路径、激励政策和科学化管理等措施[7]。
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许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和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亦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普通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偏多,对高职院校的研究偏少;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现有大学生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的研究虽相对较全面地涉及了硬件和软件两个平台,但对硬件平台(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研究的偏多,对于软件平台(主要包括平台文化、平台模式等)研究的偏少;研究方法采用理论分析的比较多,而采用结合实践创新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比较少[8]。
五、研究内容
针对当前研究中的不足,本课题组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研究。
1.课程建设。为了扩大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面,选取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全校一年级开设旨在增强学生创业意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二年级开设旨在培养学生创业兴趣与素质能力的《创新创业基础》,三年级开设旨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魄力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制定出课程的课程标准,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职教集团资源,合作开发课程,逐步完善课程单元设计、课程整体设计、数字教材、习题集、试题库等资源建设,力争把这三门课程建成院级乃至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9]。
2.赛事建设。以“赛事促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业促进就业”为宗旨,建成四级赛制,即:院(系)级、校级、省级、国家级。要求各院(系)每年举办1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校团委、教务处等职能部门牵头在全校范围内每年举办1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通过这两级比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省级比赛及国家级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加强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氛围,努力做到“人人知晓比赛,人人参与比赛”,在比赛中学习,在比赛中训练,在比赛中进步,在比赛中成长。力争通过大赛,让所有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升,培养一批创新创业的精英,并鼓励他们发挥带动作用。
3.平台建设。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训练、成长的舞台,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组织校团委、教务处、各(院)系搭建六个平台,即:创新创业赛事平台,创新创业课程平台,创新创业宣传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创新创业网络平台,专业实习实训平台。通过平台建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开拓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从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4.队伍建设。积极争取政府和学校的支持,加强队伍建设,力争建成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在建设教师队伍时,提倡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从校内选拔优秀中青年教师送出去参加相关培训,另一方面聘请社会上的专家、能手等担任创新创业教育兼职教师。建立系统化、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师资培训体系,尝试设立沙龙式、体验式和网络式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平台[10],充分利用职教集团资源,探索学校与行业企业、地方合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合作培训创新创业指导教师。
六、结语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任重道远,课题组立足甘肃省高职院校,选取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结合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制定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建设方案,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促进就业。
参考文献:
[1]王万民.用创新发展理念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N].四川日报,2016-06-28(6).
[2]张臣,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平台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262-265.
[3]薛莲.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0):62-63.
[4]任泽中,陈文娟.高校创业实践育人的层级推进式载体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3):63-64.
[5]王志新,韩秀芹.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04):156-159.
[6]周敏丹.对高校创业教育有效途径的思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09):37-40.
[7]刘长宏,李晓辉,李刚,岳庆荣,任永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5):163-166.
[8]韩秀芹,王志新.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调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25):26-27.
[9]韩秀芹,王志新.西北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72-74.
[10]韓秀芹,王志新.高职英语教师课堂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11):33-34.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建设;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8-0261-02
一、引言
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已经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甘肃高职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建设研究(甘肃省2016年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课题研究项目)课题组围绕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分析了时代背景和研究现状,找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选取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课程建设、赛事建设、平台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合学校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提出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平台和载体建设工作方案。
二、时代背景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文件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加强组织领导三个方面就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了实施意见,其中在主要任务和措施中着重强调了要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三、研究现状
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重要性,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行动自觉,并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开展了许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四川师范大学的王万民教授提出用创新发展理念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1]。华南师范大学的张臣博士等提出构建创新实践、创业实践与专业实践、校外实践深度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平台[2]。安徽大学的薛莲老师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建设进行了研究[3]。江苏大学的任泽中博士等提出高校应根据“创新训练载体—创业模拟实训载体—创业项目实验载体—创业企业孵化载体”等分层分类,逐级建设[4]。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王志新老师结合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进行了研究[5]。东华理工大学的周敏丹老师从战略实施、方法途径、体系构建、现实意义等层面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出了若干思考[6]。辽宁师范大学的刘长宏老师介绍了当前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现实意义及必要性,提出了实施路径、激励政策和科学化管理等措施[7]。
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许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和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亦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普通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偏多,对高职院校的研究偏少;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现有大学生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的研究虽相对较全面地涉及了硬件和软件两个平台,但对硬件平台(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研究的偏多,对于软件平台(主要包括平台文化、平台模式等)研究的偏少;研究方法采用理论分析的比较多,而采用结合实践创新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比较少[8]。
五、研究内容
针对当前研究中的不足,本课题组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研究。
1.课程建设。为了扩大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面,选取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全校一年级开设旨在增强学生创业意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二年级开设旨在培养学生创业兴趣与素质能力的《创新创业基础》,三年级开设旨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魄力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制定出课程的课程标准,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职教集团资源,合作开发课程,逐步完善课程单元设计、课程整体设计、数字教材、习题集、试题库等资源建设,力争把这三门课程建成院级乃至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9]。
2.赛事建设。以“赛事促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业促进就业”为宗旨,建成四级赛制,即:院(系)级、校级、省级、国家级。要求各院(系)每年举办1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校团委、教务处等职能部门牵头在全校范围内每年举办1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通过这两级比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省级比赛及国家级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加强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氛围,努力做到“人人知晓比赛,人人参与比赛”,在比赛中学习,在比赛中训练,在比赛中进步,在比赛中成长。力争通过大赛,让所有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升,培养一批创新创业的精英,并鼓励他们发挥带动作用。
3.平台建设。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训练、成长的舞台,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组织校团委、教务处、各(院)系搭建六个平台,即:创新创业赛事平台,创新创业课程平台,创新创业宣传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创新创业网络平台,专业实习实训平台。通过平台建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开拓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从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4.队伍建设。积极争取政府和学校的支持,加强队伍建设,力争建成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在建设教师队伍时,提倡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从校内选拔优秀中青年教师送出去参加相关培训,另一方面聘请社会上的专家、能手等担任创新创业教育兼职教师。建立系统化、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师资培训体系,尝试设立沙龙式、体验式和网络式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平台[10],充分利用职教集团资源,探索学校与行业企业、地方合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合作培训创新创业指导教师。
六、结语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任重道远,课题组立足甘肃省高职院校,选取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结合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制定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建设方案,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促进就业。
参考文献:
[1]王万民.用创新发展理念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N].四川日报,2016-06-28(6).
[2]张臣,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平台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262-265.
[3]薛莲.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0):62-63.
[4]任泽中,陈文娟.高校创业实践育人的层级推进式载体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3):63-64.
[5]王志新,韩秀芹.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04):156-159.
[6]周敏丹.对高校创业教育有效途径的思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09):37-40.
[7]刘长宏,李晓辉,李刚,岳庆荣,任永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5):163-166.
[8]韩秀芹,王志新.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调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25):26-27.
[9]韩秀芹,王志新.西北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72-74.
[10]韓秀芹,王志新.高职英语教师课堂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11):33-34.